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在理財和投資的路上掉坑的人,肯定是因為自身智商不夠、知識水平不高。換作高學歷的精英,被割韭菜的可能性肯定小得多。
事實上,高學歷的人同樣會被騙,而且慘烈程度比起普通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損失了錢,還丟了面子。
比如,某乎上曾經有個大V,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在讀,在專業領域小有名氣。因為熟人畫餅,他就跟風炒起了虛擬貨幣,最後虧掉了一年工資。
再比如,今年8月,北京有一位老教授被「騙了幾十萬後,還配合騙子話術拒不報案。
警察多次上門勸她報案,她非但不聽,還乾脆拉黑了警察……
還有技術含量更高的,堪稱高學歷割高學歷韭菜的經典案例。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女版賈伯斯」伊莉莎白·福爾摩斯(Elizabeth Holmes),曾聲稱旗下公司發明一項儀器,一滴血就可以檢測200多項指標。
這話不僅騙過了一眾華爾街大佬,連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沒錯,就是那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等一眾政客都為她站臺宣傳了。
最後發現是個驚天騙局,公司股東和給她站臺的精英集體吃癟,「女版賈伯斯」從此淪為「女版賈躍亭」。
以上幾個案例雖然不見得具有一致性,但我們確實能看到,高學歷的人未必理財投資就不掉坑。說到底,
理財會不會掉坑,跟我們的學歷沒有必然關係,更多取決於我們的生活態度。個人理財,最重要的一個態度是秉持長期主義。我一直認為,在個人金融領域,善惡其實很容易分辨——
凡是宣傳「短平快」地獲取高收益的,往往更傾向於「惡」。試想,近年來各種個人金融騙局,不都是這樣嗎?比如能「瞬間暴富」的融資融券,比如各種讓人傾家蕩產的金融衍生產品……
而凡是主張追求長遠收益的投資,就更傾向於善。比如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它可能很慢,但可以讓我們遠離此消彼長、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實現長期財務目標。可是,這種追求長遠收益的、良善的理財觀念非常難以被人聽進去,因為太反人性了,大家不愛聽。
人性是什麼?
如果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為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下去,人只要找到食物就要趕緊吃進肚子,以免之後找不到食物或是食物被搶走,吃了上頓沒下頓而餓死,那不就種族滅絕了嗎?
也是因為食物缺乏,所以原始人要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免能量消耗太快。可以說,今天活下來的人種,全是一看到食物就趕緊滿足自己,吃完後就儘量待著不動的種類(嗯,也比較容易長肉的種類)。
追求即時滿足、最小付出,早就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基因裡,放到財富觀上也一樣,大多數人都希望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來實現暴富。無論學歷、智商高低的人都會有。
所以說,智商不等於財商。因為擁有財商,就是追隨長期主義,理財就是反人性的。
而且高學歷人士相對於普通人,還有一層理財上的障礙:他們太自信了。
因為智商高、學識高,他們對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判斷力更加自信,認為輕易不可能受騙,但如果沒有從底層思維上就鍛鍊反人性的本領,那一旦掉坑就更難回頭,就像文章開頭那個老教授一樣,一路在理財的迷途上,頭也不回地狂奔。
關鍵是,高學歷人士自尊心往往也很強,被騙了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那真是外傷內傷合二為一。
所以,是否容易被騙無關乎學歷高低,無論學歷多高,理財思維還是從頭學起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