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
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
下圖來自馮世綸馮老課件,特此說明
先要明確半表半裡的概念:
仲景書的記載:97條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告知正邪紛爭(如果沒有症狀,陰陽平衡,就沒有六經)於脅下這一部位,病理基礎是虛弱狀態的「血弱氣盡」,這讓我們從部位、正邪鬥爭兩方面對半表半裡有所認識,少陽厥陰皆是發生在此部位的邪正鬥爭狀態。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低熱,長期的低熱不僅僅是低熱本身帶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低熱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前兩天接診了一例低熱3個月的患者,實在在家裡呆不住了,出來就診,在門診查了肺CT、血常規、超敏C反應蛋白、血沉均是正常的,門診體溫37.3攝氏度,20歲的小女孩在門診急的直哭,怕、怕肺炎,心情極其不佳。仔細詢問患者家屬,近兩三個月每天到下午的時候就有低熱,在37.3℃左右,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也不敢出來看病。
這是一例長期低熱的醫案,除了平日心情不好,通過仔細的問診得知患者有口乾、口渴的症狀,口乾但不想喝水,而且有便秘,查舌淡苔白略滑,脈數,腹診:腹部平,腹力中等,右側胸脅部按之硬滿、略有抵抗,餘無明顯異常。這是「上熱、陽微結」,給了柴胡桂枝幹薑湯加生石膏,第二天反饋,情緒很好,體溫36.3℃,至今日,無不適。
簡要醫案:
張某,女,20歲
初診日期:2020年4月3日
症狀:低熱、口乾、口渴不欲飲,大便幹,自訴心情不好,就診時有悲傷、哭泣。
舌淡苔白略滑,脈數
腹診:腹部平,腹力中等,右側胸脅部按之硬滿、略有抵抗。
腹診圖:
辨六經為:厥陰病
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加生石膏
處方:
柴胡20克,黃芩10克,牡蠣15克
天花粉20克,桂枝10克,乾薑10克
炙甘草10克,生石膏80克
5劑 顆粒劑 1袋 水衝服 每日2-3次
4月4日上午微信反饋,無發熱,心情也好了,4月7日中午隨訪,一直無不適。
簡要討論:
1、半表半裡的識別:腹診的胸脅苦滿。
2、厥陰病方證的識別:上熱——口乾、口渴,津液傷——大便幹(陽微結),典型的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口渴,大便幹(胡老解讀,148條為147條的「陽微結」而設,148條應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更合適——見馮世綸《胡希恕研究柴桂乾薑湯方證三十年解讀》一文)。
3、經驗學習:胡希恕胡老說,長期的無名低熱,多見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石膏用於心煩口乾、舌焦。要能深入理解「陽微結」——陽明的微結,對應症狀為大便幹,所用藥物為牡蠣、天花粉,這樣理解,石膏用來治療陽明的熱,似乎更容易理解,不然,以上熱下寒的厥陰病用石膏,不可解。
看下圖,半表半裡可以橫掃江湖?
上圖初看,感覺老人「有點瘋」、「不講理」,仔細一想,肯定是對小柴胡湯的應用得心應手,只是說不出問什麼。想必密碼就在腹診上吧!
後再讀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對病機學半表半裡的深刻認識,更能體會到半表半裡柴胡劑的應用廣泛原因了,小柴胡湯如此,同處於半表半裡的柴胡桂枝幹薑湯何嘗不是?
悟道仲景醫學,始終理會仲景書,經方人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