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100分媽媽危害可真多:三個步驟走出苛求完美的牢籠

2020-09-13 小宋老師的幸福課


01.

我認識一位寶媽,是一個過度追求完美的人。

大概在半年之前,她辭掉工作,開始做全職媽媽。心裡想著,這樣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同時也能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心裡這樣想,對孩子的要求也就自然提高了。

然而,就在前兩天,她帶孩子去參加一個數學興趣班。按照慣例,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最後十分鐘,培訓班的老師會把所有的家長都喊到教室裡,對孩子今天學習的內容以及課堂表現進行點評。

令這位寶媽感到羞愧的是,那天培訓班的老師當著所有孩子和家長的面,批評了這位寶媽的孩子,說她的孩子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不專心聽講,而且20道算術題,孩子做錯了10道。

聽到這些負面的評價,這位寶媽感覺心裡堵得慌。因為她把孩子的任何的一次成敗,都看成是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當天晚上,這位寶媽就就準備對孩子進行嚴加看管,一口氣給孩子出了50道算術題目讓孩子去做。

孩子感覺到了媽媽今天忽然對自己很嚴厲,心裡自然有些牴觸,結果練了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嚷嚷著不想再練了。

從心理學上說,挫折會導致攻擊。當孩子嚷嚷著不想學習的時候,媽媽心中積累的情緒忽然爆發出來,大聲對孩子喊道,「今晚你無論如何都要給我把這50道題目做完,否則就別想睡覺,我也不會給你講睡前故事了!」

孩子很少看到媽媽這麼生氣,所以嚇得哇哇大哭起來。而這位寶媽也對自己突然爆發的情緒感覺有些吃驚,同時又對這樣大聲對待孩子感到內疚和自責。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寶媽,只好躲到廁所裡,關起門來在裡面小聲啜泣,而孩子則在門外面大聲哭泣。場面非常凌亂。

這位寶媽對我說,她自己之前也學習過一些育兒的心理學知識,知道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然而這件事的發生,卻讓她有一種感覺:

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首先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住情緒,朝著孩子大吼大叫了;其次,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失敗。畢竟自己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可還是沒把孩子給教育好。

聽到這,我就對這位寶媽說,「再好的媽媽,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同時也無法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完美無缺。而一次的情緒失控、以及孩子的一次考試失利,並不能說明你就是一個壞媽媽。」

「不過你要小心,在你的大腦中可能存在著一種苛求完美的心態,不允許自己有犯錯誤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只有做到100分的媽媽,才能被稱為好媽媽。做到90分,80分,70分,甚至60分的媽媽,都有資格被稱為好媽媽。」我接著跟這位寶媽說道。


02.

從心理學上講,人們的很多痛苦都是過分執著所造成的。想做一位好媽媽,這個觀點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只想做100分的媽媽,就會出現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只想做100分媽媽所容易帶來的危害:

第一,苛求完美會導致媽媽的挫敗感日益增多。

當一個媽媽對孩子付出越來越多的時候,對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媽媽越來越高的預期,作為媽媽,就很容易感到挫敗。

曾經有一名心理學家海蒂在她的著作《如何達成目標》中誠實地寫道,「我看了很多育兒書籍,也看了很多育兒節目。作為心理學家,我本來想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希望把育兒的方方面面都做得完美無瑕。但現實猶如一記當頭棒喝,令人震驚。(我的寶貝)從出生直到一歲半,她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一直都在尖叫。由於我把自己的目標確定為做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因此把她的種種需求和過激反應都看成是我身為母親的無能和失敗。所有這些,我都怪自己。我的心情每天都在焦慮和抑鬱中來回波動。」

第二,苛求完美會導致親子關係日趨緊張

100分媽媽往往會對孩子要求更加嚴格。這樣一來,媽媽就很容易站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從而導致親子關係日趨緊張。

在緊張的親子關係中,有一種現象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那就是孩子會對家長被動攻擊。有很多家長曾跟我抱怨說,「老師,我們家的孩子總是做事拖拉墨跡,主動性很差,自理能力差,該怎麼辦?」

