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國民黨反動派的「和平攻勢」被粉碎

2020-12-15 袁哥讀歷史

經過三大戰役,蔣介石反動政府已面臨全部崩潰的境地它為了進行垂死掙扎,一面組織殘餘軍事力量繼續頑抗;一面又由蔣介石親自出面求和,玩弄新的和平陰謀,以便爭取喘息時間,拼湊、擴充軍隊,在適當時機捲土重來,提出「兩分天下」、「劃江而治」的陰謀主張。蔣介石的這一主張,得到早就要搞「南方聯合」或「西南大聯合」的地方實力派的支持。資產階級右翼也想搞「三分天下」。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派還企圖利用某些既同它們有聯繫,又同革命陣營有聯繫的人們在革命陣營內部組織所謂「反對派」,極力使革命就此止步,或者帶上溫和色彩,以便保存反動勢力,破壞革命勢力。

有一些冒充人民朋友的「自由主義人士」,則要我們對敵人「憐惜」、「仁慈」,「勸告」中國人民接受反動派的「和平」。還有些人士被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策劃「劃江而治」的陰謀所迷惑,要我們革命就此止步,散布妥協思想,反對我們使用武力,說「不應該讓國民黨完全垮臺」;還有的以為共產黨雖然在軍事上佔優勢,但不應再打下去,說「兵猶火也」,「佳兵不祥」。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有人不贊成我們打過長江,並從內部和外部對我黨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在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關鍵時刻,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尖銳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深刻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獻詞總結了人民解放戰爭兩年半來的偉大勝利,分析了國內的政治形勢,指出: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這一點甚至連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但是,「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現在敵人正在玩弄「和平」陰謀,並用在革命陣營內部組織「反對派」的辦法,妄圖阻止革命前進。獻詞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提出了人民解放軍繼續向長江以南進軍,完成解放全中國的任務指出,必須徹底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並驅逐美帝國主義勢力出中國,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廢。」獻詞告誡各民主黨派,要考慮選擇自己的道路。共產黨要的是真誠的合作,採取一致的意見,而不是建立什麼「反對派」,也不是走什麼「中間路線」。獻詞還指出,不管中外反動派變換什麼花樣來破壞革命勢力,可以斷定他們必然要失敗。「已經有了充分經驗的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部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像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蔣介石根據美帝國主義的旨意,發表了一篇虛偽狡詐的「求和」聲明。

為了徹底粉碎反動派的「和平」陰謀,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十四日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毛澤東在聲明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蔣介石「和平」建議的虛偽性和反動性。蔣介石在這個「和平」建議中提出五項條件,其中他要「確保」其「憲法」、「法統」和「國體」,即是說要繼續保持蔣介石反動集團的反動統治地位;他要其「軍隊有確實的保障」,即是說國民黨反動派的命根子不能拔掉以便用來繼續鎮壓人民,搞反革命內戰。所以,毛澤東在聲明中嚴正揭露說:「這是繼續戰爭的條件,不是和平的條件。」同時毛澤東接著又指出:人民渴望早日獲得和平,但是不贊成戰爭罪犯們的所謂和平,不贊成他們的反動條件。在此種民意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聲明:「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確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時間之內,全部地消滅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但是,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中國共產黨願意和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他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在下列條件的基礎之上進行和平談判。

這些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這八項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這八項條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聲明中說,如果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中的人們,願意實現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就要以這八個條件作為雙方和平談判的基礎。聲明中還告誡全體人民解放軍:「在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接受並實現真正的民主的和平以前,你們絲毫也不應當鬆懈你們的戰鬥努力。對於任何敢於反抗的反動派,必須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之。」

毛澤東的這個聲明,是黨再一次成功地運用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來和國民党進行鬥爭,體現了革命的原則性和鬥爭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八項條件的徹底實施,將完全打碎國民黨的反動國家機器,實現黨的民主革命的任務。如果國民黨加以拒絕,就會在革命人民面前暴露出他們假和平、真戰爭的嘴臉。聲明的發表,使我黨在當時或以後,不論是談,或是打,都完全掌握了鬥爭的主動權。毛澤東的聲明發表後,立即得到中國民主同盟、農工民主黨、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人民救國會等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與擁護,都紛紛發表聲明和談話,斥責蔣介石的假和平,贊成我黨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

