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老街|清末上海泊來的肥皂為什麼稱作洋胰子呢?

2020-12-19 市橋人家

肥皂最早在新浦街頭出現,應是在清末的時候。據新浦天后碑記,清光緒十八年(1892)新浦天后宮開工建設,得到山東客商林乾一、林棟臣的鼎力相助,知新浦常有外地客商往來。時臨洪口寬闊,山東貨船湧集新浦後河灣處,多時有數百艘,新浦已為貨物集散之地。

早在光緒十六年 (1890)時,沈雲沛回籍丁父憂,看到州北之地新浦商業日興,市鎮漸成,與管家董才卿商量將海州產業移往新浦。到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沈雲沛用了幾年時間在前河北岸蓋起大片房產,移來海州實業,經營糧食、布匹、油料、雜貨,使洋橋巷處成為老街當時的商業中心。

肥皂最早進入我國,是在鹹豐四年(1854),英國商人在上海街頭所做的肥皂廣告,那時外國肥皂供應著在滬的外國人。沈雲沛為光緒廿年(1894)恩科進士,光緒廿八年(1902)2月任工部典農司校尉,並在北京購置住宅,在京城沈雲沛是用過外國肥皂的,返鄉署理洋橋巷開發,考察港口等,貼身傭人是會帶著肥皂的。

隨著大浦碼頭的繁榮,帶動了新浦街商業興隆,從上海運來的肥皂很受當地人喜愛,那時的人們稱進來的肥皂為「洋胰子」。為什麼稱做洋胰子呢?時國人觀泊來品均要加個洋字,意是飄洋而來,如火柴稱洋火,煤油叫洋油等。

海屬地方最早的洗滌用品就是胰子皂,是用豬胰子製作的,殺豬時取出豬胰子,洗乾淨,剝掉油脂,切碎加入豆粉、香料,搗碎曬乾,就成了胰子皂。形如圓球,也稱它叫澡豆,意為洗澡之豆吧。胰子皂洗滌雖不及今天的肥皂,卻是中國幾千年來主要的洗滌用品,當外國肥皂進入新浦時,當地人就稱其為「洋胰子」。(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早在中國晉朝時候就有胰子皂了,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著述:「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胰子皂已成為上層社會的生活必需用品,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中還有其具體製作配方。本世紀五十年代,新浦街頭還有山東小販端著匾子,沿街叫賣胰子皂,用牛皮紙包著如火柴盒般大小的胰子。那魯南腔的「洗手胰子來兒!」,或許也為老大街上的一道風景線。

胰子皂雖然早在中國興起,可普通百姓還是用不起的,民間常用的去汚方法就是草木灰和淘米水,草木灰含有鹼性,有一定的去汙效果。淘米水,去汙效果比較好,婦女常用其洗髮,光亮發烏,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至今農村老年婦女還有用淘米水洗頭的習慣。

1934年,南城人武祥鷺看到肥皂行情很好,就想自己開辦個肥皂廠。於是在新浦建國路上租了個院子,聘請制肥皂技師,購買了設備和原料,獨家開起了肥皂廠,取名「新浦大同皂廠」。20世紀30年代是港城發展時期,隴海鐵路鋪至老窯,開始建設碼頭,1933年2月,民國鐵道部部長顧孟餘核准命名老窯為「連雲港」,武祥鷺就給自己的產品,取了個時髦的名字:「連雲皂」,算是商標吧。

大同皂廠的肥皂有兩種,一種淡黃色,與今天肥皂大小相同。另一種藍、白顏色,條紋相間,塊頭要大一些,規格為20×8×8釐米,肥皂兩面都壓有「連雲皂」字樣。這家港城首個肥皂廠,為了與上海泊來肥皂竟爭,佔領海屬市場,運用了當時比較新鮮的促銷手段。

武祥鷺不惜花費本錢從上海請來洋鼓樂隊、化妝丑角,又找人製作了大型宣傳廣告牌,僱上人抬著。從后街到大街,沿路吹吹打打,尤其那化妝丑角的表演,吸引著老街上的人們。大同皂廠散發宣傳品,介紹產品,免費贈送連雲皂讓街上的人試用,在新浦老街轟動一時。

