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天生就擅長思考,但面對越來越不可控的未來,我們終身都需要深化思考。因為思維的深度,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我不想平庸,我想成為一個聰明人。經濟下行,我咋不會掙錢咧?國家為什麼發行國債還要大搞基建?生活中有許多的困惑,我找來這本書,苛求從中尋找方向———它居然沒有讓我失望:提壺灌頂,愛不釋手。
創造力,讓大腦不走尋常路
一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教人思考的書。
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研究顯示,錯誤認知並非因為愚蠢或無知,而是被腦補和不完整的信息束縛住了思維。
本書介紹了一種超越批判性思維的進化思維學———敏捷思考。它包括概念思維、創新思考和最優化決策三個層級,並在每個層級中探索我們陷入思維誤區的原因,提供了實踐可行的解決路徑,幫助我們擺脫權威的觀點,獨立思考,擺脫不可靠直覺的影響,大膽地思考,掌控現狀和期望,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二 「聰明」的人,是什麼樣的?
「聰明』就是以儘可能低的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等等),解決儘可能多,儘可能麻煩的問題。聰明的人大多博聞強識,能很快地理解一樣事物,能舉一反三,考慮問題更周全,就是能夠用最短的路徑去解決問題。他們有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轉化率,更高的效率。
1 「聰明」具體是指,在某些方面有天賦、有才華,比如寫作、繪畫、學習、下棋,諸如此類。
生活中可見的聰明人有:
他們以大學終身教授、創業/企業家、媒體記者、金融交易員、舞蹈表演者、基金投資人、畫商和藝術家、甚至家庭主婦等各樣的形態存在著。(這裡是廣義的聰明)
2 所謂轉化率,就是:你能夠輸出的信息量/你接收到的信息量。
轉化率越高,表示,你對信息的利用,越徹底,越有效。比輸入更重要的,是輸出。用輸出,來引導如何輸入。「輸出」就是考試、寫作、閉卷回憶等等。或者,讓老師、專家,來指出你的不足,給予你正確的指導。
解決問題,永遠是看「輸出」,而不是看「存貨」你肚子裡有很多貨,沒用,你要能用得上信息量100,轉化率10%,遠遠比不上信息量50,轉化率100%後者,明顯比前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
3 聰明人身上往往能見到的品質有:
「硬」智力:不管是數量運算能力、視覺識別能力、聽覺識別能力、閱讀和語言能力,他們都在至少一個維度上比較擅長。就是你上學時班裡那個不學就會,貪玩卻常考第一的那個男同學。
知識節點間的躍遷能力:和聰明人交談時,你總能覺得當你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他們會在腦中進行幾輪的運算,然後給出一個答案。這個過程往往就是在不同的知識節點和行業領域中跳躍的過程。做到這樣需要兩個基礎:腦中的知識節點要足夠多(量的積累);將它們聯繫起來的能力要足夠強——知識節點變成了網狀結構,思維跳躍性強。
歸納與演繹能力:歸納和演繹幾乎是我們認識事物和理解世界最核心的能力。歸納是由「個別」抽象到「一般」的過程,而演繹則相反。
生活中最聰明的人,往往能通過對一兩件事情的深入研究,而掌握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並將這種規律平移到其他領域裡,很快地又能建立起對新事物的理解。
綜合判斷和理解能力。
高運算速度。
4 聰明人的特徵:
他們很努力。
他們很早就有目標且一直都很努力。
他們很早就有目標且喜歡這個目標並且一直都朝著這個目標很努力。
其實,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聰明人。只是有些人找到了他們聰明的地方,有些人沒找到而已。
所以,你想要成為一個聰明人。經過統計,最好的方法就是「嘗試不同的東西」,做不同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在某一件事情上面,有著比別人更高的天賦,然後成為這個聰明人之一。
三 要學會思考,成為聰明人:
1 我們要能夠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首先是會質疑,擺脫以往的思考模式:
對方的觀點是否有利益關係,基於什麼樣的出發點和目的會這麼想。
新聞報導的真實性有多少,背後可能藏著哪些可能的真相。
書中的作者是在什麼時代什麼背景下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們所掌握的信息是不是一面之詞。
我認同對方的觀點是不是因為對方和我的觀點一致。
......
其次是收集信息。
和對方利益衝突的另一方有什麼信息。
和作者觀點不同的其他人是怎麼說的
有哪些利益相關者,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如何交易的。
接著綜合分析。
整個事件中收益最大的是哪一方。
這件事情對我有什麼影響。
總之,如果聰明人下苦功夫再加上一些好運氣,他們所達到的成就是常人不可想像的。
2當你思考得多了,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有本質上的聯繫的。怎麼辦呢?
將問題分拆,找出最本質的特點,以此為依據,將其歸類。
通過反覆大量的思考和嘗試,建立關於這一類問題的標準思考模型。
遇到問題,先分析,再決策。
一個聰明的人,跟常人的區別,其實很大程度上,在於他思考的時間和頻次,比常人多得多。
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別人是用來閱讀、休息、發呆,但聰明的人,是利用碎片時間來思考。走路的時候,等公交的時候,搭地鐵的時候,等電梯的時候,都可以思考。
你要留心周圍所有的信息,先接收,然後再思考。
比如,這個路段的攤販為什麼特別多?是不是這個路段的人流量比較大?或者是停留時間較長?為什麼?在這裡消費的人,會是些什麼人?
