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因果關係

2020-12-20 三個老農民

農村俗語,語言簡練而形象化,都是用來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大眾的智慧。聊天時恰如其分地插入幾句俗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能活躍聊天氣氛。在日常生活中俗語可以指點迷津,遇到迷惑不解的問題,有些俗語能夠令人警醒。比如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告訴人們每件事情都有著因果關係。

「天堂」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一個最美好的地方;而「地獄」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悲慘的世界。「天堂」和「地獄」是傳說中兩個相差甚遠的地方,一個人去世是走向了幸福之路,而另一個是人去世將受盡折磨。

這句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雖然有迷信色彩,但是卻暴露了一些人的性格。因為在傳說中,通往天堂的路非常的普通,路邊有花有草,和人間正道簡直就是異曲同工。

而傳說中通往「地獄」是沒有路的,可是地獄的外面金碧輝煌,特別是傳說故事裡,詳細介紹地獄是沒有大門的,可是一些人去世變成「鬼」以後,卻紛紛往「地獄」裡面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傳說故事中,雖然沒有提「貪婪」,可是這一切都是由貪婪者咎由自取。因為這些人在人世間就比較貪心,死後當然不會選擇走那條普通的路,因為他們不知道那是通往「天堂」。

而這些「鬼魂」,看到遠處金碧輝煌,以為一定是個充滿寶藏的地方,所以都爭先恐後地擁擠著往裡面鑽,結果「地獄」無門,鑽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

這些傳說雖然都有迷信色彩,沒有任何科學理論依據,但是卻充分說明了貪婪者,即使在去世以後依舊不會改變性格,貪圖享樂使他們自己走進「十八層地獄」。

所以老人們會說,什麼事情都有因果,好人一定有好報,死後上「天堂」,壞人一定會惡有惡報,死後會「下地獄」。通過這個俗語故事來分析,確實老人說的有道理。

因為不貪圖享樂的人,肯定不會在沒有路和沒有門的情況下,會選擇向看起來金碧輝煌的「地獄」裡面擠。而他們會沿著這條路,雖然普通但是沒有風險的地方前進。

而那些貪圖紙醉金迷生活的人,看到「地獄」那裡表面富麗堂皇的樣子,即使是沒有路也沒有門,哪怕是「火中取慄」,他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就是為了去貪圖享樂,結果卻是落入無底深淵。

這個俗語的來源,也就是傳說故事中的情節用在人間,也是如此。一些人,放著前人留下來的奮鬥之路他不走,非得去找捷徑,去冒險探尋一夜暴富的機會。可是那走的就是一條不歸路,雖然看起來花天酒地,可是他沒有靜下心想一想,那麼富麗堂皇的地方,為啥沒有通往成功的路呢?先人們為啥沒有人走呢?

小偷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底層社會的小偷小摸天天偷東西,不用勞動就有收穫,可是被抓到會被打一頓。而文化人中的小偷,自己整天去抄襲別人寫的文章,勾結一些不良管理的不義之財。可是久而久之,國家能放任自流這樣的現象嗎?

一條前人走過的路,都是讓我們憑藉勞動的汗水來換取收穫,他卻不走,總去學著那些不勞而獲的辦法,即使「地獄」沒有門,也要去「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這句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告訴我們一切都有因果關係,放著有現成通往「天堂」的路不走,卻偏偏為了不勞而獲的貪心而「下地獄」!

