孩子知錯不改,越打越「擰」?「三無原則」很重要,你知道嗎?

2020-09-10 清瑩媽咪

小關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每天都在家裡闖禍,不是把媽媽的東西弄丟了,就是把爸爸的東西弄壞了,甚至家裡的小電器都被小關拿著玩具給打的稀巴爛。

剛開始的時候,小關的爸爸媽媽還以為所有的孩子都跟小關一樣調皮,必須要用溫柔的方式去解決,剛開始的時候小關還是聽爸爸媽媽的教育的,在爸爸媽媽教育他的時候,小關會特別的乖巧,口口聲聲答應的說絕對不會再犯,但是教育沒過兩天,小關又像以前那樣了,在學校裡也絲毫不收斂,跟小朋友打架跟老師頂嘴,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好好完成,小關的爸爸媽媽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就只能動手打他,可是畢竟是自家的孩子,爸爸媽媽也不忍心,就朝他的屁股打了幾下。可是被爸爸媽媽捧在手心的小關哪受得了這樣的委屈,每次打他小關都大哭大鬧的,說爸爸媽媽在虐待兒童,但是好生勸他,他也不聽,爸爸媽媽真的拿小關束手無策。

雖然我們都說過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能讓一個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但是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麼好管教了,現在的孩子自立能力非常的強,懂的東西也多,家長一味的用棍棒打他們,只會讓孩子越變越壞。

01、孩子犯錯誤之後的三種心理模式

1、堅決不承認存在僥倖心理

孩子剛開始犯了錯誤第1個想法肯定是逃避,因為人之本性會不自覺的逃避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事情的,就像同事家的孩子,他說他家的孩子犯錯誤之後總會下意識的逃避,哪怕是家長已經知道了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孩子依舊是如此。有一次孩子把同事的化妝品我整個倒到了床上,哪哪都是,同事看到之後非常的生氣,就黑著臉教訓自己的孩子,孩子聽到媽媽責備他趕忙就說不是自己弄的,是奶奶把化妝品弄散了,其實同事已經知道就是孩子犯的錯,他又聽到孩子逃避錯誤,不願意承認就更加上火了,本來就是你做了錯事,現在還學會撒謊,同事就更不得了了,本來想放過他一馬這次絕對不能放過他,又跟孩子講道理,又跟孩子上火,還懲罰孩子,最終這件事情才過去。

2、害怕被家長責備的恐懼心理

如果家長們在孩子犯錯之後總是教訓他們,責備他們,甚至還會用棍棒打他們,這就會讓孩子在犯錯之後預想到了他的未來,這樣的未來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的恐懼,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有一次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跟班裡的小朋友鬧了矛盾,把另外一個小朋友推倒了,老師找到我之後,我立刻就跑到了幼兒園,但是到了幼兒園卻怎麼也找不到孩子,過了很長時間,最終在幼兒園的一個小角落發現了他,那個時候我發現孩子的恐懼心已經到達了這樣的地步,孩子竟然會如此的可憐,看來是我們做父母的做的太差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改變了教育方式,即便孩子犯了天大的錯誤,我都不會第一時間就責備他們,而是耐心的與他交流。

3、產生內疚心理,不知所措

家長們總以為孩子什麼也不懂,什麼事情都要家長教給他們,其實孩子的天真善良才是他們所擁有的最大的寶貝,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即便是在當下他沒有感覺到什麼,但是等到整件事情過去,等到他冷靜下來,不管對方有沒有做錯事,他們總是會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自責內疚。在這樣的心理之下,孩子們肯定會想要彌補。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這樣的心理的,有些家長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察覺到孩子的這種心理態度,他們只看到了前兩步,看到了孩子死不認錯,看到了孩子想要逃避,其實產生前兩種情況也是人之常情,當前兩種情況過去之後,孩子就會因為愧疚想要彌補,家長們一定要挖掘出孩子的這種心理,只有這樣,這才是一次有意義的錯誤。

02、用三無原則糾正孩子的錯誤

1、無批評原則

我的閨蜜就是一個天生大嗓門,天生願意批評別人的人,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是這樣,每當孩子做一點小事他不滿意,他就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常常會被他嚇哭,變得不知所措。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成長閨蜜的孩子開始變得膽小怕事,遇到任何事情總想著退縮不敢嘗試,這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無比消極的影響,他們的心理會變得不健康。

