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內針:後溪與申脈穴(督脈與太陽)

2021-02-07 扶陽中醫賴梅生博士

後溪與申脈是一對內針的常用穴位,學好了可以應急處理很多日常大小的問題,如頭痛、踝關節扭傷、腰痛等。下面我們來好好學習這兩個穴位,並拓展學習太陽經、督脈和任脈。大家可以沿著我的思路去深入拓展更多的經絡循行知識。


一、穴位定位



1、後溪穴


後溪穴在手掌側面,位於第5指掌關節後方,輕握拳時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應用內針時,後溪穴因人因時而有差異,可以在上圖圓圈大範圍內,用指腹按壓指到最酸/脹/麻的點作為後溪穴的阿是來進針或指壓。



2、申脈穴


申脈穴位於足外踝下凹陷處。


(圖片截屏3dbody  APP)


二、理法分析:


後溪(申脈)位於手(足)太陽經上焦上部,根據黃帝內針「同氣相求」(用經絡同氣定縱坐標,用部位同氣定橫坐標,可找到同氣的穴位)的原則,所列穴位可以治療太陽經上焦(如頭枕部、足踝外側、手腕部)的症狀(如痛、癢、麻、木、活動不便等)。根據「陰陽倒換求」的原則,後溪同樣可以治療太陽經下部(腰部、肩胯部)的問題。


後溪屬八脈交會穴,通督脈,而在內針的理法中,申脈又與後溪同氣,可以治療督脈(鼻尖往上,行頭正中、項中以下腰背尾骶至肛門後)的問題(如腰正中痛、痔瘡靠後者)。前病(任脈)可以後治(督脈),故這對穴還可治前正中線(任脈)上出現的不適(如咽中部異物、胸骨區痛、痛經在中都明顯者等)。如果大家想要精進,可以參照太陽經和任督二脈的循行。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任脈(會陰-承漿)

督脈(長強-齦交)


三、日常應用


枕部頭痛、眉心不適、痛經、頸椎病低頭受限、腰骶痛.辨證當時,症在太陽經或督脈,又在三才三焦的層次符合內針的「同氣相求」,即可應用後溪或申脈穴。


四、應用方法


1、將針放入穴位,無需假以其它手法,或以指代針按壓穴位阿是。


2、第一時間去導引:感受患處有何變化,做一些動作去感受。詳細的導引原理及方法請點開下面的連結:


內針治療:以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為例,解讀一針一導引,就像剝洋蔥!


五、內針學用注意點


內針有簡易的特點,這要求我們守住簡單。


1、走出疾病

內針治療中,不關注疾病,只關注症在何處,涉及哪些經絡,在上中下三焦那一焦,程度如何,然後隨證治之。


2、走出臟腑

內針治療時,不採用臟腑辨證,不管寒熱虛實,落腳點最終要回到六經辨證。


3、走出穴位

內針對於穴位的理解或應用,與平常的針灸治療學或其它一些針法有很大的不同。她不需要記穴位的功能、主治,只需記個大致的位置,只要明了內針的理,就能找到同氣的點。同氣相求,有求必應!