其實這可能是孩子在面對家長嚴格要求的時候,所採取的一種被動攻擊方式——由於很多孩子感覺自己力量弱小,不敢和家長正面對抗,所以就採取做事拖拉、磨蹭等方式來表達對家長的不滿。

第三,苛求完美會導致孩子成長的自主性被破壞

過分嚴格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喪失學習東西的自主性。雖然說,一時的嚴格,可以讓孩子的表現或成績在短時間內有所提升,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卻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學習的自主性會被破壞。

原因就在於,採用過多的外在獎勵或懲罰,很容易弱化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在孩子今後漫長的學習生涯當中,要想讓孩子擁有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就必須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因為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監管著孩子。


03.

既然成為100分的媽媽有這麼多的危害,那麼作為一名媽媽,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呢?

講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精神分析學家,他的名字叫溫尼科特。他一生中觀察了6萬對母親和孩子,然後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念,就是要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

這裡說的「足夠好的媽媽」,指的是既不要做一個對孩子漠不關心的媽媽,也不要做一個過分苛求完美的媽媽,而是做一個剛剛好的媽媽。

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曾奇峰,將「足夠好的媽媽」翻譯成為了「60分媽媽」,這個翻譯方法通俗易懂,更加便於大家理解溫尼科特的理念。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做一個「60分的媽媽」。

首先,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越是早點接納這個現實,就越是能早點從焦慮、內疚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當中脫身出來。

具體來說,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允許自己作為媽媽偶爾會有表現不好的時候、偶爾會有情緒失控或者是脆弱的時候。

有一位媽媽,之前總是擔心照顧不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對自己要求特別高。因此,她很容易感到焦慮和情緒起伏。後來,她下決心做出一些改變,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時候。

例如,之前她下班回家特別累的時候,兒子跑過來要求媽媽和他一起玩,這位媽媽總是很難拒絕,同時又感覺心煩意亂,往往陪伴的質量也不高。

現在的她,會先跟兒子說,「媽媽現在有些累,讓媽媽先休息15分鐘再陪你玩,好嗎?」這位媽媽發現,通常休息一會兒之後,自己陪伴孩子的時候精神更好了,家裡也比之前多了更多的歡聲笑語。

其次,嘗試和孩子結成同盟關係。

關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條件。如果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那麼很多問題都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和孩子建立同盟關係,而不是站到孩子的對立面。

建立同盟關係,就要求媽媽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和心理狀態,多給孩子貼心的陪伴。發展這種同盟關係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件孩子所感興趣的事情。同時,這件事情最好帶有一點點挑戰性。

比方說,和孩子一同去搭一個積木拼裝玩具,這個時候,完成拼裝玩具的搭建就成了一個挑戰,而在戰勝這個挑戰的過程中,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而這種同盟關係一旦建立,孩子就會和媽媽一條心,很多看起來很難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再次,給孩子提供一個抱持性的環境。

所謂抱持性環境,通常有兩個方面的特特徵:第一,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而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第二,當孩子進步的時候,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

在這種抱持性的環境當中,孩子身上的潛能會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掘,自身的能量會得到更好的釋放,孩子的身心也會更加健康。


總之,作為媽媽,我們的聚焦點不應該總是放在「如何表現得像一個完美的媽媽」上面,而應該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朝著一個好媽媽的角色不斷前進」?

