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溪穴,手掌小指側,通督脈,癲,狂,癇,落枕,頭痛均適合

2020-12-20 古今醫案研讀

今天的穴位科普,我們來講下後溪穴,這是一個通督脈的穴位,也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穴位。

後溪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在手掌尺側,微握拳,在手掌的小指側面突出來的尖尖的位置就是後溪穴。

主治熱病,頭痛,耳鳴,耳聾,目翳,鼻衄,咽痛,癲狂,瘧疾,落枕,肘疼痛,尺神經痛等。

前面的幾個功效,頭痛,耳鳴,耳聾,目翳,鼻衄,咽痛等都和手太陽小腸經循行有關。

這個穴位扎進去還是挺疼的,我自己扎過好幾次,我只有有什麼不舒服,都會用短針給自己選穴扎一紮,又節約時間,又經濟實惠。

從解剖看還是比較安全的。

①針體穿過皮、淺筋膜、深筋膜,在第五掌指關節後方的尺側刺入小魚際肌群內。支配該皮區的神經是尺神經。

②如果需要針刺透合谷時,針體要穿過小魚際肌止端、骨間肌和蚓狀肌,行於掌骨與深淺屈肌腱之間。

講講後溪穴的作用原理。

①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中的輸穴。按內經總結「病時間時甚取之俞」。故歷代醫家均取後溪配合大椎、間使。治療定時發作的瘧疾病。用此法治瘧區常住人群患瘧疾者,有更滿意療敕。

②後溪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督脈相通,並與陽曉脈的申脈相配。而統治兩脈所過的內眥、頸項的病症。所以後溪治療落枕,後頭痛有良好的效果。

③後溪是輸穴,常用於治體重節痛,故可治手指攣急、腫痛。

④後溪伍足太陽經之束骨,方名「後溪束骨愈痙方」,此乃手足太陽經之上下配伍法。二穴一上ー下,一手一足,同經相應,同氣相求,太陽經氣疏通,以成祛風散邪、通絡解痙止痛之功,為落枕之良方。

⑤後溪伍手陽明大腸經輸穴三間以消腫止痛,方名「後溪三間除痺方」,共奏緩急止痛之功,常用於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之指、腕關節急疼痛變形者。

⑥《竇太師針經》以後溪為治「五癇病」「癲狂」之要穴,蓋因後溪宣通大陽經氣,而具通督脈、定搐搦之功。

⑦後溪伍督脈之人中、百會,方名「後溪人中愈癇方」,為癇證發作時之良方。

臨證可伍任脈之鳩尾、諸陽脈交會穴之大椎、心包經之間使,俾陰陽之氣相順接;取豐隆理脾胃促運化,以杜生痰之源。

⑧癲者,以開鬱化痰、安神定志之法為要,以後溪伍豁痰之豐隆、寧神之神門。養心血之心俞、斂肝陰之肝俞、杜生痰之源之脾俞,方名「後溪益智息癲方」。

⑨狂者,以清心瀉熱醒神為要法,以後溪佐大陵、曲池瀉心包及陽明之邪熱,水溝、少商、隱白、風府醒腦開竅,豐隆豁痰化濁,名曰「後溪清心止狂方」。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裡了,有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我沒及時回復也會有同道回復,歡迎關注,每日一起打卡。

