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賺幾千幾萬的文章,懶得寫了。
主要是寫了,吸引的,都是一群為難我的人。
割韭菜,不是賣項目,就是賣商業模式,或賣技術。
賣項目,多說項目多牛X。而且這個項目,是買單了,是100%、1000%賺錢。
賣商業模式,多是總結已成功的商家,怎麼日進鬥金。這樣的課,有用沒用,因人而異。
賣技術,這個能長久循環。學員學了技術,可以去找工作,或創業(我從不鼓勵人創業)。
賺錢,對我而言,是踏踏實實做項目。
對於商業模式,沒必要研究。
運營嘛,就是搞流量。
搞流量的課程,已太多。
學一招,用一招。
或許能很快出人頭地。
40年前,開一個小型加工廠就能賺錢;
30年前,跟風買個股票就能賺錢;
20年前,倒騰個房子就能賺錢;
但最近10年,越來越發現賺錢沒有那麼容易了。
不管是電商、淘寶客、自媒體、直播,還是那些所謂的前沿創業項目,大多數人投了錢進去,最後都成了他人的韭菜,運氣好一點的也勉強沒有虧錢。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每一個項目的背後,都有冰冷客觀的數據在說話,而你看不見、看不懂。
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往往就是他一生中能夠做對幾次決策。
遺憾的是,80%的人都喜歡用經驗主義:根據過往的經驗判斷做決策。
習慣性的聚焦
網際網路有太多人賺錢,有的是遇見風口,有的是遇到貴人扶持,有的是稀裡糊塗上車,稀裡糊塗賺錢,這點我見很多。
但我還是崇尚那些普通的勤奮俗人,我也是俗人,很普通的俗人,我只有向他們一樣,和他們學習,鎖定一個項目,跟著同行,發揮死磕精神,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能賺錢的大神都是聚焦一個點,聚焦多了,形成了面,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他們懂的多,知道的多。
而我現在的策略就是,一個一個聚焦,等一個點習慣了,在定一個點,等我同時習慣了我定的所有的點,我想又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風景。
習慣性的聚焦,習慣性的發揮死磕精神。
手裡有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積累,哪怕換個行業,也能快速起盤,一樣可以混的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