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60分的父母,足矣

2020-08-10 藍和橙的邂逅

曾經看過清華大學教授、作家格非的一段採訪:

說起自己參加過的一次研討會,格非教授說,在會上大家提到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父母,才是最好的?

這些來自各個國家頂尖的醫生、心理學家、作家以及學者,都十分重視這個問題。

他們一致認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60分的父母」指的是,既不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關注度也不超過60%的父母。

最早提出「60分父母」的英國心理分析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說:

「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在費盡心力照顧孩子時,不但婚姻和自我成就不翼而飛,孩子也變得要求更多、更不易滿足。」

而60分的父母,無論是培養孩子,還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又或是塑造好的親子關係,都是一個剛剛好的狀態。

「捨得」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鍛鍊,更加獨立,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才會產生家庭責任感,將來才可能成大器。


其實,孩子是很能幹的。可為什麼孩子的手被束縛住了呢?
為何讀小學的孩子,吃飯就坐在桌子前面,等著飯菜上桌,而不去廚房自己盛飯端菜呢?

「小祖宗,你不要進廚房,危險!」「快快,放下,小心燙著。」


孩子提起家裡的垃圾袋想幫忙做點事。

「不要提,那個髒。」「別弄,你知道丟哪裡啊!」「給奶奶提著去,別幫倒忙。」


當孩子興致來了,想嘗試摘菜洗碗。

「不要做,你做不好。」「去寫作業,你把書讀好就行。」


就這樣,孩子的手被束縛著。而過於能幹的大人卻忙著上跳下竄地伺候小主人。
結果,就養出了越來越多的「低能」孩子。其實,每個爸爸媽媽,都不應該要求自己成為「100分父母」。


某平臺大數據發布的《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中指出,導致家庭焦慮因素的前兩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
奶粉、生病、學區房、入學,這些詞語都是當代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我們的壓力來源於此,別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最好的吃穿,最好的營養品;
別的家長都在爭先恐後為孩子掙一個學區房出來,我們做不到的話,那豈不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我們不怕自己輸,就怕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孩子「輸」。

進口奶粉,高端輔食,美味零食,名牌穿著,優質的教育資源……

每一項,都成了媽媽們的「必爭之地」。

家長為什麼對於「給孩子更好的」如此執著?

因為我們總是把對「內在自己」的愛惜,折射到孩子身上。

我們總是在強調,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把孩子當成他自己對待。可是,不向孩子投射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難做到。

那個小小的,長得和我們有點像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把他們想像成小時候的自己,沒有足夠被無條件接納與愛惜過的自己。

父母渴望什麼,就總是希望給孩子什麼。尤其是我們小時候求而不得的,不曾擁有的美好,必須要捧到孩子面前。

可實際上,我們只是想給內在的自己一份彌補。我們也在默默擔憂,擔憂自己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怕自己不夠「合格」,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小心謹慎,是對自身的一種綁架。


焦慮和壓力一樣,適度焦慮能起到正面作用,焦慮過度就會蒙住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錯誤的事情。

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好,擔心自己無能為力,會讓自己變得過於插手孩子的事情,剝奪孩子的獨立性。

擔心自己給孩子的資源不夠,會讓自己經常壓抑,無名怒火反而會衝家人發洩。擔心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就忍不住成為溺愛型家長。

但是越擔心的事,越容易變成現實。擔心的事本身就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我們越擔心孩子身上的某個問題,他們就會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的」。

過度的擔心就是一種「詛咒」,孩子在潛意識裡會認為,媽媽希望我這樣,只有我這樣媽媽才滿足。



比如父母由於焦慮,總是嘮叨孩子不好好學習,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並且不被信任。
比如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表現出憂心忡忡,捨不得把孩子送去,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幼兒園不那麼美好,從而真的不願意去幼兒園。

其實,孩子比你想像的要能幹很多很多。而你卻總是不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也沒有責任心。那你有沒有給過孩子機會來培養這種品格呢?


記得有一次在機場取票的時候,前面的一位媽媽牽著六七歲左右的女兒取票。
然後孩子伸手把票接了過去。

「把票去給爸爸保管。」媽媽說。「我拿著吧!媽媽。」孩子說。「不行,等會你弄丟了怎麼辦!」「不會的,媽媽,我長大了,我會保管好的」「不行,這個不能開玩笑,丟了就麻煩了。」


然後就把票一把搶了過去。

「我能不能拿我自己的那張?」女兒幾乎在乞求媽媽的同意。「不行,丟了怎麼辦。」


最後孩子就委屈地跟著媽媽去了爸爸那邊。
等我取到票的時候,就把兒子的票給到他手上,給他指出他自己的名字,還有座位號。

「要不要爸爸給你保管?」
「我先自己保管,等會去那裡的時候給你。」兒子指著安檢門跟我說。「那你一定要緊緊地抓住呦!沒有它就不能上飛機。」


我感覺到他其實抓住的是父母給他的信任,還有他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請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到。


