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京城,熱浪滾滾。
每到這個時候,京師大學的校園裡便躁動起來。
畢業生們擺著地攤,一邊售賣著各種帶不走的東西,一邊互相感慨時間的飛逝。學弟學妹們則被吆喝聲吸引過來,紛紛搶購。
王小力一個人在寢室收拾行李。
明天,他就要坐上離京的火車,回老家漢東省林城市楚陽縣了。
屋頂的風扇呼呼的轉著。
王小力拿出一盤鄧麗君的磁帶,插入寢室幾個兄弟湊錢買的錄音機——
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
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聽到這百轉千回的歌詞,王小力陣陣感慨湧上心頭。
四年前,他從楚陽縣考入京師大學,成為恢復高考後楚陽第一個考入京師大學的考生。
在京城,他看到了書本上的天安門、長城、頤和園。他許多次坐公交車路過新華門,看著「為人民服務」的紅牆,想像著裡面的別有洞天。
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倏忽之間,便是離別之時。
這時,寢室門吱嘎一響,舍友袁華回來了。袁華是王小力大學四年最好的朋友。
雖然也來自外省,但袁華在京城有好幾個親戚,而且混的都不錯。在親戚的幫助下,加上京師大學的硬牌子,袁華被分配到國家計委工作。
從計劃經濟年代開始,國家計委就是中央部委中一等一的部門。
「小力,我單位的宿舍已經分配好了,明天就搬家。一塊來坐坐吧?」
「華哥,不了,明天一早我就坐車回林城了。」
「啊,這麼趕?」
「嗯,那邊單位要我儘快去報導。」
「那咱們兄弟今晚可得好好走幾個啊!」
「行,一醉方休!」
晚上,兩人在學校的燒烤攤把酒訴別離,並許下「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
畢業不久後,袁華便到國家計委經濟綜合司計劃處上班。
經濟綜合司是國家計委的重要司局,掌管重要的經濟政策制定,下轄七個處。
袁華所在的計劃處共有9人,除處長和兩位副處長外,還有兩個主任科員,兩個副主任科員。
袁華是處裡級別最低的辦事員。
作為京師大學的高材生,袁華的工作能力自不必說。加之尚未成家,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成績有目共睹。
不久,袁華便被升為副主任科員,兩年後又晉升為主任科員。又過了三年,他開始享受副處級待遇。
這一年袁華剛剛三十歲,他不僅收穫了夢寐以求的副處級,還收穫了珍貴的愛情。
在朋友的撮合下,袁華認識了京師大學的一名女老師,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並有了愛情的結晶。
九八年的北京,開始出現最早的商品房。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袁華和妻子搬出了國家計委的宿舍,湊錢在西城區買了一套六十幾平的小房。
西城的學區房後來大紅大紫,此為後話了。
也就在這一年,朱相對國務院進行大規模機構改革,國家計委在剝離了部分機構後,被改組為新的國家發改委。
相對袁華的順風順水,王小力的命運要坎坷許多。
踏上回漢東列車的那一刻,他心裡對京城有萬分的不舍。
王小力仕途的第一站是漢東省林城市楚陽縣司法局的科員。
由於王小力是來楚陽的第一個京師大學畢業生,縣領導對他也格外重視,不久便提拔其為副主任科員。
不過縣司法局本就是個科級單位,局長也就是正科級。
在局裡,按道理王小力這副主任科員算是不低的級別了。
可一盆冷水馬上澆了過來。他這個副主任科員除了工資稍高一點,沒有任何政治待遇。
股級的科長看王小力並不順眼,搬磚的活一個又一個仍給他。
王小力的心態擺的很正。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韓信尚且受胯下之辱,這點小鞋算的了什麼呢。
是金子總會發光。
王小力腦子活泛,幹事得力,又頭頂名校光環。在工作僅三年後,他便被局領導任命為局裡的團委書記。
雖是虛職,卻也是個科長(股長)級別的幹部了。
又過三年,王小力正式成為司法局的政策科科長。
雖然級別沒變,但權力大了不少。科裡有八位同事,不少年齡都比他大,卻一口一個科長叫著。
這一年,王小力三十歲。
春節臨近,他和愛人帶著兩歲的孩子回到鄉下老家。
除夕夜裡,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晚會正式開播前,電視機上播放著北京城入夜的畫面。長安街、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一個個熟悉的畫面從電視上閃過。
王小力眼睛直視著電視機屏幕,緊抿著雙唇。
匆匆一別,已是六載有餘。
前些天袁華來信,王小力得知好兄弟已經高升副處。想想自己這麼多年了還只是個不入流的副主任科員,不禁陣陣悽涼湧上心頭。
袁華的仕途也很快遇到了瓶頸。
隨著九八年國家部委的大量合併,僧多粥少的問題很快暴露了出來。
