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肖玲玲
「喝牛奶、生吃醬油、喝可樂能致癌?柿子酸奶同吃會致死?……」相信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裡,類似的食品安全信息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更有不少人半信半疑。而據調查顯示,類似的食品安全信息在網絡謠言中位居第一,佔比高達45%,這些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對企業、產業的發展造成損害。12月4日,記者梳理了網絡上部分食品謠言,並由市食藥監局食安專家做出了相關解釋說明。
柿子酸奶同吃會中毒?「家裡有孩子的注意了:現在是柿子上市的季節,雖然很好吃,但是千萬不要和酸奶、海鮮、酒一起吃!今天剛剛發生一個真事,一個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的酸奶,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就中毒了!柿子跟紅薯同食,會得結石;跟螃蟹同食,會腹瀉。」日前,網絡上流傳的這樣一條消息讓不少人心生懼意,真相果真如此嗎?
對此,食安專家表示,「吃完柿子又喝酸奶導致中毒」根本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但是,兩者同食可能會有不適感,因為柿子含有單寧,遇上蛋白質可能會形成不可溶的沉澱物,再加上柿子裡大量的果膠和纖維,就容易形成胃石,但絕對不會中毒。食安專家也提醒市民,由於柿子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或少量食用,在食用時應選擇飯後,一次不要多吃。此外,胃石也不是那麼容易形成,吃了沒熟透的柿子或吃柿子過多,再遇上蛋白質,才可能產生胃石。
生吃醬油能致癌?日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測了40款醬油,發現其中11款醬油中調色的焦糖色素中含有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這也流傳出不少有關生吃醬油會致癌的說法。對此,食安專家表示,目前在學術上,4-甲基咪唑被列為「對人類可能致癌物」,但並沒有研究表明,生吃醬油就會導致癌症。因為要確定某種食物是否會致癌,要看其致癌物的含量和人每天的食用量。並且,焦糖色素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其添加量需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
喝可樂能致癌?因為含4-甲基咪唑被傳言致癌的不光是醬油,還有可樂。可樂致癌的說法最早來自美國一個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SPI)發布的一份公告,稱可樂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並稱這種物質可能致癌。而經過美國FDA評估後,不認為這種物質能給人體健康帶來威脅,只有當一個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樂時,才能引發致癌風險。
牛奶中的IGF-1致癌?牛奶致癌的說法一直頗為流傳,其中一個說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全稱「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可以刺激癌細胞生長與繁殖,引發癌症。
而據食安專家介紹,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對人體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體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一千萬納克。而牛奶中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遠低於人體內的量。目前科學界評估認為,IGF-1並不致癌。
蘑菇重金屬超標?曾經有一篇名為《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的文章在朋友圈裡廣泛流傳,文章稱一名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真菌的博士說,蘑菇雖好,但它對鉛、汞等重金屬的富集能力強,最多可達到100多倍。
對此,食安專家表示,和某些食物相比,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確實高。但蘑菇是否重金屬超標主要與其生長環境有關,市場上出售的蘑菇大部分是在含棉籽殼、麩皮等所配製的培養基中生長的,因此,它們接觸重金屬的機會就特別小,更談不上超標了。另外,蘑菇內含有多糖,這種成分可以抑制重金屬的解離,使之在體內無法成為離子,因此很難被腸道吸收。
醃菜有毒、致癌?近些年,有關醃製食品有毒、致癌的說法層出不窮,食安專家表示,根據研究表明,醃製蔬菜的安全問題主要來源於醃製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強氧化劑,限量以內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只有當人體攝入過量的亞硝酸鹽後,才會引起急性中毒。據科學測定,蔬菜醃製的前兩天,亞硝酸鹽的含量並不高。但在第3天到第8天這段時間,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最高峰。第9天以後,亞硝酸鹽含量開始下降,20天後亞硝酸鹽基本消失。所以,家庭醃製蔬菜時間足夠、鹽量足夠是保障醃菜安全的關鍵。專家建議,為確保安全,食用醃菜前最好用熱水清洗以去除可能存在的亞硝酸鹽。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