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未來教育教學公益講堂成功舉辦

2020-09-04 科大訊飛智慧教育

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新課改、新高考,學校如何應對信息化變革帶來的挑戰?如何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讓新技術為教育教學減負增效?這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


8月27日上午,在許昌高中組織了「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未來教育教學公益講堂」,邀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融合應用研究室主任劉俊生進行《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場景下的未來教育教學展望》主題分享許昌市教研室副主任杜才盛、韓民忠等9名教研員,以及來自許昌高級中學、第七中學、實驗中學、第二高級中學、第十二中學、新東街中學、示範區實驗中學、省實驗許昌中學的近150名學校領導和教師到場參與此次活動。



當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已下發文件,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遵循教育規律,許昌市委市政府印發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計劃,將側重於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劉俊生主任表示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分複雜,各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差異較大,中部地區如何迎頭趕上是有「捷徑」可走的,要結合三年攻堅計劃去應用改造實現彎道超車。



此次培訓活動,主要內容包括人類歷史上的教育革命、智能教育革命產生的動因、智能教育的概念內涵與教學應用場景以及對於智能教育的反思與展望四個部分。劉俊生從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背景出發,結合具體的案例,從課堂、考試、輔導、教研等多場景闡述了教育的未來。


以「創新講評課智慧教學模式」為例,一節45分鐘的課堂:前15分鐘共性問題集中講,中15分鐘個性問題針對練,後15分鐘講練效果及時評。原來的45分鐘,老師最多只能為全班共性講解10道題左右,在個性化精準教學後,57名同學個性化訓練共學會217道題,講評效率提高几十倍。


劉俊生提到,智能教育當前仍處於初級應用階段,智能化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智能教育應用模式參差不齊,智能教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引,未來要推動形成智能教育產業生態協同創新體系,通過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入、有效的融合,促進智能技術對教育的增能、使能和賦能,進而實現教育教學的最優化、智能化,實現1+1>2的效果。


活動尾聲,到場領導與教師積極與劉主任交流,劉俊生認為教育工作者是未來最不可能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教師的教學經驗是財富,人工智慧只是幫助老師因材施教、減負增效的輔助工具。



本次公益講堂活動向許昌市教育工作者宣傳了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入應用,為許昌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本次培訓,老師們了解到教育是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規模化因材施教的。要適應未來教學發展的需要,就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掌握新的教學技能,真正做到打破千人一面,實現因材施教。


目前,科大訊飛與河南已合作共建四個教育信息化示範區、三所省級示範校、六所區域示範校;校級合作業務紮根河南省50%以上區縣,個性化學習手冊已在河南全省100餘所學校常態化應用,精準教學類服務學校超過800所,訊飛產品合作學校達2000餘所。未來科大訊飛將努力攜手河南省許昌市各校,把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引入校園,推動許昌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