作為父母,也不用做到100分,盡心盡力,做60分父母,足矣。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教授: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他們一致認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60分的父母」指的是,既不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關注度也不超過60%的父母。
  • 60分的父母做保姆,80分的父母做教練,100分的父母……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這種保姆式父母,也總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
  • 60分的父母,80分的父母,100分的父母,看看你是哪一種?
    60分父母又叫「保姆」 辛苦一輩子,為了孩子的飲食、服飾、玩具,為了讓孩子身體健康、生活美滿,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護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長得惹人疼愛、乾淨清爽,當然身體也茁壯結實。
  • 清華大學教授:別做「滿分」父母,比起100分,60分的父母更優秀
    只養育一個寶寶的確會輕鬆許多,作為父母也有充分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能夠做到事無巨細。可是這種溺愛式的教養子女真的正確嗎?前段時間,著名的教育專家,向天下父母講述了一場意義深刻的育兒經。在節目中專家坦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國的確需要父母的關愛,但是愛也要有限度,更要把握好尺度,否則就是過猶不及。
  • 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
    看看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呢? 0分媽媽對孩子的世界很少關注,孩子發生什麼她也不清楚,在她看來,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100分媽媽則對孩子十分關注,甚至對孩子的事情越俎代庖;而60分媽媽則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孩子沒有強烈需求時不主動介入。 看了上面的描述,很多人會更願做60分媽媽。
  • 90分做不到,沒關係,做個60分媽媽就行
    我夢想自己變成90分優秀媽媽,但以我現在帶娃能力,可能離60分勉強及格還有距離,卻總是拿90分來要求自己,不焦慮才怪呢?一個好的目標一定是一個適度的目標,而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目標。60分是我接下去應該嘗試的目標,我努力一把可以夠到,並且不是那麼遙遠,也不是那麼高高在上。這種經歷像極了我在職場上的一段過往。那時候我新跳槽到一家公司,第一個月非常開心,覺得新平臺很不錯,自己各方面也能HOLD住,但第二個月開始現任領導上面來了一位新領導,有著業內最專業的公司背景,從這兒開始,我潛意識裡就對自己的期望產生了變化,拔高了標準而不自知。
  • 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悲劇在於,60分的父母卻偏偏想要100分的孩子
    01 粥悅悅是我一直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之一,她用漫畫的方式調侃自己養育三個孩子的日常。看著她一邊畫公眾號,一邊生了三個孩子,我的心裡除了羨慕就是敬佩。在粥悅悅最近的幾篇公眾號上,她畫了自己兒子小花生米的故事。
  • 能做60分的媽媽,千萬不要做100分的
    正因為父母這樣的潛移默化,曾蓉逐漸變成了一個有「優秀癮」的人,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希望能夠變得更好些,不僅如此她還將這種想法強壓給了孩子。跟她表達的多了,她漸漸的也意識到了這樣的不足之處,發現自己的女兒似乎變成了第二個她,更意識到了即便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也不能連累自己女兒的原生家庭環境。於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去影響孩子的心,更加堅定了!
  • 葛葛|做60分的家長就行了①
    做為媽媽,你做到七八十分就夠了,我這個分數還打高了一點。頂瓜瓜她說她曾經看到美國有一個教育的學者講到,做一個媽媽做到60分就可以了,我太贊同了,就是60分。你要是覺得親子關係中,完全不能在孩子面前演出一絲破綻,演出一絲不完美的媽媽的樣子,那最後苦的只能是你和孩子,你會在這段關係裡面失衡。
  • 60秒足矣 你的銀行卡是怎樣被盜刷的?
    目前無現金消費已經成為潮流,大多數人出門只需帶一張銀行卡和一部手機足矣。刷卡、微信和支付寶成為主流支付手段,當然也成為犯罪分子覬覦的目標。網上層出不窮的盜刷銀行卡案例讓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也許很多人對此類新聞已經見怪不怪,甚至不以為意,認為反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況且60秒的時間怎麼可能偷走我銀行卡裡的錢?而真相是,1分鐘的時間內,黑客足以讓你的銀行卡餘額變成0。
  • 人生一輩子,有個窩,有個伴,有個知己,有點錢,足矣!
    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圖個什麼?有個窩,有個伴,有個知己,有點錢,足矣!有個窩,也許只是一間小房子,不算大,就在自己喜歡的城市。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知己是人生路上最美的緣分,是懂你的人,即便相距千裡,依舊感覺近在咫尺。知己可以隨時隨地聊天,可以無話不說,當你累的時候,有知己聽你傾訴,給你最好的安慰,人生便是快樂的。有人說「今生的知己,是來生的夫妻」,或許真是這樣,那也是福分。
