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2021-02-19 哲學漫步集

任何科學都是由他的基本原理組成的,任何科學的基本原理都是這門學科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同樣有他的基本原理,但不同的是,邏輯學的基本原理不僅僅和邏輯學有關,更和所有科學有關,可以說,邏輯學時建立所有科學的基石。因為他適用於人類的任何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1.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我們可以來看,我們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的時候,都要把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個體來看。比如說一個蘋果,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蘋果。在這的基礎上你可以添加更為詳細的描述,比如這是一個紅色的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甜蘋果。但你無論怎樣描述,他都不能是一個梨。也就是說,我們對某一事物的描述與他的客觀情況相一致,不然就是錯誤的。

    

2.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表述就是: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否」,不存在中間狀態。

這個規律強行規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允許既是而非的狀態。注意,這個規律沒有要求這個「是」或「否」的狀態保持不變,而是說對於某一個條件他一定存在一個明確的狀態。

那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正在變化的事物該如何判斷呢?那是不是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狀態確實存在呢?

答案是:不存在一個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過程。

仔細想一想,變化是誰在變化?一定是某事物在變化。因此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變化。變化的事物依舊處於事物的範圍內。比如說一盞燈在組裝的過程中是燈麼?當然不是,它只是一堆可以變成燈的零件。所以說他在變成燈的過程中還不是燈,只有組裝完成的一剎那,才開始是燈。從絕對意義上來說,沒有「正在變成」的事物。從無到有之間沒有通道。

舉個例子:王小二同學是一個辯手,他通過刻苦的學習和練習逐漸變成一個優秀的辯手。如果王小二不存在,那就不存在「一個優秀的辯手王小二」了,所以他的存在,並不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他就是確實存在的。

所以排中律肯定的是客觀存在,而變化在哪?變化在客觀存在的內部。

3.充足理由律(因果律)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要注意的是,這個理由僅僅是他存在的理由,而不是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這和「存在即合理」是同一個意思。這裡說的合理是合乎絕對理性,而不是合乎道理。

充足理由率也可以被稱為因果原理。這個規律表示宇宙萬物其存在都能找到一個充足的理由。同時這個規律按時的一點是,沒有事情可以解釋他本身,也就是規定了循環論證的不合法性。至於這個邏輯錯誤我們會在下一節再討論。

當然了,如果一個事物是他存在的原因,他就要比本身出現的更早,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

還是以王小二同學為例子。王小二的存在,是由於他父母的原因。王小二成為了一個優秀辯手,是因為讀了這本教材。當然了,這裡的充足理由不是必要理由,也不是全部理由。王小二可以通過自學成為優秀辯手,也可以在別人指導下成為優秀辯手,讀這本教材只是充足理由之一。

4.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表述就是:某一事物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不可以是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矛盾律可以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即當確定的X就是X時,那麼在同一時刻,他就不能是非X。

要注意的是,只有當同一時刻同一方面時,矛盾律才生效。同一時刻在不同方面既是又不是,是沒有邏輯錯誤的。比如說此刻我人在哈爾濱,我心在長春。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是客觀存在的位置,一個是精神狀態的想法,並不是同一方面。但我不能說此刻我人既在哈爾濱又不在哈爾濱。你總不能同時在哈爾濱和長春吧。

所以針對矛盾律可以有這樣的演化——當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時,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

王小二是個男同學。

王小二不是男同學。

這兩個命題顯然不能同時成立。若一個成立,則另一個必然不成立,反之亦然。所以如果能判斷一個命題必然成立,則它的否命題必然不成立。我們在運用矛盾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必須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矛盾律才能生效,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前提條件 是不是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

