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下的「全人教育」,發現真正的「人」.

2021-02-19 京領新國際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是在對傳統教育提出批判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它認為個人的發展應優先於社會需要。

用全人的眼光來看,教育應充分發掘人的潛能,促使人完整發展,即在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發展。

教育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內在價值,在於「使人成為人」,塑造整全而平衡的人格。全人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本質特性,即以人的和諧、整體發展為導向,培養具備整全知識、完備人格、擁有正確價值觀和積極態度的「全人」。

全人教育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北美教育理論激進派受人本主義教育的理論的影響,發展出「以人的完整發展」為核心概念的學習理論。

以此為基礎,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作為全人教育的主要提倡者,隆·米勒(Ron Miller)正式提出全人教育概念。

1990年,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學者在芝加哥籤署了《芝加哥宣言》。此後,全人教育的研究隊伍逐漸擴大,也湧現出一批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代表人物,如美國的隆·米勒、加拿大的約翰·米勒(John P. Miller)、日本的吉春中川(Yoshiharu Nakagawa)、小原國芳(Obara Kuniyoshi)等。

這些知名全人教育家相繼發表全人教育領域重要著作。如隆·米勒的代表著作《學校為何存在:美國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斯科特·福布斯(Scott H. Foebes)《全人教育理念極其本質的分析》,小原國芳代表作《全人教育論》等。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人教育思潮傳播至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及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此後,在2000年左右,全人教育引起了中國大陸部分學者的關注,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全人教育是一種理想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種理想追求。其內涵、宗旨與目的都與傳統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隨著全人教育傳入中國大陸,傳統教育吸取全人教育精髓,逐步進行改革。

在國際教育領域,全人教育已然成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一批傑出的國際學校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全人教育,以培養全人為己任,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詮釋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整合了「以社會為本」和「以人為本」的兩種教育觀點,提出每個學習者都是獨特、有價值的個體,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都有獨特的生理、經濟、知識精神需要和能力,也都有無限的學習潛力,因此對每個學習者對必須給予寬容、尊重和欣賞。

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師應關注每一個人智力、情感、社會性、物質性、藝術性、創造性與潛力的全面挖掘。在傳統教育體制下,由於學生基數過大導致師生比數值較大,因此要做到每一位學生都有相同的關注度似乎並不可能。但在哈羅北京(Harrow Beijing),每一位學生都是「特殊的」。

哈羅北京從全人教育理念出發,嚴格控制師生比,切實做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個體輔導和關照。學校為每一位學生建立「領導力活動檔案」,檔案中記錄學生在學校的參與度、興趣及愛好。

除此之外,哈羅北京為每一位哈羅學子提供密切的個人輔導。班主任、教職人員以及院舍團隊會密切關注學子的學習及生活狀況,並根據個人發展狀況及時作出反饋。

Rachel B說:「在哈羅上學,讓我覺得最快樂的事就是老師會關注到每一個同學。有一次我們在法語課上舉辦了美食周活動,每個人要做一道法國美食。我做了奧利奧蛋糕,在上面放了奶酪檸檬,雖然這不是典型的法國菜,但是老師對我的創新給予了很大的認同。」

全人教育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超越單純的認知學習,邁向「手-心-腦、實踐-感知-思考以及身體-心理-靈魂」等共同參與的整體學習和全人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自由的探索和學習。

北京朝陽凱文學校,有一個「藝術走廊」。樓道裡掛滿了學生們的作品,有些是圖畫、有些是文字、還有些是純粹的腦洞和突如其來的靈感。

用青草和牛皮給石器時代的人做衣服、用畫筆和剪刀做「生物鏈」等等每一個作品都展現了一個孩子充滿創造力的內心世界。

武漢六中國際部,為使學生提前適應雙語課堂,學校開設了暑期訓練營,老師們引導學生記憶自然科學課程的英語專有名詞,為正式上課打好基礎。

雙語生物、雙語化學課是探索的課程。在課上,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團隊協作,根據要求設計自己的實驗,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自主探索和發現。

