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5020號建議的答覆(關於強化社區矯正管理的建議)
王成女代表:
您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強化社區矯正管理的建議收悉,經省司法廳與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委編辦等會辦部門協商,現答覆如下:
一、全省社區矯正工作概況
社區矯正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生動法治實踐,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江蘇作為全國社區矯正首批試點省份之一,自2003年試點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社區矯正工作在規範執法、分類管理、精準矯治、損害修復、智慧矯正等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創造多個「江蘇經驗」。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43.1萬餘人,按期解矯39.8萬餘人,現有在冊人員3.3萬餘人,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期間重新犯罪率始終處於全國較低水平。我省社區矯正工作在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幫助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融入社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進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如您在建議中所提,我省社區矯正工作在取得發展進步的同時,仍然存在工作人員不足、社會認知度不高、部門銜接不暢、執法手段缺乏、監管教育需強化等問題,亟待引起重視和認真加以解決。2019年12月28日,《社區矯正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對社區矯正機構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工作予以明確和規範,為社區矯正工作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我們將按照該法的相關規定,認真研究解決您提出的相關問題。
二、具體建議答覆
1.關於強化隊伍建設、提升綜合能力的建議。我們將根據《社區矯正法》的相關規定,會同省委編辦等部門,按規定標準配齊社區矯正工作執法人員,明確其角色定位和崗位職責,加強分類培訓,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執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同時,深化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健全完善監獄警察參與社區矯正的「互幫共建」機制,繼續選派監獄(戒毒)單位民警到地方司法行政機關開展互幫共建,有序擴大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延伸監管,推進社區矯正中心(分中心)民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全覆蓋,協調監獄(戒毒)單位選派民警到大型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支持社區矯正工作,特別是深入推進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建設,通過政府購買、公益創投、政策獎補等方式,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村(居)委會等參與教育矯正、心理服務、特困幫扶等工作,建好用好監所互幫共建民警、社會工作者、志願者三支隊伍,為社區矯正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2.關於加強宣傳、提高思想認識的建議。我廳一貫重視社區矯正宣傳工作,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各類媒體,宣傳報導社區矯正工作經驗做法、取得成效和先進典型。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社會矯正的社會認知度依然不夠高,正如您所提,部分群眾對社區矯正意義不了解、制度不熟悉,對社區矯正對象存在恐懼,有的企業甚至不願意接受、安置社區矯正對象。我們將學習宣傳《社區矯正法》作為全省普法工作的重點內容,在部署開展《社區矯正法》集中宣傳月活動、舉辦「百萬網民學法律·學習社區矯正法專場知識競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社區矯正工作宣傳力度,並建立形成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公共場所、法治陣地和公共設施等,通過懸掛標語、張貼海報、發放宣傳手冊、專家宣講、製作播放微視頻、演出文藝節目等群眾喜聞樂見方式,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宣傳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依託江蘇司法行政在線微信公眾號進行普法答疑,發揮普法網站、門戶網站普法欄目及普法「兩微一端」等線上陣地優勢,積極開展主題對話、採訪或訪談活動;協調法制日報、江蘇法制報、中國江蘇網、江蘇衛視等媒體,通過開設專欄、推出專題等形式,廣泛宣傳社區矯正政策和法律規定,宣傳各地工作經驗和先進典型,不斷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和認同度,增進社會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關於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的建議。把社區矯正工作更好地融入平安江蘇建設大局,充分發揮平安建設機制優勢,推動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會同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等單位加強銜接配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共建共管共治的工作格局。根據《社區矯正法》相關規定,提請省、市、縣級政府成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和社區矯正機構,規範社區矯正中心、分中心組織架構、力量配置、功能區域設置等,從上至下建立結構合理、分工明確、權責對應、層級清晰的領導責任體系,統籌指導本區域內社區矯正工作;深入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加快實施工作力量統籌、智能平臺共享、中心基地實戰、矯正質量提升、協作協同共建「五項工程」;主動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協作,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評估、監管、獎懲等環節無縫銜接,擴大長三角區域執法協作,健全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全面對接省政法大數據共享應用服務平臺,融入「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和「網格化」治理,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對象管控實時性、精準度。
4.關於提升工作水平、增強工作實效的建議。我們將嚴格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全流程分類、等級化管控、項目式矯治。根據《社區矯正法》的立法精神和內容要求,修訂出臺社區矯正對象監督管理、教育矯正、考核獎懲等「三個辦法」,制訂社區矯正權力清單、機構職責清單、社區矯正對象義務清單等「三張清單」,加快構建覆蓋全流程全環節的工作標準,探索推行執法工作迴避、律師進駐社區矯正中心值班制度,全面重構社區矯正執法制度體系,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執法工作成效。突出「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矯治方法,充分發揮矯正小組作用,推廣應用自助矯正設施,創新打造學習教育、社區服務、職業技能培訓「菜單式」教育模式。重點做好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幫扶幫教,協調相關部門並督促其法定監護人,幫助其接受義務教育,鼓勵支持其進行繼續教育。遵循「社會司法」理念,推動損害修復理念、方法、要求嵌入全面社區矯正對象教育幫扶全過程,實施損害修復深化提升年行動,擴大循證矯正等試點,完善心理危機幹預製度,更好地幫助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融入社會。
感謝您對社區矯正工作提出寶貴建議,希望繼續得到您的關心、關注,共同推動我省社區矯正事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司法廳
2020年6月9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