  • 滿分家長不是好家長,與其做100分父母,不如做70分「懶父母」
    社會大環境的不斷影響,「拼爹拼媽」時代好像一直沒有過去,所以父母們的努力工作也變成:為了孩子。為了孩子有個更厲害的父母,拼命工作,不敢懈怠,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前程,不斷努力著。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做滿分嗎?有時候父母需要停下來,慢下來,多想一下自己,多給孩子一些機會。二、為什麼不做滿分父母?
  • 不做完美媽媽,100分太多,60分剛好
    因此,媽媽們分些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給孩子些空間讓他們自由成長。做個60分媽媽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將溫尼克特的「足夠好媽媽」翻譯成「60分媽媽」是目前公認的最恰當的說法。60分媽媽是平凡而奉獻的媽媽,他們會有很多的不足,但她們會努力彌補。她們不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給孩子空間成長。
  • 清華大學教授:多少分的父母,是最好的?
    什麼樣的父母,是最好的?答案是60分的父母,而非100分。在中國,許多年輕的父母總是很焦慮,迫切希望在育兒上做到完美,做一個100分的父母。作為娛樂圈育兒典範的胡可在打了哭鬧的兒子之後,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做不了100分媽媽,追求100分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做到100分。而面對名目繁多的補習班與輔導班,孩子有時並不快樂,既不是興趣所在,也沒有選擇的權力,還犧牲了自己的想像力。清華大學教授格非曾直言: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100分簡直是災難。60分的父母,指的是對孩子的關注度不超過60%。
  • 生娃之後,我只想做一個60分媽媽
    有時我說話稍微大聲一點,他就能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不好。可是不發脾氣不代表沒有懲罰,很多事即使造成的傷害在我的忍耐範圍內,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讓Eden知道這樣做不對/不好,這是我和老公一貫秉持的教育理念。Eden的到來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所以我是從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刻,才開始做當媽媽的準備的。
  • 考研 | 考研英語60分是個什麼水平?
    、「考研英語上60是什麼水平,很難嗎?」,關於這些問題,今天就來給大家一個集中回答!有小夥伴可能會說:考研英語滿分100分,考60分不就是剛及格?如果這麼想,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我們先舉個慄子,拿經濟學來說,從15年到20年的英語分數線分別是45/45/46/44/49/48。如果上60分很容易,那國家線為啥不定的高一些呢?當然,不同專業的要求有所不同。
  • 父母健在、知己兩真心一人,此生足矣,再無所求
    父母健在、知己兩真心一人,此生足矣,再無所求1:陣陣炮竹辭舊歲,聲聲祝賀迎新春,片片窗花送如意,字字祥聯帶好運,歡聚一堂人喜樂,噴香水餃開口笑,新春佳節,祝你萬事如意,笑口常開!你要知道,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老天爺的事你管不了,別人的事與你無關8:你為我所做的事與對我說的話都是我經歷的最浪漫的。世界上沒有比 跟你在一起更幸福的了。9:永遠不要怪別人不幫你,也永遠別怪他人不關心你。人生路上,真正能幫你的,永遠只有你自己。
  • 孩子考試才60分,媽媽看到分數後,做法與眾不同,值得父母深思
    我順便瞅了一眼上面的成績,鮮紅的60分!璇媽拿著試卷,看到分數後,笑眯眯的對孩子說:「不錯,比上次多了3分,有進步!下次爭取再多3分。等會媽媽和你一起分析答錯的原因。」孩子拿著籤好名的卷子,心情很好的離開。我詢問璇媽,真的不生氣嗎?璇媽坦然一笑:「說實話,我以前會生氣,但現在不會了。我後來才想明白,孩子已經很努力的學習,只是成績暫時上不去。我不能因為成績否認他的努力。
  • 汽車做隔音,有必要做全車隔音嗎?老司機:做這3個地方「足矣」
    汽車做隔音,有必要做全車隔音嗎?老司機:做這3個地方「足矣」!,也是有必要做個全車隔音的,可是如果說你的汽車噪音不太大,只需要做4而且汽車的不同部位的隔音也是不大一樣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汽車各個部位的隔音是如何做的。
  • 一位「60分」爸爸的自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Elsa一人分飾多角,不停在多種音色中轉換,更是將主角雲妮洛普的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Elsa地道的口語,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養。朱爸爸一直在摸索「究竟什麼是好的教育?」直到女兒一次次帶給他計劃外的驚喜,他豁然明白:本來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自然發展,就是最正確的雕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