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用人鐵律:把80%薪酬付給20%的人

2020-12-13 騰訊網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我們總結出用人的三個原則:精編、優待、二八原則。

所謂精編,就是要儘可能壓縮編制,動態壓縮編制,永遠讓編制處於不夠用的饑渴狀態。能用5個人做的事絕對不用6個人,能用30人做的事絕對不用31個人,我們希望兩個人做三個人的事兒,拿三個人的錢。

絕大多數時候,公司的成功和人數恰恰是成反比的,不是說人數越多公司的力量就越大,事情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恰恰人多有時候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阻礙,好的公司都是編制精簡、忙不過來,一個公司中,業績出色的部門絕對不會是那些人員冗餘的部門。

對於個人也是這樣,越忙的人,你越可以增加事情給他,他一定不會讓你失望;越閒的人,你越不敢把事情交給他……

雖然公司有很多死法,各種死法的共性是人員臃腫和不加班。

很多公司的邏輯是:事情太多,增加業務人手,增加管理人手;更多的事情,增加業務人手,增加管理人手……如此循環反覆,公司人越來越多,管理層級越來越多……

實際上,我們真有那麼多事情要做麼?真需要那麼多人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按照拉卡拉的四環方法論,做事要「先問目的」,決定做不做一件事以及如何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搞清楚做此事的目的是什麼。以我多年經驗,如果先把目的搞清楚,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至少有一半是可以砍掉不做的!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有一半不做了,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剩下的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呢?我們還需要這麼多人麼?

所以,用人以精編為第一要旨,堅決反對人浮於事、機構臃腫。

只有讓編制永遠處於人手不夠的饑渴之中,才能激發人員的激情和鬥志,才會逼迫著我們砍掉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逼迫我們提升每個人的作業效率,從而使效果更好更高。這點在很多公司都是屢試不爽的。

相信很多管理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按照慣例需要一個月才能做完的事,因為情況緊急必須拼命,結果三天就做完了,其效果好像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前不久,我看到我們一個員工的文化復盤,講一天下班後和小夥伴看電影時接到同事電話說,有一個申請項目的機會,可是申報的截止日期是第二天中午十二點,只有不足16小時的時間去準備14項材料,其中一項還需要第三方出具報告,而以往的項目籌備期最短半個月,最長的甚至半年,他們決定進取一下、拼一把,緊急行動起來,協調各個部門以及第三方,連夜加班加點,終於在項目申報截止前十分鐘完成了……

當時我第一個反應是要為他們喝彩,第二個感受是人的潛力真是無窮的,我們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想像;第三個是思考:如果我們需要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事情都能夠用16小時做到,那我們公司的戰鬥力將是何等強大呀,可見我們的潛力有多大,也可見我們平時是何等的低效率……

前一段,藍色光標的一個子公司,新任管理者砍掉了40%的人,砍掉了一些項目,結果使公司的效益大增……

這些鮮活的例子提示我們管理者,人力資源政策的第一條就應該是精簡編制,精兵簡政。

第二個原則是優待

凡是我們已經使用的人,我們就要讓他們的待遇超出行業的水平,一方面是讓大家滿意自己的待遇不願意離開,其實人員離職帶來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只不過有些損失是隱性的,你看不到而已。

仔細分析一個人離職了,找接替者需要花時間、需要花獵頭費,接替者上手熟悉工作需要時間,還不算交接過程中會丟失多少信息、多少頭緒以及有多少工作會因為負責人的變化而推倒重來……如果核算成本,都是巨大的數字,若你主動拿出這些成本的一小部分加到現有人的身上,讓他的待遇超過行業的水平,人員自然穩定。

當然穩定人不僅僅靠待遇,還有企業文化,但待

遇在這個物質社會裡面,畢竟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基礎的一件事情,讓我們的員工活得有尊嚴,讓他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是企業的天然職責;另外一方面從公平角度來看,我們的成果都是由重要的核心的員工創造出來的,讓他們來分享勝利的成果是最公平的,也是天理。所以企業應該少用人,但是對用的人一定要優待,給他們超過同行的待遇。

第三個用人原則是二八原則

要把80%薪酬付給20%的人,因為80%的業績是由20%的人創造的,所以我們就必須把80%的薪酬付給20%的人。收入上最忌諱的是搞大鍋飯,大鍋飯不但不公平,而且會起到非常惡劣的效果,因為大鍋飯首先損害的是那些先進者的積極性,他們認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做出了更多的成果,但卻跟沒有付出努力、沒有做出成果的人有差不多的收入,這會大大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這些人積極性的打消,其實是打消了我們組織80%的積極性,對組織的危害是致命的。

普京說俄羅斯國土雖大,但沒有一寸國土是多餘的,套用過來就是公司雖然實力雄厚,但沒有一分錢是養閒人的。用人原則上必須獎懲分明,把80%的錢付給20%的人,雖然貧富分化有點大,但必須如此,只有如此才能把公司做好,只有把公司做好了,我們想優待員工以及回饋社會時才有能力。

