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落枕了,針灸名家傳授對症穴位、葛根保養茶

2020-12-20 鴿子醫生育兒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落枕的經驗,早上睡醒就突然覺得肩頸處異常的疼痛,沒有辦法順利轉動脖子,嚴重者甚至導致頭只能歪向一邊,這種歪頭族在中醫的門診也屢見不鮮。

落枕原因多 壓力大、姿勢不良、天氣變化都有關

落枕患者多半是工作壓力大、太過於勞累,長期姿勢不良,在前一晚熬夜睡不好, 或者剛換了新枕頭和床墊時誘發症狀。現代醫學稱其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多是頸部周圍的肌群扭拉傷,常見的包含提肩胛肌和斜方肌。由於睡眠時的姿勢不良,使兩側肌肉長時間處在不平衡狀態,一側過度伸長而一側過度縮短,引起肌肉的痙攣所致。晚上開冷氣睡覺,或是天氣突然變化,更容易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環變差而誘發落枕。

中醫在碰到此類問題時,一樣會使用『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觀念,可通過頸部後側的兩條重要經絡,督脈和手太陽小腸經來做治療。督脈從肛門上方的長強穴, 走到頭頂的百會穴,最後到口腔內的齦交穴,是人體正中後側脊椎的一條重要經絡;小腸經則走在我們頸部後外側的區域。

按摩或針灸後溪穴 落枕、中風都適用

疼痛若發生在正中接近督脈位置時,可以用督脈的穴位來處理;而偏兩側的時候,則可以選擇小腸經的穴位來治療。但是臨床總會遇到一些不會表達,或是說不出具體疼痛位置在哪的患者,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後溪穴就非常好用,它不但是小腸經的穴位,更有和督脈相通的特性!此時必須提到針灸重要的八脈八法穴。古人認為列缺、後溪、內關、外關、照海、申脈、公孫、足臨泣八穴,分別通向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八脈;舉例來說,治療打嗝嘔吐的不適,可以選擇通衝脈的公孫穴,而治療督脈的問題,則可使用後溪穴。在臨床上處理一些疑難雜症時,八脈八法穴往往能帶來很不錯的療效。

既然督脈的疾病可以使用後溪穴來治療,那腰背部正中間疼痛的類型,一樣能選用後溪穴來按摩或是針刺,甚至許多腦血管病患,像是中風患者,或是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也可以將此穴納入平常的保健按摩穴位之中。

反覆落枕怎麼辦?平時多喝葛根生薑紅棗茶

針對反覆性的落枕,葛根生薑紅棗茶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療效。葛根在中醫有解肌(解除肌表之邪)的功效,常常使用在背部和肩頸僵硬甚至疼痛的患者;生薑和紅棗則是藉由調養脾胃,來達到補充營養和加強修復的效果。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急性的落枕疼痛飲用此茶飲效果並不顯著,主要適用於反覆落枕的慢性期。