毛澤東的聲明,給蔣介石的「和平」陰謀以致命打擊。蔣介石為了擺脫困境,被迫於一月二十一日「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蔣介石則退居幕後操縱。李宗仁表面上宣稱願意以我黨的八項條件為基礎進行談判,實際上是繼續執行蔣介石擬定的作戰計劃,妄圖利用「和談」爭取三個月至六個月的時間,擴充國民黨軍隊三百萬至五百萬人,以便時機成熟反撲過來扼殺革命。他繼續在各地捕殺要和平、要民主的革命人民。他還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釋放了二百六十多名日本重要戰犯。我黨對其陰謀和罪惡活動,及時進行了揭露,同時為了運用各種方式進行鬥爭,也同意和李宗仁政府進行談判一九四九年一月,以張治中為首的(包括邵力子、劉斐章士釗、黃紹竑)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到達北平,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進行談判。中共派出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聶榮臻為代表,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經過半個月談判,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

四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將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團。國內和平協定共有八條二十四款,是在我黨提出的八項條件的基礎上擬定的,其中心問題是接收國民黨政權,改編國民黨軍隊在懲辦戰爭罪犯問題上,我黨作了有原則的讓步,未將戰犯名單列入《協定》中,並且提出對「一切戰犯,不問何人,如能認清是非,翻然悔悟,出於真心實意,確有事實表現,因而有利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有利於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者,準予取消戰犯罪名,給以寬大待遇。」顯然,這一條也適用於蔣介石。四月二十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這樣,就表明南京國民黨政府所謂承認以中共八項和平條件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是別有陰謀的一個和平騙局。

