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歲月》----程建新老師回憶古田三中任教往事

2021-02-24 翠屏湖畔聽簫聲

                                                      

前言:程建新老師是我高中班主任、語文老師。老師淡泊名利,潛心教學。偶然讀到他寫的《三中歲月》,讓我想起了那悠悠的久遠中學時代,那些已經塵封的前塵往事。字裡行間,一幕幕純真年代記憶湧上心頭。師恩教誨永難忘,同窗之誼恆久遠,母校今朝更美好。特編發此文,與古三中老師同學們共享。

---

    《三中歲月》

程建新

1988年,從師大畢業後就來到古田三中任教。那年師大師專畢業生分配到三中的約有20人,其中師大的有遊國遠、餘智謀、胡小雅、陳少娟等。那時的我們是年輕的,那時的三中也是年輕的。

三中建在芝南山上。剛來時,三中的校門是在芝南街餘氏宗祠邊,走進去就是學校的操場。操場裡邊是一排大大的桉樹,一條水渠流經,再上是三中標誌性的建築飛機樓,裡邊連著大禮堂。飛機樓左下方是食堂,右邊是桌球場,再往右邊是土木結構的長方形的上下兩層的學生宿舍樓。桌球場上面是一排一層的初中部教室。學生宿舍樓二樓當中有門有路,蓋著過雨亭,往上是一片梨樹,通到初中部教室。飛機樓左邊有若干間狹小的教師宿舍樓,往上有幾排簡陋的教工廚房。再上,左邊是三層鋼筋水泥的教工宿舍樓。石階層層往上,過雨亭連接這幾處。三層教工宿舍樓右邊有小土場,邊上多竹木,裡邊是兩層土木結構的教學樓,樓上若干房間做了教師宿舍。再往右邊稍上坡,也是小土場,裡邊有石頭砌成的兩層平頂的教學樓,是高中部教室。再往右往上就是大大的後操場。操場左邊是山,往裡邊有菜畦,有油柰樹之類。高中部斜坡下面還有一座二層斜頂、外面塗著黃色的教工宿舍樓,叫鴛鴦樓。三中那時的建築大致如此。

三中左邊是餘氏宗祠和芝南街,右邊是路上村。就地界而言,三中屬於路上村。古寧路從三中外邊橫貫而過。再外邊是稀落的房屋、田疇、南陽河,河的對面是南陽村,南陽村背後是座終年郁郁青青的紗帽山,令人遐想。三中背靠筆架山,正對著南陽村和紗帽山,南陽河在門前自左向右蜿蜒流過,風水很好。

學校範圍原有土築的圍牆,後來都改成石砌圍牆了。石砌圍牆大概多是李緒明校長手上完成的,是不小的工程。記得緒明校長說,我們三中的女生很漂亮,要圍牆圍住,以免外來幹擾。

剛來時住在三層教工宿舍樓底層裡邊一個房間,逼著山腳,山上有彭宏英、餘澤元等老師開墾的菜畦,再往上全是山樹了。第一年與國遠兄同住在一起,兩人各安一鋪床,各自一張桌子,還有臉盆架、箱子之類。大學時帶來的書籍,絕大多數只能捆綁蜷縮在床底等處。

一來就教高一,當班主任。那時只有人教版課本一種,內容不多,政治說教的東西還是挺不少。課本之外,似乎也只有與之對應的一種練習冊。所以,除了課本之外,多有憑自己喜愛補充一些內容,有古典詩文,有現當代作家的文章。現當代選魯迅、周作人、豐子愷、林語堂、梁實秋、張中行、餘秋雨等人的文章,其中梁實秋、餘秋雨的散文選刻最多。那十來年沒有電腦,都是刻蠟板,刻筆、蠟板刻壞了不少。考試不多,卷子都是自己出的,可以說都是原創,出好並且刻好蠟紙之後,拿到油印室印刷。作文似乎是每周都讓學生寫一篇周記,海闊天空,隨意寫去。有時一周另加命題作文一篇。因為升學壓力少,學習較為輕鬆,喜歡作文的同學,一學期周記本會寫三五本。高中三年,有的同學語文水平與寫作能力進步不小,相當可喜。

那時學校對教學似乎沒有什麼要求,老師們教學隨意性很強。就我個人而言,上什麼,怎麼上,多是信馬由韁,自由發揮,因而常有上得酣暢淋漓。不過,每節課都有備課,每節課堂內講什麼,大致怎麼安排時間,都有預構,因而每節課的內容多數都按照預擬的完成。即使沒有完成問題也不大,因為教學是連貫層遞進的,後面可以不斷補充加深。當然,課堂上旁出斜逸也都有。但我有個準則,那就是準時上下課,絕不拖課。這是我的教學律令,嚴加恪守,至今不變。因為我當學生的時候,就非常討厭老師拖課,大學時候立志,自己當老師一定得準時上下課。

