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 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2020-12-10 財經網

在上一輪城鎮化中,被大中城市「甩」在身後的縣城,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縣城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城市群地區的縣城,這些地方核心城市與大中城市較為發達,但頭重腳輕現象較明顯,縣域偏弱。另外一類是非城市群地區。這些地方的縣城在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更加關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東莞市城建規劃設計院人居環境所所長謝石營博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城鎮化的新階段。我國整體的城鎮化水平已達60%以上,進入基本穩定的階段,但是發展並不均衡,大城市可能達到較高的城鎮化水平,而我國1800多個縣城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縣級人口規模大,很多縣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口,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能有效推動基礎設施及公服設施建設,提升整個縣城的人居生活環境品質。」謝石營表示。

目前,縣城的城鎮化進入政策發展紅利期,但是面臨的問題也不少,資金、人口、交通、基建等短板,需要一一克服。

縣城發展新契機

自秦朝以來,「縣」就是我國基層治理的一個基本單元。現在,國家提出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縣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理單元。

2011年6月,《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發布,提出建設好縣城和有發展潛力的小城鎮。該通知指出,將我國國土空間分為以下主體功能區: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原則上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行政區劃統計表,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我國縣級行政單位包括2851個,其中有970個市轄區,375個縣級市,1335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和1個林區。

扣除市轄區,縣級單位一共有1881個。目前來看,這些縣級單位的發展水平並不統一,但大多數都位於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

如何發展縣城?「十四五」規劃中,提升縣城「城鎮化」與「綜合服務能力」成為重點。

為何縣城成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謝石營表示,縣城推進城鎮化有幾個優勢,首先是發展空間巨大,城鎮化率、基礎設施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次,相較城市,縣城的土地、教育、醫療、住房等各方面成本都比較低,可以比較高效地推進城鎮化。第三是縣城城鎮化可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很多人口可以離土不離鄉,不需要長距離遷徙,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也可以解決。

但是,縣城城鎮化也面臨頗多短板,其中一個問題是縣城的工業化水平相較地級市更低,無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這使很多縣域都難以避免成為大城市或者周邊中心市人口「虹吸」的對象。

由廣東省揭陽市代管的縣級市普寧,就遇到這個問題。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末,普寧常住人口212.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2萬人,但扣除自然增長人口28387人,實際流出超過1.3萬人。

普寧居民陳軍(化名)是一家布匹店鋪的老闆,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很多上了大學的當地人一般不會留在普寧,都往廣州、深圳走。陳先生的兒子是本科學歷,也沒有留在普寧,現在在廣州工作。

另一位普寧居民陳靜(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普寧個體戶規模小,都是家庭成員打理,即使要僱人也是臨時性的。她家裡親戚的幾個店鋪都是自家打理,沒有請人。

數據顯示,2019年普寧的第二產業增加值236.39億元,增長0.1%,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0%。2019年,普寧城鎮人口比重47.9%,比上年末僅提高0.04個百分點。

謝石營認為,一個地方的城鎮化,都是基於一定的工業化發展,但縣城普遍來說工業化的基礎不算太好。因此早些年廣東提出產業轉移,是產業從珠三角核心地區城市往外圍的這些中小城市,包括縣城轉移,通過產業發展有效帶動地方城鎮化進程,包括就業增加、人口集聚等。

而縣城要實現發展,則需要一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的積累。

資金從哪裡來?

縣城發展錢從哪裡來,關係到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新一重」建設,其中包括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縣城公共衛生、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較弱,對經濟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支撐作用不足。因此,從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和加強建設用地支撐等方面,推進「補短板」。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後發現,不少縣城在2019年財政收入下滑,其中一些下滑幅度超過10%。

普寧就是如此,作為縣級市,2019年普寧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9億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稅收收入14.12億元,下降14.5%。然而,普寧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90.79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基礎建設投資130億元,比上年增長59.5%。

另一個縣級市江蘇新沂市,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55億元,同比下降32.1%;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69.56億元,同比下降16.6%。

謝石營指出,縣城城鎮化的一個劣勢是,我國城市發展的資源分配結構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縣級、鎮村,縣級行政單位在資源分配上有一定劣勢。因此,在資源分配上,包括一些產業、交通項目上,縣城不佔優勢。

「縣級財政收入下滑其實是普遍性的,在稅費改革之後,縣級財政之前依賴的農業稅費減少,更依賴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他表示。

不過,隨著政策紅利期的到來,這一問題有望得到部分解決。

謝石營表示,儘管縣級財政下降,但是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是增加的,通過這樣進行平衡。國家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將有更多的政策落地,推動縣城城鎮化發展。