在化學課上,規定一個主題(topic),採用思維導圖(thinking map)的方式讓學生們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自主歸納有關物質(matter)的所有知識。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式的自由探索讓課程充滿趣味,讓學生們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和想像力,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全人教育家隆·米勒提出了全人範式的概念,認為從全人的本質來看,精神性勝過物質性。從當代教育出發,教育應該更加重視人的內在,比如情感、創造力、想像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的實現。

通過內在情感的體驗和人格的全面培養,可以達到人的精神與物質的統一。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注重學生內在品格和文化的塑造,期望通過系列課程設置,培養出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個部委發布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但我們2010年就已經開始。」範勝武先生介紹道。

在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1-5年級的學生進行「京內主題研學」,走遍北京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蹟;6-9年級進行「國內文化研學」,每學期停課一周,走出北京,在感受大好河山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小學部的每個班級不以數字命名,而是叫做「世紀名人班」。「周恩來班」、「宋慶齡班」、「雷鋒班」,創建名人班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名人們的精神力量,並以名人為榜樣,向名人看齊。

少年孔子班和「錢學森班」

來源: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

品格教育是上海包玉剛民辦實驗學校發展全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年學校都會舉辦品格教育論壇、研討會,邀請著名教育家發表演講。

在包校,有兩個著名的品格教育「代言人」——小英(Ying)和小孔(Kong),他們是校內的品格教育使者,在為同學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時刻傳播包校的八大品格素養。

每學年,學校都會挑選出系的吉祥物代言人,想要成功成為代言人,學生們就需要以優異的表現來獲得同學和老師們的支持。學校藉助富有童趣的代言人來激勵和監督學生,希望進一步激發學生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學習熱情。

全人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全」,這不僅僅意味著培養人的全面素質,更蘊含著一種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全人教育觀要求培養出具有全球視角的地球公民,他們關心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全人類。

深圳國際預科學院的使命之一是培養全球公民。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跨文化意識、樂於奉獻的精神,為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而貢獻力量。同時也幫助學生對本國文化有深厚的認知及尊重,培養學生成為全球公民的信心和熱忱。

在深圳國際預科學院,每年的G7年級學生都要參加斯裡蘭卡的國際義工活動,活動的初衷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了解多元的文化。在國際義工活動中,學生們需要參與海龜保護和支教等義工活動。

Allen寫道:「在烈日下給海龜洗澡、換水,在海邊清理垃圾,幫助當地的學生們學習中文……,特別曬也特別累,但是我們都很開心,當我看見原來美麗的大海被各種各樣的垃圾所汙染感覺很難過,看到海龜們在我們的幫助下成群的爬回大海,我們的內心都充滿了喜悅!」

「全人教育」的智慧來自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如今這種教育理念也已獲得世界範圍內教育工作者們的認同和支持,越來越多的學校踐行著「全人教育」理念,將其與學校辦學理念相融合,從不同角度詮釋著全人教育理念。

相信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學校吸取「全人教育」精粹,以培養「全人」作為宗旨,充分發揮教育的力量,將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們培養成為「全人」。

參考文獻:

[1] 謝安邦,張東海. 全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M].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京領家長圈】家長的圈子影響孩子的人生高度!和10萬+家長一起,學習現代化國際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參與海內外專家學者的講座。

【加入方式】長按複製ID:Kinglead-edu,或掃描上方二維碼添加京領助手,申請加入。

【入群權益】同時您將免費獲得定製化留學、科研方案,與藤校專家一對一交流的寶貴機會!