其實,那些表現不完美的地方,往往也是家長心智成長的契機。如果總是想去維護自己完美的一面,那麼就會喪失很多成長的契機。最後,我想用下面這句歌詞來結尾:

「萬物皆有裂痕,但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不做完美媽媽,100分太多,60分剛好
    但往往這只是美好的意願,我們在教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沒能看好孩子,不小心讓他們受了傷;忍不住朝孩子大吼,甚至動手打了孩子;不停的嘮叨孩子,儘管知道這樣沒有用·····這個時候,我們會自責,會懷疑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媽媽,會害怕將來孩子會責怪我們。像這樣的焦慮估計媽媽們都有過,我們能要怎麼樣處理這些焦慮? 我們能否成為完美的媽媽呢?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歌
    我自己曾經得過15年強迫症,歷盡艱辛試過各種辦法都沒有什麼效果,絕望之際,最後因緣遇到內觀,內觀奇蹟般地讓我走出強迫症的牢籠。我康復後做了6年的強迫症諮詢,幫助大量強迫症患者成功走出強迫症,獲得康復,發生蛻變。內觀是解決強迫症問題的終極之道。
  • 能做60分的媽媽,千萬不要做100分的
    跟她表達的多了,她漸漸的也意識到了這樣的不足之處,發現自己的女兒似乎變成了第二個她,更意識到了即便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也不能連累自己女兒的原生家庭環境。於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去影響孩子的心,更加堅定了!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前言
    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有幾個十五年,在最為重要最為美好的人生時期,就在強迫症帶來的痛苦中度過了。一路走來一路歌,一路走來,一路降妖除魔。歷經艱難的十五年,用盡各種方法,最後因緣遇到「內觀」,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話內觀是從根本上解決人的煩惱和痛苦,這句話讓我內心產生劇烈搖晃,摸索練習內觀領悟了身心實相,看清了強迫得本質,發生蛻變,自己成功自救,至今自己已經走出強迫症多年。
  •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夢想,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許多父母都付出了100分的愛,但是付出不一定就意味著回報,父母給了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最後孩子叛逆、反差巨大中央電視臺曾經推出過一個記錄00後成長的記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很多家庭,用十年的時間記錄00後孩子的成長,其中4個家庭最讓人印象深刻。1)譚雨萌:完美爸爸"教"出的問題少女譚雨萌的爸爸,是一個很"完美"的爸爸,至少在女兒小時候是這樣的。
  • 所謂完美媽媽,都是謊言
    沒有完美的媽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連全職媽媽都做不到&34;,更不要苛求同時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媽媽做到完美了。客觀來說,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無法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像她們這種有經濟實力可以請多個保姆的人尚且做不到完美,普通家庭沒錢請保姆又何必苛求完美呢?做一個70分媽媽做個完美的媽媽是最大的謊言,把孩子成長的任何問題都歸結到媽媽的身上,是給媽媽們最大的枷鎖。
  • 所謂完美媽媽,都是謊言!
    接著要開始做全家人的早飯了,如果孩子跟大人吃的不一樣還得分開做。叫老公起床,給孩子洗臉刷牙,老公去上班,給孩子餵奶/餵飯。孩子吃的差不多了,自己再找個空閒胡亂吃兩口早餐。8:00~10:00,給自己和孩子都換好衣服,帶孩子去樓下/公園遛一遛,在回來的路上順便買個菜。
  • 成年人的潛規則:你不必苛求完美
    作者:TYZC莫言在《檀香刑》裡寫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你不必苛求完美01 別因為一點「不完美」,卻忘了對方所有的好。近日,郭敬明導演的作品《AI》被網友們推上了熱搜。講述的是AI和人類的愛情故事:傅小小在學校,遭受排擠,沒有朋友。
  • 不做完美媽媽,做自我成長型媽媽
    我有兩個寶貝,一個5歲9個月,一個1歲10個月,文如題名,我經歷了從內心焦慮,想要成為滿分媽媽的自我苛求階段,到現在接納自己,自我成長的學習階段,因為與孩子們的相互陪伴、因為孩子的愛,我更加了解並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並學會擁抱曾經的自己,找尋內心真實的自我,一場旅行,我們和孩子彼此成就。
  • 如何快速走出失戀,三個步驟慢慢走出陰影
