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三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是什麼意思?你是否贊同

2020-12-11 農民的孩子168

要是說沒有聽過農村有俗語的人,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不然的話就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說到農村的俗語,只要是個農村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幾句簡單的俗語。雖然說農村人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農村裡的老人,他們懂得道理,可能比那些大學生還要多。基本上可以說,農村上的俗語就是一本義務教育以外的純天然教材。而農村就好比是一座天然的學院。

實拍農村

可以說是農村的這些俗語在教育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些農村俗語雖然聽起來很粗糙,但是這裡面所含的很多大道理,一點也不粗糙。而且在農村裡的老人也是在用這些農村的俗語教育著我們這一代,也教育著我們的下一代以及子孫後代。

實拍農村

小編今天就與大家說一說在農村俗語裡的「三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是什麼意思!很多人應該也聽說過這些話,這裡面含有的道理可以說全部都是精髓,還附有非常精闢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同樣這句農村俗語也說出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困惑。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碰到這裡面所說的一些問題,但是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這句農村俗語裡面所說的是什麼吧,小編把這一句農村屬於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說,這樣大家也好容易了解。

實拍農村

第一個,「三不借」

大家從字面應該能夠看得出來這個意思就是有三種錢是不能借的。平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經常會碰到別人向自己借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句話來說明自己的原則。所謂的「三不借」,指的是:

如果對方是那種說話不算數的人,可以不借的,現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許你的朋友會經常向你借錢,然後你就很糾結你到底要不要借錢給他當這個時候我們主要的就是看看這個人有沒有信用。如果我說了還錢的時間,到時候也準時把錢還了,那像這種人就是可以借的,反倒如果他沒有在他自己說的時間段內還錢,那這種人千萬別去借錢給他,不然到時候你去向他問還錢的時候你才知道有多苦。

實拍農村

二不借

如果是和自己認識不久的,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他問你借錢時,你對這個人也比較的了解,可信的話是可以借錢的,如果有才只認識了兩三天的同事向你借錢,那這個錢是不能借的。因為你們互相都不了解,卻還跑去向你借錢,這充分說明了這個人隨時都在借錢。其實需不需要把錢借給別人都是看自己。如果你不想借錢給他們,就算是你的上司也沒有什麼顧忌的。

三不借

親戚之間借錢。能不借儘量別借,因為借這個錢是最難的,農村親戚之間難免會遇到借錢這種情況。普遍大多數的人也都會借,因為不借的話,他們又怕影響親戚之間的關係,抬頭不見低頭見,而且當你把錢借給親戚的時候,誰都料不準自己會在什麼時候缺錢。當你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又不好意思去催他們還錢,有的親戚呢,聽說你有急事第一時間就會把錢還給你,但有些親戚借錢的時候非常著急,但是到了還錢的時候,他們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你也不能施破臉皮的催著親戚還錢,所以對於親戚借錢是最無奈的。如果親戚是真的需要這筆錢來救急,那可以借。此外能推掉的儘量推掉。

實拍農村

第二個,「三禮不隨。」

從字面上也不能理解。就是有三種你以前是可以不隨的,在農村很多人都很重視人情關係,在農村的人情味兒也挺濃的。近幾年,在農村的酒席,那是接著接著的有,去參加都是需要隨禮錢的。但是有的禮錢是不用隨的。

1,看不起人的,可以不隨。雖然這句話說的挺重,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特別是在農村裡,那些親戚朋友,有的人就特別的現實,當你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就儘量的遠離你,避開你,以免惹麻煩上身。像這樣的親戚就不要走了,其實你就是去了,別人看你的那個眼神也是不一樣的,好像還以為你是故意的,想去討好他們。

實拍農村

2,想靠收份子錢的人禮不隨。在農村辦酒席,不管碰到個什麼事情都能大辦酒席,邀請去參加酒席的人也都會隨份子錢的。他們目的不是辦酒席,而是靠辦酒時收到的份子錢。所以在農村像這樣的酒席去參加了也沒有什麼意思的。參與不參與,其實都一樣。

3,來而不往,沒有禮貌的人可以不隨。農村有句話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在農村,別人家辦酒席你去了,也隨了份子錢。但是當你自己家辦酒席的時候,他們就會找各種理由說明自己來不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想誰這個禮錢,像這樣沒有禮貌的隨不隨其實都一樣。

第三條,「三路不走」,就是說人這一輩子有三條路是不能走的。

實拍農村

1,歪門邪道不能走。人這一輩子要走的路有很多,也很長,有艱辛也有痛苦,有的人難免會有心存僥倖的想法,覺得一些歪門邪道的路子有捷徑,但不知的是,那是一條不歸路。當你在已經窮途末路時走上了這條路。以後就很難再有新的出路了。

實拍農村

2,不熟悉的路不要走。雖然有句老話說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在這個現實的生活中,每一條路都不容易,儘量去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像我們百姓是沒有多少資源讓我們走自己不熟悉的路。