相關焦點

  • 【「五一口號」記憶(28)】揭穿美帝和國民黨政府「和平攻勢」的實質
    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已是內外交困,人心盡失,四面楚歌。蔣介石無奈於1949年元旦發表求和聲明,美國也希望在中國扶植新勢力,策動所謂「民主自由主義者」,組織「新第三方面」來維護其在華利益。然而,此時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已不會再為美國和國民黨的「和平攻勢」所迷惑。他們紛紛發表聲明,痛斥和回擊美蔣反動派的「和平」陰謀,堅定地站在了革命和進步的一邊。
  • 地下黨員郭汝瑰同志是如何打入國民黨反動派指揮高層的?
    淮海戰役時期,國民黨的「國防部」作戰廳長、「徐蚌會戰」計劃的制定者郭汝瑰是位中共地下黨員。正因如此,國民黨反動派在淮海戰役一開始便幾無機密可言,不少人也把國軍戰敗完全歸結於郭汝瑰個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郭汝瑰考上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在學習時正式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不過由於郭汝瑰的話堂兄郭汝棟是四川軍閥,郭汝瑰的入黨申請沒有立刻被接受。在郭汝瑰即將畢業的時候,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當時反蔣的郭汝瑰只得去依附堂兄。
  • 張龍平:從《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說起
    大陸、臺灣、香港的57位學者共同撰寫的《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日前在大陸出版。該書從計劃提出到定稿完成歷時5年之久,是在兩岸關係前8年和平紅利之下兩岸文化交流的產物。當前,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島內「原民史觀」、「臺灣史觀」抬頭,「去中國化」沉渣泛起,因此,有必要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大局來理解《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 最後帶你捋一捋政治: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幫幫整理了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幫助大家記憶與查缺補漏,臨時抱抱佛腳,會有好
  • 2019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教師解析專區|考研真題答案專區   2019考研政治中,中國近代史是一個比較好複習的點,因為是歷史,不能更改,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那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對比和作用等等。
  • 【常識積累】 中國近代史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2)開始: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3)結束: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和平解決5)第二次國共合作:《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有關談話的發表,標誌著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 中國近代史的三重面向
    如何認識和分析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一直都是學界關注的熱點。歷史是客觀而嚴肅的,但觀察歷史的視角卻可以豐富多彩,下面筆者試從不同的史觀角度,談談對於中國近代史的認識與思考。可以說中國近代史是以救國與革命為主要線索,「革命史觀」是言之成理的學術觀點,這也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最流行的觀點。
  • 初中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梳理:全面內戰的爆發
    1、重慶談判(1945年8月)   談判原因:人民--人民反內戰情緒高漲;   國民黨--①.為了進一步贏得備戰的時間(最主要),②.欺騙輿論和人民,掩蓋假和平真備戰的陰謀;   共產黨①.為了戳穿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②.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最主要)   毛澤東應該赴重慶談判嗎?為什麼?
  • 2019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選擇模擬題及答案六
    2019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選擇模擬題及答案六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衝刺試卷(六) 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選擇題50分,非選擇題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在政治上主張 【 】 A.「社會改良」 B.「平民革命」 C.「聯省自治」 D.
  • 2021中考:中國近代史階段特徵詳解
    ①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的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②1911年10月10日,發起武昌起義,清朝統治土崩瓦解。④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⑤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 高考必知 | 中國近代史階段特徵詳解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的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②1911年10月10日,發起武昌起義,清朝統治土崩瓦解。③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④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 高考歷史之中國近代史知識點匯總60條,拿分重點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菸運動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031840年6月英軍侵入廣東海面,鴉片戰爭爆發。 0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1842年籤訂的中英《 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 劉大年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1954年以後,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文化大革命」中被作為走資派批判,下放勞動。1978年恢復工作,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以後,他離開近代史研究所的實際領導崗位,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譽所長、孫中山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 2020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大事年表
    2020考研複習進行中,下面整理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大事年表,希望能幫助考研學子更好的複習,一起來看下吧!  1.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2. 1841年5月,廣州三元裡農民起義,中國近代史上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鬥爭。  3.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
  • 為中國近現代史培養眾多名將的黃埔軍校一共開辦了幾期?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軍事院校。不過社會上對於黃埔軍校的開辦期數存在各種說法,有六期、七期、二十三期、七十八期等等說法。那麼黃埔軍校共開辦了幾期呢?首先要說明的是,黃埔軍校的正式名稱分別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至1926年)」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至1927年)」。1929年到1931年,蔣介石新建了「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後,國共兩黨決定合辦一所培養革命軍官的軍校,即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 國民黨出「狠招」,攻勢還未結束
    對於民進黨的反對聲也達到了近幾年來很難達到的高度,作為民進黨一直以來的政敵,國民黨當然不會放過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藉由這一放開進口限制話題,向民進黨發起了進攻。罷免戰開打?依靠民意或可行國民黨自從上一屆「選舉」中落敗於民進黨後就一蹶不振,其頹勢在近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憑藉著近期民進黨政策被島內民眾痛批之際,國民黨開始打起了翻身仗。首先是在「立法機構」上做出投擲豬內臟的行為,這一行為儘管看起來不太文明,但在輿論導向上卻相當有效果。
  • 王建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晚清與民國時期已有若干各具特色的中國近代史通史著作與專題著作面世。系統地以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國近代史,則緣於延安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大力推動。中國共產黨為了更好地推動社會革命,需要釐清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需要對中國歷史,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史作出自己的解說。
  • 《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戰略進攻階段的日本侵華政策「七·七」蘆溝橋事變,是日本武力滅亡中國既定國策的產物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外匯政策概述及評價 黃如桐建國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學術界對於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經濟政策的研究是一個很薄弱的環節,這些經濟政策的有關情況如何,對它們究應如何評價等等,或者是不甚了解,或者是有些論述比較簡單化。
  • 視點 嚴安林:和平協議入新政綱,國民黨必谷底翻身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4日,中國國民黨舉行了第19次全代會第4次會議,通過了題為「真誠反省、勇於改革」的政策綱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