    如何快速走出失戀?三個步驟,慢慢走出陰影;第一點斷絕與對方的任何聯繫,刪掉qq微信刪掉照片,刪掉所有與對方有關係的東西,既然已經分手了,就應該斬斷與前面的一切聯繫,不要抱有幻想,會讓自己更難受,慢慢適應。
  • 完美媽媽,是最大的騙局
    一些不太了解我的朋友會以為,我是個「雞娃」特別瘋狂的媽媽,完美媽媽的「人設」給其他媽媽好大的壓力。點讚最高的留言也毫無例外的是吐槽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好,一邊diss全職媽媽,一邊又鼓勵放開三胎。分,然後收穫對等的完美孩子。
  • 寶寶多大能認出媽媽?三個表現說明「認人」了,分分鐘離不開媽媽
    可剛走出去不到十分鐘,婆婆打來電話,說娃哭的厲害,叫她趕緊回來。雯雯班也不上了,趕緊回家了。寶寶哭的蹬胳膊蹬腿,就是不讓婆婆抱,看到媽媽哭聲更大了,委屈極了。雯雯接過來孩子心疼的不行,趕緊跟領導請假過幾天再去。
  • 原創:不做完美媽媽,只做夠好的父母
    ,希望孩子越來越好,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人,作為父母,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一定會犯錯,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做父母是一個基於孩子的展現,不斷調整的過程,關鍵在於是去逃避這些錯誤和不如人意的地方,還是選擇從中學習,在錯誤中做的更好。
  • 90後完美妻子人設崩塌:憑什么女人做了媽媽,就要當超人!
    而女子的家人也覺得:作為媽媽,為了孩子忍著點,是理所應當。其他大多數媒體對此的報導,同樣在歌頌母親的偉大:「女本柔弱,為母則剛」,隻字不提持續性的治療和疼痛會給她的身心帶來怎樣的傷害。且不說現在醫學進步,麻醉手段那麼多,有些並不會對胎兒產生什麼危害。
  • 地獄牢籠大賽|大公子玩命飛躍再現江湖
    長假剛結束就有地獄牢籠大賽  各位看官可還滿意?  並且成功回敬了一次秒殺  不過很快他的慶功典禮  就被毒蛇的一個個RKO摧毀  為了捍衛保加利亞的榮譽  盧瑟夫表示要擊敗傳奇  於是他和奧頓約戰地獄牢籠大賽
  • 男孩考98分,母親氣到抑鬱症: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考100分!
    二是哪怕你再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這世界上本身就沒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一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何況人呢? 再說,當為人父母的我們在苛求孩子的完美的時候,有沒有追問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完美的家長?
  • 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
    前些天聽到一個關於幾分媽媽的話題,感到蠻有意思。看看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呢? 0分媽媽對孩子的世界很少關注,孩子發生什麼她也不清楚,在她看來,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100分媽媽則對孩子十分關注,甚至對孩子的事情越俎代庖;而60分媽媽則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孩子沒有強烈需求時不主動介入。
  • 隱秘的「高壓型控制」,媽媽三個步驟毀了娃,真怕朱朝陽成張東升
    前夫生活優越,還有個可愛的女兒,她則和兒子一直住在老房子裡,為了掙錢遠去景區謀生,生活落魄,自己有了可心的對象還不敢聲張,就怕影響到兒子。大多數人看到這裡,第一印象是「單親勵志媽媽」,她也一直如此要求自己和兒子,必須「完美」,才對得起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
  • 親愛的,你無須成為一個完美媽媽
    你說,我是一個好媽媽嗎?哎,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 小A是一位工作家庭兼顧的媽媽,平時很注重在育兒方面的學習,能夠及時回應孩子,信任孩子,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長。 可只要在與孩子的關係中,自己有一點沒做好,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偶爾累了困了沒力氣陪孩子或者偶爾朝孩子大聲說話,小A就會非常自責,不斷地攻擊自己。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強迫症的本質是什麼
    儘管地球上有五十多億人,但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無論是他長的高、矮、美、醜還是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人會重疊別人的基因,每個人都是不能複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絕版,永遠不會存在另外一個和你完全相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