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致癌」傳言舊調重彈

2020-12-19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一直有關於「牛奶致癌」的傳言在微博、貼吧、論壇傳播。經搜索發現,該傳言已經幾經闢謠,又舊調重彈。

網絡傳言中稱,「奶牛被注射生長激素後,牛奶中會出現一種叫igf—ⅰ的生長激素,它會導致乳腺癌等癌症」、「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加速癌細胞擴散」……人們日常飲用的牛奶會致癌嗎?

其實,2012年的人民日報「求證」欄目關於「牛奶致癌」的報導中就已介紹,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對人體而言,其在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種蛋白質多肽,一般飲用的情況下不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而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實驗和研究表明牛奶與乳腺癌無關。(記者孝金波)

喝牛奶不會致癌(求證·探尋喧譁背後的真相)

人民日報 2012.08.15第4版 

牛奶中的IGF—1是致癌因子嗎?

【回應】 牛奶中含量遠少於人體自身產生的量,沒有權威論證認為其致癌

網文稱,「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導致前列腺癌、乳腺癌」。

IGF—1是什麼物質?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乳品標準委員會副主任楊月欣教授告訴記者,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對人體而言,其在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種蛋白質多肽。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各種組織和液體裡,包括人體的母乳。一般飲用的情況下,牛奶中的IGF—1不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記者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官網看到,該機構的最新審查報告回應稱: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因素。人體本身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一千萬納克。據測定,人奶中的IGF—1含量為13至40納克/毫升,市場上的牛奶樣本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的結論也基本與此相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告訴記者,在多項研究當中,最低組的乳製品攝入量為每日240克(以牛奶計)以下,最高組的每日攝入量超過700克,從研究數據看,每日攝入相當於牛奶240克的乳製品不會顯著增加或降低癌症的風險。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學系教授餘海虎介紹,每天喝牛奶的人,血清內IGF—1含量會比平常人稍多。不過,對於IGF—1是否直接致癌,餘海虎說,學術界沒有共識,目前也沒有權威論證證明IGF—1是有害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對184個國家及地區的調查顯示,在畜牧業發達的蒙古國,其前列腺癌、乳腺癌發病率為2.4/10萬和8/10萬,是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2009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近10年研究,發布了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領域最權威的信息,該報告由23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權威專家,對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研究進行評議後完成。報告認為:牛奶降低結腸癌證據充分;降低膀胱癌證據不足;乳酪對促進結腸癌發生證據有限;奶油與促進肺癌增加證據不足;奶和奶製品與提高前列腺癌發生危險的證據不足。

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嗎?

【回應】 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實驗和研究表明牛奶與乳腺癌無關

有網文稱,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加速癌細胞擴散。

據介紹,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酪蛋白佔80%以上,酪蛋白分子量大,是攜帶礦物質的載體,如酪蛋白磷酸肽就是其水解產物,能促進鈣等礦物質吸收利用。100克牛奶中約含3克蛋白質,一斤牛奶約含15克,而我國每人每天從一日三餐平均攝取的蛋白質有70克,酪蛋白只佔其中很少一部分。

網友所說的「酪蛋白致癌」依據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給予致癌物黃麴黴素的同時,分別餵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酪蛋白相對更易促進黃麴黴素誘發癌症。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院士表示,一些媒體報導未完整呈現上述動物實驗,完全沒有提及黃麴黴素這一致癌物。陳君石指出:「假如沒有致癌物,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症。」

楊月欣表示,黃麴黴素本來就是致癌物質,這一實驗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

範志紅認為,實驗當中,酪蛋白用量非常大,日常喝牛奶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促癌效果。

據專家介紹,即使是柯林·坎貝爾曾任顧問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也沒有認同「牛奶致癌」的觀點,在他們發布的關於食物與癌症關係的科研證據總結中,紅肉、酒精飲料、含糖飲料被作為「有一些證據顯示增加癌症風險」,但沒有提到牛奶或奶製品。

據介紹,從1993年至2008年,國際上發表了12項關於牛奶及奶製品與人體癌症關係的研究,涵蓋英國、美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等多國,隨訪人數最高達30餘萬人,隨訪時間最長達65年(部分研究情況見附圖)。楊月欣表示,「通過這些研究可以得出結論,牛奶及奶製品的攝入與乳腺癌無關。」

事實上,2006年12月,坎貝爾在美國接受人民日報社《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即使是其中的酪蛋白,坎貝爾也不認為它就會致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相關焦點

