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表半裡的再實踐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低熱

2021-02-12 經方人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

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

下圖來自馮世綸馮老課件,特此說明

先要明確半表半裡的概念:

仲景書的記載:97條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告知正邪紛爭(如果沒有症狀,陰陽平衡,就沒有六經)於脅下這一部位,病理基礎是虛弱狀態的「血弱氣盡」,這讓我們從部位、正邪鬥爭兩方面對半表半裡有所認識,少陽厥陰皆是發生在此部位的邪正鬥爭狀態。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低熱,長期的低熱不僅僅是低熱本身帶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低熱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前兩天接診了一例低熱3個月的患者,實在在家裡呆不住了,出來就診,在門診查了肺CT、血常規、超敏C反應蛋白、血沉均是正常的,門診體溫37.3攝氏度,20歲的小女孩在門診急的直哭,怕、怕肺炎,心情極其不佳。仔細詢問患者家屬,近兩三個月每天到下午的時候就有低熱,在37.3℃左右,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也不敢出來看病。

這是一例長期低熱的醫案,除了平日心情不好,通過仔細的問診得知患者有口乾、口渴的症狀,口乾但不想喝水,而且有便秘,查舌淡苔白略滑,脈數,腹診:腹部平,腹力中等,右側胸脅部按之硬滿、略有抵抗,餘無明顯異常。這是「上熱、陽微結」,給了柴胡桂枝幹薑湯加生石膏,第二天反饋,情緒很好,體溫36.3℃,至今日,無不適。

簡要醫案:

張某,女,20歲

初診日期:2020年4月3日

症狀:低熱、口乾、口渴不欲飲,大便幹,自訴心情不好,就診時有悲傷、哭泣。

舌淡苔白略滑,脈數

腹診:腹部平,腹力中等,右側胸脅部按之硬滿、略有抵抗。

腹診圖:

辨六經為:厥陰病

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加生石膏

處方:
柴胡20克,黃芩10克,牡蠣15克

天花粉20克,桂枝10克,乾薑10克

炙甘草10克,生石膏80克

5劑 顆粒劑 1袋 水衝服 每日2-3次

4月4日上午微信反饋,無發熱,心情也好了,4月7日中午隨訪,一直無不適。

簡要討論:

1、半表半裡的識別:腹診的胸脅苦滿。

2、厥陰病方證的識別:上熱——口乾、口渴,津液傷——大便幹(陽微結),典型的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口渴,大便幹(胡老解讀,148條為147條的「陽微結」而設,148條應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更合適——見馮世綸《胡希恕研究柴桂乾薑湯方證三十年解讀》一文)。

3、經驗學習:胡希恕胡老說,長期的無名低熱,多見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石膏用於心煩口乾、舌焦。要能深入理解「陽微結」——陽明的微結,對應症狀為大便幹,所用藥物為牡蠣、天花粉,這樣理解,石膏用來治療陽明的熱,似乎更容易理解,不然,以上熱下寒的厥陰病用石膏,不可解。

看下圖,半表半裡可以橫掃江湖?

上圖初看,感覺老人「有點瘋」、「不講理」,仔細一想,肯定是對小柴胡湯的應用得心應手,只是說不出問什麼。想必密碼就在腹診上吧!

後再讀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對病機學半表半裡的深刻認識,更能體會到半表半裡柴胡劑的應用廣泛原因了,小柴胡湯如此,同處於半表半裡的柴胡桂枝幹薑湯何嘗不是?

悟道仲景醫學,始終理會仲景書,經方人一直在努力!

