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一直在思考,想要成為父母,第一步我們需要做什麼?提高收入?制定教育計劃?報家庭教育班?
直到我在讀到這本《超越原生家庭》時,我才真的恍然大悟。
其實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一直在輪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式,基本取決於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
這樣說很多人都會反駁,覺得我們的教育理念一直在進步,哪些陳舊的教育理念在慢慢被遺棄。
然而核心思想是不變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面臨生活困境時都會思考,為什麼我會這樣?如果當時我聽了父母的話,好好讀書,考一個好大學,也許就不會面臨這樣的困境了。
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父母是對的。然後你就會要求你的子女去學習,如同當年我們父母要求我們一樣。
馬東在《奇葩說》裡問過武志紅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把長大以後的所有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門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有!
這一點,其實我深有體會,5歲那年,我和隔壁的一個小夥伴一起去街道上賣菜的阿姨家玩,他將稱弄壞了,事後,他說了一句,不是他做的,然後就回家看動畫片了,而我不論如何辯解,我父母依然堅信是我弄壞的,並在眾人面前將我揍了一頓,讓我道歉。
筆者已經30歲了,這一幕依然時常在我眼前浮現,至今在生活上不太願意去相信別人,包括自己的愛人。
也許這個例子並不能代表什麼,我只是想闡述的是原生家庭對我們所有人都有深刻的影響,就如同一杯清水中,倒入了一瓶墨汁,很明顯也很濃鬱。
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往往會伴隨我們一生,特別是在家庭教育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位合格的父母,你必須要明白,你的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看到這,其實很多人都會說,那我該如何擺脫甚至是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不是需要不斷遠離它,抹殺掉它的影響?
但現實是,越是刻意遠離,刻意去抹殺它,就越是深入骨髓,幼年時的遭遇仍會時不時浮現眼前,如同夢魘。
還是上面的例子,墨水倒進了一杯水中,我們清晰易見,但如果倒進了汪洋,卻了無痕跡。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不是想法設法讓墨水消失,而是努力把自己變成汪洋大海。
《超越原生家庭》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自我超越,遠比懦弱地逃避來得更加有效。
所以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不管他們是否曾今帶給你的是傷痛還是開心,接受它,強大自身,去超越它,從而組建新生家庭。
這本書值得每位父母去反覆咀嚼,不管是你即將擁有寶寶,還是已經擁有寶寶,努力去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
我是予醉,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