2、無錯原則

特別是孩子在三歲之前這個時候,孩子並沒有什麼天性上的錯誤,他們之所以會犯一些在家長看來是錯誤的事情,這就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表現,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失誤和意外,這並不是孩子犯的錯誤,只是他們覺得好玩兒,想要做而已,所以家長不要輕易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做一件錯事,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家長甚至應當將孩子所做的行為合理化並且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勇於擁抱外面的世界,而不成為一個畏畏縮縮的人。

3、無壓力原則

很多家長總以為只有自己給孩子設定了很多的壓力,孩子適應了在這樣壓力下的成長,在未來他們才能過面對壓力的時候得心應手做得更好。但是有一些壓力確實不必要的。比如說你再怎麼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並不能在孩子身上起到積極的效果,它反而是一種負面的壓力,讓孩子對不必要的事情產生恐懼,這樣的恐懼就會讓孩子更加的怯懦。

打罵孩子已經是一種過時的教育方式,他會阻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會阻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恐懼,所以父母應當摒棄打罵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知錯不改,越打越「擰」?巧用三無原則,對症下藥很關鍵
    亮亮和孩子的關係一直不怎麼好,每一次當孩子犯了錯,孩子都是用躲閃的眼神在看著亮亮,但卻不畏懼,亮亮對待孩子非常嚴厲。沒有想到,亮亮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乖巧,還是反而變得越來越擰巴了,即使亮亮當場打了孩子,孩子也絲毫不會覺得悔恨,不僅不會哭泣,而且還會用氣兇兇的眼神看著亮亮。
  • 孩子犯錯了,是打一頓讓他趕緊改,還是隨他去呢?
    知錯就改,這是一種優秀品質,但是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錯就改」呢?秘訣就是,讓他試錯。「安全」是日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要秉承的一個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影響他人,不破壞環境」。要搞明白到底該怎麼處理孩子的「犯錯」,一開始就得搞清楚什麼是「錯」。一件事情的發生,它本身應當是不分對錯的。只是因為我們看待它的標準不同,才有了對錯之分。
  • 孩子犯錯能不能知錯就改,取決於家長的情商高低,您是哪種家長?
    孩子犯錯了怎麼辦?我們在解惑此問的時候,首先自問一下自己:&34;?實際上,正常的孩子都是會犯錯的,包括成年人的家長在內,犯錯都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斥責、令其糾正,在強迫、催促下的糾正對孩子毫無意義,因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即便是違心道了歉、糾正了錯誤,但這也不過是表面上應付罷了。
  • 想讓孩子知錯就改,並不需要靠嚴厲的語言語調
    正確批評孩子也需要技巧,一個流程三點注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會犯錯誤的,需要的是父母的正確批評和糾正才能夠知道如何做是正確的。然而家長有了批評的權利並不等於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情,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尤其是對內心細膩敏感的孩子來說,並不是越嚴厲的方式越能讓他們知錯就改。
  • 孩子越被打越不怕打?其實打孩子無關「力度」,而在於打「心態」
    很多父母發現以前孩子不聽話只要打一頓就會變得乖乖聽話,但是現在這樣做行不通了,不管怎麼打怎麼罵孩子,孩子倔得跟一頭牛一樣屢教不改。越打反而越不怕被打,一樣明知故犯。鄰居家幾乎每天都會很吵鬧,反正只要孩子在家裡,他家裡就從來沒有消停過。以前鄰居家吵鬧的時候,孩子總會被打上一頓,然後孩子就會安靜半天,但是最近鄰居家的孩子被打後竟然絲毫不怕,還一直說打他,他也不會改的。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
    你的孩子,為什麼越打越不聽話?當你打孩子的時候,孩子到底獲得了什麼感受?她幾乎為孩子付出全部的精力,孩子卻叫她「滅絕師太」、「母老虎」,甚至不想叫她媽媽!原來洋洋總喜歡打孩子,不吃飯,打!不睡覺,打!不寫作業,打!
  •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事,大人如果老是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責罵是不正常的事。這樣的家長應自我改正,家長若不改正,孩子也就錯過了改正的機會。家長想自我改正,下次批評和責罵前,可以先這樣問孩子:1「發生什麼事情了?」
  • 你越想對孩子發脾氣,就越說明你該成長了
    如果在同學家不做作業,就對孩子表達自己的目的,是看孩子上了一天學很辛苦,想讓她早點做完作業多些休息時間,如果孩子仍堅持去,那就依她,回來了做作業到很晚或做不完挨罰,自食其果,這個時候她就會想到媽媽對她說的話,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在這以後孩子會很願意按媽媽說的做,這樣不好嗎?打,能解決什麼呢?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孩子怎麼吃飯不乖了嗎?」我感興趣地問道。「是啊,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讓他收拾,他還挑釁我!」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
