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完美媽媽,100分太多,60分剛好

2020-10-04 伴娃成長1234



作為媽媽,我們都希望傾儘自己所能,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愛,好好的照顧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的童年多一些快樂。但往往這只是美好的意願,我們在教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沒能看好孩子,不小心讓他們受了傷;忍不住朝孩子大吼,甚至動手打了孩子;不停的嘮叨孩子,儘管知道這樣沒有用·····這個時候,我們會自責,會懷疑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媽媽,會害怕將來孩子會責怪我們。

像這樣的焦慮估計媽媽們都有過,我們能要怎麼樣處理這些焦慮? 我們能否成為完美的媽媽呢?我們怎麼做才能既照顧好孩子又照顧好自己呢?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 沒有完美媽媽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完美的媽媽 。我們不可能把孩子照顧的面面俱到,我們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照顧孩子。作為媽媽,我們應該首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只有先接納自己,才能讓心靈有空間去接納孩子的一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優點還是缺點。

生活不再焦慮,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 媽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媽媽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如果媽媽的生活中只有家和孩子,要麼會讓自己累到喘不過來氣,要麼會讓孩子感到無盡的壓力,從而變得叛逆或者迷失自己。

這些情況估計都不是媽媽們想要看到的。因此,媽媽們分些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給孩子些空間讓他們自由成長。

實力派演員朱雨辰和媽媽的相處模式曾一度讓很多網友直呼受不了。

朱媽媽在採訪中一臉自豪地說自己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全部的世界只有兒子。70多歲還要跟兒子跑劇組,照顧兒子的一日三餐,並盯著兒子吃,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為兒子熬製果汁,並看著兒子一定要把它喝掉,幾十年如一日。不僅如此,朱媽媽還幹涉兒子的戀情,一定要兒子找一個她滿意的兒媳。或許就是這種超負荷的近乎「變態」的愛,讓朱雨辰心中無形中產生了巨大的壓抑感,至今四十多歲,依然單身。

媽媽有自己的生活,也是讓煩勞單調的生活中給自己時間喘口氣,收拾好心情讓自己重新出發。媽媽的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也會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

做個60分媽媽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客體關係大師溫尼克特認為:「每一位媽媽都應該成為『足夠好媽媽』」。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將溫尼克特的「足夠好媽媽」翻譯成「60分媽媽」是目前公認的最恰當的說法。

60分媽媽是平凡而奉獻的媽媽,他們會有很多的不足,但她們會努力彌補。她們不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給孩子空間成長。

  • 不做滿分媽媽

作為媽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也不能這樣做,因為大人需要給孩子學習、成長的空間

孩子要學著自己吃飯、穿衣,學著自己系扣子、綁鞋帶,學著和媽媽分離獨自上幼兒園,學著去和別人交流、合作,學著去自己做判斷和決定等等,這些成長都是媽媽無法替代的。如果作為媽媽非要全權代勞,以為那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那麼孩子又和一個玩偶有什麼區別?

  • 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是大家公認的小暖男,她會給媽媽洗腳,還關心媽媽腳上的傷有沒有好;他揚言要長大賺錢給媽媽買城堡;他看到媽媽「變成美人魚」出現在水裡,他滿臉驚喜,給媽媽一個甜甜的吻······

別人都說當了媽之後就成了一輩子的保姆,可霍思燕卻被孩子和老公寵成了公主。嗯哼的溫暖與爸爸杜江對媽媽的愛分不開,也得益於霍思燕懂得適時在兒子面前示弱。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感,孩子也一樣。當你向他示弱,告訴他這個我不行,我需要你的幫助時,孩子很願意以他的能力去幫助大人,這讓她們心中的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和責任心。

給孩子100分的愛

愛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不同的時期也有著不同的表現。

  • 嬰兒從出生至一歲左右應全力滿足他們一切要求

嬰兒從母體分離,他那麼小、那麼脆弱,完全沒有生存的能力,他需要爸爸媽媽全部的關注和愛。此時嬰兒的需求應該得到及時的回應和滿足,這樣在她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會對大人逐漸建立起信任感、安全感。得到充分關注和愛的嬰兒,他的表現是安靜溫和的,而那些總是被忽略的孩子則是焦躁、憤怒的。

曾經「哭聲免疫法」被奉為神論,大家爭相效仿,「哭了不抱,不哭再抱」的做法摧毀了多少孩子對大人的期待。那些自以為自己勝利的家長,卻不知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多大的傷害。在他們渴望家長陪伴的時候,他們需要媽媽安慰的時候,需要大人認可和安慰的時候,我們卻對他們置之不理,孩子或許因此不再哭鬧,那是因為他們的心變得堅硬,他們以大以為的「乖」的表象來掩飾他們內心的傷痕。

