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經常接觸電子設備的嬰幼兒會致睡眠減少

2020-12-23 DeepTech深科技

據癮科技(Engadget)網站17日報導,嬰幼兒很需要睡眠,因為在人類大腦發育的初始階段,睡眠至關重要,否則,嬰幼兒期間出現的問題可能影響一生。如此就使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令人惴惴不安。因為他們發現,6到11個月大的嬰幼兒如果玩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話,他們的睡眠時間會略少於不玩這些設備的同齡幼兒。但研究人員同樣也指出,鑑於使用觸屏有一定的好處,父母們並不需要為最新結論大驚小怪。

研究人員對175對父母進行了跟追研究,結果發現,觸控螢幕使用較多的嬰幼兒夜間睡眠較少,白天睡眠時間較長,但睡眠總時間更短。平板電腦的使用每多一小時,睡眠總時間就會減少15.6分鐘(夜間睡眠時間平均減少26.4分鐘;白天睡眠時間平均增加10.8分鐘)。

該研究合作者Tim Smith博士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稱:「當然,如果你每天睡眠10到12小時的話,這些減少或增加的時間似乎有點微乎其微,但在人類發育的最初階段,鑑於其重要作用,每一分鐘的睡眠時間都很重要。」

Smith進一步解釋道:「那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彈性』——也即新環境下或隨著環境的改變而形成新連接的能力在嬰幼兒階段處於巔峰時刻。」

儘管這一研究的確認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會潛在地導致睡眠問題,但研究人員並不認為,有必要完全禁止觸屏的使用。首先,嬰幼兒睡眠以及它與觸屏間的關係是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正如Smith所說:「現在給出明確的結論為時過早。」

此外,研究中觀察到的觸屏使用並沒有對嬰幼兒的睡眠產生重大影響,Smith補充說:「在研究中,兒童平均每天使用觸控螢幕約25分鐘,使用觸控螢幕平均時長的兒童的睡眠時間會減少6分鐘。」

另外,成也蕭何敗蕭何,觸屏設備對平衡睡眠問題有積極影響。這些研究人員以前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觸屏設備有助於加速嬰幼兒運動能力的發育,「因此,完全限制觸屏的使用可能會限制兒童的發育,因為使用這些設備有一定的好處。」

科學家們仍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使用觸屏設備與嬰幼兒睡眠之間的關係,在此之前,我們只能依靠常識來做決定。好的選擇是最大程度地減少觸屏使用時間而讓孩子多玩玩具,進行鍛鍊。舉例來說,美國兒科醫生協會最近建議父母將2歲到5歲兒童每天使用觸屏的時間限制到1個小時。另外,認知發育研究專家Anna Joyce接受BBC採訪時表示:「父母應該限制嬰幼兒在睡覺之前使用觸屏(有藍光)」,實際上,對成人來說,這也不啻為一條好建議。

