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菊花來源於我國,有2500多年的培養歷史,品種達到3000以上,是我國栽培最廣泛的一種傳統名花,除了做園林欣賞外,以藥用菊花和茶用菊花佔較大比例。根據記載,唐朝人已開始有喝菊花茶的習慣。
菊花向來被視為孤標亮節、典雅傲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文雅與友誼。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敞開,深受我國古代文人的喜歡。
關於菊花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古時候,從我國駛出一條大船,載了12個貴族童男童女,為尋覓長生不老藥面遠航海外。作為交流,他們帶著最為寶貴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衝到一個無人的荒島,被逼在那裡住下,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裡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我們誤認作太陽的圖畫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並且日本天皇的象徵符號也是一朵16瓣菊花。梁代吳均《續齊諧記》一書:東漢時,汝南汝河一帶瘟魔為害,疫病盛行,呻吟苦楚之聲遍及。有個名叫桓景的人,歷經艱險入山,拜費長房為師,學消災救人的神通。一天,費長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解救父老親人。"並告知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裝入紅布袋裡,扎在臂膀上;喝菊花酒,就能挫敗瘟魔,消除災殃。"桓景回鄉,遍告鄉親,於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湧澎湃,雲霧瀰漫,瘟魔來到山前,因菊花酒氣刺鼻、茱萸異香刺心,難於接近。桓景揮劍激戰,斬瘟魔於山下。黃昏,人們回來家園,家中"雞犬牛羊,一時暴死",而人們卻免受災殃。從此,重陽登高避災的風俗,就世代相傳了
關於插菊花的風俗,也是來自於日本的一個傳說。在日本古時候,春天裡,為了祭祀農神(當時在日本民間的化身是一隻鴿子,《古事記》描繪此神「上光高天原(齊國),下照葦原我國(日本)」),農人們紛紛採集菊花(其實,有部分日本人祖祖輩輩都沒有菊花,這是很悲劇的一件事),並插在頭上,以表明對農神的尊敬。因為這個習慣很普及,我們便在後來把這個風俗叫做插菊花,以至於幹菊呈現後,一年四季都有插菊花的風俗。那麼為什麼要這樣的祭祀呢,在日本傳說裡,假如不在秋天被插菊花的話,在春天,第九天大魔王就會出來肆虐,他的魔力無邊,能夠使婦女無法生育,使男人也能產子,還能夠損壞農作物(這是自然災害對古人的影響吧)。於是便有了這個習慣,因為第九天大魔王沒有性別並且頭部和鴿子很像,所以後來被簡化成鴿子的形狀受到人們的祭祀。可惜的是,這個風俗並沒有連續至今,只保留了插菊花的習慣,而這個來源的傳說卻被人們遺忘。當然,說道來源,這仍是來自於我國插茱萸的風俗,據《西京雜記》中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命。」在傳入日本的時候,因為日本使者來進貢的時候沒有弄清楚茱萸是什麼植物,便草草用菊花替代了。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命的含義。
菊花茶有平肝明目、散風清熱、消渴止痛的功效,能夠用於醫治頭暈,即頭痛暈厥,還有目赤腫痛、風北風熱傷風、咳嗽等病症。在沏菊花茶的時候,也能夠加白糖子孫茶飲。菊花微寒,寒性體質的患者應該儘量少食用,也能夠在菊花茶裡加一點溫性物質,如玫瑰花,使飲品性味平和。建議有熱症的患者,如頭痛、發熱者能夠恰當飲用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