相關焦點

  • 終於理解了什麼叫做「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要鑽」
    我真真切切看到了人們是怎樣把自己弄到悲苦的境地的,也終於理解了什麼叫做「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要鑽」。假如,那位女孩的父母能看懂生命禪院,看懂生命綠洲這種生活模式,肯定會為她找到這樣的生活而慶幸,這得需要多大的福報才能有機會有一天這樣生活呀,就像家園曾經的很多年輕人們,都是父母送進來的,看到孩子在家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自己少操了多少心啊,最重要的,孩子也在為父母和家人鋪設著自己前往高層生命空間的路。
  •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你是腦殘嗎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關係,但既然能夠一起進來應該關係匪淺吧?如果你不想他死在這裡的話就束手就擒,聽候掌教發落。」「張志超嗎?也好,本來就是找他的。」林東想了想,忽然道:「好,我答應你。」明元帶著他們兩個一路前進,惹來了不少人的注目,藥王谷已經很久沒有外來人進來了,一個個都覺得有些新鮮。
  • 韓國重口味驚悚影片「娑婆訶」,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縱然《娑婆訶》是一部屬於有深刻內涵的電影,也阻擋不了其敘事方面無序、結構硬傷的事實!我們都看過很多電影,但總有一些讓人覺得不太滿意的電影,我們卻又說不清它們到底差在哪裡,《娑婆訶》顯然也屬於這一類。《娑婆訶》中對於佛教的闡述和演繹,我想只要是個中國觀眾都能看到它所表現出來的不專業。
  • 農村俗語:「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老話說:「天堂媳婦,不如地獄姑娘」,「地獄姑娘」指的是什麼?
    因此現在很多女孩子的夢想就是嫁給有錢人,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天堂媳婦,不如地獄姑娘」,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天堂媳婦?這裡所說的「天堂」指的就是有錢人家,或者說是「豪門」,也就是嫁入豪門的媳婦。
  • 人力資源的天堂與地獄
    她的靈魂升到天堂,在天國之門她看到了聖彼得。  Welcome to Heaven, said St. Peter. Before you get settledinthough, it seems we have a problem.
  • 農村俗語:「野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寒之門」,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野貓子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寒之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對一些動物的到家也是非常忌諱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俗語吧。比如有俗語說「狗來富,貓來窮」,「喜鵲報喜,烏鴉報喪」等俗語。雖然說這些動物的到來屬於迷信,但是人們卻講究一些心理安慰,總是盼望著一些吉祥的動物來到家門,一些晦氣的動物遠離家門。說到這,李子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寒之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我聽了老農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後又問老農這句俗語中說法的根據是什麼,老農說:啥根據也沒有,反正農村人就是這樣說的。在自然界裡,是講究因果關係的。
  • 農村的「三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是什麼意思?你是否贊同
    要是說沒有聽過農村有俗語的人,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不然的話就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說到農村的俗語,只要是個農村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幾句簡單的俗語。雖然說農村人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農村裡的老人,他們懂得道理,可能比那些大學生還要多。
  • 農村俗語「腳板下無空,是個老長工」,啥意思,只有少許老人懂
    在以前的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老俗語,而現在漸漸的沒落了,而依舊流傳的俗語也很少年輕人知道,只有幾個村裡的老年人還能說出其中意思來,這些俗語雖說是通俗易懂,但也是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來看的,因此,只有少部分人理解,也就不奇怪了,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腳板下無空,是個老長工」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的宇宙觀》:天堂與地獄
    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人死後不是上生天堂,便是墮入地獄,天堂與地獄介乎人道的上下,一個代表享樂,一個代表受苦,這就是一般人對天堂與地獄的認識。然而,以佛法來講,人死後不一定就上生天堂或墮入地獄,天堂與地獄只是十法界中的其中二界,上生天堂有上生天堂的條件因緣,墮入地獄有墮入地獄的業力道理,二者各有其不可混淆錯亂的因緣果報。星雲大師:天堂和地獄什麼樣?
  • 農村俗語「門對窗錢財光,門對墳子孫忙」,什麼意思?
    然,村口那兩棵柿子樹依舊如迎客松般,指引著遊子回家的路!曾記得,兒時常在此嬉戲,抓著爺爺的衣衫,靜聽老一代人談論著農村的新鮮事,而俗語更是我心馳神往的焦點。每日太陽西落,家中老者走上街頭,來到柿子樹下,一邊納涼,一邊有說有笑,對於俗語的認知也是從這裡開始。今天重遊故地,分享幾則農村的大「實話」。以慰寂寥!
  • 故事:能力大於學歷,欲上天堂,先下地獄!
    結果,哥哥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弟弟則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兄弟倆長相酷似,性格各異。哥哥忠誠敦厚,弟弟活潑機靈;哥哥拙於言詞,弟弟口若懸河。哥哥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面對貧病交加的父母默默無語;弟弟關在房裡不吃不喝,長籲短嘆「天公無眼識良才」。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兩通宵,終於眨巴著眼睛向大兒子開口了:「讓給弟弟去讀書吧,他天生是個讀書的料。」
  • 臺南麻豆代天府:超好玩溜滑梯親子景點,來天堂與地獄走一趟
    趁著這次帶著小朋友來玩溜滑梯的機會,也給他順道逛了一下,我想不管是誰應該都會被那條巨大的龍形建築給嚇一跳吧~這條龍真的是十分巨大,翻雲覆雨的型態栩栩如生,底層雲海的部分是18層地獄和水晶宮的展館,而上面龍身體則是天堂極樂世界,入內參觀會收取一些清潔費。這天偷懶沒帶廣角鏡,實在無法把整隻都拍進來。
  • 農村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什麼說法?
    而和農村裡的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不僅能聽到他們那個年代的許多稀奇事,同時也能在聊天中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你和農村的老人一起聊過天,那就會發現老人都很擅長把大道理用一句朗朗上口的俗語說出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們長年累積,總結出的經驗。馬上就要過年了,相信你也聽說了不少「別樣」的俗語,那下面這些你聽過嗎?
  • 農村俗語:「門小房深好聚財,門大房淺不應該」,是什麼意思?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在農村最常見的就是各種俗語,別小看了這些老話,它們已經成為了農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農民日常考究中最重要的形式。農村的多種習俗和講究都是從這些傳承下來的老話中得出的,這些俗語也彰顯著深遠的傳播意義。當然現在來看,這些俗語在生活中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還存在著迷信的說法。但就算是這樣,大家也都會信以為真,畢竟這些俗語和未來的發展有密切關係。今天我們就分享2句俗語,你認可嗎?
  • 農村俗語:「30不走3路,40不碰3事」,什麼意思?說的很有道理!
    農村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中華文化中,人們會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供後人來學習,這樣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人生也可以輕鬆很多,不用擔心許多事情。記得在孩童時期,當時就學習了很多的一些文化知識,懂得了一些為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俗語就是我們去了解前人經驗,學習一些為人處事道理的很好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到這些事情,「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知識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酒有三不喝,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什麼意思?
    在我國農村地區有著各種形式的俗語,不同行業領域都有俗語,這些俗語共同影響人們做著選擇。記得以前不懂事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就喜歡和村裡的孩子們講解俗語,時間久了,孩子們知道的俗語也就越來越多,對於他們今後的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推動作用。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
  • 「廳低不及門,家敗主擔憂」,這俗語什麼意思,門與廳堂有無聯繫
    文章「廳低不及門,家敗主擔憂」,這俗語什麼意思,門與廳堂有無聯繫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房屋建設一直都是百姓大事,無論是城裡人還是在農村,房子都可以說是圍繞人一生的話題。而農村裡房屋建造往往都是由屋主人自己「操刀」,從房屋選址到房屋用材,各個方面都涉及一些學問和講究,農村裡更是把房屋當成一件人生大事,所以馬虎不得。今天說的俗語就是「廳低不及門,家敗主擔憂」,這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