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律是這個世界賴以存在的棟梁與支柱

2021-02-18 地藏菩薩共修道場

有人說這個世界很不公平,有人說這個世界很不合理,事實上因果律就是這個世界賴以存在的棟梁跟支柱,因果律就是這世界上的天秤,因果律是這個世界最究竟的公平。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事情很不合理,比如父母那麼的疼愛他的孩子,而他的孩子竟然對他那麼的不孝,這是很不公平的,殊不知這只是從一個斷面切片來看,從這輩子來看、來下裁判而並沒有看到更寬闊的過去。

換句話說,這個孩子對他父母所作所為的不孝,我們覺得很不合理,我們覺得很不應該,但是如果我們再超越時空來看,很有可能的是上輩子,這個不孝的孩子就是父母,他們只是這輩子身份位置顛倒過來,前世不孝父母的逆子,這一生他當父母了,然後過去生被他忤逆不孝的父母,這一生的現在變成不孝的孩子來回報他。

那我們怎麼能仗義執言而當一個裁判者呢?沒有人有權利可以當這個世界的裁判者,只有因果律是這個世界唯一最公平的裁判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就是因果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也是因果律。如果這個因果律它不存在,這個世界會毀滅,這個世界支撐的根在哪裡?在因果律,這是現象界存在的基礎。

下雨了是因,那果呢?就是大地它受到雨水的滋潤,然後再配合很多的因素就產生了綠洲,綠意盎然,或者變成泥石流。讓這個綠意盎然,或者泥石流的因,然後跟很多的條件來結合就產生了果,可是綠意盎然會讓這個世界有生機,但是泥石流會讓這個世界有毀滅的作用,生機及毀滅兩種對等的作用,讓這現象界產生平衡。

所以這世界是很平衡的,如果不平衡這世界的現象都會消失。如果沒有光明怎麼會有黑暗,黑暗跟光明是一體的兩面;沒有生,怎麼會有滅,可是沒有滅怎麼會有生,生、滅是這個現象界存在的基礎也就是因果律。

因果律是這個世界現象存在的基礎,而這個因果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究竟公平。所以,我們所思想的、我們所說的、我們所行動的,無論是善念或惡念,絕對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這是現象界唯一絕對的公平。

我們現在所接受的或者是我們所遭遇的一切境遇,都是我們自己今生及前世所播種的因,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回報到我們的周遭、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身上。所以胡適曾經說過:「你要怎麼收穫,你就要怎麼栽。」這絕對不是老生常談,或者唱高調,這是現象界的真理。

若有一詞一句讓您法喜充滿,便是功德,願此功德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災障消滅,禍患不生;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免費結緣法寶地址:http://jt-9981.taobao.com

若了解更多道場法宜,請直接回復如下數字:

1.禮讚地藏菩薩得七種利益;

2.讀《地藏經》得二十八種功德利益

3.地藏菩薩十齋日

4.佛經安置須知;

5.讀誦《地藏經》須知;

6.佛經破損處理;

7.印經十大功德利益;

8.放生十大功德利益;

9.正確拜佛方法;

10.發心助印;