學習內針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的資源供大家參考學習。下面三本書值得反覆閱讀。

更多黃帝內針的案例以及相關老師商業課程信息,可以關注「黃帝內針」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後溪穴:通督脈,清溼熱,瀉心火、壯陽氣!
    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同時又是八脈交會穴,通督脈,有清熱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臨床當中多用於痛症,如頭痛、腰背疼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等。後溪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特效穴。當腰扭傷、疼痛在脊柱兩側時,點揉的效果尤為顯著。後溪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後的遠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取穴時,仰掌握拳,手掌尺側在小指掌指關節後,有益皮膚褶皺突起,其尖端即為此穴。
  • 後溪穴,手掌小指側,通督脈,癲,狂,癇,落枕,頭痛均適合
    今天的穴位科普,我們來講下後溪穴,這是一個通督脈的穴位,也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穴位。後溪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在手掌尺側,微握拳,在手掌的小指側面突出來的尖尖的位置就是後溪穴。前面的幾個功效,頭痛,耳鳴,耳聾,目翳,鼻衄,咽痛等都和手太陽小腸經循行有關。這個穴位扎進去還是挺疼的,我自己扎過好幾次,我只有有什麼不舒服,都會用短針給自己選穴扎一紮,又節約時間,又經濟實惠。從解剖看還是比較安全的。
  • 後溪穴:通督脈,清溼熱!
    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上,所以被稱作「後溪」。後溪穴直導預部,晚上睡覺不能控制自己的姿勢,第二天造成脖子酸痛不能轉動的時候可以刺激後溪穴,同時慢慢轉動脖子,直到可以將頭部正過來為止。但這時你的後溪穴已經感覺非常酸痛了,最好再核摩下懸鐘穴,做以緩解和鞏固。
  • 申脈穴:腎水湧,心寧靜!
    申脈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脈。要說申脈穴的名稱來歷,解釋有好兒種,主要都在這「中」字。我們最了解的就是十二時辰中的中,指下午三點到五點這段時間,這正是氣血注人膀胱經的時候,膀胱經被稱為申脈,所以這個穴位被稱為「申脈穴」。
  • 健康知識:按摩申脈穴(緩解: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酸痛)
    申脈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治療失眠、頭痛、腰腿痛等作用。 申脈穴的位置: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詳見本文圖解申脈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申脈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足部外側,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 腰酸腿痛,按申脈穴,好用!
    申脈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是陽中至陽,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的寒邪之氣,又能使陽氣通達到巔頂。所以,按摩刺激申脈穴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快速地調動人體當中的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消。人體內的寒邪消散,則疼痛的症狀自然就會得到生意人緩解。
  • 經穴之可通督脈,壯陽氣,通經活絡的後溪穴!
    相信對中醫稍微有點了解的都知道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只因姿勢錯誤阻擋血氣的正常運行堵塞督脈使得全身的陽氣無法接通,往往這類人看上去都比較陰柔。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 賀普仁針灸減肥方|督脈|肥胖症|穴位_網易訂閱
    【針方組成】  ①支溝、後溪、中脘、關元、腹結、豐隆、然谷、足臨泣。  ②督脈(大椎至腰陽關)、 脾俞。  兩組穴位輪換應用。  【針方臨證】  初期輕度肥胖僅體重增加20%~30%,常無自覺症狀。
  • 針道之論 | 第2章 表裡,重要的陰陽​ (2)
    但接著後面跟了一句「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是以應天之陰陽。」因此很顯然,在楊繼洲心裡的陰陽概念廣義上就是各類的二分法指代,其包含了表裡的陰陽,五氣的陰陽。與《調經論》是一致的。為什麼要把陰陽引申開來廣義化呢?這是應用上的需要。把陰陽廣義化後,就引入了經絡陰陽。把經絡陰陽與陰陽表裡對應起來,陰陽表裡在針灸上才有了落腳的地方。
  • 腰酸腿痛 快按申脈穴
    而申脈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屬於「陽中至陽」,按摩這個穴位既能祛除體內的寒邪之氣,又能使陽氣通達到巔頂,起到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護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陳興華表示,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該穴位於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痛及足踝關節痛等相關疾病。
  • 照海穴加申脈穴,調節失眠有良方!
    調節失眠的穴位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對穴位是照海穴和申脈穴,這兩個穴位一個是人體腎經上的穴位,一個是人體膀胱經上的穴位,都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位置都在足踝部位,所以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每天晚上臨睡前,可以同時對揉照海穴和申脈穴,是非常好的調節失眠的方法。
  • 倪海廈醫怪病:學一輩子只用一次的十三穴針!
    我最怕就是雞同鴨講,心裡知道答案,結果穴道找錯了。任脈是所有陰匯積的地方。而督脈是諸陽之會!全身的動能,能量,都在督脈上面。我最常跟病人講一句話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讓別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脈不能碰,脊椎骨像龍骨一樣,有人椎間盤凸出,有人去開刀,開完反而更壞。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
  • 再次來到內針課堂,我讀出的內針「心法」
    我想,師兄的意思不是讓我們去刻意追求奇蹟的出現,而是不要給自己設限,因為這種限制,也是一種「執念」。當然,除了破除醫者的執念,如何破除患者的執念(內針體系也稱為「擦亮患者的君火」)也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