相關焦點

  • 後溪穴:通督脈,清溼熱,瀉心火、壯陽氣!
    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同時又是八脈交會穴,通督脈,有清熱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臨床當中多用於痛症,如頭痛、腰背疼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等。如果您的腰椎出問題了,或者頸椎出問題了,或者眼睛出問題了,在治療時都要用到後溪穴這個穴位,效果也都非常的明顯。後溪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特效穴。當腰扭傷、疼痛在脊柱兩側時,點揉的效果尤為顯著。後溪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後的遠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取穴時,仰掌握拳,手掌尺側在小指掌指關節後,有益皮膚褶皺突起,其尖端即為此穴。
  • 經穴之可通督脈,壯陽氣,通經活絡的後溪穴!
    【後溪穴】為小腸經之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這裡不是指溪水,而是指穴內氣血運行的道路。也就是說,後溪穴就是氣血在督脈運行的道路。【穴位定位】位於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穴位功效】具有清心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
  • 後溪穴:通督脈,清溼熱!
    後溪穴是對應前谷穴而起的名字。其中這「後」當然就是個指示方位的詞,「溪」的含義是溪水、小溪,是氣血同流的道路。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上,所以被稱作「後溪」。後溪穴直導預部,晚上睡覺不能控制自己的姿勢,第二天造成脖子酸痛不能轉動的時候可以刺激後溪穴,同時慢慢轉動脖子,直到可以將頭部正過來為止。但這時你的後溪穴已經感覺非常酸痛了,最好再核摩下懸鐘穴,做以緩解和鞏固。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同時又是八脈交會穴,通督脈,有清熱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後溪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特效穴。
  • 分享後溪穴三才針法
    後溪穴在手內側,第5掌指關節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為手太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主治《脈經》記載:「左手關前,寸口陽實者,小腸實也,苦心下急痺(一作急痛)。小腸有熱,小便赤黃,刺手太陽經治陽(即後溪穴也)」。
  • 淺談落枕的特效穴!
    什麼是落枕?落枕主要是由於我們睡覺時的枕頭過高或過低,姿勢不良所導致的;也有可能是頸肩部肌肉感受風寒,引起局部肌肉軟組織痙攣所導致的疼痛,活動受限的臨床症狀。落枕一般是晨起時被發現,自覺頸肩部疼痛,脖子前後左右搖擺活動受限,嚴重者可出現手臂放射性疼痛!這裡提醒一下經常發生落枕的朋友,要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落枕特效穴的取穴方法!落枕的特效穴取穴是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決定的,這裡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落枕都用同一個特效穴。
  • 不小心落枕了,頸椎僵硬、疼痛的厲害,此穴可很好地緩解脖子疼痛
    後溪穴,位於微握拳時,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肉之小會為溪,故名「後溪」。通於督脈、手太陽經的後溪穴,可治療本經經脈、經別循行通路上的耳、目、頸項、肩胛、肘臂和手腕等處的病變。因為後溪穴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督脈貫脊,入絡腦,對於寒邪入侵督脈造成的頭項強痛、頸項強直等症狀,也屬於後溪穴治療的範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本穴具體可治療哪些病症。
  • 探究後溪穴為何是八脈交會穴?
    後溪穴為手太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位於手內側,第5掌指關節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靈樞·本輸》中記載:「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注於後溪,後溪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輸。」《甲乙經》記載:「後溪者木也」,因穴位於小指本節後的橫紋頭處,較前谷高起,有小肉之會,故名後溪。穴性《針灸甲乙經》曰:後溪者,木也,手太陽脈之所注為俞(腧)《針方六集》記載:後溪為八法之一,以其合督脈而會陽蹺於內眥與頸也。
  • 針刺後溪治落枕
    診斷為落枕。治療予以針刺左側後溪穴。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 治療落枕的穴位都有哪些?
    所治落枕為患者左右活動受限,或左或右,針刺對側落枕穴,效果極好。後溪穴: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當微握拳,位於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為手太陽經腧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像針刺後溪可達到疏通頸部經絡氣血的作痛,對落枕治療有較好的療效。所治落枕為頸部上下活動受限。
  • 又落枕了,針灸名家傳授對症穴位、葛根保養茶
    晚上開冷氣睡覺,或是天氣突然變化,更容易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環變差而誘發落枕。中醫在碰到此類問題時,一樣會使用『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觀念,可通過頸部後側的兩條重要經絡,督脈和手太陽小腸經來做治療。督脈從肛門上方的長強穴, 走到頭頂的百會穴,最後到口腔內的齦交穴,是人體正中後側脊椎的一條重要經絡;小腸經則走在我們頸部後外側的區域。
  • 按摩穴位治療落枕 3種治療落枕的方法
    不管是誰都會有過落枕的經歷,對於落枕帶來的痛苦也是深有感觸,尤其是去上班的時候帶來的痛苦。落枕一般都要2-3天後才能慢慢恢復。如果想要避免落枕,那麼睡覺時,就要避免以下這2種情況了。  遠離落枕,避免以下2種情況:  1、躺臥姿勢不良,枕頭高度、軟硬不當,使一側的肌群長時間處於高度伸展狀態而發生痙攣,就會導致落枕的出現,所以睡覺時,注意睡眠姿勢,同時要選擇適合的枕頭
  • 陰郄穴、後溪穴——清利頭目、安神定志、固表止汗,治心痛、盜汗
    陰郄穴+後溪穴,穴位組合主治:心痛、驚悸、盜汗、瘧疾、目赤、耳鳴、咽腫喉痺。陰郄穴:陰郄穴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是隸屬於手少陰心經的腧穴之一。陰郄穴是心經的郄穴。俗話說:「陰郄多治血,陽郄多治疼」。陰郄穴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0.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取穴時仰掌,於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處取穴。一般情況下可用手指的拇指,以彈拔的方式來刺激陰郄穴穴位,每次彈拔穴位100-200次即可,日常保健時長期堅持彈拔陰郄穴,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前臂麻木、心痛、心悸以及心絞痛的發生。
  • 頸腰痛揉揉後溪穴很見效_健康臺_中國網絡電視臺
    後溪穴  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位,也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經常自我按摩後溪穴,能有效地防治頸腰椎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怎樣按摩後溪穴吧!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狀,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  按摩方法:坐在桌子旁,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的效果。
  • 落枕的一針療法匯集
    本文是王文遠老師收集的落枕的一針療法,舉一即可反三,臨床思辨,然後應用,療效可期。落枕落枕是指一側項背部肌肉酸痛,活動受限的一種頸部疾病,多因夜間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高度不適,或風寒侵襲項背部,致使局部經絡受阻所致。
  • 跟我學內針:後溪與申脈穴(督脈與太陽)
    下面我們來好好學習這兩個穴位,並拓展學習太陽經、督脈和任脈。大家可以沿著我的思路去深入拓展更多的經絡循行知識。一、穴位定位1、後溪穴後溪穴在手掌側面,位於第5指掌關節後方,輕握拳時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應用內針時,後溪穴因人因時而有差異,可以在上圖圓圈大範圍內,用指腹按壓指到最酸/脹/麻的點作為後溪穴的阿是來進針或指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