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會虛度時光,碌碌無為?你不知道時間的本質就是因果律

2020-12-17 英語名師王樹振

面對人生,我經常在想一個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看看周圍,有的人碌碌無為,自甘墮落,有的人紙醉金迷,虛度時光,也有人不甘平庸,迎難而上,更有人大展才華,獨領風騷。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或許就在離世前的一剎那,在回首往事,總結人生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就足夠了。

想到這兒,我突然明白了,人是為了夢想而活著的。星爺說過,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那麼,有了夢想,我們又該如何實現呢?

有人說,實現夢想的最好方式就是抓緊醒來,抓緊行動,否則夢想永遠只能是空想。在王老師看來,這句話不無道理,我們要實現夢想,就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活在當下,活在今天,選擇為夢想而努力奮鬥,而不是貪圖於一時的享樂,渾渾噩噩,最終虛擲光陰,人生遺恨。#時光#

昨天帶著回憶沉默逝去,而今天帶著希望悄悄來臨,明天又閃著光輝等待著我們,我們依戀著昨天,憧憬著明天,但是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奮鬥在今天。

因為抓住了今天,我們就抓住了無限的可能,就機會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把今天虛擲了,美好的明天自然也無法創造了,畢竟今天是奮鬥的起點,今天也是我們實現而夢想的開始,唯有今天奮鬥了,明天才能有機會實現夢想,一朝圓夢。

時間並非虛無縹緲,難以捉摸,時間就是簡單的因果律。昨日今日因,今日昨日之果;今日明日因,明日今日果。昨天是今天的因,今天是昨天的果;今天是明天的因,明天是今天的果。欲問昨日因,今日受者是;欲知明日果,今日作者是。

對於夢想,對於那些我們想做的事,愛做的事,我們要抓緊時間,敢試敢為,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而我們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們在將來實現夢想的關鍵時刻。

