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扭腰 按一個穴位搞定

2021-01-18 雷祥軍


新用戶點擊上方【13365047880】免費關注

一、落枕:­

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

­

二、閃腰:­

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

「上仙穴」位於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人體雙側肋弓下緣連線與脊柱的交點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數三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

三、鼻衄:­

鼻衄俗稱流鼻血,在天氣乾燥時常有發生。發生鼻衄時除了低頭、用冷毛巾溼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

「止血點」位於面部正中線與髮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以上各法只適用於家庭日常應用,請讀者酌情使用,並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治療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治療落枕時,可刺激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即可見效。這裡僅介紹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處(枕外粗隆),在往下摸,則有凹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後頸窩」,天柱穴就在後頸窩往下2釐米處,脖子兩側直向筋肉的外緣上,一壓,會有強痛。­

脖子往前傾,從枕部往脖子後側摸,頸項底部有大塊凸骨(第七頸椎骨)。從它的下一個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兩個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間起,再往左右二指寬處,就是大杼穴。­

治療落枕時,用綁好的5、6支牙籤連續刺激這些穴道即可。­


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覆「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覆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複2~3遍。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溼油、雲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傷溼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鐘,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崑崙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鐘穴,位於足外洞上三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鐘。­

(7)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落枕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按摩法­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並、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裡等。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

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溼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2至3次,兩日內可治癒。­

物理療法­

落枕的物理療法主要為電興奮療法。將一電極置於痛點,另一極置於其周圍,電極間距2釐米一3釐米。治療後,患者作頭部運動數分鐘。每日1—2次,數日即可痊癒。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療法及局部冷療法或溼熱敷法治療。­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頸部壓痛最顯處)

配穴:風門、肩井。­

(二)治法­

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規消毒後,以三稜針快速點刺3~5下,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積,可相當於罐具口徑。然後,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個,針刺得氣後,留針,再於針上拔罐。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起罐後,可在阿是穴用艾卷迴旋灸5~7分鐘。每日1次,不計療程。­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懸鐘、養老、後溪。­

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懸鐘穴,直刺1.5~1.8寸深,用強或中等刺激,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養老穴,針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至肩部;後溪,直刺0.5~0.8寸,得氣後捻轉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頻率40~50次/分,連續波。配穴,用常規針法,深刺,務求得氣感強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範圍由小漸大。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


穴位電興奮­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取直徑為3釐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陰極取第2組穴。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應電,電量漸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約3~5秒鐘。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40mA,每次亦通電3~5秒鐘,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中指或食指抵於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餘穴可採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溼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釐米的方塊中,粘貼於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後,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並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癒後去掉。­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於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後,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後,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預防落枕並不難,關鍵是堅持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準備一個好枕頭。按人體頸部解剖生理特點,一個適宜的枕頭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應掌握在10~15釐米為宜。枕頭也不能太寬太輕,寬度最好在相當於肩至耳的距離即可,柔軟度以易變形為度。在製作枕頭時,還可加入研細的中藥,例如黃芪、當歸、甘草等,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其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時蓋被不但要蓋全身,而且還要蓋好頸部,將被子往上「拉一拉」。天氣炎熱時,不要將頸部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睡覺不可睡在有「穿堂風」的地方,以免頸部著涼引起頸肌痙攣誘發落枕。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頸部保健,要經常起身抬頭活動頸部,防止頸肌慢性勞損。第三,補充鈣及維生素。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足夠的鈣及維生素。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平時應多食用骨頭湯、牛奶和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必要時也可適當服用鈣片和維生素B、C。­


落枕症狀緩解後可行頸部功能鍛鍊,以增強頸部力量,減少復發機會。方法如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分別作抬頭望月,低頭看地、頭頸向或後轉,眼看右方、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右側彎、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轉向右後方上方、頭頸轉向左後止方、頭頸各左右各環繞1周。以上動作宜緩慢,並盡力作到所能達到的範圍。­


落枕起病較快,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癒。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以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症狀反覆發作或長時間不愈的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應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與頸椎病的治療方法相仿。因為落枕是急性起病,僅為單純性肌肉痙攣,本身有自愈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症狀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經絡排毒養生氣能量自然療法》歡迎您的分享轉載,因為您的愛心會幫助更多人!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醫六大經典療法:砭、針、灸、藥、按蹺、導引都以經絡理論為基礎。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身體請從了解經絡開始;如果你想調理自己的身體請從疏通經絡開始;如果你要想成為養生達人請關注我們開始。我們將與你一起分享神奇的人體並致力傳播準確的養生理念讓每個人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