管理者必須記住,大鍋飯就是照顧後進,若照顧後進就是對先進的不公;若對先進不公就是對全體的不負責任。

相關焦點

  • 薪酬管理:如何給員工調薪
    故事四:要求做出所有調薪量化計算的規則有個HR說,有個員工晉升,工資上調了20%,他拿去給老闆籤字時,老闆問,為什麼是20%,為什麼不是19%或21%?HR一時語塞,沒有精準說出20%的理由。老闆退回了調薪申請,說要有精準的計算依據。
  • 薪酬管理:如何給員工調薪?
    故事四:要求做出所有調薪量化計算的規則有個HR說,有個員工晉升,工資上調了20%,他拿去給老闆籤字時,老闆問,為什麼是20%,為什麼不是19%或21%?HR一時語塞,沒有精準說出20%的理由。老闆退回了調薪申請,說要有精準的計算依據。
  • 職話直說|薪酬永遠是老闆與員工的「心愁」
    年底了,又是要核算年終獎、又是要年度調薪,薪酬成了繞不開的話題。辦公室裡下至普通員工,上至高管,大家都在盤算年底能拿多少,年後是否有機會調薪。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老闆最痛苦的時候,往年業績好的時候如此,今年業績不太好,更是如此。每每在籤批調薪名單的時候,都在感嘆,為什麼每年都要調薪?
  •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的薪酬?內附:對於不同層級員工的薪酬解決方案
    有一個小段子很經典:1、老闆指望員工為公司賺錢,老闆天天圍著員工轉;2、老闆引導員工分錢、為自己賺錢,員工天天圍著老闆轉;3、賺不到錢,是因為人沒有用好;4、人沒用好,是因為錢沒有分好:5、人用好了,企業能做強
  • 職場鐵律:不把公司當家,不把老闆當親人,不亂來男女關係
    在公司上班的人,不管混的怎樣,有些規則還是需要遵循的,畢竟要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只是去工作的,保持一些基本的原則,能讓你走的更遠,更加順暢。鐵律一:不把公司當家我們經常會聽到雞湯說,你要先把公司當家,公司才會把你當家人。但是這個話,絕對有毒。所有把公司當家的人,最終被「家」拋棄的,大有所在。因為公司的存在是為了盈利,你有價值,就能獲得應該有的回報,你沒有價值,死皮賴臉的待著,就你父母都會嫌棄你,更何況是公司呢?
  • 員工主動加班7天,可老闆卻獎勵高管,一夜之間居然虧損80萬
    現在很多企業都會提出讓職工加班,如果說企業補償加班費,提供補貼那還好,但現在全部都是無償加班,已經成為硬性條件了, 生產線上的男孩 案例: 小王在一家工廠裡上班,老闆為了完成今年的半年度目標,向職工許諾:今年半年的時候能夠把任務超額完成20%就有獎賞,給我們全體職工漲工資,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工廠裡漲工資是特別難的
  • 面試過程中如何和面試公司面試官和老闆談薪酬?薪酬談判須知介紹
    僱主說,或者想,我們就要這人了!它可能是第一輪面試結束,也可能是一系列面試結尾,通常需要見公司裡不同的人,或者一次見整個面試團隊。假如事情發展對你有利,無論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還是第四次面試過後,如果你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你,雙方就會籤錄用確認。那時候,也只有那時候,任何僱主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個問題:這個人得花我多少錢?
  • 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關鍵是用人
    基層單位只工作;中間階層要做事,要做人;高層次不工作的只有人!用於基層員工的考核金牌是目標,沒有資格就發號施令!一定要少說空話,多做工作。目標是金牌,做好事情,實現目標,這就是標準!別談別的!對於考核高層的,是裁判員裁判只講人,因為高層管理只對好人負責,該管就管,不該管就不管!給下面的人騰出空間,允許他們犯錯誤,這樣他們就能快速成長。
  • 薪酬問題帶來的那些尷尬,HR一定懂!
    誰工資要求低就招誰;能不能幹活,幹得好不好以後再考慮「你們招得都是什麼人啊,連TOC都沒聽說過,你叫我怎麼帶著幹活啊」班組長抱怨道。「我們也沒辦法,老闆說了要控制人力成本。工資就給這麼多,能招到人就不錯了。好不好用,你就帶個試用期唄,不行就開掉咯。」焦頭爛額的招聘主管這樣說。
  • 為何員工拿固定薪酬,無論薪酬高低老闆都賺不到錢?附:案例
    (一)員工為何永遠不滿意薪酬?   如果企業做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調查,你會發現不滿意度高達95%。原因主要有三:  (1)工資標準是公司、老闆或上司定的,經常不能達到員工的內心期望。  員工經常說,看菜吃飯,老闆給多少工資我就幹多少活,所以老闆給這麼點錢,我肯定不能拼命幹。 (二)固定工資之下,人力成本一定是最高的。   有一家學員企業高薪聘請了一位營運總監,年薪120萬, 而該公司幹了10年的副總年薪還不到80萬。之前公司每年營業額1.2億,老闆希望新請的營運總監可以幫公司做到1.5億以上。
