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不僅是一種職業,也是帶娃的一種手段。細心的朋友發現,很多人在帶孩子過程中,都會加入演戲的成分。有時候,「演戲」也是為了達到一種教育。
前段時間,一位被稱為「精分姑姑」的博主走紅,受到很多人喜愛。在她帶孩子視頻中,通過誇張的表達,令人印象深刻。正因如此,被人貼上「精分姑姑」的標籤。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把一個「淘氣」侄子教育成暖男。
在視頻中,侄子年齡大概在3歲左右,也正是淘氣的時候。不過在姑姑面前,孩子被教育的「服服帖帖」,不止有責任心,還是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01「精分姑姑」太可愛,帶孩子渾身表情全是戲
在一期視頻中,姑姑帶孩子去逛街,走一會後小侄子開始耍賴,哭鬧不止要求抱抱。這樣的場景很多父母都遇見過,大多父母會蹲下來抱起孩子。但這位姑姑做法不同。她說要不要來一場馬拉松比賽。
小侄子正被姑姑說得有些恍惚時,姑姑抱起孩子放在兒童車裡,開始行動。於是姑姑以運動員的身份,迅速超越旁邊推兒童車的爺爺。侄子完全忘記了要抱抱的要求,以歡笑收場。
有一期視頻中姑姑讓侄子練習上廁所,但小侄子完全不配合,遲遲不願坐到馬桶上。這時候「精分姑姑」演戲的時刻到了,她沒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生動描述:「咱們家只有一個馬桶大哥,它有些餓了。如果你不拉屎給它吃,它就要離開咱們了。」
小侄子聽姑姑說馬桶要走了,很快乖乖坐到了馬桶上。雖然「精分姑姑」的表達有些離譜,但對孩子而言非常有效。
通過視頻,有些網友說「精分姑姑」有些「不正經」,但是看完她的視頻,有些網友感慨:她才是教育孩子的專家。她的一句話,比我教育孩子3個月的時間還管用,不得不佩服。
看來,孩子的世界,很多父母並不明白。
姑姑會帶孩子去吃飯,飲料是難免的。於是她專門把飲料倒在瓶蓋上,自己舉著瓶子和侄子乾杯。自己先悶一大口,再和侄子乾杯。這時候「精分姑姑」演戲的時刻到了,她說到:你怎麼這麼快就喝完了!然後自己把瓶中飲料全喝完。
當然,姑姑也有調皮的時候。她對侄子說:「姑姑以後生孩子,你想要弟弟還是妹妹?」孩子語無倫次地說道:「我想要喵喵(貓)。於是就會看到姑姑浮誇演技中的精髓,『我確實不能生』。」
雖然很多家長對姑姑評價「太浮誇」,但是也不得不想一個問題:「當家長忙於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感時,是否真正明白孩子的心理?孩子怎麼樣才會快樂?」
這位姑姑通過浮誇演技,會學著孩子在地上打滾,嘴裡還嚷嚷:「我不會收拾玩具怎麼辦,誰能幫幫我。」原本不想動手的侄子,看到姑姑這樣為難,馬上開始動手撿玩具,並且安慰姑姑不要哭,愣把以一個「淘氣包」培養成暖男。
顯然,姑姑的小伎倆有成功了。其實,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會很強大,但是事實上在孩子面前示弱的家長,才有可能激發孩子的保護欲,進而激發孩子熱情的「小宇宙」。
02「不聰明」的家長講道理;「聰明」的家長講故事
是否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家長需要保持嚴肅狀態?」一板一眼地講道理,是否比「講故事」更貼切孩子的心理?
教育學家尹建莉:父母帶孩子需要更有愛意的表達,這樣才會讓孩子更願意接受愛,除此外還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責任心,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如何才能愛意表達?這無論對家長還是孩子,是較為重要的。首先,不要羞於對孩子愛的表達。「明明很愛孩子,卻要叫孩子『狗狗』。」雖然表達了愛意,卻不符合事實。孩子最在乎事實。
講故事比講道理重要:曾經有一份調查這樣顯示:
75%的父母在孩子嬰兒期都會對孩子講故事,但是隨著孩子成長,更多父母在於講道理。以至於「講道理」變得隨心所欲,完全告別「我愛你」。
對於孩子而已,更在乎父母表達愛意。【最直接的愛意】但是如果總是一副「空架子」,未免會偏離「演技」的初衷。
文【小海豚的奶爸】感謝關注!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