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一家醫院來說,卻是一段厚重的歷史。2017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下稱華山醫院)迎來建院110周年,醫院選擇用一場醫院管理高峰論壇紀念百十年的輝煌。2017年11月17日,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學術主辦、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主辦、健康界傳媒承辦的2017醫院管理國際高峰論壇暨華山醫院創建110周年學術活動開幕。
1907年,中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誕生。從紅會老樓出發,華山醫院110年的歷史長卷舒展開來,光榮與夢想、執著與付出、創新與發展,華山醫院的醫學精英們薪火相傳。
百拾年歷史的洗禮中,華山醫院在強自身的同時,不忘初心,反哺社會。在一次次災害的醫療救援中,有華山的身影;在貧困地區的支援中,有華山的身影;在多次國際援助中,也有華山的身影……立足浦江,服務上海,輻射全國,走向世界。
上海市人民政府翁鐵慧副市長、甘肅省人民政府李斌副省長、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巴德年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聞玉梅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顧建人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顧玉東院士和周良輔院士、原國家衛生部高強部長、原國家建設部汪光燾部長、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出席了2017醫院管理國際高峰論壇暨華山醫院創建110周年學術活動開幕式。此外,中國紅十字總會王海京副會長、甘肅省人民政府王向晨副秘書長、上海市教衛黨委虞麗娟書記、復旦大學 桂永浩常務副校長、上海市衛生計生委黃紅書記、上海市衛生計生委鄔驚雷主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王發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陳建平主任、上海市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張浩量、上海市幹部保健局韓慰軍局長、上海市醫保局鄭樹忠局長、上海市總公會何惠娟巡視員、寶山區委汪泓書記、靜安區陸曉棟區長、靜安區政協陳永弟主席、中國醫院協會薛曉林副會長、上海醫學會徐建光會長等也出席了開幕式。除了國內領導和嘉賓,此次論壇還迎來了很多國際友人,包括美利堅合眾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Sean Stein先生、丹麥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Nicolai Prytz先生、芬蘭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Jan Wahlberg先生、挪威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Kristin Iglum女士、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首席領事龜井啟次先生和美國凱特琳醫療集團執行長Fred Manchur先生等。
華山醫院院長丁強:不忘本來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110年的歷史中,華山醫院救治了數以千萬計的病人,無論是戰場還是救災前線,他們傳遞著不朽的紅十字精神。歷史對後來人總是慷慨解囊,給他們帶來啟迪。一路走來,丁強總結了華山醫院建院的六條感悟:
1. 救死扶傷、服務國家是神聖初心。
建院110年,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就早已烙印在每個華山人的心裡。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華山醫院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救援。1950年防治血吸蟲害、1951年的朝鮮前線、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華山人都衝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隨後,2013年菲律賓、2015年尼泊爾、2017年巴基斯坦也都有華山醫院的旗幟。一家醫院的持久生命力,在於其對時代的關懷。
2. 敢為人先、擁抱改革是動力之源。
從誕生起,華山人就有敢為人先的強烈願望,是改革的先行者。1987年,華山醫院率先打破大鍋飯模式,走自我發展之路,打造孵化平臺,極大調動了員工積極性。1992年,原衛生部確立華山醫院為改革試點單位。2001年,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以技術為紐帶,建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聯合體。面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廣闊舞臺,華山醫院堅信,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
3. 凝聚特色、突出優勢是強院之路。
從醫院建築面積上來說,華山醫院是一家「小醫院」。面對兄弟醫院一個科室一棟樓的大規模,「我們羨慕、嫉妒,但沒有恨」。在此背景下,華山醫院加強學科建設、突出優勢。1923年華山醫院皮膚科創立;1953年,史玉泉教授在華山醫院創立了中國南方最早的神經外科;1960年,楊東嶽教授等創建了華山醫院手外科;1963年戴自英教授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抗菌素研究室。華山醫院形成了「頭大、皮厚、手強、抗感染能力強」的學科特色。特色是一家醫院賴以生存的根本,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就能擁有無比寬廣的舞臺、無比深厚的底蘊和無比強大的定力。
4. 心系患者、投身公益是永恆主題。
將患者放在心上是華山醫院發展中永恆的主題: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縮短患者等待時間,華山醫院推出了24小時CT檢查;90年代初,為了方便疑難重症患者就醫,推出全年無休門診……除了為本院、本地的患者服務,上世紀50年代,時任院長彥福慶響應國家號召,幫助創建重慶醫學院、呼和浩特第一醫院等,支援足跡遍布全國20個省市。
5. 接軌國際、對標世界是前進航標。
從全球的角度思考醫院的發展,這是服務中國民族偉大復興、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1913年,華山醫院成為哈佛醫學院第一個遠東教學基地;1989年,華山醫院成立全國第一家中外合作國際醫療中心(外賓醫院);2004年,與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結為姊妹醫院;2010年,率先通過JCI認證;2017年,與捷克勃羅夫卡醫院籤署諒解備忘錄。華山醫院一直按照國際標準接待國際患者。現在,華山醫院與梅奧醫療中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還與凱特琳醫療集團有近30年的合作歷史,華山友誼的小船,通達全球。未來中國大醫院的舞臺,絕不僅僅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中國的醫院還需心繫天下。
6.立足上海、服務上海是騰飛支點。
2006年,華山醫院在上海的東面開出了華山第一家分院;2012年,華山醫院北院開始營業;現在,華山醫院西院也進入了試運行。華山醫院「從一個一居室變成了三室一廳」。新時代的上海旨在建立卓越的全球城市,健康則為這座城市的溫度、高度和速度保駕護航。