相關焦點

  • UCB: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會減少兒童睡眠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Jennifer Falbe 表示,我們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我們的結果,而且如果兒童長時間面對屏幕會對從多方面對兒童身心發展造成傷害。過去的研究發現,如果兒童的臥室裡有電視,他們的睡眠時間會減少,而兒童睡眠減少又會引發包括肥胖、學業等問題。研究人員在《兒科》雜誌上寫道,很少有研究會關注到臥室的電子產品對兒童的影響。對於該項新研究,Falbe 和他的同事在馬塞諸塞州使用了來自 2048 名四年級和七年級的在校學生參加關於在肥胖研究方面的數據。
  • 研究表明嬰幼兒玩手機或致語言發育遲緩
    不少父母發現手機、iPad、電子遊戲機是哄娃利器,但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六個月至兩歲大的嬰幼兒接觸這類帶屏幕的電子設備越多,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風險越高。多倫多兒童醫院研究人員徵募了近900名父母和嬰幼兒,讓父母報告自家寶寶18個月大時使用手機等帶屏幕電子設備的時間,以分鐘計,之後又評估嬰幼兒18個月大時的語言發育水平,比如是否會發出聲音或單詞吸引他人注意或尋求幫助,是否會說短語,知道多少詞彙等。結果顯示,20%的寶寶平均一天接觸手機等設備28分鐘。研究人員發現,每日接觸手機時間每增加30分鐘,寶寶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風險增加49%。
  • 父母從來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好嗎?堵不如疏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以及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孩子很難在一個「絕對真空」的環境裡保持不接觸電子設備,就算在自己家裡完全不放置電子設備,但是外出時、社交時也難避免不接觸到。而且在家裡,爸爸媽媽也總是操控著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不引起孩子的好奇才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
  • 超三成嬰幼兒4個月內就看電視,專家:過早屏幕暴露影響睡眠
    所謂「屏幕暴露」,簡單說,即有過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接觸史,此類電子設備發出的光影響睡眠,進而影響健康。       據江帆介紹,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睡眠障礙診治聯合門診中,前來就診的患兒年齡越來越小,睡眠問題越來越多,睡得晚、難以入睡、睡得少等是家長們普遍反映的症狀。
  • 日本睡眠研究機構表明:父母就寢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睡眠
    最新研究日本睡眠評估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亞洲人的睡眠時間一般都很短,其中父母的睡眠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習慣,也就是說,父母睡得晚,孩子也不會睡得早。由於早上要上學,孩子為了上學不遲到必須早起,其結果就不能確保必要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會造成促進孩子成長的荷爾蒙分泌大量減少,從而影響發育。
  • 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症和癌症與深度睡眠不足有關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發達國家中最令人恐懼的兩大疾病是痴呆症和癌症,二者都與睡眠不足有關。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還是決定你是否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生活因素。
  • 嬰幼兒睡眠
    毯子不需要很厚,天氣暖和的時候可以直接給嬰幼兒蓋,冬天寒冷的時候可以蓋在棉被上保暖。(3)枕頭的選擇:①枕頭的使用時間。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脊柱是直的,頸部短,頭與肩幾乎同寬,所以枕頭要低,因為嬰兒可能經常溢奶,可以用毛巾摺疊當枕頭用。但3個月後嬰兒 會抬頭了,頸部增長,肩部也增寬,脊柱開始出現了第一個生理性彎曲,所以3個月以後嬰兒開始用枕頭。
  • 如何減緩電子屏幕帶給孩子大腦的負面影響?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意識地控制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時間。有研究證明,接觸屏幕時間過長,會給人們的生物鐘、大腦化學和獎勵通路帶來壓力、出現失調的症狀。,遠離手機、電腦也並不現實,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降低接觸電子設備、長時間盯電子屏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儘可能地讓他們的大腦免受侵害。
  • 研究證明:嬰幼兒玩手機或致語言功能發育遲緩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媒援引美國CNN電視臺5月13日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4日發表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玩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越長,越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根據公布調查結果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稱,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掌上遊戲機等的時間越長,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性越大。
  • 研究:限制兒童使用電子設備時間非明智之舉
