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90句不紅的詩句,能全部背出來的,請收下我的膝蓋

2020-12-11 閒人拾叄

《唐詩三百首》中90句不紅的詩句,大概像現在五六七八線的明星吧。如果你覺得大部分都很熟悉,那麼你是個古詩詞愛好者;如果能背出三分之一,那麼你是個資深玩家,熟讀了《唐詩三百首》;如果能全部背出來,你應該是條詩蟲,請收下我的膝蓋!

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權德輿: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李商隱: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杜牧: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張旭: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祜: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張祜: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

張祜: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佚名: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韓偓: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顧況:君門一入無由出,唯有宮鶯得見人。

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王維: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司空曙: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司空曙: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岑參: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岑參: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李商隱: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李商隱: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李商隱: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杜甫: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杜甫: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杜甫: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杜甫: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柳宗元: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皇甫冉: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祖詠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高適: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崔曙: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顥:借問路傍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溫庭筠: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溫庭筠: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劉長卿: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劉長卿: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劉長卿: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

劉禹錫: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盧綸:三湘愁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

錢起: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薛逢: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韓翃: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閒小洞幽。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王昌齡: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裡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王維: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岑參: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孟浩然: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孟浩然: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柳宗元: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柳宗元: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韋應物: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韋應物: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韋應物: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韋應物: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張九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張九齡: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綦毋潛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元結: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岑參: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李頎: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李頎: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李頎: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李頎: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杜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杜甫: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孟浩然: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柳宗元: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韓愈: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韓愈: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王昌齡: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王維: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王維: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王維: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盧綸: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李頎: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杜甫: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常建: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許渾: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張喬:調角斷清秋,徵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戴叔倫: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

盧綸: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張籍: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單身狗別哭!這波詩人不吃狗糧也比你們悽涼!100句孤獨的古詩詞

《唐詩三百首》傳頌度最高的90句!這90句爆款唐詩你肯定都讀過

120句詩詞,背不出20句你可能上了假學讀了假書,你可能是個學渣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能背百首唐詩,愛讀大河報
    耳聰目明的呂印蕊老人    94歲的新鄉老太太呂印蕊,眼明耳聰,思維敏捷,不但能背誦百首唐詩,每天打三個小時的麻將聽說記者要採訪,老太太躲在屋裡不願意出來。「我不接受採訪,就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    經不住記者的軟磨硬泡,李慶彬進屋把鶴髮童顏的老母親請了出來。坐在椅子上,老太太還有些不悅地嘮叨:「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李慶彬介紹,母親從一兩年前開始背詩,看的書是重孫子買的《唐詩一百首》。「她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就背詩,我也不知道她能背多少首。」
  • 《唐詩三百首》英文版來襲,每天背一首,英語輕鬆出神入化!
    如果你有提高英語口語的想法,不妨試著看看《唐詩三百首》英文版!
  • 歷史最俗氣的敘事詩,沒有任何驚豔之句,為何能進《唐詩三百首》
    ,俗到全篇二十字沒有任何比喻或者驚豔之句。全篇平鋪直敘,卻進了《唐詩三百首》讓後世傳頌。《新嫁娘詞》唐·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寫的也是新嫁娘的事。古代女子的工作多是相夫教子,持家為主,所以女子嫁入夫家第三天就要親自下廚來證明自己的廚藝,俗稱「三過朝」。做菜之前要洗手是應該的事,而作者寫進詩裡也表現這件事的重視。而三四句所寫了這個新嫁娘的智慧。就像南甜北鹹一樣,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而新娘子也不清楚夫君父母的口味,就先做出來給小姑子嘗嘗。
  • 唐詩三百首(一)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歷任盧龍、大城、鄒平知縣,清廉如水,愛民如子,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唐詩三百首》中最經典的11句,最後一句感人至深
    我們都會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名句,這些精妙的詩句和美好的感情,多是從《唐詩三百首》上得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從這部書出現以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代代誦讀。《唐詩三百首》可以說是流傳最廣、永不滯銷的圖書之一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細數其中11句唐詩精華。
  • 唐詩三百首中最悽慘的戰爭古詩,字字泣血,後世無人再能寫出來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寫到戰爭的詩歌,且不說岑參高適、王昌齡留下的大量關於邊塞的詩歌,就是知名度不算很高的陳陶也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悲涼詩句。唐代雖然是中國古代發展最鼎盛的時期,但是邊疆一直也都面臨著戰爭。這樣真實的社會現實給了詩人們進行創作的題材。
  • 讀《唐詩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唐詩三百首》包含三百多首唐代頂尖佳作,被稱為中小學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我們讀《唐詩三百首》,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中國家長這麼痴迷於讓孩子背誦唐詩?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其他的背誦材料?背唐詩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孩子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力嗎?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唐詩三百首寫少女寫得最精彩的七絕,化為成語出現在你我的作文中
    唐詩三百首輯錄了最優秀詩人的最優秀作品,這一點是我們共同認可的。這些唐詩或抒情,或寫景,或反映現實,內容不一,但都富有強烈的人文思想,浸潤著那個時代的精英對於現實的思考。比如本文要寫到的這首唐詩三百首寫美人寫得最精彩的七絕,其中名句更是化為了成語出現在你我的作文中,伴隨我們走過求學階段。且看: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有人說李白《靜夜思》不符合平仄對嗎?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第三部分 《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 在《唐詩三百首》裡,靜夜思是歸類在《五言絕句》的目錄下,而《唐詩三百首》是不能夠拿來當做是否符合格律的標準的。這本書裡的七言絕句有個別失粘(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出律(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的現象,但是七言絕句大部分是格律詩。而五言絕句裡,律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幾乎各佔半壁江山。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有一本詩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代代吟誦,有人說,這些詩句已經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這本詩集就是《唐詩三百首》。理解經典,好的註解版本如渡海之舟筏,不可或缺。40年前,陶今雁先生用數十年的光陰,著就這本《唐詩三百首詳註》,雅俗共賞深入淺出,自出版以來多次再版、重印,累計印數已逾百萬冊。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唐詩三百首》共有多少詩篇呢?看完你會驚訝,或許一生也讀不完
    提起《唐詩三百首》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甚至還能讓很多人回想起小時候背詩的「傷痛」。另外《唐詩三百首》作為老師與書店老闆重點推薦的讀物,各位的家裡的書櫃裡也斷然少不了這本書,那麼各位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唐詩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之多嗎?
  • 三歲萌娃記憶力驚人,百首唐詩脫口而出
    視界網消息,開學不久,一名在潼南區北城龍珠幼兒園就讀的3歲幼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這名萌娃的記憶力驚人,不僅能背百首唐詩,還沒入學就已經識記了1000個漢字和1000多個英語單詞。記者在和他交流的時候,他能流暢的說出Uncle(叔叔)這個英語單詞,當問及他會不會背誦唐詩時,他一口氣背出了王維的《山中》、王之渙的《涼州詞》 等6、7首唐詩。曹瑜軒的媽媽張玲告訴記者,孩子在一歲零兩個月的時候就能清晰吐字了,一個月後她便發現他已經把常讀給他聽的三字經背了下來,在兩個月後依然能流利的背出來,當時她也很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