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羊老師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總是坐不住,怎麼辦?首先,我們要先分析一下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後再來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孩子規律生活的作息,保持身體健康。身體條件是孩子一切活動的基礎,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幫助孩子保持旺盛的精力,這也是孩子擁有專注力的先決條件。
第二,提供安靜的環境。對於三年級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排除外界的幹擾。因此,家長可以從燈的照明、電視的音量、空間等方面去建設安靜的氛圍,通過環境的暗示作用讓孩子儘可能安靜活動;當孩子學習時,儘量旁邊不要放吃的和玩具;當孩子做手工、或者在很投入的玩玩具時,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小世界,儘量不要打擾孩子。
第三,關注孩子的情緒。良好的情緒是保持專注的前提條件,當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及時疏導,及時幫助孩子減壓,幫助孩子解開心結。
第四, 培養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尋找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時,往往會更專注,但是一般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可能不能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就需要家長讓孩子多去嘗試做更多的事情,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在喜歡的領域探索,會大大提升孩子的專注習慣。
第五,玩一些鍛鍊注意力的小遊戲,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我是木頭人」或拼圖等遊戲,從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
在大腦後下方腦幹的前面,有一個微小的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形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前庭覺得主要功能,是接受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訊息,並過濾及辨識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前庭覺沒有發展好的孩子,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平衡力差、空間感差等表現,那麼家長可以幫孩子做哪些訓練呢?
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運動,搖晃運動:鞦韆、羊角球前後左右搖晃訓練;旋轉運動:騎坐旋轉木馬、轉轉椅等;跳躍性運動:蹦床、跳球、袋鼠跳等運動;平衡運動: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注意在給孩子進行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強度需要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來定,過低可能毫無效果,過高又可能引起不適反應。所以,家長可以選擇家庭感統訓練的方法,同時應該多向專業感統訓練老師尋求指導意見,方便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訓練強度和時間。
孩子沒有缺乏規則感,就不會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出現小動作多等情況。經常會聽到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這句話,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娃」,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好規則意識。
第一,家裡營造有規律的生活環境。比如作息規律,給孩子提供一個規律、穩定的作息習慣。家長要起帶頭作用,幫助孩子規劃作息時間,並且要做到有效的陪伴。
第二,創設規則要提前,規則內容具體並且合理。在樹立規則的時候和孩子商量,要求不能過於權威,讓孩子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父母要求這麼做。樹立好規則了就不要在孩子跟前一直嘮叨,要求其怎麼樣,這樣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若孩子達到家長所預期的,要給予及時有效的鼓勵,若沒有做到,可以適當的處罰並再次強調。
第三,正向語言引導。不要老師說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而是明確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並且父母也要做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