我喜歡高一跟班到高三,三中十三年,完整地帶了四屆學生。我以為跟班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貫徹自己的教學理念,實施自我的教學內容。三年時間,要教什麼,怎麼教,達到怎樣的目標,有大致規劃,並且不斷付諸實施。

三中教學方面的寬鬆,我以為是三中的特色,而老師們其實也是認真負責的。那時我們生活都很簡單,沒有多少想法,課餘幾位老師常在一起,所談多是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等問題。我幾次看到陳大波和鄒峰兩位老師,傍晚在後操場散步,互相探討數學,在地上畫圖演算。三中的這種寬鬆,當然也有欠嚴謹之處,但我還是十分喜歡這樣的寬鬆,感念這樣的寬鬆。

彼時教學是寬鬆的,但並非放任,因為學校與老師們都想在教學上出些成績,有所突破。

一年後的一天晚上,緒明校長來到我們宿舍,談論教學,大家覺得現在高二了,應該分快慢班,讓快班的學得更好,同時促進慢班的同學們自我激勵,不斷進步。李校長同意這種做法,但他擔心慢班班主任無人擔任。我說,如果沒人擔任,那我來擔任好了。這事就這樣決定下來,文理科都按成績分成快慢班。文科班,少娟任快班班主任,我任慢班班主任。

擔任慢班班主任,如何提高教學成績,如何做好班級工作和學生思想工作等等,都是問題。因為學生成績相對差,部分同學,尤其是女同學,心裡承受力不強,在慢班,心裡不免難受,或有所抱怨。但那時年輕氣盛,只想努力教好書,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就好了。而且,其時畢竟很寬鬆,學校並沒有提出什麼升學率,要考上多少人之類,只是儘量去做而已。但部分學生畢竟有些情緒,懶散拖沓,缺少目標動力。

除了課堂之外,師生互相交流挺多,所以師生的情感也深。記得餘養森同學,原來也在慢班,越學越好,要去快班,他留戀慢班,起初還不願意,後來才去了快班。

帶了三年,91屆同學考上大學的還是寥寥無幾,因為當時考上大學,哪怕是師專,也都不易,而且那時學生學業水平的確還相對偏低。不過,通過復讀,很多同學考上了各類學校。沒有考上去的,走出社會,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事業。想想看,成績並非學校教育追求的的唯一的目標,也不是衡量師生水平的唯一的尺度。

撇開這些,分快慢班,有道理,也有不少負面作用。因材施教,這是教學大法。另一方面,強分等第,有失教育公平,同時給部分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挫傷。這事後來想起來,真不知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教學之餘,緣於本性,投入最多的自然是讀書,側重點在於古典文史。希望不斷自我充實,同時也不斷促進教學。《全唐詩》是來到三中的兩三年內通讀一過的,《全宋詞》、《樂府詩集》、《二十五史精華》、《四部精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等,都是那些年讀過的。《四書集注》、《老子》、《莊子》、《魯迅全集》等則是教學之餘又重新細加通讀的。

剛來的兩三年,頗致力於《詩經》和《楚辭》。那時早上六七點起床,先到後山誦讀一陣,有時飯後有空還要誦讀。後山多松樹,也有油茶樹,冬天開出潔白芳香的花朵。《詩經》裡頭的《國風》部分和《楚辭》裡的《離騷》《九歌》等都曾背誦過。鄙人深喜《花間集》,一段時間常攜書到後山的菜畦處,坐在那裡靜靜品讀。又有一段時間,攜了《隨園詩話》走出圍牆,那時是春天,滿山桃花,就在花叢中悠然閱讀,感覺妙處極多,聯翩而來,令人目不暇接。

有幾年晚秋時節,有時傍晚飯後,帶了逯欽立的《陶淵明集》走到南陽河畔,坐在草地上,一邊聽水聲潺潺,一邊閒讀陶集,時或抬頭看看紗帽山,直到晚煙四起。有時還順便走到後彰村,過河繞道南陽村,再返回學校。同時在河邊或路上順便採摘幾朵清瘦的黃英夾在書中,現今的陶集還留有枯淡的菊瓣呢。不過,那時的南陽河十分清澈,我曾經多次在河邊洗衣洗澡,不像後來那樣冒著白沫。

還有就是臨帖了。有好幾年,曾經反覆臨習《張猛龍碑》和王鐸的行草書,其他臨寫什麼法帖,似乎印象比較模糊。但方法欠當,進境不大,那時的字跡,現在看來頗難入目。課堂也多提倡寫字、臨帖,有時有布置專門寫字作業。其中97屆,頗有一些同學字寫得挺好的,如林高定、袁長新、袁家豔、餘金枝、林家勤等等。

