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初出茅廬
【成語拼音】chū chū máo lú
【成語釋義】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句(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後指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近義詞】羽毛未豐新硎初試乳臭未乾少不更事初露頭角初露鋒芒
【反義詞】老謀深算識途老馬久經世故身經百戰老成持重飽經滄桑羽毛豐滿飽經風霜久經沙場登堂入室老馬識途
【成語造句】
1.他雖然初出茅廬,工作起來卻是有條有理。
2.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大名鼎鼎,智慧錦囊的作用不可限量,他讓困境中的劉備驚喜若狂。
3.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國家而言,這些畫作就如同史書一般重要。
4.在這人浮於事的年代,初出茅廬者切忌好高騖遠,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5.我雖然初出茅廬,缺少經驗,卻有一股學習的熱誠。
【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
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
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首詩
一杯茶
一份溫柔綣繾
微信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