  • 喝牛奶致癌?大可不必擔心
    這篇文章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終生吃奶的動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荷爾蒙產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稱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易致癌,牛奶中的蛋白質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機率。
  • 專家闢謠喝牛奶致癌 稱擔心激素可選脫脂
    這篇文章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終生吃奶的動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荷爾蒙產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稱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易致癌,牛奶中的蛋白質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機率。
  • 「致癌食物」真的致癌嗎?
    不知從啥時開始,「食物」和「致癌」兩個詞被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只要在搜尋引擎中輸入「食物」和「致癌」兩個關鍵詞,電腦屏幕上就會彈出成千上萬個關於食物致癌的頁面,可樂、方便麵,甚至牛奶、豆漿,這些大家常吃的食物都被冠以「致癌」之名。
  • 喝牛奶、生吃醬油、喝可樂致癌?聽專家怎麼說
      半島記者 肖玲玲  「喝牛奶、生吃醬油、喝可樂能致癌?柿子酸奶同吃會致死?……」相信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裡,類似的食品安全信息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更有不少人半信半疑。而據調查顯示,類似的食品安全信息在網絡謠言中位居第一,佔比高達45%,這些虛假食品安全信息對企業、產業的發展造成損害。
  • 家族群最流行的傳言之一:微波爐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大麥經常會被家人告知,少使用微波爐,因為微波爐致癌。理由一是微波爐加熱會分解分子結構,導致分子異變而產生致癌可能,理由二就是微波爐有輻射,輻射會致癌。了解了微波爐的工作原理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那些關於微波爐的傳言:傳言一:微波爐有輻射,對人體有害假!
  • 核查:牛奶、薯片等20餘種常見「致癌」食物盤點-虎嗅網
    核真錄記者歸納出了牛奶、豆漿、爆米花、咖啡等24種曾被傳出致癌的常見食物,核查了它們被傳致癌的原因是否屬實,並以此為依據將有關這些食物的報導分為以下四類:1.   部分報導的食物致癌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包括牛奶、豆漿等。
  • 那些「致癌食物」是否真的致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食物」和「致癌」兩個詞被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你只要在搜尋引擎中輸入「食物」和「致癌」兩個關鍵詞,電腦屏幕上就會彈出成千上萬關於食物致癌的頁面,可樂、方便麵,甚至牛奶、豆漿,這些大家常吃的食物都被冠以「致癌」之名。
  • 牛奶致癌柿子致死 這些食品謠言為何屢禁不止
    牛奶在我們眼中是營養得不能再營養得食物了,但是2004年某媒體的一則報導顛覆了我們對牛奶的認知,此後在其他媒體或個人的添油加醋或者斷章取義之下,牛奶被妖魔化成「致癌物質」。近幾年,科學家紛紛出來為牛奶發聲,進行科普和闢謠,但是理性的聲音在肆意的謠言中總顯得那麼無力。
  • 喝牛奶致癌究竟是真是假?
    所以,人們對於牛奶還是非常鍾愛的,因為最接近母乳的就是牛奶了,儘管牛奶應該是給小牛喝的,但是人類這種生殺予奪的大權,卻將牛奶作為人類的主要飲品。  或許幾十年前,牛奶只是在那些養奶牛的地方才可以喝到,普通的老百姓是喝不到的,也是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到今天牛奶已經變得供過於求了,喝牛奶也不再是奢侈的享受了,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品種太多了,人們不是喝不起牛奶,而是該選擇什麼牌子的牛奶喝,因為假貨太多,喝哪個都不放心,而且,說是純的牛奶,但是很多商家為了贏得暴利,牛奶中加入很多東西,植入很多概念,就是為了能賣個好價錢。
  • 每天喝牛奶會有致癌的危險?裡面還都是防腐劑?喝之前要弄清楚