袁華先是在副處級待遇上彷徨了幾年;等有了副處長的實職,又恍恍惚惚了幾年。
一個副處的臺階,袁華待了整整八年。
一直到38歲那年,袁華終於成為處長。此時他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銳氣。
不過,隨著申奧成功後北京一波又一波的房價上漲,袁華手裡的西城學區房也一天一個價。
六十幾平終究是小點。袁華和對象狠狠心,一番運作之下,又在海澱五環按揭了一套百平的套三。
一萬的月供讓袁華一家有些捉襟見肘。不過在撐完最初的幾年後,袁華一家的經濟狀況很快有了好轉。
後來北京房價一飛沖天,手握海澱西城兩大鄙視鏈高地的袁華也意氣風發。
44歲的那年,袁華開始享受副局級待遇。最終以副巡視員的職位退居二線。
在京城的一場仕途,也算是功德圓滿。
在權力的巔峰期,袁華作為享受副局級待遇處長,一共有6個手下。
退居二線那年,袁華的兒子袁小華成功進入人大附中,離父親的母校又近了一步。
王小力的仕途在35歲那年迎來了大的跨越。
考慮到局黨委成員的年齡梯度問題,年輕的王科長被提拔為副局長,這也是局裡最年輕的副局長。
十年了,小王終於有配得起自己「副科級」的職務了。
此時,他的老同學袁華已經在副處級的崗位上晃悠了好多年了。
38歲那年,王局從縣裡外放,任楚陽縣八莫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由於「副書記」這個名字不好聽,因此這個職位在鎮裡一般被稱為「黨群書記」。
八莫鎮在楚陽縣城西南四十多公裡處,是楚陽西南重鎮,有著楚陽縣第二中學、楚陽縣第二人民醫院等眾多機構,實力雄厚。
王小力作為鎮裡的三把手,已經有專職司機和配車了。
兩年之後,王小力小進一步,成為八莫鎮長。
在鎮長的崗位上,王小力韜光養晦了三年的時間。
終於,在公元2011年,縣委組織部任命43歲的王小力為八莫鎮黨委書記,並於年底當選縣委委員,成為楚陽縣封疆大吏。
八莫鎮作為楚陽西南重鎮,有著氣派的鎮黨委政府辦公大樓。
鎮裡正式在編職工70餘人,合同工60餘人,各種縣直屬機關辦事人員50餘人,保安、保潔員、廚師、司機等20餘人,機關配車7輛。
每天午餐,廚師都會專門考慮王小力的口味,做好送到他的辦公室。
每逢全體大會,一百多名鎮機關人員加上下屬五十多個村的支部書記、村主任等坐在臺下,黑壓壓一片。
王小力主席臺就坐,目光如炬,氣勢逼人。
作為楚陽封疆大吏,他作風霸道,雷厲風行。全鎮上下無不馬首是瞻。
借著王小力「王」的姓氏,部分好事者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八莫王,又由於八莫在楚陽西南方,因此又被民間稱為「楚陽南天王」。
在王小力的帶領下,八莫鎮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成為楚陽縣乃至林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歲月如歌,韶華似水。
2012年,楚陽縣第二中學迎來六十華誕。各界人士紛紛發來賀電。
在慶祝大會上,楚陽二中校長主持校慶,縣教體局局長出席並致辭。
作為當地的父母官,楚陽縣黨委委員、八莫鎮黨委書記王小力出席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王小力深情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在京師大學求學的經歷。
王小力指出,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們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才,楚陽二中建校60年來,引領楚陽縣西部創造了農村教育的奇蹟,多年來一本達線率在林城全市名列前茅。八莫鎮黨委及政府將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楚陽二中的發展,提供配套資金,助推學校發展,全力支持人才引進,殷切期盼楚陽二中成為林城市乃至漢東省農村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面旗幟。
王小力強調,楚陽縣第二中學是林城的二中、楚陽的二中,更是八莫鎮的二中,八莫人民以有這樣一所甲子名校而感到無比自豪!
主政八莫期間,王小力還迎接了林城市委書記李達康的視察。
巡視一番之後,李達康書記對於王小力的執政能力讚許不已。
他向陪同視察的楚陽縣委書記說道:「這次來楚陽,最大的收貨就是發現了王小力。林城正需要這樣的幹部!」
不久,王小力被跨縣區調任林城開發區管委副主任,參與著名的林城開發區開發。
去年,王小力調回楚陽,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知天命之年,王小力的仕途,也即將迎來最後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