馮奎表示,要解決縣城發展中「缺錢」的問題,一要發動農民,讓農民參與,激發農民參與城鎮化的積極性。以前的一些縣城就是農民參與建造的。二是要發動工商資本,增強縣城對工商資本的吸引力。當然,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縣城的支持。

縣城的消費新機遇

如果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縣城有望吸納更多人口。

謝石營表示,一方面縣域的人口在減少,因為很多人會離開縣域到大城市去。但是縣城的人口在提升,也就是很多農村人口會流入到當地縣城。

另一方面,很多在外務工人員會回鄉工作,一般就直接回流到縣城,因為縣城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比村鎮高。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一些縣城尤其是縣級市,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上正在提速。以貴州省縣級市凱裡為例,當地居民李鈺(化名)表示,近幾年凱裡不停地翻修新的城市道路和公共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鐵路和公路都在逐步發展。

當地對居住、餐飲等的需求也在提升。「一些樓盤地基還沒打就已經賣光了,甚至一期到四期都賣光了,四期要2028年才交房。為了增加房產銷量,開發商也很注重小區的建設,小區會建設得比較好,幼兒園、醫院、超市都有,甚至買房送車位。」李鈺說。

除了房地產,餐飲業在當地也很發達。李鈺的鄰居是做餐飲的,做了五年,門面、裝修、人工、設備等投資了200萬元,去年回本了,目前還賺了30多萬元。

不僅僅是凱裡,很多縣級單位正迎來新的消費增長熱潮。謝石營指出,以前的城鎮化更多是長距離遷徙,跨省流動較多,現在越來越多在本區域和本省內流動,以後市內和縣內流動還會增加。

但縣城不可能純粹複製大城市發展的道路。「有條件的縣城應融入更大區域的高快速及軌道網絡,縮短與主要城鎮地區的交通時距,真正融入到整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另外,可以發展旅遊特色經濟和網絡經濟,通過自身發展對接大城市的需求。」謝石營表示。

馮奎表示,總的來說,縣城在城市群中的作用是變化的。以前是底座,未來是網絡的節點。

未來,一方面對於大中城市既要拔高,也要壓平。拔高就是將核心功能往上拔,增強能級;壓平就是不能什麼都發展,要把有些產業與服務疏解到縣城之類。

另一方面對於縣城來講,一定要走特色競爭之路。要靠差異化定位獲得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比如縣城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集體所有制的土地有待充分利用、傳統產業集群有條件有基礎等。

