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任由家長擺弄,家長照顧起來也算是輕鬆,畢竟寶寶只能躺著玩,吃奶和睡覺。
但是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能走路,能說話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家長們就開始犯愁了,因為那個曾經聽話的小傢伙似乎有些難對付了。
而面對淘氣,喜歡跟家長對著幹的孩子,家長自然更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一些,這其中就涉及到了教育孩子方式的正確與否。
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或者胡鬧時,都習慣用家長的威嚴去震懾孩子,想要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或者是說教。
只不過這種方式往往收效甚微,相較於類似「傳統式」的教育方法,有位帶娃的姑姑最近在網上火了。
年輕的姑姑經常帶著自己的小侄兒玩,不管是出去逛超市,還是在家裡玩玩具,只要想拒絕寶寶,聰明的姑姑總是有自己的辦法讓孩子輕鬆就範。
當寶寶在超市想要零食吃的時候,姑姑告訴侄兒自己就是因為不吃零食,所以身材苗條還能跳舞,說完還當著寶寶的面就開始扭動起了身體。
當寶寶玩完玩具,看著滿地狼藉的時候,姑姑又開始了自己的表演,誇張地在地上滾來滾去,還說著自己不想收拾玩具,寶寶為了安慰姑姑,連忙把玩具收拾乾淨。
還真別說,「戲精」姑姑的方式反倒激發了寶寶想要照顧別人的意識,絲毫沒費力氣就讓寶寶變身懂事的「小大人」,只不過網友們就是覺得有些「委屈」寶寶了。
相信家長們看了這位姑姑帶娃的方式都覺得很有趣,同時有些不敢相信,帶娃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可以這麼輕鬆就讓寶寶聽話?
其實不要小看了上文中姑姑的「誇張表演」,正是因為了解孩子的心理,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讓孩子更形象地懂得家長想要傳達的訊息,孩子才更能接受,也能收穫更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家長的教育方式得當,才能教育出有素質,懂禮貌的孩子,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造福。你覺得「表演系」姑姑精分的的做法有效嗎?
1.不溺愛孩子
俗話說,想要毀了一個孩子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拼命地溺愛他。的確如此,溺愛,表面看似愛,實則是把一個孩子「養廢了」。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時,是需要學會掌握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本領和技能的,這樣才能在成年後更好地適應社會。
所以就需要家長在恰當的時候學會放手,給孩子機會和時間去成長,而不是凡事都替孩子事先做好了,太過於包辦反而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家長。
2.不吝嗇讚美
很多家長信奉著「勝不驕」,生怕孩子會驕傲,所以很少表揚和誇讚孩子,但是過度地吝嗇讚美和肯定孩子,卻會讓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
只有適度的讚美,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也會激發孩子繼續進步的動力,家長要通過鼓勵來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很棒的,這樣孩子才會不斷地完善自己。
當然,孩子犯錯了也不能包庇,要賞罰分明,孩子也能形成正確的認知觀。
3.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有些家長給予孩子的卻是低質量陪伴,人在孩子身邊,心卻沒有跟孩子一起互動,這樣孩子就還是會覺得孤單,當想吸引家長的關注時,孩子就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家長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是真心的,這樣才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貼心寄語:
父母的愛就是滋養孩子健康成長的營養液,而正確的教育無疑就是讓養分變得更加充足,所以家長更要講究方式去應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