更多養生諮訊關注公眾帳號FYK13365047880


相關焦點

  • 落枕了?按一按這三個穴位,立竿見影!
    落枕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說大不大卻又時刻讓我們痛苦不堪1 落枕原因落枕在廣東地區也稱「訓矮頸」。位置:落枕穴在手背側,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1釐米處。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壓揉按落枕側的「落枕穴」,用力由輕到重,按10-15分鐘,並同時活動被切壓手的手指,以加強穴位的指壓感覺。按摩手部的同時,緩慢活動頸部:將頭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緩緩縮下去,使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頸部肌肉保持鬆弛,然後將頭輕輕緩慢地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並將頸部逐漸伸直到正常位置。轉動時以基本不出現疼痛的最大幅度為限。
  • 艾灸這個手上的開關,一個穴位輕鬆搞定落枕疼痛
    落枕或稱「失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一般病起於睡眠之後,一覺醒來感到一側脖子、肩膀發僵,頸椎小關節發生扭錯,肌筋強硬不和,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腕骨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對於落枕具有非常不錯的療效。
  • 落枕莫驚慌 按按手上的落枕穴
    落枕雖非疑難大病,但也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發生「落枕」後,不要驚慌,若感覺症狀嚴重,應該就近就醫,以免處理不當傷及頸椎關節;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緩解。手上有個落枕穴,不妨落枕時按摩落枕穴。
  • 落枕的穴位療法
    >落枕係指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運動受到限制的病症,系頸部傷筋。教你幾招簡單易行的手 法,擺脫落枕困擾,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落枕發作很頻繁,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頸椎病。•位置: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髮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按摩方法:取端坐位,將兩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放於兩側風池穴處,由輕漸重點壓,然後用揉法 做順時針方向輕揉,直至穴位局部感覺酸脹舒適 為度。
  • 落枕穴位按摩治療
    落枕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頸部損傷之一,有過落枕的人都知道,落枕不僅有頸部疼痛狀態和頸部活動受限,而且嚴重時可放射至頭部、上背部以及上臂,影響工作和生活。那麼,落枕是怎麼發生的?如何治療呢?此外,某些頸部外傷或素有頸肩部疾患,稍感風寒或睡姿不良,局部氣血壅滯,筋脈拘攣,也可導致本病,甚至可反覆落枕。落枕輕者經活動、穴位按摩或熱敷後可自行痊癒,還可以自行按揉兩個穴位,緩解症狀。外勞宮穴:又叫落枕穴,在手背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
  • 專家講解治療落枕的穴位按摩
    治療落枕的特效穴位:落枕穴位    落枕穴是主治落枕為目標的穴位,但是一定要取準穴位。    落枕穴位於手背上,半握拳,在第二指掌關節和第三指掌關節凹陷處,向手背五分到一寸的地方。(落枕穴跟我們手心的勞宮穴是對應的,所以勞宮穴又叫外勞宮穴)    落枕穴的按摩手法:重力按壓落枕穴,上下揉動,一邊活動頸部,最好由別人幫助按摩,這樣兩個落枕穴可以同時按摩,配合運動效果會最好;也可以用皮膚針敲打    治療落枕的特效穴位:絕骨穴位
  • 落枕、脖子不舒服,按這4個穴位可以立馬緩解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落枕的情況發生,之後的那幾天可謂是難受萬分,有苦難言。為此,今天特意找出幾個特效穴位來應對!1:合谷穴——萬能穴合谷穴,作為人體的一個萬能穴,對於頸肩疼痛尤其有效。位置:列缺穴位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也就是平常中醫號脈按的地方。找準位置,掐按,按揉,或者下針(非專業人士不要嘗試)。列缺穴的主要功效是:它有助於輔助治療偏頭痛、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和麻痺,可以緩解咳嗽、緩解咽喉腫痛、同時可以緩解感冒症狀。
  • 一覺醒來「落枕」了?輕按手上兩處穴位,脖子或許不疼不硬
    不知不覺中,可能就保持一個姿勢很久,無形中脖頸部位的氣血循環也就受到了影響。時間一長,就會帶來脖頸部位的局部疼痛感,早上起來就容易出現落枕。針對這種原因,晚上睡覺的時候儘量多換換睡眠的姿勢。尤其是在玩手機的時候,不妨隔上幾分鐘,就調整一下自己的姿勢,這就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天起來出現落枕的情況。其二,枕頭不合適。