(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參閱《新浦史話》韓世泳,陝西旅遊出版社,2005年。

圖片選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新浦老街 | 第一所小學創辦於1913年為什麼稱作第二國民小學呢?
    1913年劉振基、劉振殿、陳承露、周銳卿、劉允生等倡議,在新浦創辦一所小學,教授新學,以培養鎮上子弟。這幾位富安、臨洪的鄉賢,皆是熱心新浦本土繁榮之士,都為創建新浦天后宮捐資出過力。(市橋人家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 胰子——最古老的肥皂,竟是豬的這個部位製成的
    想什麼呢?咱可是正直的肥皂 你有想過肥皂是怎麼來的嗎?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鹼洗滌衣服,人們還把豬胰腺、豬油與天然鹼混合,製成塊,稱「胰子」。
  • 皂莢、洋鹼、香胰子,清潔用品的進化史。你們那管肥皂叫什麼?
    後來,在皂莢被用來洗衣之後,發現這個東西不錯,簡單方便,就也用皂莢來洗澡洗頭了。皂莢加工售賣品——肥皂團宋代的時候,社會經濟大幅發展,城市化程度很高,很多城市居民一方面採集皂莢不方便,一方面他們已經不滿足普通的皂莢那種初級產品,於是肥皂團便應時而生了。專門來經營肥皂團生意的商家,首先將皂莢搗碎細研,再加入不同的香料,製成的橘子大小的肥皂球來進行售賣。
  • 新浦老街|當年的省議員,新浦早期開拓者-劉振殿
    提起劉振殿人們容易想到《創建新浦天后宮記》碑,這塊1917年(民國六年)的石碑,高2米寬90釐米,「文革」中被人砌成立碑,上書毛澤東語錄,立於新浦公園湖邊。當外敷水泥脫落時,被人發現,這塊盡顯彌足珍貴的石碑,記載了新浦開埠內容,是新浦初期興盛的重要物證,《創建新浦天后宮記》的撰文者便是劉振殿。
  • 老闆,你肥皂掉了!民族輕工業發展一瞥
    我們現在用的香皂肥皂,不少都是聯合利華的,「利華「聽起來很像國貨的牌子,「利在中華」?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嘛事,這是一家標準的英商公司Lever Brothers,也就是利弗兄弟。從光緒年間到解放前,英國人控制了中國肥皂市場,最差的年份,我們國貨自強了,人家也有六成江山。
  • 肥皂小史:從皂莢到香胰子
    專家提出,對於普通人來說,「抗疫」的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勤洗手,而且最好是用肥皂洗手。平凡無奇的肥皂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真是出乎人們的意料。回溯歷史,從皂莢、澡豆、香胰子到洋鹼,小小的肥皂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相傳,肥皂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埃及人最先發明的,他們無意間發現油脂滴落在熱的草木灰上可以達到去汙的作用。
  • 新浦老街|百年建築東亞旅社
    東亞旅社坐落於老新浦新市路35號,居北朝南,二層樓房,正門木質陽臺突顯,上有大型浮雕劉海戲金蟾,彰顯大院財運旺盛之氣。西式窗戶,弧形窗眉,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國建築。這是一座由聯體樓房圍成的四合院子,佔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
  • 胰子丨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香皂,是古代的全能洗化用品
    什麼是胰子在近代,人們習慣地將香皂稱為胰子,但在陝西關中、天津、河北、東北等地也都習慣地稱呼肥皂為胰子。當然,人們更習慣地稱香皂為"香胰子",肥皂為"胰子"或"豬胰子"。如今,上了歲數的老一輩人還經常把香皂稱作"香胰子"。
  • 你知道製作肥皂泡的肥皂從哪來的嗎?化學大師告訴你!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是從豬身上割下來的「肥皂」!生在農村的同學可能知道「胰子」。從前每到過年殺豬時,人們把豬胰搗了又搗,製成「胰子」洗手洗臉用。這裡所謂的「胰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肥皂。原來,小廚師的「小團團」就是「胰子」,也就是我們說的肥皂。肥皂是由易溶於油的親油基(也叫流水基)和易溶於水的親水基所組成。這兩個基團分別溶於油和水中,降低了油水的界面張力,從而把油水這兩種本不能互溶的物質連接起來不使其分離,被肥皂乳化後的油以微小的粒子分散於水中而不分層。
  • 古代洗漱品:淘米水洗頭,「胰子」搓澡,多少有點「重口味」
