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11月18日,「致力於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研討會暨成都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發展分享活動」在崇州舉行。
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開幕式上提到,發展高質量的教育首先要致力公平的教育,著力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之間、名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在地域、資源和教育水平、教學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努力使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進而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和諧發展。
成都市未來教育家聯盟和基地校已經在致力於教育公平和高質量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奉獻出了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身處二、三圈層的原本薄弱學校的發展,與成都市知名學校、成都未來教育家聯盟每一位成員的努力和付出關係密切,是成都未來教育家們將理想與實踐結合,在自己的教育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的花果。
崇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大邑縣建華幼兒園、成都經開區實驗中學等學校,以「成都市未來教育家基地學校」為依託,藉助成都數字學校、網班遠程植入式教學、「聞道微課」平臺等途徑,都尋找到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提升了教師素質,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崇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楊華智介紹,學校在成都未來教育家團隊的支持下,通過師徒結對、專題講座、交流學習、遠程植入式教學、成都數字學校等方式,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形成了明教育思想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示範作用。大邑縣建華幼兒園園長魯雪蓮講述了三年實踐的最大收穫,即稚趣教育思想的凝鍊。成都未來教育家團隊以師徒結對的方式,幫助建華幼兒園建構了五趣活學課程,開啟了稚趣教育探索,社會各方面的評價都很高。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校馬景雲校長則從學校發展遇到的瓶頸入手,講述了學校如何在未來教育家團隊的支持下以「一流學科建設」為抓手,通過 「三園」文化特色,實現學校辦學的尋變與求新,對於解決山區移民子女和進城務工子女學習成效較低等難點、痛點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為成都未來教育家團隊重要的召集人和組織者,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羅清紅,用基地校變化的大量數據,以基地校為主要載體的共享教育研究,為大家做了成都未來教育家引領者的故事分享,展示了一群成都未來教育家濃烈的教育情懷的。
作為該項目重要的指導者和見證人,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念魯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楊會長深情回憶了自己與兩期成都未來教育家項目的點點滴滴,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和思考。他勉勵在座的各位學員,要凝心聚力,充分發揮各位未來教育家學員的力量;要高瞻遠矚,以面對未來的視野做好明天的教育;要腳踏實地,以深耕細作的精神,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育好教育的每一位人。
未來教育家背景:
2017年,中國教育學會成都未來教育家延伸項目誕生。3年來,該項目以「走進鄉村田野、做平民教育」為工作宗旨,以培養「教育家」為工作目標,以「紮根天府教育、追求大家風範」為工作理念,通過提煉個人教育思想、開設教育家講壇、出版個人專著、成立工作室、建立實踐基地校等方式,助推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首批成都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的受益者,崇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大邑縣建華幼兒園、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三所學校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漸成為了區域內的優質學校,為促進區域教育均衡、促進圈層教育融合、助力社會階層流動,貢獻了可資借鑑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