讀書最好要有同好者,以文會友,共同促進。餘東亮老師讀書頗多,他曾數次和我談及讀書,並且提議要開個文化沙龍,每周幾位老師相聚一次,談談讀書感受,交流經驗,但此事並未實行。

1997年,詹海東老師畢業來三中任教。他深好讀書,臨帖,打球。此後與海東兄在這幾方面交流就很多,非常愉快。我老婆曾說,初見海東時,還以為有三十幾歲了(因為他謝頂較多),但多看了,畢竟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滿是活力,倒耐看。海東兄好學深思,教學深受學生喜歡,與他交流,總會受到不少啟發。還有餘祚翌老師,他讀書能化,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祚翌兄謔言,書與老婆,都不出借。鄙意書一般是可以出借的,這也是傳播文化,而且那時許多書還是不易購買借閱的,不像現在,買書讀書非常方便,但是許多人沒有興趣讀書了。那時,每到寒暑假,總有學生來借書的。

我們三中是體育先進校,體育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其中田徑、籃球、桌球、武術等都開展得很好。每年都有一次校運會,那幾天整個校園歡歌笑語,龍騰虎躍。

大概一來三中就開始打桌球了,一打就上癮,越打越有趣。傍晚打完球,出身汗,洗個澡,整個晚上精神煥發,讀書做事都十分高效。大約是91年夏秋,又一屆新生入學不久,課堂上我與同學們說,桌球是項很好的運動,希望同學們多參加。同時又說,在座的恐怕沒人打得過我吧。傍晚,戴祖祥等幾位同學就找上門來,要跟我交手,他們球藝甚好,當然是他們勝我了。

桌球場在飛機樓邊,泥地上有八張水泥桌,晴和無雨,幾乎天天,尤其是傍晚,都有好多師生在此揮灑青春。球場外邊是學生宿舍樓到飛機樓再到餐廳的水泥路。外面是水渠,兩邊是娟娟竹叢,一株古老虯勁的迎客松,還有一棵較大挺直的松樹,一株大大的石楠樹,還有其他樹木。水泥桌背後是一排大大的梧桐樹,飛機樓邊和往上石階兩邊也有若干大大的梧桐樹。每到春夏之交,梧桐花開,清晨起來,但見地上鋪滿了潔白芳香的花朵,富有詩意。而桌球場就在這花木叢中,有綠蔭,有花香,有陽光,有泥土氣息,場地簡陋卻令人愜意。

因為老師的帶動,同學們打桌球的就很多,青少年身體好,悟性高,打上一年半載,往往也就後來居上了。女同學喜歡桌球的也不少。印象中,陳惠芳同學經常傍晚來打球,常是打赤腳,很投入,出一身汗後就提著塑料桶去洗澡洗衣服。97屆畢業生中,理科是慧芳同學高考成績最好,考上太原一所大學,而後又考上北大研究生,文科是鄭運鍾同學考上北大中文系。師生也常舉行桌球比賽,相當精彩。老師中桌球打得最好的是彭宏壽、黃聿院、餘景榮、姚傑、詹海東等。

那些年,經常有老師帶隊或同學們自發去春遊秋遊。記得一次,我和少娟老師一同帶同學們去杉洋龍井春遊。到了龍井,但見山色青翠,幾疊瀑布從上面飛流而下,底下是一泓碧色的水潭。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從水潭旁邊直接上去,有危險。但不經意間,有的同學已經從潭邊爬到上面了。更讓我驚訝的是,少娟老師也和一些同學從潭邊攀爬上去了。我到龍井數次,都不敢從瀑布邊攀爬,而少娟老師竟然毫不畏懼地從那裡爬到頂上,真讓我佩服。

又一年晚春,師生去遊天湖頂,它在古田與屏南的交界處。先是騎自行車到程漈,然後再走山路前行。那天赤日炎炎,走得大家汗流浹背,大約到下午三四點到了天湖頂。頂上多是草地,間雜一些低矮的松樹。於是埋鍋造飯,說說笑笑。可到了夜晚,霧靄迷濛,因為高山,頗有冷意,大家砍了許多松樹燒起了篝火,在火堆邊一整晚聊天。第二天清晨飯後,整隊返回,中午回到了學校。但到了傍晚,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心想若是昨夜也是如此,後果真不堪設想。

又有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帶同學們去遊杉洋的禪林祠。禪林祠是餘氏宗祠。到了禪林祠,只見天井中一株大大的苾芣花,滿樹美麗的紅花,正醞釀著一庭春色。據說這株苾芣花是宋徽宗皇帝御賜狀元餘復的。大家都在花前紛紛攝影留念,而後一同登上陡峭的獅嶂峰。下午返回,看著田野裡一畦畦的油菜花,田園暮春很美的景致一同烙到了心版。