  • 一歲之後給他們空間成長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將兒童比喻成自由生長的植物,認為教育者應保證每個兒童的生命都得到開花的「自由」。這裡所說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孩子自身發展客觀規律上的。當孩子需要自我發展時,不阻礙他;當孩子探索時,不打斷他;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給他自己選擇的機會。

《小歡喜》中,宋茜為了照顧女兒高考,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顧女兒英子的學習以及生活。她給英子準備有營養的早餐,給英子整理學科的重點及試卷,儘自己的可能給英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照顧她的衣食住行,可謂關懷備至。但是這都是宋茜自己強加給英子的,卻很少徵求英子的意見。宋茜強迫讓英子吃她難以下咽的海參粥,沒收英子最愛的樂高,阻止她參加天文館的活動,甚至禁止她報考自己喜歡的學校,一次次的分歧和限制給英子造成了無法承受的壓力,直至英子患上了抑鬱症。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這或許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好的愛。

  • 母子應該是漸行漸遠的分離

作為母親,要在恰好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實現與孩子的分離

孩子和母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將自己的意願、理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不讓孩子從小背負著父母的使命而生活。我們應該給他們選擇的權利,給他們自由的意志,給他們夢想的翅膀。

孩子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無不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就如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相關焦點

  • 能做60分的媽媽,千萬不要做100分的
    到現在我還對她說的那句話記憶猶新:「我是不完美的,我允許自己不完美,我也不要做一個一百分的媽媽,我做一個60分的媽媽,希望自己做一個幸福平和的媽媽。」分的媽媽,也不要去要求自己做那100分的媽媽,因為那樣的你不僅壓力大,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倒不如放手像曾蓉一樣做一個60分的媽媽,反而更能讓孩子接受到自己的愛,理解一位母親對子女的心。
  • 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
    前些天聽到一個關於幾分媽媽的話題,感到蠻有意思。看看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呢? 0分媽媽對孩子的世界很少關注,孩子發生什麼她也不清楚,在她看來,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100分媽媽則對孩子十分關注,甚至對孩子的事情越俎代庖;而60分媽媽則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孩子沒有強烈需求時不主動介入。
  • 做100分媽媽危害可真多:三個步驟走出苛求完美的牢籠
    聽到這,我就對這位寶媽說,「再好的媽媽,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同時也無法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完美無缺。而一次的情緒失控、以及孩子的一次考試失利,並不能說明你就是一個壞媽媽。」 「不過你要小心,在你的大腦中可能存在著一種苛求完美的心態,不允許自己有犯錯誤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只有做到100分的媽媽,才能被稱為好媽媽。
  • 完美媽媽,還是60分媽媽?
    完美媽媽的家庭氛圍>媽媽說的是對的,你照做便是。 兒子說:&34;,媽媽說:&34;。兒子說:&34;我喜歡吃花菜&34;,兒子說:&34;,媽媽立刻反駁:「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34;媽,我數學考了98分,&34;快讓我看看那2分怎麼丟的&34;你瞧,是你不會,還是粗心&34;是不會&34;眼睛裡不容一粒沙子&34;媽,我回來了&34;快洗手,吃飯,今天我炒了你最愛吃的花菜&34;好嘞,老媽真好&34;媽,我數學考了80分&34;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 90分做不到,沒關係,做個60分媽媽就行
    我想,可能我總是在拿自己和那些90分、100分的媽媽做比較。就拿最近參加的親子英語訓練營來說,輔導員每天都會評比優秀打卡,翻看這些優秀打卡經常讓我無地自容,覺得自己怎麼沒想到這麼好的點子,或者不能引導孩子在各個方面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 原創 「60分媽媽」(good enough mother)的挫折教育
    這個術語在翻譯成中文時遇到了困難,最開始翻譯成「足夠好的媽媽」,容易被誤解成了做個好媽媽,忽略了原文的「夠了就行了、不要過分好」的意思。後來翻譯成「剛剛好的媽媽」,又讓人覺得什麼叫剛剛好很難定義。翻譯成「60 分媽媽」,最為傳神和精確。「60分媽媽」的意思是,這樣的媽媽總的來說是好的,但她同時也具備「壞」媽媽的特質,比如有時會拋棄孩子獨自去「尋歡作樂」。
  • 閩姐姐知心欄目⑥丨「60分媽媽萬歲」——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例子開始,來討論「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關於足夠好的母親很多人會因為翻譯把它理解為100分的好媽媽,但事實上想要做好一個100分的好媽媽這不僅會讓媽媽非常的疲憊,也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探索、面對挫折的機會,成為一個「永恆少年」。而對足夠好的媽媽正確的理解是做一個60分的媽媽,60分就足夠了。
