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證津要】柴胡桂枝幹薑湯是通治半表半裡(厥陰證)的經典方

2021-02-12 胡希恕經方醫學

馮老於2015年6月29日在《中國中醫藥報》第4版發表的題為《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三十年解讀》一文後不到一周,山西孝義市中醫院田雨河主任即發來此篇心得文章,馮老親自審閱修訂,今在徵得田主任同意後將全文刊出,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柴胡桂枝幹薑湯是通治半表半裡(厥陰證)的經典方

孝義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山西中醫學院碩士生導師

——田雨河

拜讀中日友好醫院經方大師馮世綸教授於2015年6月29日在《中國中醫藥報》第4版發表的題為《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三十年解讀》一文頗受啟發,從而悟得:理論的形成是來自於對方證的反覆應用和認識。馮老講過表陽證即是太陽證;表陰證即是少陰證;裡陽證即是陽明證;裡陰證即是太陰證;半表半裡陽證即是少陽證;半表半裡陰證即是厥陰證。循此規律運用經方在臨床中收到了效如桴鼓的奇特療效。

誤讀傳統形成的習俗往往使人們思維定勢,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不知從何時起在人們思維中成為六經傳變的範式,實際上對經方醫學半表半裡的認識是最長、亦是最晚的。是在臨床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也就是用治表(發汗)的方法不效,又用了治裡(攻下)的方法也無效,正如馮老指出:「古人治病先汗後下的陋習。」因為表裡易辨,所以習俗用汗下法,毫不知在用汗下之法之際,客觀存在著半表半裡證,忽視了半表半裡證而用了汗下之法,果然其證仍在。人們便在靜心研究現狀,才漸漸悟得出表裡之間存在著半表半裡證,所以應該是表證表證→半表半裡證→裡證這樣的順序才符合疾病傳變,才是臨床真實存在的證型。要研究柴胡桂枝幹薑湯的證治,關鍵要辨析本方證是半表半裡陽證,,還是半表半裡陰證。 《傷寒論》原文147條指出:「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從文中可以看出雖是傷寒,但用汗法不解,又認為裡陽證用下法仍不解。汗下致津液傷損,見胸脅滿、往來寒熱、心煩已是半表半裡證,那麼是半表半裡的陽證呢?還是半表半裡的陰證呢?陽證則口苦、咽幹、目眩,陰證則小便不利、渴而不嘔,證屬半表半裡陰證,仲景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和解半表半裡,溫化水飲。乾薑、炙甘草合用能振奮中陽,溫中生津液,溫化寒飲,潤下通便解除「陽微結之症」。實為二便不通治從厥陰。

《傷寒論》原文148條:「傷寒五六日,頭出汗,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從文中可知此為半在裡半在外的陽微結證型,有用小柴胡湯的可能。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太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成無己說:「陽明病,胸滿,不大便,舌苔黃者為熱邪入府,可下。若脅下硬滿,雖不大便而嘔,舍上白苔者,為邪未入府,在表裡之間,與小柴胡以和解之。若「津液傷得嚴重,出現陽微結,下寒明顯,則呈半表半裡陰證」,就該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方,非他莫屬。從文可知仲景在臨證用方時是用半表半裡陽證方還是半表半裡陰證方是以臨床證候為依據。把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做為指導思想,求得方證對應,方到藥到病除。從而得出:半表半裡陰證之陽微結選方柴胡桂枝幹薑湯是方證對應的經典方。

馮老所著《解讀張仲景醫學》一書對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的解讀

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三兩 乾薑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熬)二兩 甘草(炙)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方解】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的變劑。黃芩苦寒,伍乾薑之辛溫以理微結。栝蔞根之潤得牡蠣之收,更能止渴。桂枝甘草治氣衝併兼和外。人參補中、大棗壅滿均非微結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證,氣上衝有微結或外不和者。

本方雖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但因去了人參、生薑,加入了乾薑、桂枝,使整個方劑重於祛寒逐飲,故能治心下滿微結。因此小柴胡湯治療半表半裡陽證即少陽病,而本方治療半表半裡陰證即厥陰病,其主要變化在乾薑。

歌訣:柴胡桂枝幹薑湯,花粉牡蠣芩草唱,

寒多熱少厥陰病,半表半裡須強壯。

【解讀仲景原文】

《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解讀:傷寒五六日,雖已發汗,病不解則常轉入少陽柴胡湯證。醫不詳查,而又誤用下法,因使邪熱內陷,雖胸脅滿未去,但已微結。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虛少、熱更傷津致燥,故渴而不嘔。氣衝於上,故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為柴胡證還未解,宜以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按:此微結是對大陷胸湯證說的,即是說此結輕微,與大陷胸湯證結如石硬者顯異。

《金匱要略·瘧病》附方(三):柴胡桂薑湯方: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效。

解讀:當瘧發作時,若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者,宜本方治之。

按:病欲自表解則惡寒,瘧發作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亦病有欲自表解之機。本方含有桂枝、甘草,有致汗解外的作用。試看方後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的注語可證。

【討論歸經】本方證為典型上熱下寒的屬厥陰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的辨證要點:半表半裡虛寒證而見四肢厥冷、口乾或苦,心下微結者。