11.當前助印目錄。

相關焦點

  •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2.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表述就是: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否」,不存在中間狀態。這個規律強行規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允許既是而非的狀態。注意,這個規律沒有要求這個「是」或「否」的狀態保持不變,而是說對於某一個條件他一定存在一個明確的狀態。那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正在變化的事物該如何判斷呢?那是不是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狀態確實存在呢?答案是:不存在一個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過程。仔細想一想,變化是誰在變化?一定是某事物在變化。
  • 1從因果律出發,踏上智慧之旅
    如果選出一個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支配力的法則或定律,你會選哪一個?牛頓運動定律?熵增定律?弦理論?或許這幾個你都不會選,因為有一個更好的答案:因果律。因果律也稱因果法則,因果定律,是世界上最重要、覆蓋面最廣的法則。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對於自然全息 因果 律,現代科學由於還未能進入「場性」之中,未能進入玄源信息領域,所以也就暫時還無法用顯態科學的現有方法進行驗證和解析。目前只能是通過修證到達一定層次後,在高維空間中用慧觀進行驗證,一般修證者只能先遵重先輩的發現,承認這一規律是客觀存在,並且在自身的修真 實踐中,重視進入這一領域探索和研究,發現和掌握自身中的自然全息 因果 律。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休謨的《人性論》,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提到:休謨哲學的核心是「懷疑」,他的哲學思維裡試圖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給徹底打破。今天我們接著從這裡出發,來看一看休謨的哲思。這與之前的很多哲學家的見解大有不同,以前的哲學家是把因果律當成一條不需要證明的公理,就如同歐式幾何的幾大公理一樣,是從直觀得來的。我們可以來參考一下幾何公理,例如:過相異兩點,能且能只做一條直線。從直觀上來說這無疑是正確的,但誰也沒辦法給出嚴謹可靠的證明。如果因果律也是這樣的直觀公理,從直觀上也能勉強說得過去。
  • 「因果律」真的存在,歷史不可改變?量子力學這樣解釋!
    關於這個話題,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談論過自己的思考。筆者認為,一個人確實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外祖母,因為在同一個宇宙之中,因果已成定局,這即是悖論中提到的觀點。 但是這並不是說他不可以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婆,倘若他回到一個沒有自己的平行世界的過去,殺死自己的外婆,似乎理論上也是成立的。
  • 哲學:笛卡爾論證上帝存在的方法(因果律和唯名論)
    笛卡爾認為是因果律,儘管對上帝存在的證明類似於唯名論。在這部分裡,笛卡爾首做的事情是檢查思維及其功能,情感、意志、判斷、想像力等存在於「我」之中,是思維的功能(已在第二沉思中說明),在觀念誕生的過程中,這些功能都佔據了重要的作用,像天使、火爐、麒麟、衣服等觀念,都有產生的原因,有一些是虛構的,另外一些是有現實中對應的存在的。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
  • 偶然並不存在——因果原理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的發生都遵循法則;「偶然」只是未被洞悉的法則的代名詞;「因果律」有多個層面,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逃避法則。
  • 量子力學的雙縫延遲實驗違背因果律嗎
    這個結果說明,在粒子通過雙縫後,儀器的使用與否也就是是否觀測決定了粒子以什麼方式通過雙縫,似乎未來的事件影響了歷史事件如何發生。這是人們認為違背因果律的地方。但是,這是直觀常規的思維,如果換個角度,粒子本身就是同時以粒子和波的形式通過雙縫,只是觀測與否決定了表現形式,那麼就不存在時間上的因果關係導致的先後矛盾,也就是說,什麼樣的結果起因於有沒有觀測。
  • 首先你得理清「時間線」和「因果律」這兩個概念
    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僅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之實存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則因果律也就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這正是諾蘭之所以借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
  • 道德與自然全息因果律(二)
    榮重推薦熊春錦先生講學文章:《道德與自然全息因果律》,實乃心靈荒漠中的甘泉是也。由於自然生態平衡的急驟破壞,眾多靈光祖源並不是人這一生物鏈,而是動物生物鏈和植物生物鏈的本性靈光,大批地擠入了人這一生物鏈進行生滅流轉。它們的本性品質與人這一生物鏈靈光的品質差異太大,因而更不易相信和承認全息自然因果律。特別是那些源於植物生物鏈或者進入過植物生物鏈循環的靈光,迷閉最深。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因果報應並沒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是每個人對這個世俗、人生、人性,最好的一種願望,是一種願力,對抗業力和孽力流轉的一種能量,一種正心正念正智,為了不住念住心住因住果。
  • Marcus Schmieke:因果律與非因果律的物理定律
    在那個時代,量子物理的探索大大挑戰了經典物理的因果律法則(這是本次視頻要談的主題),這樣的挑戰又難道不是一種對探索者的屬靈功課嗎?以下視頻僅是個人學習與收藏之用,直接轉自YouTube頻道TimeWaver TV。從牛頓到愛因斯坦,中間的許多代科學家,他們都對同一件事情深信不疑:世界是神所創造的,而神的創世密碼是唯一的,有完美規律,且能被精確表達。
  • 叔本華的《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華認為,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表象,都是在有規則的聯繫中相互依存的,而且這種聯繫是先天決定了的,沒有任何表象可以獨立自由地存在,每個表象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叔本華的表象一共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現實世界的對象,它們遵循因果律(這裡的律,也可以理解原則),只要出現原因,就會有相應的結果,萬事萬物的變化皆有原因,因果律主導著一切現實世界對象的運動變化,是變化的充足理由律;第二類是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它們遵循認識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是由邏輯主導的,概念之間都有邏輯必然性;第三類是時間和空間,它們是一切存在的基礎,是先天純直觀
  • 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女性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人類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中,乃至現代世界中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範疇內,還是會出現一些男女權利並不平等,歧視女性的文化或者現象存在,我們譴責這種現象,並致力於改變這種不公平、不人道的現狀,因為這阻礙了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 世界的因果律會瞬間土崩瓦解?
    在這個全新的理論中,宇宙中的一切物體的運動速度被規定都不能超過光速。這個和過去的物理學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蠻橫的規定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呢?以及為什麼物理學家對超光速就那麼諱莫如深呢?到了1905年,瑞士專利局的一個年輕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決定正式承認光速不變這個事實,並將光速不變作為一個基本假設放入它的新理論中。這個新理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建立在兩大基本假設之上,其中一個是相對性原理,即要求物理定律不依賴於任何具體的慣性參考系。所以的慣性參考系均是平權的。第二個假設就是光速不變。
  • 康德,認識是主體自身的活動,因果律是將事物看成有時間的聯繫
    關於康德認為為什麼認識是主體自身的主觀的活動,康德用了一個關於因果律的例子來說明,因果律的原理,是假設,一個現象如果必然發生下一個現象,那麼就是因果關係,前一個現象是下一個現象的原因,下一個現象是前一個現象的結果,但是因果律有一個前提,就是時間,也就說,它是在時間下發生的,把在時間下發生的兩個現象聯繫在一起,但是如果將時間做出分離,把兩個現象的時間看成是獨立的
  • 冤冤相報的因果律——宣化上人
    殺生是世界戰爭的禍首。古德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碗肉湯,或是牛羊肉、或是豬雞肉、或是魚蝦肉,總之,都是一切眾生肉。這肉湯中的怨氣,猶如大海之深。今生你殺我,吃我的肉;來生我殺你,吃你的肉;互相殘殺不已,互相吃肉不停,冤冤相報,循環不息,這種仇恨似海永遠填不平。要想知道世界為什麼會發生刀兵相繼,無有暫歇?
  • 如何通俗理解叔本華的著作:《論充足根據律的四重根》
    「通俗」這個詞意味著沒有大量的只有少數人可以理解的專業術語,「理解」這個詞意味著你至少讀過一遍《論充足根據律的四重根》。如若不然,疑惑終究還是會疑惑著。在這個世界,無論我們扮演什麼角色,作為人,要生存就需要對周圍的事物有所了解,因此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我們周圍的事物即認識對象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要進行認識活動。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就是說,這個世界就像河流一樣,浪花是因為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所有的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沒有孤立的存在;任何的事物都處在一種生滅變化裡,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從核心來看,「緣起說」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是運動的,不存在永恆,只存在剎那。在早期的佛教經典裡頭,「緣起」這個詞和「佛法」、「法」這個詞是同位格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