    研究顯示限制兒童使用電子設備時間並非明智之舉讓孩子少看屏幕,真是家長多慮了?對視力的影響只是一方面「面對電子屏幕,視力受到影響,這還只是表象,關鍵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可能會受到更大程度的損害。」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張運紅說。此前,她對大學生觀看1個小時動畫片後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觀看者認知能力有所下降。「對面孔加工能力、注意能力都會產生影響,長期使用電子屏幕甚至還會使反應抑制能力下降。」
  • 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
    如今近視幼年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從「電視人」到「手機人」,電子設備的普及是近視低齡化、重度化的誘因所在,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及應用的普及,讓低齡兒童近視情況愈發嚴重。醫生建議,家長平時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到「三個20」,即每看電子產品20分鐘,就要盯著20英尺以外的地方看20秒。 事實上,2019年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
  • 辦事「沒性致」,只會喝酒助「性」?研究表明:運動更易提起性慾
    41歲的左先生最近因為壓力大睡眠不好,就到健身房通過運動來釋放壓力,一周去4次。每次運動時,他都儘量讓自己「全力以赴」,運動過後除了身體感覺有點疲乏外,睡眠確實好多了,但卻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原本一周一次的夫妻生活,卻讓他提不起「性」趣了。這讓妻子很不高興,盤問他是不是有了外遇,夫妻關係因此也變得緊張了。這是怎麼回事?
  • 世界衛生組織《5歲以下嬰幼兒運動、靜坐和睡眠指南》解讀
    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指南主要面向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和幼兒發展服務組織,以及保健醫生、兒科醫生或職業治療師,旨在幫助各國政府制定國家計劃,通過指導文件傳達: 增加運動,減少靜坐,改善嬰幼兒睡眠,並為專業人員定義嬰幼兒的運動發展是嬰幼兒機體各系統機能發展的基礎。
  • 最新研究表明,睡眠不好,會促使心臟功能走向衰竭
    最近,著名的《循環》雜誌,發表了美國學者的論文,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在心力衰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此次研究,由杜蘭大學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完成。研究發現,睡眠質量好的成年人,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這項研究,對超過40萬人進行了調查,參與者的年齡在37歲到73歲之間。
  • 嬰幼兒睡眠問題行為幹預家長小組招募
    嬰幼兒睡眠問題行為幹預家長小組招募 2020-11-2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不讓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家長,後悔了
    1.孩子之間,電子設備已成為社交工具之一有次朋友跟我說,孩子之間在幼兒園裡會交流看過的動畫片,如果自家孩子從沒看過動畫片就會跟其他小朋友無話可聊,甚至會被排擠。作為過來人,朋友說對於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不能簡單粗暴地採用「閉關鎖國」的策略,這樣孩子會損失大量與同齡人交流的話題。
  • 嬰幼兒睡眠系列文章——帶你了解寶寶的睡眠
    所謂的「睡眠」究竟是什麼?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睡眠從晚上持續到早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兩種不同類型的睡眠循環組成:「REM睡眠」(此時你的眼球會快速轉動,稱「快速眼動睡眠」)和「NREM睡眠」(此時你的眼球處於完全靜止不動的狀態,稱「非快速眼動睡眠」)。
  • 研究表明,手機會加速我們的衰老,我們該如何應對?
    媒體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電子設備發出的藍光會打亂我們的睡眠周期,並可能損害我們的視力。更近期的證據表明,我們每拍一張自拍,就會加速衰老。最糟糕的是,有證據表明,藍光與生物的大腦損傷有關。現在,藍光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它是可見光光譜的自然組成部分。紅光能量低,波長長,藍光輻射能量高,波長短。陽光本身就含有藍色的光。
  • 斯坦福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的寶寶智商更高,附「哄」睡指南
    斯坦福研究表明:寶寶經常這樣睡覺,智商將會更高寶寶的智商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頭等大事,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商,讓寶寶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也是眾多父母操心的問題。寶寶的睡眠模式是否會影響他們將來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呢?科學家們通過一個又一個實驗證明了:寶寶經常這樣睡覺,智商將會更高。
  • 寶寶睡眠總是不好,媽媽要注意這一點
    而且睡不好還會引發很多後續問題,像是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發育不良,容易焦慮等,而且父母也會因此受影響,特別是媽媽,容易增加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機率。01、嬰幼兒的睡眠模式究竟是怎樣的?各佔一半,到了第三個月的時間,動態睡眠時間會隨時間減少,同時睡眠周期會增長;到了半歲時,嬰兒的睡眠周期會跟成年人差不多,這就說明他們晚上會減少醒過來的次數,因此很有媽媽會選擇在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