從以上兩條可看出,本方與小柴胡湯都用於半表半裡病,但小柴胡湯治療陽熱證,而本方用於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證,也就是半表半裡陰證。

陰證不得有熱,但半表半裡不同於少陰和太陰邪有直接出路,無熱證出現。而厥陰病邪無直接出路,故很容易寒鬱化熱,故常見上熱下寒,而但寒不熱者很少見,這就是本方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的主要原因。同學張秋水於江西時治療瘧疾,慣用本方隨證加減治之,無不應手取效。雖謂服一劑如神之說似屬誇張,但其有效性確可證信。不過臨床不只用於治瘧,一些慢性病常出現本方證,如見四肢發涼、厥冷而同時有口苦咽幹者。久久不愈的無名低熱,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其加味和合方的機會,宜注意。如治驗:胡某,男性,14歲,病歷號177285,1965年10月18日初診。4年前曾患黃疸型急性傳染性肝炎,經西藥治療黃退,但食納不佳,肝功時有波動,時頭暈目眩,近1年來大約每半月有一次癲癇發作,發作時先覺氣上衝咽,旋即四肢抽搐,繼則牙關緊閉,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經常服用鎮靜藥(西藥),但仍每半月發作一次,常感乏力,每發作過後尤為明顯,因食欲不振而現身體瘦弱,舌淨無苔,脈弦微數。證屬邪鬱半表半裡,寒飲上犯,治以和解半表半裡,溫化寒飲,與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柴胡12克,黃芩10克,花粉12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龍牡各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乾薑10克,蒼朮10克,茯苓10克,澤瀉15克,炙甘草9克。結果:上藥服六劑食納好轉,他症如前,繼服六劑頭暈好轉,未發癲癇,又服1周力氣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損,服1個月未見癲癇發作。又服1個月停藥觀察也未見發作。