  • 記住這個穴位,落枕不再困擾!
    落枕或稱「失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可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
  • 落枕很常見,治療落枕方法及穴位大全
    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以上各法只適用於家庭日常應用,請讀者酌情使用,並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 記住這個穴位 落枕不再困擾!
    落枕或稱「失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是一件令人煩心的事情,早晨起床要是落枕,會影響一天的工作,如果幾天不能好轉,更是讓人身心勞累。現在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治療落枕——刺激腕骨穴腕骨穴的位置腕骨穴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可以伸直手掌,在手掌小指側,沿著第五掌骨向上摸,至第五掌骨末端,與另一小骨交界處便是腕骨穴。操作方法1、點按刺激腕骨穴可以採用點按的方法。
  • 落枕的穴位按摩
    落枕是一種急性頸項疼痛、活動受限的病症。該病症大多是因為睡眠姿勢不當或是頸部突然扭轉造成的。
  • 落枕亂按,會癱瘓!
    恭喜 你「落枕」了 落枕症狀較輕的人,一般4~5天就會自愈;而症狀嚴重,則會持續多周疼痛不適,甚至會頻繁發作。
  • 為什麼會落枕?出現落枕,不能亂按,該如何緩解?
    說到落枕,大家並不陌生,在之前,或多或少都有落枕的經歷,那種感覺,實在是痛不欲生,輕輕按壓,疼痛難忍,轉動脖子都成了困難的事情。對此,不由很疑惑,為什麼會出現落枕?落枕,與人們的頸椎有很大聯繫,如果出現了頸椎方面疾病,例如頸椎勞損,以及頸椎挫傷,會導致這個部位肌肉出現收縮異常,在睡夢中,會感覺到腰酸背痛,落枕越來越嚴重。
  • 五招搞定落枕
    5、按摩落枕穴與風池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半寸處。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即風池穴。自我按摩穴位,或由專業人員艾灸針刺。 學會這五招,下次落枕1天搞定。
  • 落枕怎麼按摩 按摩穴位有哪些講究
    身體真的是需要多保養了,健康的護理身體比什麼都重要了,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一覺醒來就覺得脖子異常疼痛,這有可能就是落枕了,下面介紹一種簡便的自我按摩治療法。只要找準落枕穴,輕鬆緩解落枕痛苦。
  • 落枕脖子痛怎麼辦?三大穴位一分鐘緩解
    原標題:落枕脖子痛怎麼辦?三大穴位一分鐘緩解   本文專家: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蕭瑋澤   頸部疼痛,活動受限……落枕常讓人困擾不已。其實,只需要簡單的三步,便能立即緩解落枕症狀。
  • 頸肩酸痛謹防落枕 醫生支招:穴位按摩緩解疼痛
    落枕穴位置圖近日,長沙24歲的汪晟(化名)就因為整晚吹空調和不良睡姿導致落枕。汪晟是一名辦公室白領,平日特別怕熱,長時間都是坐在辦公室看電腦吹空調,近段時間休假在家,一番勞作後大汗淋漓、熱氣沖天,每晚為了能安穩入睡,汪晟都是直接將房間空調溫度調至18℃,不料兩天前,汪晟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的頸部、肩膀僵硬麻木、酸痛不已,根本無法正常活動,家人立馬將其送往附近的醫館救治。
  • 睡覺不小心落枕,脖子疼的不敢動,一個穴位可很好地緩解疼痛感
    崑崙是主治足太陽經體表循行通路上的頭、頸、腰背、膝部等病變的常用穴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崑崙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用法。頭痛崑崙穴可治療太陽頭痛,此證痛在後頭部,下連於項者,具有通暢太陽經氣的作用。落枕落枕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一種症狀,此證是發生是因為睡眠體位不正、頸部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可見頸項強直,不能左右轉動回顧,或前後不能仰俯,且疼痛科延至肩背及上臂,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 落枕脖子痛 按此處立馬見效
    原標題:落枕脖子痛 按此處立馬見效華龍網9月14日9時訊 一覺睡醒,一轉脖子,「哎喲,疼!」——這是落枕了。天氣漸涼,落枕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了。落枕了怎麼辦?冷敷還是熱敷?還能左右轉動脖子嗎?若疼痛比較劇烈,活動明顯受限,在某一個方向上幾乎是動不了或一動就痛,就別輕舉妄動了。細究起來,落枕的類型有好幾種,沒搞清情況就亂按亂擰,容易出大問題。落枕,多半因睡姿不良落枕多半是因為夜間睡姿不良,或枕頭不合適,使頸部過伸或過屈,或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狀態。「就好比一個橡皮筋,拉了很長時間,就疲軟了,彈性一時半會恢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