丁強總結:「110年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讓我們振奮。華山人應該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華山醫院的黃金時代不在身後,而在前方,不在過去,而在將來。」
華山醫院院長丁強
從華山到上海:一家醫院與一座城市共呼吸
華山醫院是復旦大家庭的重要成員,作為服務國家和社會的重要窗口和臨床發展的主力軍,復旦大學對華山醫院的發展高度重視,對其未來寄予厚望。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健康上海,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醫學學科和研究型醫院,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目標。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希望,華山醫院以創建110周年為新的起點,在推進健康中國的徵途中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
在110年的歷史中,華山醫院見證了上海市的蓬勃發展,並參與其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翁鐵慧帶來了上海市政府對華山醫院百拾年華誕的祝賀。
翁鐵慧表示,建院110年來,華山醫院一直薪火相傳,弘揚紅十字精神,為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華山醫院不僅學科特色明顯,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還堅持以學科為龍頭,進行醫療聯合體建設。
「希望華山醫院繼續當好公立醫院改革創新的排頭兵、領頭羊,進一步加強學科提升,為人民健康,為上海建設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亞洲醫療中心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翁鐵慧說,「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醫院管理制度。」翁鐵慧希望,通過這樣的國際高峰論壇,專家和學者能多提寶貴意見,積極推動上海公立醫院管理創新不斷邁上新臺階。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翁鐵慧
從上海到全國:用醫療的力量傳遞黨的關懷
立足上海,華山醫院的責任卻輻射到了全國。其對於西部地區的醫療衛生支援,甘肅省副省長李斌深有感觸。
李斌表示,「多年來,華山醫院與甘肅省人民醫院保持合作,全力開展特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大幅提升了甘肅省人民醫院的診療水平,補齊了甘肅省人民醫院科研發展的短板。」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開展的服務活動中,華山醫院的工作者來到甘肅省,支持重點學科建設,幫助培訓醫務人員,組織開展義診活動,讓甘肅省人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國家醫療隊的服務。「華山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敬畏生命,」李斌說,「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祝願華山醫院不忘初心,再創佳績。」
甘肅省副省長李斌
除了對患者的服務,華山醫院在醫教研方面的探索,也為全國醫療機構樹立了榜樣。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會長王發強在賀詞中說,「一直以來,華山醫院在信息化建設等領域,凝練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品牌,許多優勢學科群,被納入國家的重點學科,引領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與此同時,華山醫院還以新的醫學知識和新的醫療技術的傳播為使命,不斷追求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加強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的轉化。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會長王發強
從中國到世界:華山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作為上海第一家外賓醫院,華山醫院一直以國際標準來接診患者,為在滬的外國人提供了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華山醫院110周年院慶之際,美國駐滬總領事譚森也來到現場,代表美國政府對華山醫院表示祝賀。譚森說:「我代表四萬多住在上海的美國人和數不勝數住在上海的外國人,感謝華山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
譚森表示,華山醫院在醫療行業的地位從其合作夥伴中就能看出來。「梅奧醫學中心、麻省總醫院、凱特琳醫療集團都是美國最頂級的醫療機構,他們在全球尋找夥伴時,選擇了華山;美國總統和領導人來滬時,他們選擇了華山……這些都是華山的證明。」 譚森說:「華山醫院一步一個腳印走了110年,希望下一個110年會更好。」
美國駐滬總領事譚森
除了為在滬的外國人提供醫療服務,華山醫院的腳印還遍布世界各地。
在醫院建設方面,華山醫院每年主辦一系列國際性學術會議,並先後派出醫教研及管理團隊赴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等40餘個國家和地區訪問學習、參會考察。更重要的是,華山醫院不忘反哺社會,其身影一直活躍在國際救援的前線。
作為中國紅十字會唯一冠名醫院,華山醫院受中國紅十字總會委派,遠赴菲律賓、尼泊爾、巴基斯坦瓜等地,進行醫療支援。2017年,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帶領醫療隊,赴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助力中巴經濟走廊的旗艦工程,成為中巴經濟走廊上的第一個醫療站點。對此,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給予了華山醫院充分的肯定。
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
對於華山醫院的未來,未能到場的陳竺通過一段視頻寄予了三點希望:
1. 希望華山醫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參與健康中國,把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落到實處;加強醫聯體建設,為民造福。
2. 希望華山醫院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精品醫院;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斷提高醫教研水平,加快醫學成果轉化;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3. 希望華山醫院繼續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在衛生健康知識普及、人體器官移植、造血幹細胞捐獻等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提供援外醫療活動,共同推進人類醫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