相關焦點

  • 農民從進城到進縣城:「缺錢」問題待解,縣城城鎮化難在哪?
    在上一輪城鎮化中,被大中城市「甩」在身後的縣城,獲得新的發展契機。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 縣城將成農民進城重點
    關鍵在於,當地要加快改善軟硬體環境,尤其是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加速當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農民進城的過程中,縣城將成為重要載體。公開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縣和縣級市數量分別為1494、387個,二者共計1881個,約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數量(967個)的2倍。
  • 「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微解讀」加強新型城鎮化,縣城要「扮演...
    中國城鄉格局巨變帶來新現象:外出打工農民掙錢後,回到農村蓋房子,但更多人選擇到縣城購房落戶。一說起新型城鎮化,談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似乎更加高大上,但一直被忽視的縣城,同樣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 農民進城買房就給錢,你還在留念宅基地嗎?
    1月14日,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政府發布《農民進城入鎮購房優惠政策》,對於到縣城等區域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在農房拆除補助基礎上再補助5萬元;到其他集鎮新購商品房(含二手房)的,每戶再補助3萬元;在縣安置房超市購買商品房或安置房,分別由安置房超市和開發企業給與不同程度的補償。
  • 上海社科院|縣域報告②就地城鎮化的突出問題與解決路徑
    本文提出縣域就地城鎮化的概念,將其界定為農業轉移人口在同一個縣域範圍內,向縣城、鄉鎮、農村社區、就地轉型的村莊等具有城鎮功能形態地區就地轉移,實現城鎮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本文主要討論縣域就地城鎮化的問題及發展路徑,以便更好地指導地方實踐,帶動鄉村振興,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
  • 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據悉,此次補短板的範圍具體是,縣政府駐地鎮或街道及其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委會所轄區域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並在布局建設各類公共設施時,注重做好與鄰近地級市城區同類設施的銜接配套;同時兼顧縣級市城區(市政府駐地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委會所轄區域及其他區域),以及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將其一併納入目標區域。
  • 在農村和城市夾縫中的五六線小縣城,開實體店創業就是挖坑埋自己
    截至到2018年底,全國共有2851個縣級行政單位,除了966個市轄區和367個縣級市,真正的小縣城有1500多個,其中一多半以農業經濟為主。 所以大部分縣城的主要職能以服務農業為主,服務周邊鄉鎮和農村的農民,讓農民可以進城賣農產品,買生產和生活用品,縣城就象一個大型集貿市場。
  • 課務重了,補貼沒了,職稱難晉升了,鄉村教師進縣城會後悔嗎?
    像我們這裡,主渠道是通過考試,教育局專門組織面向鄉村教師的考試,遴選進縣城教師。當然,在考試以外,也還有不少是直接調動的,兩條腿走路,各走各的道。進縣城真的有那麼好?對於這一點,不同的人看法是不一樣的。
  • 博羅: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直接聯繫點
    一座跨東江大橋動工、兩條道路通車、兩所新學校投用……近日,博羅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接連傳來好消息。據悉,今年5月,博羅被列為全國120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之一,9月被定為全國10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國家發改委直接聯繫點之一。
  • 城鎮化報告:目前只是上樓 距離人的城鎮化尚遠
    不少院士認為,近些年來我國城鎮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城鎮化率虛高,1億多農民工進城後享受不到同等公共服務,只能算是「半城鎮化」。除了進城必須面臨買房壓力,回鄉又收入倒掛外,農村青年還因城鄉戶籍割裂等問題而迷茫。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超過50%,但城鎮戶籍人口的比重卻只有35%左右。
  • 《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系列英文版在英首發
    英國社科院院士、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克裡斯·哈姆內特教授就《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一書的出版發表致辭。(攝影 王志永)中國網4月13日倫敦訊 (記者 王志永) 英國時間4月12日下午,在倫敦書展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展位,由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與全球中國出版社共同舉辦了《中國城鎮化: 億萬農民進城的故事》等新書中英文國際版的首發式。
  • 農民進城就業的出路在哪?
    近日中國提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民進城提供就近就業的機會。這釋放了三個信號:1、農村人口還是太多,城市化不會停止;2、未來中國城市化的重點是縣城等中小城市;3、中國不會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更不會拱手送給國外,而是向中小城市聚集,以解決農民進城的工作需求。
  • 十三五拿什麼降低2.7億農民工進城門檻
    研究農民工進城問題的專家直言,單就居高不下的房價,就讓部分收入有限的農民工的進城步伐滯緩不前。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農民工,一輩子辛辛苦苦掙的錢或許都進不了城裡的一道"房"門檻。兩會上"打破農民工進城門檻,降低房價,讓農民工買得起好房"的聲音更是備受關注。
  • 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經驗做法及實踐案例徵集
    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經驗做法及實踐案例徵集 2020-12-11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4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縣城的機會來了
    2020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為了解《通知》有關情況,記者圍繞社會關注的若干問題,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出發點是什麼?
  • 中國農業大學賈大猛、張正河:以城鄉要素流動推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城鄉要素流動態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鄉村的吸引力正在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壓力也在增加,但城鄉要素流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這其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農民進城落戶速度放緩,落戶意願不足。2016年以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每年仍保持著約1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幅度,說明農民進城的大趨勢沒有變。
  • 未來五年,縣城的17項任務,也是未來五年所有縣城的工作重點
    9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系列文件全面推進縣城建設發展,成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專班,規劃司牽頭,投資司、財金司、環資司、社會司、經貿司、振興司、基礎司、高技術司、就業司、評督司等11個司局協同協作,印發實施「1+N+X」系列文件,統籌利用各類資金支持縣城建設發展。
  • 深度好文:混在縣城
    五、縣城建設方面縣城是縣域發展的核心載體,承載著縣域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主要任務,也是引入外部發展資源主要入口和縣域發展形象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湧入縣城,縣城的框架也在不斷的拉大。縣城的建設看似是有規劃的,卻又是無規可依的。
  • 農村優秀教師進城,城市優秀教師出城,「一進一出」的背後
    在基層學校,存在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邊是農村優秀教師爭先恐後的進城,另一邊城市優秀教師被要求下鄉。優秀教師「進城」和「出城」之間,給我們什麼思考?又給基層教育帶來什麼影響呢?我國城鎮化規模越來越高,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也選擇把子女帶在身邊上學,大量的農村學生湧進城市學校,使城市學校「學位」難求的現象更加嚴重,甚至在很多縣城中小學校,大班額、超大班額現象非常突出。
  • 縣城教育怪相
    二十多天前,局裡發了縣城招聘教師的通知,招聘條件可以說比較寬鬆。學校在教師群裡也發了一次這個通知。前幾天學校在群裡又發了一次這個通知,並特別強調了此次通知和上次通知的區別,大致就是招聘條件更加寬鬆,比如年齡由40周歲降到了47周歲,5年從教經歷變為了3年,等等。今天全體教師會上,校長再次告知大家,誰的親朋好友有想進城的教師,一定互相告知一下。原來是20多天過去了,應招進城的報名之人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