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9日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載人深潛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作為我國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研製了多型載人深潛器和水下機器人。16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論壇第一場論壇在京舉行。「蛟龍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載人潛水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載人,可以把人的腦袋、眼睛、手帶到你需要了解的那個地方去。
以下為文字實錄:
網友:「蛟龍號」應用在哪些領域,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徐芑南:「蛟龍號」的應用的例子,第一,開創了我們國家在深海開礦的高效工作模式。以前開礦工作,海底那麼深,很多海底情況的了解往往是從水面上做一系列的操作和探測的工具來做的,不能面對面像陸地上的調查一樣。現在有了載人潛水器以後,特別是「蛟龍號」,99.8%的海域都可以去做。所以講載人潛水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載人,也就是說把人的腦袋、眼睛、手帶到你需要了解的那個地方去。
這樣對整個海底礦的資源可以直接進行一些工作了,我們叫它直接觀察、直接取樣、直接測繪。所以這個新的模式產生以後,使得我們探礦的效率大大提高,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手段,所以國際海底管理局批准給我們國家專屬礦區,這個礦區我國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沒有國際海底管理局批准自己不能開採的,這就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深海空間治理的話語權,這是「蛟龍號」在這五年裡面做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蛟龍號」通過下潛到6500米到7000米範圍深度進行作業,這個試驗在馬裡亞納海溝海深最深的地方,大於6500米到11000米的深淵,「蛟龍號」在這裡進行了16次考察。它在國際上第一次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活動的泥火山,我們錄像錄下來了,它就像火山噴發一樣的,但它噴出來的不是火,這是地質現象,在旁邊的雅浦海溝找到了瓷海星的新的海底物種,所有這些使我國拓展了深淵研究的領域,在「蛟龍號」以前我國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現在做了大量的這方面的工作,同樣也大大助推了國際上深淵科學研究的進展。
第三,我們也可以應用在深海打撈、深海考古。深海考古我們用深海「勇士號」進行了考古,在南海1000多米的地方對沉船進行打撈,撈上來的有陶瓷罐等,具體的也在做一些鑑定。
最後一點可能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就是大大加速了深海生物基因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對抗癌、抗菌,深海生物基因的新產品將來會有很大的發展,這就可以大大提高人類生命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