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沒有聽過農村有俗語的人,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不然的話就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說到農村的俗語,只要是個農村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幾句簡單的俗語。雖然說農村人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農村裡的老人,他們懂得道理,可能比那些大學生還要多。基本上可以說,農村上的俗語就是一本義務教育以外的純天然教材。而農村就好比是一座天然的學院。
可以說是農村的這些俗語在教育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些農村俗語雖然聽起來很粗糙,但是這裡面所含的很多大道理,一點也不粗糙。而且在農村裡的老人也是在用這些農村的俗語教育著我們這一代,也教育著我們的下一代以及子孫後代。
小編今天就與大家說一說在農村俗語裡的「三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是什麼意思!很多人應該也聽說過這些話,這裡面含有的道理可以說全部都是精髓,還附有非常精闢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同樣這句農村俗語也說出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困惑。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碰到這裡面所說的一些問題,但是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這句農村俗語裡面所說的是什麼吧,小編把這一句農村屬於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說,這樣大家也好容易了解。
第一個,「三不借」
大家從字面應該能夠看得出來這個意思就是有三種錢是不能借的。平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經常會碰到別人向自己借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句話來說明自己的原則。所謂的「三不借」,指的是:
如果對方是那種說話不算數的人,可以不借的,現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許你的朋友會經常向你借錢,然後你就很糾結你到底要不要借錢給他當這個時候我們主要的就是看看這個人有沒有信用。如果我說了還錢的時間,到時候也準時把錢還了,那像這種人就是可以借的,反倒如果他沒有在他自己說的時間段內還錢,那這種人千萬別去借錢給他,不然到時候你去向他問還錢的時候你才知道有多苦。
二不借
如果是和自己認識不久的,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他問你借錢時,你對這個人也比較的了解,可信的話是可以借錢的,如果有才只認識了兩三天的同事向你借錢,那這個錢是不能借的。因為你們互相都不了解,卻還跑去向你借錢,這充分說明了這個人隨時都在借錢。其實需不需要把錢借給別人都是看自己。如果你不想借錢給他們,就算是你的上司也沒有什麼顧忌的。
三不借
親戚之間借錢。能不借儘量別借,因為借這個錢是最難的,農村親戚之間難免會遇到借錢這種情況。普遍大多數的人也都會借,因為不借的話,他們又怕影響親戚之間的關係,抬頭不見低頭見,而且當你把錢借給親戚的時候,誰都料不準自己會在什麼時候缺錢。當你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又不好意思去催他們還錢,有的親戚呢,聽說你有急事第一時間就會把錢還給你,但有些親戚借錢的時候非常著急,但是到了還錢的時候,他們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你也不能施破臉皮的催著親戚還錢,所以對於親戚借錢是最無奈的。如果親戚是真的需要這筆錢來救急,那可以借。此外能推掉的儘量推掉。
第二個,「三禮不隨。」
從字面上也不能理解。就是有三種你以前是可以不隨的,在農村很多人都很重視人情關係,在農村的人情味兒也挺濃的。近幾年,在農村的酒席,那是接著接著的有,去參加都是需要隨禮錢的。但是有的禮錢是不用隨的。
1,看不起人的,可以不隨。雖然這句話說的挺重,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特別是在農村裡,那些親戚朋友,有的人就特別的現實,當你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就儘量的遠離你,避開你,以免惹麻煩上身。像這樣的親戚就不要走了,其實你就是去了,別人看你的那個眼神也是不一樣的,好像還以為你是故意的,想去討好他們。
2,想靠收份子錢的人禮不隨。在農村辦酒席,不管碰到個什麼事情都能大辦酒席,邀請去參加酒席的人也都會隨份子錢的。他們目的不是辦酒席,而是靠辦酒時收到的份子錢。所以在農村像這樣的酒席去參加了也沒有什麼意思的。參與不參與,其實都一樣。
3,來而不往,沒有禮貌的人可以不隨。農村有句話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在農村,別人家辦酒席你去了,也隨了份子錢。但是當你自己家辦酒席的時候,他們就會找各種理由說明自己來不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想誰這個禮錢,像這樣沒有禮貌的隨不隨其實都一樣。
第三條,「三路不走」,就是說人這一輩子有三條路是不能走的。
1,歪門邪道不能走。人這一輩子要走的路有很多,也很長,有艱辛也有痛苦,有的人難免會有心存僥倖的想法,覺得一些歪門邪道的路子有捷徑,但不知的是,那是一條不歸路。當你在已經窮途末路時走上了這條路。以後就很難再有新的出路了。
2,不熟悉的路不要走。雖然有句老話說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在這個現實的生活中,每一條路都不容易,儘量去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像我們百姓是沒有多少資源讓我們走自己不熟悉的路。
3,在慌張時的路不能走。因為當你在一個很緊張,很困惑時選擇的路都是沒有做過仔細判斷的。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