    時至今日,隨著生產力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品質,也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肥皂的衍生物如沐浴露、洗面奶等。 其實,不僅現代人注重清潔,中國古人很早就有愛乾淨、講衛生的傳統,出現於宋代的肥皂就是古代清潔用品的傑出代表。那麼在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又是如何潔面沐浴的呢?
  • 為什麼花小妍冷制手工皂能被稱作有機肥皂
    為什麼花小妍冷制手工皂能被稱作有機肥皂 時間:2018-01-03 09:28
  • 古代沒有肥皂,是用什麼洗東西的?他們發明了一種全能的洗滌用品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肥皂傳入中國前,中國人是用什麼代替它的。胰子,指的是豬羊等動物的胰腺。但在中國古代,它更多的是指一種由豬胰臟和草木灰等製成的複合洗滌用品。近代,人們直接把香皂、肥皂稱作胰子,天津、東北等地區都這樣稱呼肥皂。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胰子與現在的肥皂不是同一種東西。肥皂是西方人發明的,裡面添加了鹼,因此以前人們也叫肥皂為「洋鹼」。不過,胰子與肥皂的差別不是很大。
  • 新浦老街|知道四維裡人的不多,這裡發生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
    海昌裡建於民國20年代,是鴉片商人郭海山混跡上海,發財後在民主路上蓋起的東西兩大樓群,中間道路命名為海昌裡,後為海昌巷,是今海昌路的前身。果城裡建於民國30年代,它與連雲港車站鐘樓是同一時期建築,聘請的是上海建築工程師建造,建成後為荷蘭專家居住寓所。這幾處叫做「裡」的建築群,是受上海裡弄的影響嗎?眾說紛紜,不得而知。
  • 草木灰、天然鹼、胰子……你還知道什麼
    那麼古人用什麼清潔用品呢?其實一點也不用擔心古人沒有清潔用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多種洗滌劑和去汙劑。古人最早使用的清潔用品是草木灰,柴草燒完後剩下的灰燼有很好的清潔作用。《禮記》中記載,帽子髒了可以草木灰和水清洗。
  • 古代洗滌劑:漢代人用天然石鹼 唐朝人用玫瑰胰子
    我們現在用肥皂等洗衣物洗澡,古人是用什麼做洗滌劑的?其實「肥皂」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了。  古人最早用草木灰做洗滌劑。《禮記.內則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帶子髒了,就和著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能去除油汙。又據《考工記》記載,古人為使絲帛柔軟潔白,將絲帛用草木灰水沾溼後,放入貝殼燒成的灰(古人稱之為「蜃」),加水浸泡。
  • 徐鎮路老街、江北大世界、洋炮樓...已消失的徐家匯老地標
    徐家匯這些業已消失的組成部分,就包括本文將敘述的徐鎮路老街、曾在徐家匯鬧市區出現過的「江北大世界」和法國殖民者在這裡建造的一座「洋炮樓」。 //
  • 古代的清潔用品,草木灰、天然鹼、胰子……你還知道什麼
    那麼古人用什麼清潔用品呢?其實一點也不用擔心古人沒有清潔用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多種洗滌劑和去汙劑。古人最早使用的清潔用品是草木灰,柴草燒完後剩下的灰燼有很好的清潔作用。《禮記》中記載,帽子髒了可以草木灰和水清洗。沿海而居的古人還發現將貝殼燒成灰,與草木灰混合使用,去汙效果更好。現代人懂了化學知識就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 連雲港新浦民主中路西街,老房子和天池牌樓,仍保留著老街風貌
    連雲港新鋪的民主中路是一條古街,其東街已於2013年改建成為民主路文化街,201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西街仍保留著很多民國時期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這些建築見證了新浦地區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 《金瓶梅》中提到的糖肥皂,究竟是什麼小吃?肥皂竟然可以吃?
    其實呢,古代的肥皂跟今天不同,現在肥皂當然不能吃,古代有些肥皂還是能吃的。03「胰子」原料為豬胰臟,利用酵素分解去汙中國自己發明過一種去汙產品,原料是豬的胰臟,配以草木灰或者其他成分,可以製成塊狀的肥皂,俗稱「胰子
  • 浦江第一灣與七寶老街
    浦江第一灣明永樂元年(1403),因黃浦江下遊壅塞,吳淞江之水難以衝瀉入海,時常造成蘇州.松江府一帶大水成災,魯匯鄉葉家行(今浦江鎮正義村五隊)的葉宗行(名宗人,為未代名臣葉夢得的後商,後任浙江錢塘縣知縣,被稱作「錢塘一葉清」)便以諸生身份上書朝廷,主張開挖範家潤,接通黃浦江,匯人吳淞江,以增強水勢,神瀉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