  • 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所以許多中國的孩子都是在中國父母的打罵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並且家長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效率很低,而且還會帶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孩子越打越,越被家長打越不怕被打,有時候甚至是明知故犯,孩子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威信和權威。
  • 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文章/熊二編輯/御姐許多中國的傳統父母都秉持著孩子不打不罵不成器的觀念,認為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棍棒加深孩子的對於錯誤做法的記憶力,起到以小敬大的效果。所以許多中國的孩子都是在中國父母的打罵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並且家長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效率很低,而且還會帶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孩子越打越犟,越被家長打越不怕被打,有時候甚至是明知故犯,孩子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威信和權威。
  • 孩子犯了錯、認了錯,卻不知錯在哪裡,父母要學會有效引導
    其實這種情況,家長要先考慮自己的問題,你是想讓孩子真正知錯,還是嘴上說改行為接著錯,可能是你的側重點偏了。希望孩子對錯誤印象深刻的初衷是好的,但做法卻有所忽略,導致孩子犯了錯、認了錯,卻不知錯在哪裡。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犯了以下錯誤?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講錯了方法,再好的道理也沒用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做父母的總想一股腦的把自己所有的人生智慧都傳授給孩子,好讓他們少走些彎路。可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對過了3、4歲以後的孩子而言,越給他們講道理,可能他們越不聽,你有一大堆的正經道理等著宣講,他也有一大堆的歪理等著反駁你。
  • 爸爸越會道歉,孩子越優秀
    他們常常犯錯,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還常常會認為孩子蠻不講理。不僅錯失了親子教育的機會,還會導致親子關係一而再地僵化。爸爸越會道歉,越能有效改善親子溝通。大男子主義的爸爸要知道以下三點:1、爸爸犯錯要知錯。家長犯錯了,但是沒有犯錯的意識,或者大男子主義的爸爸習慣性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沒有平等地思考過,發生了什麼?是不是自己的原因讓孩子大發脾氣?
  • 汽車車輪螺絲真得是擰得越緊越好嗎?
    然而,我們也總能看到不標準的擰緊輪胎螺絲的動作——雙臂全力擰緊輪胎扳手、很多人怕臂力不夠還用腳去踩。越是高速行駛、劇烈顛簸的情況下,輪胎螺絲的壓力就越大,它自身的「健康程度」就顯得格外重要。已經有很多慘痛的案例是由於不合格的輪轂螺絲造成的。也因此,小小的一顆輪胎螺絲的質量可謂事關重大。
  • 3000萬詞彙計劃的重要發現:父母越嘮叨,孩子越聰明
    現在有太多文章都說,父母嘮叨是孩子的毒藥。其實未必,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要越嘮叨。我有一個同事,孩子1歲時,不得已只能讓姥姥帶回老家帶。我同事跟她媽媽說:「穿衣多少、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等,媽你做主就行。我就希望,您每天都要不停的跟樂樂說話。越嘮叨越好。「姥姥想,沒問題啊,不就說話嘛又不花錢。於是,天天說,天天嘮叨小樂樂。
  • 孩子犯錯先別批評,8個問題讓孩子知錯就改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批評,問這個幾個問題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一、發生了什麼情況?孩子犯錯之後如果父母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孩子會覺得很委屈,然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闡述事件的過程,知道孩子在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心理想法和事情本身的原委。
  •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記得要先問這8個問題
    導讀:你越罵,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記得要先問這8個問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越罵,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記得要先問這8個問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和孩子互動的3種類型,你知道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或者「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其實不是孩子知錯了,他們只是在迴避你的怒氣。比如孩子打遊戲,如果你跟孩子說過,一直打遊戲是不對的。後果有兩種,一個是孩子意識到打遊戲不對,但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就跟大人設定了目標也會完不成一樣;另一種是他不以為然,不認為你說的是對的。
  • 女孩越長大越操心?父母前期做好這幾點,孩子獨立有原則
    ,養女孩真的是孩子越長大越操心嗎?,而是要豐富孩子的知識面,開拓孩子的眼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富養主要是讓孩子的格局大,這樣孩子在將來才不會被別人的小恩小惠誘惑,格局開闊的孩子喜歡交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的孩子更有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