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穴,是足太陽之脈所出為經的經火穴,位於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崑崙是主治足太陽經體表循行通路上的頭、頸、腰背、膝部等病變的常用穴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崑崙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用法。
頭痛
崑崙穴可治療太陽頭痛,此證痛在後頭部,下連於項者,具有通暢太陽經氣的作用。如果頭痛是因風熱侵襲而發,除了取瀉於崑崙穴之外,還可配取風府穴(後背正中一條線,往上,在開始長頭髮的地方,也就是頭髮的邊緣,用大拇指中間的關節在這個邊緣向上比劃一橫指就是1寸的位置)可疏風清熱、通絡止痛;如果是因風寒外襲所致,可配取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可疏風散寒,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落枕
落枕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一種症狀,此證是發生是因為睡眠體位不正、頸部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可見頸項強直,不能左右轉動回顧,或前後不能仰俯,且疼痛科延至肩背及上臂,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時候通過刺激崑崙穴可宣暢太陽經脈的壅滯,從而緩解落枕造成的頸部不適感。
頭項強痛
本病是患者的一個自覺症狀,可造成頭項強痛的原因有很多,可單獨出現或出現在某些病證中。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頭項強痛問題,均可取本穴來治療,如因風寒侵襲,造成經脈阻滯、氣血受阻出現的頭項涼痛、筋脈拘急及活動不便者,採取艾灸的方式來刺激崑崙穴,可達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如果你正因為頭項疼痛的問題而煩惱不已,不妨試一試崑崙穴的功效。
刺激穴位可採取按揉的方式,將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處,然後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轉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艾灸的方法也可用來刺激穴位,將艾條點燃後放在穴位處,距離皮膚表面約2-3裡面,以皮膚表面感覺溫熱無灼痛感為度,每次艾灸15-2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