相關焦點

  • 聊聊邏輯——從同一律、無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開始
    邏輯有四個基礎定律:同一律、無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基本上所有的邏輯系統都需要滿足這四個要求。下面我們一個個展開說。同一律,即在同一思維過程裡,所要討論的對象、概念,所做的判斷是要前後一致的,不能出現前後不一的情況。混淆概念、偷換概念、跑題、偷換論題、出爾反爾、雙標,這些都是典型地違反了同一律。
  • 邏輯三大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邏輯三大基本規律一、內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二、作為邏輯三大基本規律的原因:1、最普遍地適用於各種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2、正確的思維應當具備確定性、無矛盾性和明確性,而三大基本規律集中反映之;3、邏輯規律是思維規律
  • 跟我學邏輯2:邏輯學的四個基本定律之同一律
    VRF授權,圖片來源:攝圖網任何學科都會由最最基本的規定或常識,比如數學的勾股定理、比如物理的慣性定律,比如會計的四大假設等等。邏輯學也一樣,有其自己的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的基本定律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就把我對同一律的學習,分享給大家。白話說,同一律就是說一個事物只能是它本身,而不會是其他別的東西。比如說,蘋果就是蘋果,不是指的梨子,也不是說的香蕉。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非對稱:邏輯學的四個基本定律之矛盾律
    如果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就會出現思維上的前後不一,自相矛盾。邏輯錯誤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同時承認一個思想及其否定都是真的,即同時加以肯定,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任何思維過程,如果出現自相矛盾,那麼就是一種混亂。矛盾律就是不允許在思維過程中出現自相矛盾。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 形式邏輯和辨證邏輯的基本規律
    (接上回)第四,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1.同一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思想必須保持確定和同一。違反這一要求,就會犯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錯誤。也即每一概念和判斷,都是確定的,不能互為混淆。同一律有助於我們正確地交流思想。在交際或交流思想過程中,必須準確地表達思想。思想模糊,概念混亂,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思想交流。2.矛盾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同時肯定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違反這一要求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某電站有一告示牌,上面赫然寫著:嚴禁觸摸,一觸即死,違者法辦。既然觸電身亡,怎麼法辦死者?這就違反了矛盾律的規則了。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1從因果律出發,踏上智慧之旅
    或許這幾個你都不會選,因為有一個更好的答案:因果律。因果律也稱因果法則,因果定律,是世界上最重要、覆蓋面最廣的法則。微觀上,我們自己的音容相貌、成長發展、成敗得失,宏觀上,宇宙運行、社會發展、世事更迭等無不受因果律支配,無不是因果律運行的必然結果。
  • 小白看普通邏輯:普通邏輯規律
    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普通邏輯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進行邏輯思維和表達思想的時候 必須遵守的最起碼的準則,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大規
  • 運用與「矛盾」相關的邏輯規律判斷證據
    邏輯推理是案件事實推理的基本方式,符合邏輯規律,是證據具有可採性的前提條件。而對於司法工作而言,在判斷、甄別證據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矛盾」這一說法,例如說某被告人的供述前後矛盾、某兩個證言之間存在矛盾、某證言與現場提取的物證存在矛盾等等,有時候所說的「矛盾」是指邏輯規律中的「矛盾律」,有時候涉及的又是「排中律」,究竟與此相關的邏輯規律包括哪些,以及如何在判斷證據中加以運用,是需要仔細澄清和探究的問題。
  • 簡單的邏輯學:注意素質,學點邏輯
    學好邏輯,開啟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旨在以輕鬆的方式為讀者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模式。這本書從邏輯的學基本原理、論證、非邏輯思維的根源以及非輯邏思維的28種形式為我們作了詳細講解。在邏輯學中,事實、觀念、語言是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邏輯學的框架。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包括事物和事件,通過親身經歷或者間接證據確認是否客觀。觀念是人對事實的理解,是在形成文字、語言、代碼之前的意識。語言是觀念的表達。
  • 初學邏輯錄4:邏輯學的第三個基本原理——充足理由律
    我的學習主要以《簡單邏輯學》為主,只是初學,想試著提高自己的思辨,不打算靠邏輯吃飯。哈哈!做記錄也是逼著自己進步和堅持學習,藉助大家監督的力量。充足理由律,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另一種說法是萬物皆有緣(緣由、原因),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存在即合理(這個不太準確),它也可以叫做因果原理。
  • 跟我學邏輯3:排中律,邏輯學的第二個基本原理
    我們先來回顧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金算珠學習了第二個原理——排中律。排中律,白話說就是對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只能有一個狀態,要麼「是」,要麼「非」,不會存在中間狀態的。
  • 命題的真值;「正確」,「錯誤」;矛盾律;假命題
    函數~… …真值:命題的真值… … 邏輯學中的真值指的是什麼?——網友提問 「指每個命題都有真假兩個值…」網友「遠山如我」說。
  •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邏輯學,避免工作差錯?
    我們需要掌握邏輯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才能避開思考歧途。然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掌握邏輯能力?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邏輯學?相信仍有很多非理工科出身的職場人對邏輯學感到陌生,想一探究竟。事實具有客觀性,以事物和事件為基本形式,客觀的事實可通過觀察進行確認。2、正確觀念:觀念所感知的,是獨立於意識的客觀事實,正確觀念是忠實地反映事物的客觀秩序,或可以說,觀念是對客觀事實的主觀反映。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但是因果律是算法,是機制,是規矩和規律,是條件的可能性,在私募基金操盤中,因果律的直接作用就是,丁元英不剎車,一定會被國家隊收割,然後有牢獄之災,或者直接身死道消。其他人不明白割韭菜也是一門藝術,需要知道狼什麼時候下嘴,衙門的快刀什麼時候出現驚天一劍,還要防止自己心中欲望和貪婪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 由與兒子爭吵想到:人人都該學點邏輯學
    首先,要懂得一些基本概念。事物、事件;客觀事實,主觀事實;詞語、命題、論證;真假、否定與肯定;陳述,推理;本體真相、邏輯真相;一些基本原理: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矛盾律;全稱命題,特稱命題……等等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些嚴肅的專業術語和看似複雜的推理過程、符號系統,有些頭大,其實這些詞語看似枯燥,真正把它一樣一樣搞懂,也不是太艱澀。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邏輯基本規律
    這就要求小學教師不僅要正確地運用概念、命題、推理等各種思維形式和邏輯方法,而且還必須遵守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所謂邏輯基本規律就是人們在邏輯思維的過程中,即在形成概念、命題和進行推理與論證的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其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小學教師正確進行邏輯思維、正確表達和交流思想應該遵守的三個重要的邏輯規律。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