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神器,它可以讓寶寶瞬間停止哭鬧,它可以讓寶寶快速入睡,它簡直是地獄通往天堂的大門鑰匙......
無數寶媽都為之稱讚!
然而即便如此,卻仍有很多人非常抗拒它,認為它會:
「讓寶寶牙齒不整齊」「讓寶寶乳頭混淆,不好好吃奶」「用了它,會戒不掉」.......
「它」就是——安撫奶嘴!
一直以來,安撫奶嘴的使用都爭議不斷,真的如外界所說會造成這麼多不良影響嗎?會不會有點緊張過度?
事實上,安撫奶嘴用的好、用的恰當,是利大於弊的!
安撫奶嘴,最實質性的好處是幫助睡眠和安撫情緒。
帶娃的媽媽都知道,寶寶的睡眠有「三難」:
一是入睡難
二是哄睡難
三是接覺難
這「三難」會大量佔用媽媽的精力,哄入睡要時間,落地醒讓人抓狂,接覺那是更費力,而安撫奶嘴在這三點上都極有功力。
安撫奶嘴最大的魔力在於哄睡時,給寶寶一個安撫奶嘴就可以讓他超快地安靜下來。只要寶寶已經發出犯困信號,使用安撫奶嘴,就可以讓寶寶在吸吮中得到安慰並且迅速安靜下來,分分鐘進入睡眠。順便一提,無論哪種方式哄睡,對寶寶睡眠信號的捕捉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先擇在窗口期才會輕鬆高效。抱著哄睡的情況下寶寶吸吮著安撫奶嘴不容易落地醒。把寶寶放下時觸感、溫度上的變化會讓寶寶很容易醒,然而當寶寶嘴裡吸吮著安撫奶嘴時,外界變化產生的不安全感她會通過吸吮安撫奶嘴來彌補,得到安全感後繼續安心睡覺。寶寶睡眠中途醒來哭鬧使用安撫奶嘴可以順利接覺。四個月以後寶寶進入翻身期、緊接著出牙期,一般寶寶夜裡會醒2~3次,但只要迅速將安撫奶嘴塞給她,寶寶就不會清醒過來,更不會哭鬧。當寶寶熟練使用安撫奶嘴接覺後,他夜裡醒來後就會抓起掉落在床上某個角落的安撫奶嘴,往嘴裡一塞就倒頭繼續睡。
同時,使用安撫奶嘴能夠建立寶寶正確的餵奶周期。
寶寶哭鬧的時候用安撫奶嘴可以幫助媽媽判斷是飢餓信號、煩躁信號、或是犯困信號。
飢餓信號還是煩躁信號是不容易區分的,寶寶犯困也會用煩躁來表現。
寶寶哭鬧時候,如果給寶寶安撫奶嘴,他能平靜下來,就說明寶寶只是煩躁;如果還是會含著奶嘴發出不耐煩的聲音,那就是餓了,這時才是正確的餵奶節點。寶寶的一天也就是吃—睡—玩,如果媽媽可以定時定量的餵養寶寶,那麼寶寶的睡眠會非常有規律。
那麼該如何使用安撫奶嘴呢?
0~6個月
睡前、情緒不佳均可使用,使用時間不限,此時寶寶活動能力有限,可以通過安撫奶嘴分散煩躁情緒,滿足口欲期需求。
6個月~2歲
每天僅睡前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平時收起來,不要讓寶寶把安撫奶嘴當玩具。此時寶寶活動能力強,可以漸漸減少安撫奶嘴的使用,引入安撫巾或安撫娃娃替代,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會慢慢分散寶寶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性。
每個月要按照寶寶月齡更換新的奶嘴,每天要消毒清潔,可以準備2~3個輪流使用。
可是有的寶寶不接受安撫奶嘴怎麼辦?
那就需要媽媽學會挑選適合自家寶寶的安撫奶嘴。
奶粉餵養寶寶選擇圓頭的安撫奶嘴,圓頭的安撫奶嘴仿照寶寶喝奶的奶瓶形狀,寶寶更容易適應。
母乳或混合餵養寶寶
選擇仿母乳設計的扁頭形狀的安撫奶嘴,模擬媽媽乳頭在寶寶口腔中受到擠壓後的不規則形狀,寶寶會容易適應,而且不會乳頭混淆。
重視牙齒發育寶寶奶嘴也需要根據月齡變大而更換,以適合口腔的發展。普通的安撫奶嘴軸面較窄,單點集中受力容易導致寶寶口腔上顎變形影響美觀。
重視寶寶口腔發育的媽媽可以選擇加寬羽翼的扁頭形狀的Miss Denti 益齒型安撫奶嘴,加寬的軸面可以讓寶寶在吮吸啃咬時分散中切牙的咬合壓力,預防寶寶乳牙和頜骨發育不對齊,促進乳牙的良好發育,為口腔定型打好基礎。
再好的神器,過度使用或者使用不當都是不對的!
科學的使用安撫奶嘴,其實是很好戒的,控制使用場合和頻率,對寶寶嘴和牙齒的發育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安撫奶嘴只是個輔助工具,媽媽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寶寶,應該能夠比誰都能準確地判斷出寶寶發出的需求信號,是要抱了還是要睡還是要吃了,及時地去滿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