相關焦點

  • 1從因果律出發,踏上智慧之旅
    多與也知道很多讀者不喜歡太」理論「的文章。放心,理論是為實用服務的,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能上升到理論高度才立得住,同時,讓讀者看得懂、學得會才是良心文。以後多與會推出很多實用性的文章,理論與實踐交叉出現,交相呼應,這也是本系列文章的特點,希望讀者理解這一點。)如果選出一個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支配力的法則或定律,你會選哪一個?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但是因果律是算法,是機制,是規矩和規律,是條件的可能性,在私募基金操盤中,因果律的直接作用就是,丁元英不剎車,一定會被國家隊收割,然後有牢獄之災,或者直接身死道消。其他人不明白割韭菜也是一門藝術,需要知道狼什麼時候下嘴,衙門的快刀什麼時候出現驚天一劍,還要防止自己心中欲望和貪婪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 首先你得理清「時間線」和「因果律」這兩個概念
    我們或可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的直覺反應。換言之,那極有可能是作者諾蘭借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形上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這並不代表人類所判定的因果關係都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絕對客觀的因果確實並不存在。但這是另一大題了,先按下不表。問題又來了。對,時間逆行了,因果關係已然搖搖欲墜;但,那又會怎樣呢?
  • 碌碌無為的職場排雷:碌碌無為本就是自己的潛意識職場選擇
    明明很努力,卻還是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無端讓人有一種備受生活挫折的感覺。但其實碌碌無為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一種職場選擇不是嗎?是不是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誰又甘願平凡,為什麼說自己現在的碌碌無為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明明也是很努力,班也加了,領導也討好了,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差錯。這就是錯誤理解職場,不小心沒拐過思維的彎道,陷入了職場思維迷宮。
  • 國慶將至,如何「虛度時光」 ?
    然而,想著手頭的工作還沒搞定,等玩完回來還要調整狀態,心裡很矛盾:這麼瘋玩似乎不太好,太『虛度時光』了。玩兩天就夠了,保持工作節奏和幹勁才重要。請問,我這樣想會不會很奇怪?」可以看出,留言的這位粉絲工作非常拼,即便好不容易等到的假期就在眼前,也還想著要搞事業。我們想告訴這位粉絲的是:一刻也不敢停下來「虛度時光」的連軸轉狀態,並不一定有利於工作和生活。
  • 碌碌無為虛度光陰,不知道為什麼努力看看這裡,你努力的理由很多
    二十出頭本是一個充滿幹勁的年紀,而我卻活成了六七十歲的狀態,喜歡飯後泡杯茶,享受寧靜的飯後時光,加上小山村的環境避免了大城市的喧囂,但也打磨了我本就不多的稜角。每天早上起床,有課就上課,然後隨便弄點吃的。沒課就眺望遠方,看著院子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心裡也很滿意,隨手一拍就是一張風景。(PS現實比照片好看。)但是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現實的柴米油鹽。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平服了。    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假設我們與休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用如今的天文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完完整整的告訴休謨太陽系的結構和天體運行的力學原理,將其中的因果定律完全暴露在他面前,他還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嗎?答案是:會的。誰也不知道,或許一秒,或許10萬億年,畢竟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所有物理學定律在某一個時刻都將全部失效,就如同大爆炸之前的奇點一樣。休謨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習慣是人生的最大指導。」這句話是說:人的生活全部依靠的是習慣,所以人總會根據過去來判斷未來。這種判斷可以是準確的,卻並不是可靠的。
  • 不碌碌無為,不虛度光陰,我們的一生才會絢麗多彩
    人生總該活出個樣子,活出個滋味,才不枉我們在人世間走一遭。我們這一生總要為一個目標而活,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們就缺少生活的動力,失去積極向上的方向,就像是小溪裡的一隻紙船,浮浮沉沉,飄飄蕩蕩隨時都可能被衝上岸邊,也隨時都可能被水浸溼落入水底。如果真是真這樣的人生你怕是也不會稀罕吧,這一生變得索然無味,碌碌無為的終其一生。
  • 康德,認識是主體自身的活動,因果律是將事物看成有時間的聯繫
    康德認為,認識有一套範疇,我們要認識自然,必須依賴於範疇,我們的認識是利用範疇加以對自然事物認識,既然是通過這套範疇認識的事物,那麼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認識,是認識的自然事物符合自然本身的認識,還是認識的自然事物只是符合認識範疇的認識,這樣除了我們知道我們的認識方式以外(以範疇去認識自然事物),我們不能確保我們真正認識事物。
  • 因果律是這個世界賴以存在的棟梁與支柱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你是否會產生虛度光陰的感嘆?
    虛度光陰讓我們感覺疲憊又不知所措,而讓我們難受的是明知道虛度光陰還要去做一些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讓自己有滿足感,而我們認為那些讓我們虛度光陰的事情偏偏是那些自己做了也沒用,不做又不知道怎麼幹什麼,簡而言之,自身能力無法到達解決問題的高度,所以就會有這麼一種感覺不做會心有不甘,做了又無濟於事。
  • 程璧讓民謠遇上詩歌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將舉行
    近日,民謠音樂人程璧聯合荔枝FM一起啟動「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全國劇場音樂會,新專輯《我想和你虛度時光》也在近日推出。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系的程璧,用一把古典吉他為詩歌譜曲,其恬靜、淡雅的音樂氣質受到時下年輕人的喜愛。
  • 「夜讀」最怕你胸懷大志,卻虛度光陰
    那段時間,為了讓小俊專心複習,朋友們聚會就不再約他。可沒過幾天,小俊就在群裡怪我們,說為什麼有好玩兒的都不叫他了。大家解釋說希望他好好複習,可他卻說,自己安排好了複習節奏,還不著急。於是,又加入了我們的遊戲、k歌和擼串。考前一個多月,有一次到小俊家吃飯,我隨手翻開沙發角落的複習資料,卻發現還有90%的內容都是嶄新的。
  • 不虛度光陰,不辜負美好年華
    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這段話告訴我們,不要讓人生的光陰虛度,不要讓美好年華留有遺憾。
  • 為什麼物體運動不能超過光速?世界的因果律會瞬間土崩瓦解?
    這個新理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建立在兩大基本假設之上,其中一個是相對性原理,即要求物理定律不依賴於任何具體的慣性參考系。所以的慣性參考系均是平權的。第二個假設就是光速不變。但非常奇妙的是,人們發現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基本假設要同時滿足的話,必須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因為這兩個假設在牛頓的絕對時空下是互相矛盾的。
  •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因為他適用於人類的任何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1.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我們可以來看,我們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的時候,都要把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個體來看。比如說一個蘋果,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蘋果。
  • 如何才不會虛度時光?原來只要做好這樣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
    稍縱即逝的時間如何才算不虛度時光呢?我想這是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想過的問題。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答案。因為一路上會遇到什麼會發生什麼都不知道,會很有意思。到這裡,為了讓你能夠輕鬆記住第一個解決問題指導技術點,借用形容怎麼抽出時間的一個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來請出它——解決問題技能一:答案就在那裡,找找就會出現。帶著「如何才不虛度光陰?」這個問題。有一次,我在翻百度app上的文章的時候,不小心翻到一句話,很有道理。
  •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李元勝出新詩集了
    重慶晨報訊記者 裘晉奕 去年憑藉一本《無限事》斬獲魯迅文學獎的重慶詩人李元勝又出新詩集了——昨晚7:30,帶著《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李元勝出現在了一場特別的朗誦音樂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