相關焦點

  • 【方證津要】柴胡桂枝幹薑湯是通治半表半裡(厥陰證)的經典方
    人們便在靜心研究現狀,才漸漸悟得出表裡之間存在著半表半裡證,所以應該是表證表證→半表半裡證→裡證這樣的順序才符合疾病傳變,才是臨床真實存在的證型。要研究柴胡桂枝幹薑湯的證治,關鍵要辨析本方證是半表半裡陽證,,還是半表半裡陰證。 《傷寒論》原文147條指出:「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 頭痛以厥陰病出現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癒
    這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以症狀辨六經最後辨方證的臨床表訴,用一個公式表示即:A以B出現,用C治癒。註:A是指症狀反應,這個很重要,要有六經的思想去詢問症狀,因為患者就診的症狀,不一定是我們識別六經的症狀,臨床宜體會;B是指六經,即表陽證、表陰證、半表半裡陽證、半表半裡陰證、裡陽證、裡陰證等;C是指辨到六經後,應該繼續辨方證,即適合的方劑。
  • 排除法診斷半表半裡
    小柴胡湯和柴胡桂枝幹薑湯,一個是少陽一個是厥陰的代表方,共同病機都是血弱氣盡腠理開,導致邪氣由表入於半表半裡的,因此和解不僅體現在柴胡、黃芩清熱,更重要體現在照顧到血弱氣盡的病機,比如小柴胡湯中的參姜草棗,柴胡桂枝幹薑湯中的的桂枝、乾薑、炙甘草。後者因為是陰證,需要溫陽,所以用了桂枝、乾薑偏於溫陽,而前者因為偏於陽證,所以不用溫陽,只是益氣養血。
  • 柴胡桂枝幹薑湯!專治傷寒(1)
    答案:只需點擊箭頭上方的《經濟分享新趨勢》當年聆聽吾師胡希恕老先生授課,講到此條時,胡老指出:「五六日正是邪氣由表傳入半表半裡之時,已經發汗又用瀉藥,故胸脅滿微結。微結者,是裡已有所結,但不甚,仍以少陽證為顯。這個方子有利於治療大便幹……臨床有一種無名的低燒,用柴胡桂薑湯效果很好。」
  • 如何理解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柴胡桂枝幹薑湯方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 柴胡桂枝湯的方證要點與臨床應用
    這可是傷寒論選擇及填空題重點,複習得好的同學一定一下就能接上來——「柴胡桂枝湯主之」。那麼柴胡桂枝湯在臨床的實際應用如何?與大題重點的小柴胡湯和桂枝湯有什麼區別?就在今天的推送中一起學習一下。故以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發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通達表裡。因太、少之證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劑。臨床凡見太、少合病之證,皆可應用。傷寒六七日,一般為表證解除之期,如不解,則有傳變之勢。今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知太陽證未罷,風寒猶留連於表;微嘔與心下支結並見,是邪犯少陽,膽熱犯胃,經氣不利。
  • 經方應用之柴胡桂枝湯醫案
    此太陽少陽並病而證候俱輕,治以太少兩解之法,以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半量,合為柴胡桂枝湯。用桂枝湯解肌祛風,以散太陽之邪,取小柴胡湯和解樞機,以解少陽之邪,為兩解太少之輕劑。「外證外去者」,是強調使用柴胡桂枝湯的前提是表裡同病。
  • 蔡長福:柴胡桂枝湯—各種不明症狀的難受都管!
    還有定下來表證經證,經證化熱,概念就來了,就好辦了,柴胡桂枝各半湯搞定了,無汗加葛根,加麻黃,他說熱氣大,鼻子冒熱氣,口乾,加白虎湯進去。柴胡桂枝各半湯,加葛根湯白虎湯一起合上去,表、經、熱、氣、寒一個方幹完。他吃過撐脹,肚子滿想吃,吃過難受,厚樸七物湯。放屁特多的小承氣大承氣。再問問是條狀還是球狀,條狀小承氣可以,球狀大承氣可以。如果你要加柴胡桂枝各半湯,可以代替大承氣小承氣。
  • 頭暈遭遇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與澤瀉湯合方
    六經就是:表陽證太陽病表陰證少陰病裡陽證陽明病裡陰證太陰病半表半裡陽證少陽病半表半裡陰證厥陰病臨床依據症狀反應,先辨六經(病位+病性)八綱(表裡陰陽寒熱虛實)——(更高的是病機層面對六經的辨別),再辨方證(將仲景方歸六經,很難,馮世綸馮老在推廣,我們需要認真學習並結合臨床實踐進行體悟。
  • 千古名方「小柴胡湯」之柴胡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柴胡。柴胡飲片及藥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材圖像資料庫提供)《本草綱目》裡怎麼說的呢?《本草綱目》中找不到「柴胡」。但柴胡確實被收錄在《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山草類藥裡。《本草綱目》等多部古籍記載柴胡的名字為「茈胡」,柴胡的一個古名。「茈」字可以讀作「柴」,也可讀作「紫」或「詞」。
  • 臺灣「經方奇人」張步桃講柴胡桂枝湯