  • 葛葛|做60分的家長就行了①
    對待孩子,我曾經在我的音頻中多次講過,你不需要做一個100分的媽媽,等你做到了100分,你也會發現孩子該有的問題,他該需要經歷的課題,他需要自己去經歷,你無法代他完成的。你做到仁之義盡了,他依然有一些內心層面的問題的時候,我只是想告訴你,跟你沒有關係了。因為你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更多的去看到你自己,活你自己。
  • 寶寶反抗:媽媽,求求你別對我太「好」!60分萬歲
    對孩子「敷衍」一點,只做「60分」,可能更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主動手的能力,而我們家長的過於保護,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傷害。什麼是」60分」媽媽?不做「0分」媽媽,也不做「100分」媽媽「0分」媽媽是這樣的:孩子嘗試了可能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例如爬到了比較高的沙發上,察覺到危險的時候,他非常害怕,並且開始大聲哭泣
  • 考60分和考100分有啥區別?小學生回答亮了~
    對於學霸來說,十分享受考試成績下來之後的那種成就感;而對於學渣而言,對考試則實在是喜歡不起來,因為考那麼一點點分被人投以異樣眼光的滋味確實是不太好受,更讓人難受的是,寒假前的期末考試成績還決定了回家地位。考60分和考100分有啥區別,60分的時候回家開門都是悄悄的生怕媽媽發現,比如60分回家是這樣子的。
  • 「從60分到100分」的小學聽寫訓練,家長就能完成
    基本字詞的正確書寫與積累,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一般的老師要求學生聽寫達到100分,才算合格。而在聽寫方面的訓練,方法似乎停留在上個世紀的「三字經」:背、抄、默。動不動先抄10到20遍,聽寫錯了再罰抄得更多;反覆讀,讀到沒氣力為止;默,抄好了用手遮著自己默寫,等等。 這些招式效果依然不太好。
  • 給NBA球星胸肌打分,阿杜不及格 詹皇60分 魔獸80分
    杜蘭特不及格不要看杜蘭特那麼瘦,他對抗一點不差。他的背打威力很強,如今還能在內線頂防中鋒,他的力量在三號位是頂級。杜蘭特平時也很注意訓練,他的麒麟臂很多球迷都見識過。只可惜杜蘭特再怎麼練,始終把胸肌練不出來,估計這跟個人體質有關。
  • 託福從60分到100分如何備考
    >>>點擊查看託福2016年終盤點及2017備考規劃   我從託福60分考到100+,有些備考經驗想要告訴你:我不知道大家基礎,也不知道大家目標。
  • 生娃之後,我只想做一個60分媽媽
    當然他每天都會遭遇生活的不如意,偶爾也會發發脾氣,但是很快就能意識到這不是很好的行為,轉身就能風淡雲輕地笑出來。比起那些經常情緒失控、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我很少對Eden發脾氣。有時我說話稍微大聲一點,他就能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不好。
  • 60分+52分+52分!NBA歷史最強神射手之一,他是歷史最完美3D球員
    60分+52分+52分!NBA歷史最強神射手之一,他是歷史最完美3D球員 原標題:60分+52分+52分!NBA歷史最強神射手之一,他是歷史最完美3D球員NBA聯盟擁有很多3D球員,什麼是3D球員?
  • 做個60分的父母,足矣
    他們一致認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60分的父母」指的是,既不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關注度也不超過60%的父母。 而60分的父母,無論是培養孩子,還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又或是塑造好的親子關係,都是一個剛剛好的狀態。
  • 「60分」媽媽理論的核心
    「60分」媽媽理論的核心,就在於掌握獨立與依賴的平衡,媽媽要先讓孩子手去做,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有獨立的能力;當遇到無法處理的危機時,也就是在孩子心裡承受力接近臨界的時候,媽媽再施以援手,孩子感受到身後的保護,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這種60分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理論上才是相對健康的。
  • 60分的父母,80分的父母,100分的父母,看看你是哪一種?
    60分父母又叫「保姆」 辛苦一輩子,為了孩子的飲食、服飾、玩具,為了讓孩子身體健康、生活美滿,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護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長得惹人疼愛、乾淨清爽,當然身體也茁壯結實。
  •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夢想,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許多父母都付出了100分的愛,但是付出不一定就意味著回報,父母給了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2)於錫坤:100分媽媽控制下長大的孩子於錫坤的媽媽,是典型的"100分媽媽",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舉家搬遷,使得上下班通勤時間大大增加,爸爸為了工作和家庭分離;媽媽為了保護孩子的天性,看到兒子玩火煮麵條也不阻止,哪怕廚房差點被燒了。
  • 60分的父母做保姆,80分的父母做教練,100分的父母……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這種保姆式父母,也總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