  • 二八定律:你是20%還是80%?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種不平衡性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財富的集中大部分集中在20%的人手裡。
  • 頭條||【領導力修煉】用人鐵律:高層看胸懷、中層看德行、基層看才能
    01用人理念講文憑更講水平,講職稱更講稱職,講閱歷更講能力,講資歷更講奉獻,講道德更講風格。在用人方面,沒有這樣正確的用人理念,招來人也是白招。一般的企業在用人理念方面,講的就是文憑、職稱、閱歷、資歷、道德。但企業不是政界,不是學界,更不是單純的慈善事業,在用人方面,更應該考慮的是水平、稱職、能力、奉獻、風格。02用人心態說到心態,不只是對下屬,而是作為企業來說,面對所有人的時候,應該用什麼心態。
  • 企業用人需求大增就業轉暖 畢業生期望薪酬漲得更快
    五萬本科畢業生昨趕「人才大集」,企業用人需求大增就業形勢轉暖,但學生的薪酬期望值漲得更快大部分畢業生薪酬期望是2000—4000元,很明顯目前企業開的價滿足不了學生。畢業生:2000元左右 用人單位:1500—2000 匹配指數:★★★★記者採訪發現,當初高考以高分考進新聞系的同學們對薪酬期望並不算高。南京師範大學新聞系方同學告訴記者,她對於普通單位薪酬希望在2000元左右。
  • 經商鐵律:做老闆,對誰都可以吝嗇,但對一種人,你必須慷慨一些
    做老闆,對誰都可以吝嗇,但對一種人,你必須慷慨一些,這種人就是你的客戶。身為老闆,吝嗇一些其實並不算是缺點,在很多方面,吝嗇都是節儉的代名詞,所謂的開源節流,節流也同樣需要吝嗇。但是,在面對客戶時,老闆必須慷慨一些,給顧客做些事、幫些忙,而且不圖回報,不能錙銖必較,這種慷慨有時候並不需要你付出太多,但卻能給你帶來巨大的回報,這可以說是一條經商鐵律。以下分享的兩個故事就會告訴你:做生意,真正能賺錢的老闆,對一種人絕不會吝嗇,這種人就是你的客戶!
  • 「世界上20%的人,佔有80%人的財富」怎樣才可以,成為那20%
    「世界上20%的人佔有80%人的財富」這80%的人可以說是在為20%的人服務。為什麼世界的財富會分配成這樣?為什麼財富分配會遵守二八定律?在世界上二八定律是鐵定的,世界上百分之20的人掌握著百分之80人的財富。在2000年的時候全球1%的富豪掌握全球45%的財富。在去年根據瑞銀的「全球財富金字塔」年度報告中指出,全球超過一半的財富都掌握在1%富豪的手中。如果按照這樣的比例繼續下去的話,未來的世界就不是二八定律了,而是「一九定律」。
  • 老闆掙再多錢,與員工薪酬有什麼關係?
    如果企業目標更大了,意味著員工的承擔會更多,用固化的薪酬績效模式,如何激勵員工,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曾見過一個老闆,他固執地認為,收入預算不就是在去年的基礎上乘以百分比嗎,有什麼糾結的?我再問,那你如何確定增長比例?他不假思索地說,開會討論決定啊。這種拍腦袋決定的預算目標,分解首先是個大難題,更別說落地了。
  • 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人會行動
    編輯導語:二八定律也就是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在現實中也的確如此,只有20%的人會付出行動;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二八定律的原理和方法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二八定律有很多種叫法,比如帕累託法則、巴萊特法則、朱倫法則,但大家熟悉的叫法還是二八法則。
  • 由阿里看企業如何做高效薪酬績效管理?
    不過總的來看,在網際網路人心目中,阿里還是保持了理想僱主標杆的地位,可以說,能不能進阿里是檢驗一個網際網路人職場競爭力的試金石。阿里對人才最大的吸引力還來自其較高的薪酬「福報」。 某職場類互動平臺上,職場人對阿里討論較多的就是它的職級體系和薪酬水平。那麼,阿里職級和薪酬體系是如何設計的?
  • 數百場大小招聘會排到3月底 用人單位薪酬有所增加
    數百場大小招聘會排到3月底 用人單位薪酬有所增加   春節過後往往是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而應屆生開始進入求職高峰期,職場人也多選在這個時間辭職跳槽,沉寂了一冬的人才市場再次熱鬧起來。
  • 好好的薪酬管理,為什麼被你用成渣?
    薪酬二字是人力資源和企業戰略用人中最核心的一個詞。如果大家不懂這個名詞,就會在用人上出現重大問題。薪酬的第一個字是「薪」。打開新華字典,對「薪」的解釋有四種:第一種解釋是「工資」,第二種解釋是「勞動所得」,第三種解釋是「物質的回報」,第四種解釋是「合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