    《傷寒論•少陽病篇》第225條: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而不名桂枝柴胡湯者,以太陽外證雖未去,而病機已見於少陽裡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陽為主,而散太陽為兼也。」
  • 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治療身體煩疼
    處以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蜈蚣1條,全蠍10g。7劑。2010年5月2日二診:服上方後,臀部及小腿肚痛顯著好轉,全身酸痛也有改善,頸部不適,精神疲倦,舌淡,脈弦細。
  •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點用作用點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屬於比較滋補的湯,可能味道沒有那麼好,那麼柴胡桂枝幹薑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柴胡桂枝幹薑湯味辛,微苦。所謂苦口良藥,柴胡桂枝幹薑湯的治癒功效也是非常好的。
  • 醫之 仲景經方之柴胡除胸脅苦滿
    仲景經方中用柴胡涉及10方,多主清半表半裡之熱、除胸脅苦滿。這些方劑包括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加芒硝湯、薯蕷丸、四逆散以及鱉甲煎丸。按照用藥的規律,柴胡和黃芩相伍,善於清半表半裡陽熱而除煩。《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味苦,平。
  • 小柴胡湯,有很多加減法,效果不同!
    【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原方用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甘草三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小柴胡湯的組成特點及功效】1、柴胡、黃芩——柴胡黃芩的用藥比例是8:3,柴胡是藥方裡面最主要的藥物,能夠起到疏肝、清熱、解鬱、辛散等作用,調達少陽氣機,使邪氣從少陽半表半裡從外而解,原方用柴胡八兩,相對大劑量柴胡在臨床上有非常好的退熱效果,可以用於各種熱病的治療,所以小柴胡湯也有很好的退熱作用;柴胡配黃芩,
  • 【聽馮老講經方】經方治療面痤(之四)
    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證。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方證【具體用藥】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牡蠣各15g,桂枝10g,乾薑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蒼朮10g,澤瀉12g,茯苓12g,炙甘草6g,赤小豆15g。
  • 柴胡葶藶湯治療胸腔積液一例
    又有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一書,書名看得出,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要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方能明悟,臨證有得又失,總結再實踐,又上一層境界。進與病謀,退與心謀,不臨證時,多揣摩推敲,源頭從何而來,多讀書,多跟師。       2020-07-30上午朋友發來微信諮詢,胸腔積液如何治療。恰巧近來讀書讀到了胸腔積液治療,現學現賣。
  • 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骨質疏鬆症一例
    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骨質疏鬆症一例作者 / 劉永臣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患者左某,女,58歲,開魯鎮民主街居民。2003年5月8日初診。轉方用復元活血湯,仍無寸功。因思內經有「少陽主骨」之論(《素問·熱論》),且仲景《傷寒論》柴胡桂技湯有治「支節煩疼」之功,乃用下方:柴胡20g,黃芩15g,黨參30g,半夏15g,甘草10g,生薑15g,大棗12枚,桂枝15g,白芍20g,元胡20g,煅自然銅20g,鹿含草15g,杜仲炭30g,川斷30g,骨碎補20g。藥進一劑,腰腹痛均緩,肢腫盡消,大便亦轉至正常。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28)桂枝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
    咳嗽,咳痰,讀書時候加重,考慮自己本身素有裡飲,太陰裡虛寒證,痰不多,每次都說話讀書時嗆咳,痰氣交阻,當時還考慮了小青龍的外寒裡飲,綜合自己的體質及身體發病情況,咳嗽特點,辨方證的時候,選用了桂枝湯半夏厚樸湯。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小青龍湯方: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