胡希恕經方醫學 ID:huxishujingfangyixue

本微信訂閱號由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建設單位——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辦。 胡希恕經方醫學訂閱號致力於經方學術推廣與應用,關注後即可定期收到我們精心編輯的經方學術。每天學一點經方,仲景門人人可入。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對我們的肯定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半表半裡的再實踐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低熱
    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
  • 如何理解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柴胡桂枝幹薑湯方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 頭痛以厥陰病出現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癒
    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
  • 排除法診斷半表半裡
    但釆用經方「先辨六經繼辨方證」的原則,則問題應手而解。該案病症較多,可以釆取排除法,該案並無明顯的發熱、惡寒等表證,也無明顯大便秘結、大便溏洩的裡熱,證偏於陰性。故至此可以確定為半表半裡的陰證,即厥陰病。由此可見,此處的四逆、月經量少為半表半裡虛寒,同時鬱久化熱,兼夾水飲上衝,可見心煩、心悸、氣短、眠差等,故治當以清上溫下、調和寒熱、養血利飲,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證。
  • 柴胡桂枝幹薑湯!專治傷寒(1)
    答案:只需點擊箭頭上方的《經濟分享新趨勢》當年聆聽吾師胡希恕老先生授課,講到此條時,胡老指出:「五六日正是邪氣由表傳入半表半裡之時,已經發汗又用瀉藥,故胸脅滿微結。微結者,是裡已有所結,但不甚,仍以少陽證為顯。這個方子有利於治療大便幹……臨床有一種無名的低燒,用柴胡桂薑湯效果很好。」
  • 柴胡桂枝湯的方證要點與臨床應用
    ↑ 點擊上方【養生正道】關注我們 ↑導讀:「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看著眼熟嗎?這可是傷寒論選擇及填空題重點,複習得好的同學一定一下就能接上來——「柴胡桂枝湯主之」。那麼柴胡桂枝湯在臨床的實際應用如何?
  • 蔡長福:柴胡桂枝湯—各種不明症狀的難受都管!
    還有定下來表證經證,經證化熱,概念就來了,就好辦了,柴胡桂枝各半湯搞定了,無汗加葛根,加麻黃,他說熱氣大,鼻子冒熱氣,口乾,加白虎湯進去。柴胡桂枝各半湯,加葛根湯白虎湯一起合上去,表、經、熱、氣、寒一個方幹完。他吃過撐脹,肚子滿想吃,吃過難受,厚樸七物湯。放屁特多的小承氣大承氣。再問問是條狀還是球狀,條狀小承氣可以,球狀大承氣可以。如果你要加柴胡桂枝各半湯,可以代替大承氣小承氣。
  • 頭暈遭遇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與澤瀉湯合方
    六經就是:表陽證太陽病表陰證少陰病裡陽證陽明病裡陰證太陰病半表半裡陽證少陽病半表半裡陰證厥陰病臨床依據症狀反應,先辨六經(病位+病性)八綱(表裡陰陽寒熱虛實)——(更高的是病機層面對六經的辨別),再辨方證(將仲景方歸六經,很難,馮世綸馮老在推廣,我們需要認真學習並結合臨床實踐進行體悟。
  • 經方應用之柴胡桂枝湯醫案
    此太陽少陽並病而證候俱輕,治以太少兩解之法,以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半量,合為柴胡桂枝湯。用桂枝湯解肌祛風,以散太陽之邪,取小柴胡湯和解樞機,以解少陽之邪,為兩解太少之輕劑。「外證外去者」,是強調使用柴胡桂枝湯的前提是表裡同病。
  • 中醫人當然我都要!
    >補陽虛方:桂枝甘草湯酸甘化陰、補陰虛方:芍藥甘草湯脾陽虛基礎方:理中丸腎陽虛方:乾薑附子湯失精填精方:天雄散太陰中風血痺虛勞方:黃芪建中湯肝陽虛方:吳茱萸湯少陽病、津虧虛熱、裡虛兼表、半表半裡基礎方:小柴胡湯太陰病方:四逆輩少陰病寒化方:四逆湯少陰病熱化真陰不足
  • 中醫人當然我都要!(文末附列印版)
    >補陽虛方:桂枝甘草湯酸甘化陰、補陰虛方:芍藥甘草湯脾陽虛基礎方:理中丸腎陽虛方:乾薑附子湯失精填精方:天雄散太陰中風血痺虛勞方:黃芪建中湯肝陽虛方:吳茱萸湯少陽病、津虧虛熱、裡虛兼表、半表半裡基礎方:小柴胡湯太陰病方:四逆輩少陰病寒化方:四逆湯少陰病熱化真陰不足
  •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用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屬於比較滋補的湯,可能味道沒有那麼好,那麼柴胡桂枝幹薑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柴胡桂枝幹薑湯味辛,微苦。所謂苦口良藥,柴胡桂枝幹薑湯的治癒功效也是非常好的。
  • 【辨方證】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
    在跟診的師兄弟中,印象裡李想師兄說話不多,但是他思考很深入,本文即是他一篇系統的心得的體會:【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吉林省松原市中醫院    李想)半夏厚樸湯一方,來源於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書,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篇,「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 醫之 仲景經方之柴胡除胸脅苦滿
    仲景經方中用柴胡涉及10方,多主清半表半裡之熱、除胸脅苦滿。這些方劑包括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加芒硝湯、薯蕷丸、四逆散以及鱉甲煎丸。按照用藥的規律,柴胡和黃芩相伍,善於清半表半裡陽熱而除煩。《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味苦,平。
  • 中醫治感冒只用了一碗湯!中醫用了千年的治感冒6大經典方一定要記住!
    著名中醫專家羅大倫介紹,自己治感冒只用1碗湯!到底怎么喝呢?快來看一下!羅大倫老師介紹,現在的感冒,多是風寒外感,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寒邪挾風,外束皮毛,使人的體表受寒,然後阻滯氣血經絡的運行,讓防禦部隊到達不了指定的位置,導致外邪入侵。此時,會打噴嚏,流雞蛋清一樣透明的清鼻涕、渾身發冷、怕風、嗆咳、頭疼、手腳冰涼、鼻音重。
  • 千古名方「小柴胡湯」之柴胡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柴胡。柴胡飲片及藥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材圖像資料庫提供)《本草綱目》裡怎麼說的呢?《本草綱目》中找不到「柴胡」。但柴胡確實被收錄在《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山草類藥裡。《本草綱目》等多部古籍記載柴胡的名字為「茈胡」,柴胡的一個古名。「茈」字可以讀作「柴」,也可讀作「紫」或「詞」。
  • 臺灣「經方奇人」張步桃講柴胡桂枝湯
    《傷寒論•少陽病篇》第225條: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而不名桂枝柴胡湯者,以太陽外證雖未去,而病機已見於少陽裡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陽為主,而散太陽為兼也。」
  • 113首傷寒方歌,強烈建議收藏
    七、桂枝二麻黃一湯: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熱如瘧治法良。大汗之後表未解,祛邪同時正亦匡。八、桂枝二越婢一湯:桂加麻膏量要輕,熱多寒少脈不豐。小汗法中兼清熱,桂二越一記心中。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桂枝湯中去桂枝,苓術加來利水溼。小便不利心下滿,頸項強痛熱翕翕。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經方臨證心法
    29.手足心發熱多為血虛有熱,若伴頭痛,予小柴胡湯;若僅四肢煩熱,予三物黃芩湯。30.如果感冒伴有小便不利,多為裡有停水,氣攜水上衝所致,治療一定要配合降氣衝利小便。31.傷寒瘥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
  • 胡希恕據證分類法三【半表半裡類】
    在後臺回復「據證分類法」獲取其他兩篇文章:胡希恕據證分類法一【表證類】胡希恕據證分類法二【裡證類】 半表半裡證類  半表半裡證亦和表、裡證一樣,而有陰陽兩類。《傷寒論》所謂為少陽病,即其陽證的一類。試看白虎湯、承氣湯、瓜蒂散、四逆湯、大小柴胡湯、桂枝湯等傷寒治方,適證用之亦治雜病。  三是烏梅丸、當歸四逆湯等條,雖論治厥,但證屬厥陰,又不無暗為厥陰病的證治略示其範也。  關於「半表半裡證類」的論述,暫介紹至此。以下再對於辨證問題略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