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關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每天都在家裡闖禍,不是把媽媽的東西弄丟了,就是把爸爸的東西弄壞了,甚至家裡的小電器都被小關拿著玩具給打的稀巴爛。
剛開始的時候,小關的爸爸媽媽還以為所有的孩子都跟小關一樣調皮,必須要用溫柔的方式去解決,剛開始的時候小關還是聽爸爸媽媽的教育的,在爸爸媽媽教育他的時候,小關會特別的乖巧,口口聲聲答應的說絕對不會再犯,但是教育沒過兩天,小關又像以前那樣了,在學校裡也絲毫不收斂,跟小朋友打架跟老師頂嘴,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好好完成,小關的爸爸媽媽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就只能動手打他,可是畢竟是自家的孩子,爸爸媽媽也不忍心,就朝他的屁股打了幾下。可是被爸爸媽媽捧在手心的小關哪受得了這樣的委屈,每次打他小關都大哭大鬧的,說爸爸媽媽在虐待兒童,但是好生勸他,他也不聽,爸爸媽媽真的拿小關束手無策。
雖然我們都說過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能讓一個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但是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麼好管教了,現在的孩子自立能力非常的強,懂的東西也多,家長一味的用棍棒打他們,只會讓孩子越變越壞。
1、堅決不承認存在僥倖心理
孩子剛開始犯了錯誤第1個想法肯定是逃避,因為人之本性會不自覺的逃避一些不利於自己的事情的,就像同事家的孩子,他說他家的孩子犯錯誤之後總會下意識的逃避,哪怕是家長已經知道了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孩子依舊是如此。有一次孩子把同事的化妝品我整個倒到了床上,哪哪都是,同事看到之後非常的生氣,就黑著臉教訓自己的孩子,孩子聽到媽媽責備他趕忙就說不是自己弄的,是奶奶把化妝品弄散了,其實同事已經知道就是孩子犯的錯,他又聽到孩子逃避錯誤,不願意承認就更加上火了,本來就是你做了錯事,現在還學會撒謊,同事就更不得了了,本來想放過他一馬這次絕對不能放過他,又跟孩子講道理,又跟孩子上火,還懲罰孩子,最終這件事情才過去。
2、害怕被家長責備的恐懼心理
如果家長們在孩子犯錯之後總是教訓他們,責備他們,甚至還會用棍棒打他們,這就會讓孩子在犯錯之後預想到了他的未來,這樣的未來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的恐懼,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有一次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跟班裡的小朋友鬧了矛盾,把另外一個小朋友推倒了,老師找到我之後,我立刻就跑到了幼兒園,但是到了幼兒園卻怎麼也找不到孩子,過了很長時間,最終在幼兒園的一個小角落發現了他,那個時候我發現孩子的恐懼心已經到達了這樣的地步,孩子竟然會如此的可憐,看來是我們做父母的做的太差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改變了教育方式,即便孩子犯了天大的錯誤,我都不會第一時間就責備他們,而是耐心的與他交流。
3、產生內疚心理,不知所措
家長們總以為孩子什麼也不懂,什麼事情都要家長教給他們,其實孩子的天真善良才是他們所擁有的最大的寶貝,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即便是在當下他沒有感覺到什麼,但是等到整件事情過去,等到他冷靜下來,不管對方有沒有做錯事,他們總是會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自責內疚。在這樣的心理之下,孩子們肯定會想要彌補。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這樣的心理的,有些家長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察覺到孩子的這種心理態度,他們只看到了前兩步,看到了孩子死不認錯,看到了孩子想要逃避,其實產生前兩種情況也是人之常情,當前兩種情況過去之後,孩子就會因為愧疚想要彌補,家長們一定要挖掘出孩子的這種心理,只有這樣,這才是一次有意義的錯誤。
1、無批評原則
我的閨蜜就是一個天生大嗓門,天生願意批評別人的人,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是這樣,每當孩子做一點小事他不滿意,他就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常常會被他嚇哭,變得不知所措。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成長閨蜜的孩子開始變得膽小怕事,遇到任何事情總想著退縮不敢嘗試,這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無比消極的影響,他們的心理會變得不健康。
2、無錯原則
特別是孩子在三歲之前這個時候,孩子並沒有什麼天性上的錯誤,他們之所以會犯一些在家長看來是錯誤的事情,這就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表現,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失誤和意外,這並不是孩子犯的錯誤,只是他們覺得好玩兒,想要做而已,所以家長不要輕易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做一件錯事,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家長甚至應當將孩子所做的行為合理化並且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勇於擁抱外面的世界,而不成為一個畏畏縮縮的人。
3、無壓力原則
很多家長總以為只有自己給孩子設定了很多的壓力,孩子適應了在這樣壓力下的成長,在未來他們才能過面對壓力的時候得心應手做得更好。但是有一些壓力確實不必要的。比如說你再怎麼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並不能在孩子身上起到積極的效果,它反而是一種負面的壓力,讓孩子對不必要的事情產生恐懼,這樣的恐懼就會讓孩子更加的怯懦。
打罵孩子已經是一種過時的教育方式,他會阻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會阻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恐懼,所以父母應當摒棄打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