    牛奶出現在生活中的頻率很大,有的人幾乎離不開牛奶,都要喝上1袋到2袋,來供給人體所需的鈣含量。的確,牛奶在補鈣上面是一個非常好的幫手。從牛奶的營養成分上來看,每300ml的牛奶中就能夠含有300mg的鈣,喝這1袋400ml左右的牛奶,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的需求量了。可有的人卻說,牛奶中都是防腐劑,它之所以會保存一個月,或者是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是因為防腐劑在起著作用,是不是就是說牛奶就不能喝了呢?
  • 蔬菜能致癌?蔬菜含鈣量比牛奶高?這些蔬菜冷知識你可能不知道
    如果加熱吃還能致癌,那扁豆不應該歸類到蔬菜中,而是應該劃分為「致癌物」! 未成熟的西紅柿會致癌? Dr.X看著手中的涼拌西紅柿,瞬間就失去了食慾。網上的傳言說,如果西紅柿沒有成熟,會含有生物鹼,如果長期大量進食,就會中毒,嚴重時可能形成胃癌。
  • 經常喝反覆燒開的水會致癌?關於廣為流傳的4種致癌謠言,別做錯
    一聽到「致癌」,很多人都心生恐懼,尤其是對於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總是會有警戒之心。但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只是自己嚇唬自己而已,就像關於廣為流傳的幾種致癌謠言,大家不要亂相信,反而會失去方寸。
  • 實力科普:牛奶致癌?陳君石院士:這鍋我不背!
    誠然,有一些是正確的報導,但更多是誤導性的流言,並得到廣泛傳播,包括聳人聽聞的題目和內容,如,在書名之上冠以《救命飲食》[2],或稱「牛奶致癌」、「奶、蛋與肉類是最有效率的健康殺手」、「震撼全球66億人的健康大發現」,如此等等,或者內容不符合事實,或者錯誤解讀,誤導了廣大讀者。
  • 食物致癌等級你知道麼 這些常吃的竟是一級致癌物
    華龍網5月2日10時訊 每隔一陣子,就總會聽到吃哪些食物會致癌的消息,拋去大家都知道的香菸致癌、燒烤致癌這些大家都知道的致癌物,有時候牛奶致癌、草莓致癌。方便麵致癌的類似的傳言也會跳出來撥動人們本就緊繃的神經,這些我們常吃的食物被冠以「致癌」之名,有些人更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 牛奶有激素、喝了會致癌?解惑喝牛奶的3大誤區
    牛奶作為健康飲食的老牌「網紅」,大家對它的問題還蠻多的:是不是含激素?喝了對健康有害嗎?今天就來給大家解惑關於牛奶的3個常見誤區。大家只要選擇靠譜品牌,按照國家推薦標準飲奶,是不用擔心牛奶中的激素會致病的問題的。喝牛奶會致癌?這也是根據國外的動物實驗結果或少數人群的調查資料,而得出的結論。
  • 有傳言說「蜂膠含雌激素致癌」,這是真的嗎?
    最近又有傳言說「蜂膠含雌激素致癌」,這是真的嗎?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膠專業委員會發表聲明稱,蜂膠含有激素會引發乳腺癌等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麼,蜂膠等食物裡到底有沒有雌激素?天津市科技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王浩表示,直接含人類雌激素的食物幾乎不存在,更多情況是某些食物具有雌激素樣作用。當雌激素和雌激素受體結合的時候,雌激素才會發生作用。
  • 盒裝牛奶和衝泡牛奶,哪種營養價值更高?喝牛奶的3個傳言你別信
    牛奶是公認的高營養食物,很多人都對它情有獨鍾。但是牛奶的傳言有很多,有些人說盒裝的牛奶沒有衝泡的牛奶好,還有些人說糖尿病人不能喝牛奶、牛奶不如酸奶好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3個傳言是真是假:盒裝的牛奶不如衝泡的牛奶好?
  • 網傳「喝牛奶可致癌」等說法 專家回應四大疑問
    數據來源:《營養學報》2010年第32卷第5期(作者:楊月欣、葛可佑) 製圖:蔡華偉  近日,網絡上流傳「喝牛奶可致癌」等說法。牛奶是否有害健康?牛奶的營養價值是不是被誇大了?  疑問一:牛奶中的IGF—1是致癌因子嗎?  【回應】 牛奶中含量遠少於人體自身產生的量,沒有權威論證認為其致癌  網文稱,「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導致前列腺癌、乳腺癌」。  IGF—1是什麼物質?
  • 長期使用塑料水杯會致癌嗎
    有網友將塑料水杯列為4種易致癌的水杯之一,也有傳聞說杯底的數字越大,表示杯子越安全。今天的「是真的嗎」,我們邀請到食品塑料製品的專家來為您分辨這些傳言的真假。  求證人:本報記者 李文賢  求證專家:陳家琪(全國食品直接接觸材料及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塑料製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塑料水杯盛沸水真的會釋放有毒物質嗎?
  • 較真丨別再抹黑牛奶,牛奶不會偷走你的「陽氣」,也不會致癌
    在學術界、營養健康的行業協會以及政府監管機構中,「把牛奶作為健康食品來推薦」依然是主流觀點。 5陳君石院士從未反對喝牛奶。2018年,陳君石院士在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微信公眾號上,特發文章針對「牛奶致癌」等謠言進行正面回應。這種去掉上下文,故意展示某一段回答的做法,實在是不夠客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