3,在慌張時的路不能走。因為當你在一個很緊張,很困惑時選擇的路都是沒有做過仔細判斷的。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以前老百姓看錢的重要性和城市不同,因為農村相對來說賺少,也沒有單位上那些好的福利,賺的每一分血汗錢都是為了老有所依,在農村有些事情農村人不得不花,就好比說隨份子,這種禮尚往來的錢等於交換,在農村老人經常說「三錢不借,三禮不隨」,也不是說老百姓不懂世俗而是要根據一些情況來看這錢該不該出
  • 農村老人常說,「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花三錢」,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不少口口相傳的俗語,這也農村人處世的習慣,相信很多農民朋友都聽過農村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花三錢」的農村俗語,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筆者認為,這俗語還挺有道理的。下面就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個俗語的意思吧!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的時候在有些地方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其實想要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這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我們這邊,有另一種說法叫「不借三種錢,不隨三樣禮,不走三條路」。這兩句話雖然用的字不太一樣,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想說一些生活中總結得出的經驗,告誡後人能夠規避一些麻煩事。
  • 農村俗語「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花三錢」你知道都是哪三樣嗎?
    而「三不」原則就是農民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的理解,那麼怎麼理解「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花三錢」這句話呢?一、不幫三忙1.情感不管幫什麼忙,一定不能涉及到人家內部的夫妻感情。2.逞能比如說對於那些拉幫結派約架的忙,你敢去幫嗎?但很多人都會逞能,認為這就是兄弟情義。但逞能的忙大家一定不能碰,這樣的話好事變成壞事,人家還要埋汰你。3.借錢正所謂借錢時候是孫子,要錢時候是大爺。這就是今天的社會寫實,借錢的時候一定要遵守借急不借窮。如果是醫療費這樣的錢,那就是救人一命,別人萬分感激。如果是借錢買房,那大可不借。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過去,農村生活相對比較艱苦,家裡缺米少鹽的時候,就會向關係比較好的鄰居借一點錢用用,你來我往,鄉裡鄉親的關係就親近很多。那麼「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這「三」是什麼意思?
    好了,不閒扯了,今天,筆者帶來了一個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你知道這裡面各自的「三」是何意嗎?一起來看看——錢不借三一、不借賭博之人:賭是個無底洞,老話常說「十賭九輸」,因此,借錢的時候,千萬不要借給去賭博之人,他們借了錢往往是沒有還的,或許已經負債纍纍,基本是有借無還,這樣的人,值得警惕了!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在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主要是因為這些話為了省字沒有講明白,導致一些人解讀時會想當然地去理解。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農村老話「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借錢的人,能張口向你借錢的一般都是親朋好友。不借吧,又抹不開臉;借吧,到時候又怕收不回欠款,因此處於兩難境地。鑑於這種情況,農村老人悟出了一句俗語:「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什麼意思呢?「借小不借大」的意思是說:親朋好友向你張口借錢也不容易,如果確有困難能幫則幫。
  • 夜讀|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農村俗語「借二不借三」是什麼意思?你借過錢給別人嗎?
    那麼農村朋友一定要謹記這句俗語:借二不借三,會讓你免去討債的難題, 這句話歸納的是兩種必須借的錢和三種不能借錢的人,大家請聽小編細細分析。兩種必須借的錢,第一種是辦紅白喜事。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難免一時湊不到足夠的錢,特別是對於男方家庭,彩禮、酒席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手頭難免拮据,開口向親戚朋友借錢是正常的事,這種錢是可以借的,因為在辦酒席後主人家會收到賓客隨禮的錢,很快就可以歸還。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
  •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究竟是哪三錢三門呢?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一句古人的忠告,規勸人窮的時候不節省三錢,人在沒錢的時候,不要串三門,必須要牢記於心,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先來看看人窮不能節省哪三錢?第一錢是「份子錢」。若是沒有感情投資的人,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有人幫你了。因此,農村份子錢是不能節省的。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去應對這些人情往來。即使經濟上真的很困難,拿不出來份子錢,也要出於誠意的去幫助別人,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了別人,才會知道你的難處,到了關鍵時刻,曾得到你幫助的人,也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30不走3路,40不碰3事」,什麼意思?說的很有道理!
    農村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中華文化中,人們會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供後人來學習,這樣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人生也可以輕鬆很多,不用擔心許多事情。記得在孩童時期,當時就學習了很多的一些文化知識,懂得了一些為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俗語就是我們去了解前人經驗,學習一些為人處事道理的很好途徑,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到這些事情,「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知識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 為什麼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經常聽老一輩的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但任何事物咱們都得辯證看待,下面一起來拆解這三句話。錢有三不借這裡的「三不借」指的是萍水相逢的人、欠債且有不良嗜好的人、借錢不還的人。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不想跟同事鬧矛盾,就要做到三錢不借,兩話不說
    文|齁神在職場想跟同事搞好關係,就一定要做到,不借三錢,不說兩話。這可是職場老前輩們給我們留下來的經驗之談,有一定的道理,現在分享給大家,看看能不能為你所用:一、吃飯的錢不借---大方的請人家就行了不管是別人借你的錢吃飯,還是你借別人的錢吃飯,總之都不要有借的行為。如果是別人借你的錢,你就大大方方的請人家就行了呀,還借什麼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