本文為京領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聯繫轉載或商務合作請聯繫

電話:010-56269331

微信:Kinglead-edu

相關焦點

  • 揭秘昂貴的「全人教育」
    我們通過走進聖心幼兒園可以去窺見全人教育在國際幼兒園的開展,也讓更多家庭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幼兒園時,有的放矢,有所比較。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全人】是指完整的個人,全人教育是指充分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與模式。
  • 什麼是全人教育?
    第一次看到「全人教育」,還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看過資料後,我理解了,我覺得權人教育就是跟我們之前說的「素質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簡單來說都是全面培養一個人,而不是單方面的應試教育。「全人教育」不僅僅關注孩子學習知識,還關注孩子學習生活,包括情感,意志方面的培養。讓孩子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懂得如何去生活。
  • 全人教育
    探索研究美育的過程中,當「全人教育」映入眼帘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看電影一樣,反覆在腦海裡回放,「全人教育」即育全人,竟然發現了我自己名字的諧音,育全,霎時靈光乍現,這也許就是名字賦予我的生命意義,終生追求了吧。興奮之餘,更堅定了我繼續探索踐行「全人教育」的理念。這也是這個公眾號名字的由來。生芽,給這個公眾號賦予新生命,給人一種希望。
  • 錦城一中全人教育ICP課程,做家長和孩子放心的國際教育
    一支高質量的師資團隊,勝過千萬廣告;一個師資「過硬」的學校,一定讓家長「義無反顧」,錦城一中全人教育ICP課程,就是如此。那麼,錦一全人教育ICP課程的師資整體水平如何?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怎樣?課下又是如何與學生相處的?近期,小編採訪到錦城一中全人教育ICP課程英語教學組長方潔芸,跟著方老師,我們一起走進錦城一中全人教育的師資和課堂。
  • 英孚教育白皎宇:踐行初心 積極探索全人教育
    而是讓語言歸回到交流的本質,讓教育回歸到孩子本身,賦能孩子核心素養和全球視野,真正助力他們在未來參與全球協作與競爭,有效傳遞自己的聲音和民族文化,」 7 月 18 日,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中國區總裁白皎宇在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總決賽上表示。
  • 全人教育是每個孩子都要的教育,不是精英層或考名校才要的教育!
    羅傑斯他指出:全人教育即以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意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為教學目標的教育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中認為:真正的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習者發現他自己的獨特品質,發現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即「成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學習。而這正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礎。
  • 聖法蘭西斯衛理學校-看學校教育如何真正兌現對學生的全人教育?
    在新人生新加坡(新加坡院校申請網)的國際學校板塊,會為正苦尋國際學校的家長詳細介紹20餘所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大多數學校提供IB課程,還有美、英、澳課程,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和實際情況。本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一所教會性質的學校,Billy想先概括性的寫些文字讓大家先了解這所學校,但是想了半天,始終無法濃縮語言去介紹什麼是全人教育,在世界公認三大教育來源中的學校教育,如何兌現對學生的全人教育? 請您耐心閱讀本文,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王志宏:高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變革
    陝西西安高新國際學校校長王志宏發表題為《高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變革》的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經整理):大家好,今天論壇我交流的主題是《高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變革》。習總書記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了全面的部署。並強調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問題是我們教育的首要問題,更是一個校長要思考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 為什麼現在很多教育機構都在強調全人教育?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全人教育,聽起來好像很陌生,但是當你真正理解的時候,發現很早我們就已經接觸了全人教育。所謂全人教育,跟我們國家很早就實行的素質教育一樣,強調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1世紀對於人才的需求越發嚴格,現在孩子的發展需求不僅僅只是會生存技能即可,21世紀的孩子被要求擁有更多的軟技能與良好的性格素養,比如:語言交流能力、計算和數理思維發展能力、科學認知能力發展能力、情感及社交技能發展能力等等。