相關焦點

  • 走進青島大學 賦能大數據人工智慧教育教學巡講活動成功舉辦
    會議現場2018年9月16日,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主辦,青島大學承辦的「賦能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教育教學公益巡講活動
  • 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成功舉辦
    大會共設置「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未來教育與教師能力建設」、「5G時代的智慧教育」等12個專題論壇,其中「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由科大訊飛承辦。鄭勤華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實質,「實際上是基於學生學習領域相關的大數據聚合,利用機器學習相關算法模型,為教育教學中某個具體場景提供了智能化的學習要素測量、評價、預測等服務。」
  • 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大會共設置「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未來教育與教師能力建設」、「5G時代的智慧教育」等12個專題論壇,其中「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由科大訊飛承辦。
  • 2020第三屆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創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全國各地80多所高校的院長、副院長、教授、副教授與40多家企業CEO、CIO、CTO等信息化高管齊聚一堂,緊緊圍繞「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創新」主題展開討論,為「後疫情時代」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學科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提供了創新思路和實踐指引。
  • 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第五屆教師節「敬謝師恩」公益活動
    中新河南網9月10日電(張培)2020年9月9日,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許昌市第五屆教師節「敬謝師恩」公益活動。    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級調研員郭寶鋒在致辭中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 河南許昌攜手杭州銘師堂教育探索優生培養新思路
    12月12日-13日,由許昌市教育局主辦,許昌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和銘師堂教育承辦,許昌高級中學協辦的「2020年普通高中優秀生培養專題研討會」在河南許昌拉開了帷幕。本次研討會分為管理與學科兩大類目,各市(縣、區)教研室主任、高中教研員、高中校長、教學校長等在主會場開展教育管理專題研討,各高中學科骨幹教師在許昌市高級中學、許昌市第二高級中學圍繞學科培優備考展開教研。
  • 人工智慧驅動未來教育——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智慧教育峰會成功...
    本次峰會以「智能+未來教育」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教育廳、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無錫市教育局承辦,科大訊飛等單位協辦,旨在交流探討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VR/AR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教育中的應用,探索物聯網與未來教育的創新發展。8日,峰會同期智慧教育論壇成功舉辦。
  • AI教育築夢校園|科大訊飛劉慶峰:未來屬於掌握了人工智慧的新人類
    本次大會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共同舉辦。「教育既關乎到每個人的幸福和成長,關乎到每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乎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同時,我們也看到,教育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破題,比如普惠制教育和教育均衡如何跟每個人的個性化發展平衡好?
  • 人工智慧專業排行榜 2019全國344所高校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2019年教育部公布,全國3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人工智慧」本科專業,96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101所高校成功申報「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18年全國135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等人工智慧方向本科專業,2017年以前,全國29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但這些數字加起來佔全國高校總量比例仍然較小,我國高校人工智慧本科教育仍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
  • 「教育未來,因AI而能」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召開
    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最新趨勢,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促進智能化教育研究的深度開展,加速推進應用的融合創新。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獲2020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
    11月14日,2020第三屆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創新論壇在京舉辦。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本次論壇中榮獲2020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自動化學院院長蘇中教授代表學校領取獲獎證書並發表獲獎感言。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舉行,共話智能時代教育未來
    藍鯨教育 12月12日訊, 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由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位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搭建了一個高端、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人工智慧過程化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減負增效。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突破,諸如國際領先的OCR識別技術、中英文作文智能評卷、自然語言理解,助力實現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劉慶峰指出「未來不是屬於A.I.,而是屬於掌握A.I.的人類。」
  • 人工智慧專業排行榜 2019全國344所高校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綜合實力一覽表
    2019年教育部公布,全國3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人工智慧」本科專業、96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101所高校成功申報「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18年全國135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等人工智慧方向本科專業,2017年以前,全國29所高校成功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但這些數字加起來佔全國高校總量比例仍然較小,我國高校人工智慧本科教育仍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
  • 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TMT/AI/大數據全球總決賽成功舉辦
    8月28-29日,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全球總決賽在鄭州舉行,清華大學多位專家教授、優秀校友和有關嘉賓相聚鄭州,共論數位技術、數字產業前沿發展,共話校地合作。活動為期2天,舉辦了校地合作會談、項目決賽、頒獎典禮暨中原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專家講堂、高層次人才座談會、項目推介會、研討會等10個環節,並在專家講堂、高峰論壇開啟網絡同步直播,20萬網友共同見證鄭州時刻。本次活動現場達成意向籤約18家。
  • 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成功舉辦
    為了集中展示學校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成果,給南京市各學校的教學互動提供交流平臺,2021年1月7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舉辦了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有力推動南京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揭牌
    10月20日,記者從許昌市政府獲悉,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日前揭牌,致力於提升許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推動黃河鯤鵬產業發展。據悉,該聯合實驗室採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發揮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人工智慧團隊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領域的人才技術優勢,以黃河鯤鵬伺服器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為主要方向,並對許昌黃河鯤鵬產業在適配開發中的關鍵環節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和外部資源對接,打造國內領先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技術成果在許昌轉化和應用,促進許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產業化、規模化集聚發展。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舉行
    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吸引了4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業資深管理者、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科技行業人士,共同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促進智能化教育研究的深度開展,加速推進應用的融合創新。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致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致辭中展望了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他指出未來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造力,但師生負擔過重,創造力無法解放。人工智慧過程化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減負增效。
  • 河南工業大學成功獲批「大數據技術及應用」等4個專科專業
    近日,河南工業大學軟體學院申報的「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會計信息方向)」「電子商務技術」「數字媒體應用技術」4個專業獲得河南省教育廳批准,加上原來開設的軟體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學校軟體類專科專業總數達到6個,今年擬面向河南省招收1820名軟體類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