材料:葛根六錢、生薑三錢、紅棗三顆。

做法:以600cc熱水衝泡,可反覆衝飲至味淡。

相關焦點

  • 落枕灸哪裡 針灸幫你解決落枕問題
    落枕又俗稱失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疾病。那麼你知道落枕我們要如何緩解嗎?其實落枕的時候,針灸也是可以幫上忙的。落枕灸哪裡比較好呢?針灸注意事項是什麼?落枕的原因有哪些你們知道嗎?不知道的話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落枕很常見,治療落枕方法及穴位大全
    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以上各法只適用於家庭日常應用,請讀者酌情使用,並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 民間特效偏方緩解落枕
    生活中,落枕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落枕會給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大家知道落枕應該怎麼快速緩解嗎?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民間特效偏方緩解落枕:  1、葛根、赤芍各12克,麻黃6克,桂枝10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3枚。將上述材料用水煎汁,分2次服用,每日1劑。
  • 頸肩酸痛謹防落枕 醫生支招:穴位按摩緩解疼痛
    落枕穴位置圖近日,長沙24歲的汪晟(化名)就因為整晚吹空調和不良睡姿導致落枕。汪晟是一名辦公室白領,平日特別怕熱,長時間都是坐在辦公室看電腦吹空調,近段時間休假在家,一番勞作後大汗淋漓、熱氣沖天,每晚為了能安穩入睡,汪晟都是直接將房間空調溫度調至18℃,不料兩天前,汪晟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的頸部、肩膀僵硬麻木、酸痛不已,根本無法正常活動,家人立馬將其送往附近的醫館救治。
  • 【家庭保健】落枕的穴位保健方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        落枕是怎麼造成的?「落枕」最主要的病因是肌肉扭傷,比如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再如長時間坐長途車時一直迎風斜視風景等。另外,外受風寒,使頸背部氣血凝滯都容易導致「落枕」。       落枕之後該怎麼辦?
  • 艾灸這個手上的開關,一個穴位輕鬆搞定落枕疼痛
    落枕或稱「失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一般病起於睡眠之後,一覺醒來感到一側脖子、肩膀發僵,頸椎小關節發生扭錯,肌筋強硬不和,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腕骨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對於落枕具有非常不錯的療效。
  • 落枕了怎麼辦,艾灸五個穴位可緩解
    落枕是一種常見病,一般因為勞累過度;夜間著涼;睡眠姿勢不對;枕頭高低軟硬不合適使頸部肌肉長時間處於過度拉伸或緊張狀態,引起的頸部肌肉損傷或痙攣。好發於青壯年,一般入睡前無任何症狀,晨起後感到頸項肩背部酸痛明顯,頸部活動受限。
  • 落枕了,疼痛難忍,中醫用腿上1個穴位,2分鐘緩解
    前幾日,一個產後2月的媽媽,早晨洗完澡後突然出現「落枕」的表現,右側頸肩部劇烈疼痛,脖子保護性左偏,造成嚴重的哺乳障礙。筆者按照以往的經驗,先後取外勞宮、後溪、外關、風池等穴位,效果並不明顯。那麼懸鐘是一個什麼穴位呢?它屬於足少陽膽經,又名絕骨,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的前緣。
  • 治療落枕的穴位都有哪些?
    據《靈樞 · 經筋》所言,至頸項的經筋有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手陽明之筋,其病症似「落枕」的經筋以足太陽、手太陽之筋為主。接下來將介紹一些對治療落枕有特殊功效的穴位。《文獻記載》:《靈樞 · 雜病》載: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
  • 專家講解治療落枕的穴位按摩
    落枕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落枕的原因是什麼呢?    治療落枕的特效穴位:落枕穴位    落枕穴是主治落枕為目標的穴位,但是一定要取準穴位。    落枕穴位於手背上,半握拳,在第二指掌關節和第三指掌關節凹陷處,向手背五分到一寸的地方。
  • 落枕的穴位療法
    點上面「穴位治百病」關注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 落枕穴位按摩治療
    落枕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頸部損傷之一,有過落枕的人都知道,落枕不僅有頸部疼痛狀態和頸部活動受限,而且嚴重時可放射至頭部、上背部以及上臂,影響工作和生活。那麼,落枕是怎麼發生的?如何治療呢?此外,某些頸部外傷或素有頸肩部疾患,稍感風寒或睡姿不良,局部氣血壅滯,筋脈拘攣,也可導致本病,甚至可反覆落枕。落枕輕者經活動、穴位按摩或熱敷後可自行痊癒,還可以自行按揉兩個穴位,緩解症狀。外勞宮穴:又叫落枕穴,在手背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
  • 落枕怎麼按摩 按摩穴位有哪些講究
    身體真的是需要多保養了,健康的護理身體比什麼都重要了,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一覺醒來就覺得脖子異常疼痛,這有可能就是落枕了,下面介紹一種簡便的自我按摩治療法。只要找準落枕穴,輕鬆緩解落枕痛苦。
  • 落枕了怎麼辦?試試這些有效中醫治療方法……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落枕症狀。什麼是落枕?醫學上,落枕又稱作失枕、「訓矮頸」,是一種以頸部疼痛,頸項僵硬,轉側不便為主要表現的頸部軟組織急性扭傷或炎症,以冬春季多見。為什麼會落枕?落枕如何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落枕」不太重視,認為其不用治療,一般3~5天內會自動痊癒。其實,這種認識不夠科學,落枕不僅會給人造成不適,帶來生活不變,而且長期落枕會造成頸部損傷,嚴重者易致殘。因此,出現落枕狀況還是需要儘快尋求正確的治療方法。
  • 落枕扭腰 按一個穴位搞定
    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 落枕莫驚慌 按按手上的落枕穴
    落枕雖非疑難大病,但也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發生「落枕」後,不要驚慌,若感覺症狀嚴重,應該就近就醫,以免處理不當傷及頸椎關節;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緩解。手上有個落枕穴,不妨落枕時按摩落枕穴。
  • 記住這個穴位,落枕不再困擾!
    點上面「穴位治百病」關注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 有些病,針灸一針見效
    以前,小陳也落枕過,但從未像這一次這麼嚴重,腦袋一點都不敢動,即便是轉個臉就疼得鑽心,上半身就像鏽死了一樣。小陳僵直著身子來到河南省中醫院針灸科。  呂沛宛醫生讓他坐下,拿出幾根銀針,在他的後溪穴(微握拳,第五指關節後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外關穴(手背腕橫紋上兩寸尺橈骨之間)紮上針,並用手捻動了幾下,說:「你轉轉頭。」「疼死了,我動不了。」
  • 手上一穴位+一杯茶讓你肝血充足眼睛亮、頸、肩、腰病一起收!
    後溪,後溪穴,手太陽小腸經上穴位,輸(木)穴,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腧主體重節痛」,凡是太陽小腸經循行部位的經脈經筋病症皆可選用,效果極佳,手太陽小腸經「是動則病……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 針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記法,實用收藏!
    來源:正保醫學教育網醫師資格考試針灸學中的穴位數以百計,每個穴位還涉及定位及主治,可以說針灸學的學習又是中醫學習中的一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