  • 香港浸會大學:拓展國際視野,倡導全人教育
    人民網5月23日電 (熊旭 實習生秦穎)今天,香港浸會大學北京辦事處主任田園做客人民網教育頻道暢談2014年高考招生。在談及浸會大學的辦學特色時,田園認為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是吸引廣大內地學生就讀浸會的重要因素之一。
  • 愛貝國際少兒英語倡導全人全環境教育
    什麼是全人教育?全人教育不僅是教學生知識或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智力、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全面的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並關注每個學生社會性、物質性、藝術性、創造性和潛力的挖掘,培養終身受用的各項能力。從愛貝課程中的核心科目學習,再到教學體系中的全人主題素質培養,再到愛貝教育旗下各品牌的創立,都圍繞著全人教育理念展開,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各項能力。
  • 英孚教育白皎宇:深耕全人教育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而是讓語言歸回到交流的本質,讓教育回歸到孩子本身,賦能孩子核心素養和全球視野,真正助力他們在未來參與全球協作與競爭,有效傳遞自己的聲音和民族文化,」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中國區總裁白皎宇在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總決賽上表示。
  • 活動回顧|「全人教育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2020年12月12日,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主辦的本次研討會在全國抗疫的新形勢下,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會開幕式由全人教育辦公室主任郭海鵬教授主持,國內外的60餘位學者參加。在會議中,與會學者共同回顧了學科建設的發展過程、探討了全人教育理論、實踐的學術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
  • 英孚教育白皎宇:深耕全人教育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也是英孚教育在青少兒英語領域獨特的定位和持續探索的方向——全人教育。將全人教育理念融入語言學習,意味著立足語言,帶領學生走上從知識的獲取到運用、從技能的培養到品格情感的塑造、從文化意識全球視野的形成到成為世界公民、從自我認知到自我實現的過程。白皎宇深知語言教學與全人教育理念的密不可分,在她的帶領下,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除了專注於語言培訓,更堅持以語言為載體的全人教育,深度探究其內核與外延。
  • 回顧 | 院長茶敘:大學的全人教育
    參加茶敘的同學以大一學生為主,因此院長首先問他們在高中時是否聽說過全人教育,或者其他類似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到有些省份推行博雅教育,有些省份推行素質教育之後,院長追本溯源地講解了博雅教育的由來和發展,以及liberal arts education在美國的現狀。院長說道,「博雅教育」更強調學科的全面性和知識性,而全人教育則將重點放在「人」的全面培養上。
  • 英國寄宿制學校之 宿舍文化與「全人教育」
    今天英倫雲小學來深度剖析下寄宿制教育,英國私立寄宿學校歷史悠久,演變過程複雜,每個學校也形成了各自適合的寄宿制度。千萬不要把這些寄宿學校和你曾經知道的國內那些可以住宿的學校等同,並非所有提供住宿的學校都能叫做「寄宿制學校」。
  • 英式教育的精髓:寄宿、運動、全人教育
    英式教育的精髓:寄宿、運動、全人教育 作者:聞琛 發布時間:
  • 開展「全人教育」 暨大率先建研究型學生工作團隊
    參加完暨南大學學生領袖研習班後,來自09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香港同學楊民翠同學說。  學生領袖研習班是暨南大學服務學習教育團隊開展的一項活動。作為百年僑校,暨大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海外,如何根據學生不同的成長、學習背景進行有效的教育培養是個很大的考驗。
  • 德威參加服貿會 展示特色全人教育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於9月5日至9日在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地多個領域的公司參展2020年服貿會,其中涉及多個領域。德威國際教育集團(德威)作為國際教育界受邀的兩所學校之一參展,介紹德威特色全人教育,展示在教育領域中創新,發展和國際合作的優秀案例。
  •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核心主題:國際教育&教育創新
    在國際化教育理念愈發普及的當代,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了國際化教育對於孩子全人成長的積極影響。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入讀國際化學校的學生佔總入學學生的20~30%。因此,諸如孩子讀入哪所國際化學校?選擇哪一門國際課程?這類國際教育相關話題,已經成為各大家長群中最火熱的話題之一。然而,國際化教育的真諦不僅僅是國際課程。全球信息科技產業迅猛崛起,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我國正在實施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堅持創新驅動是現代教育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