———結論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會一步一步地去演練分析的方法
從這個現象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從這個結論中,能發現什麼可供利用的機會?這個結論是否嚴密?如果不嚴密,問題可能是出自哪裡?……
這些,都要靠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才能熟練。
很多時候,聰明的人,無他,只是在思考上比普通人花了更多時間而已。
四 學會創新思考,利索解決問題:
創新思考應該具備的十大特徵:
1 善於清空大腦。
2 樂於構思解決方法,而不是純粹地尋找。
3能夠簡單地思考。
4 善於發現問題。
5 樂於尋找原因,結果和可能的解決方法。
6 願意接受新想法。
7 樂於質疑自己的判斷。
8 堅定而機智。
9 敢於挑戰,敢於不同。
10 樂觀。
當你做好一件事時,並不將之歸於你的聰明,而是將之歸於你的努力!
概括地講就是:
1、智商基本來自遺傳
2、成長環境非常重要
3、但你也可以通過調整心態,去成為更聰明的人!
成功的孩子不僅能夠接受失敗,而且還非常喜歡失敗。解不出題時,他們並沒有自我責備,而是表示:「我喜歡接受挑戰。」、「差一點點我就能做出來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來了,所以我還可以再成功一次。」
五做出決定,提升自己:
天才就是能夠擺脫所受訓練,做出有效反應的人。
一個聰明的人,他跟其他人所不同的就是:他擁有更多的信息量,以及更高的效率。我們99%的人都不是天才,我們要想聰明地應對突發事件,從容地應付日常生活,必須進行訓練。
我們往往認為,作家是一個靠天賦吃飯的存在。我們看到那些文筆流暢、表達動人的作者,驚嘆之餘,常覺望塵莫及。
——-這不是才華,而是訓練而成的能力。
訓練,就是大量的學習、閱讀、吸收。
訓練,就是大量地做,做多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這裡的訓練,指的是:大量的思考。
正確的方法,以及按照方法進行的練習,會讓你得到,訓練而成的能力,你會變聰明的。
一種技能,你學習了,應用了,千錘百鍊了,你的身體就會習慣它,繼而將它變成一種本能同樣,一個信息,你接收了,應用了,在腦子裡千錘百鍊了,你的思維就會適應它,繼而將它變成思維的一部分。你學打球的時候,一開始是不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姿勢上?怎麼運球,怎麼帶球,怎麼投籃……而到後來,你根本已經不需要在姿勢上下功夫。你的手會告訴你:怎樣發力,怎樣握持,怎樣運動。這已成了一種習慣。
智力拼圖越難,這類孩子就越興奮——因為從簡單的題目裡學不到任何東西,但是難題則可以讓他們發展新的技能。
智力這東西需要你自己去鍛鍊…而不是靜坐著就能開發的…我喜歡舉手匯報答案,這樣,我的錯誤就會被糾正過來。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覺得,「成功」意味著要證明自己有多棒,因此「努力」是很丟臉的——假如你冥思苦想、不斷提問,說明你不夠優秀。所以這些人習慣不斷重複自己一上來就能做好的事情。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會覺得,成功來源於成長,而且,只有通過努力你才會成長——當他們已經將某件事做得很好時,就會開始尋找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在一帆風順時覺得自己很聰明,而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在為某件事苦苦掙扎、並最終找到解決方案的剎那覺得自己很聰明。
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前者會埋怨整個世界,而後者會想著改變自己。
六 跟比你聰明的人混在一起,與優秀者共舞!
除了自己多去嘗試外,其實還可以跟比自己聰明的人混在一起,向他們學習。
跟笨人呆在一起久了,你就會因為缺乏可展示的學識而自省,從而去激勵自己不斷學習;另外,如果有些你認為的笨人做出了讓你驚嘆的事情,那麼你就更有動力鞭策自己學習了。」
人們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來最大化獲取經驗數據,通過跟高手學習或者激勵自我修養的提升來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與判斷力。所以,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就要多嘗試,多學習,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聽萬席話。」
我們一心一意地沿著不斷改進自身的道路,無論旁人怎麼變聰明,我們固守著自己的步伐前進。
我們根據別人的行動,來努力成為比他們更加聰明的人。
七 結語:聰明是給勤奮的獎勵品,而不是天賦。
這是一本平易近人卻巧思不斷的書,能夠讓讀者的思維更敏捷銳利,洞察力更光照淵遠,也更具創造力。——英國利茲大學教授 尼古拉斯·傑克遜
通過閱讀此書,我明白了:
相信你可以通過努力變得更聰明。2. 不要盲目努力,思考如何努力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3. 多閱讀,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堅持不懈地學習。
4. 保護好你要變得更聰明的野心。
社會很殘酷,一不小心,你的野心你的志氣很容易就會被摧毀.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地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超級聰明的人,往往也很勤奮:勤於動腦、勤於動手。勤於動腦意味著不會輕易相信既有的說法,而是嘗試去探索事物背後的原理,勤於動手意味著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用古人的話說就是"知行合一".
願君成為更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