春遊秋遊,可以鍛鍊身體和毅力,舒散心情,欣賞景物,了解民情風俗,師生同學之間也能更好地了解,增進友誼,是挺有意義的。但外出遊玩,即使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也難免不出一些問題,這也很正常。如今,矯枉過正,以安全為冠冕堂皇的名義,將學生禁錮在校園,於是同學們整年為了讀書考試,青燈黃卷,焦頭爛額,昏昏沉沉,顯然是因噎廢食,因跌廢步,得小失大,有乖教育之旨。

那時也常和一些老師一同登山騎車之類。紗帽山登過數次,頂上是鬱鬱蔥蔥的雜木林。杉洋常去,下院、上院、龍井、白溪處處留下足跡。特別是下院,一走進去,撲面而來就是濃鬱的文化氛圍。一次,幾位老師結伴騎自行車去杉洋遊玩,具體的事情都忘記了,只記得晚上返回,雷雨大作,一片昏黑,大家都被淋得滿身雨水,但卻樂在其中。

個人獨自騎車出遊更多。田地、靈龜、幽巖寺等處,閒空時騎車閒逛,青山、綠水、稻田、菜畦,一路上都十分幽靜。待到石板材開發之後,那就迥然不同了。有時傍晚稍稍騎車到東店,返回時,涼風習習,夜幕下的古三中燈火通明,心中一片溫馨。

更多時候,是閒時早晚散步到附近的村莊。常常傍晚走到路上村,踏著光潔的石板路,看著古舊的老屋,使人不免發思古之幽情,甚至想隱居在此。有時走出村莊,外面就是碧綠的田疇,潺潺的河流,清爽怡人。

盈盈一水的南陽村也很好,常是散步從村外走過。一年春天,多日攜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走到村外彭氏宗祠裡讀,讀累了,走出來,看看田野裡碧綠的豌豆,搖曳的油菜,還有許多其他蔬菜,令人喜悅。

還有很常去的是後彰村。後彰村有很多老梨樹、慄子樹和桃樹,整個村莊在綠樹掩映之中,真像一個桃源古村。一個深冬,看到一戶人家潔白的粉牆外一樹很大的枳殼樹,滿樹白花燦燦,唐人詩云「枳花明驛牆」,我在這裡感受到了。每年春天都要走到村莊靠山腳下的一幢寬大祖屋處看看。此屋當是明末清初建築吧,黑瓦板屋,外邊是園圃,許多桃花在春風之中嫣然綻放。村邊還有一曲清溪,一島桃花,徘徊花下,不忍離去。有兩三年還常常帶了小孩到此遊玩,他看到貓狗雞鴨等就很高興。

鄙意大東鄉鎮,後彰村應是景物最美的村落。現今後彰村煥然一新,面目全非。我印象中的後彰村有許多溫馨的記憶,永不磨滅。

三中歷屆學生,給我的印象是樸素天真,勤勉好學,充滿活力。有不少是才氣橫溢,後來考入各種名校。也有個別同學學習不夠認真,調皮搗蛋,但只要多與他們接觸,也就感到都挺可愛。比如剛來時,擔任班主任,發現兩位同桌男同學,他們很要好,時常逃課,在學校的圍牆邊閒逛,遠遠地看到我了,馬上躲開,一會兒去班上看看,他們已經端坐在班上了。前幾年他們高中二十年聚會,這兩位同學特地來找我,要我參加他們的聚會。又有兩位男同學,喜歡打架,畢業後都變得很好。又有一位同學,是從縣城轉學來的,課堂上很多話,同學們就選他做班長。走出社會,生意做得很好,而且文質彬彬,這幾年見過數次。也有一些同學,非常老實,照著老師的話語踏踏實實讀書,高中三年,進步了很多。還有一部分同學,在學校時不顯山不露水,走出校園後卻大顯身手,揚名立萬。

學生性格不一,才能不一,鄙意不能以考試成績來衡量高低好壞,當然也不能以以後的成就大小強分等第。作為師長,應該寬容博大,傳道授業,讓青少年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走上社會都能有所作為,有益社會,我看這樣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了。

三中的師長們各有特色,多才多藝,令人懷想。

我剛來時是彭孝楚任校長,一年後他去寧德師專任教,李緒明接任校長。他雅好書畫,寫得一手好字。到杉洋他家,他就拿出李若初先生的字畫讓我欣賞,都是精品之作。不想李校長積勞成疾,於1994年春夏溘然長逝,享年54歲。那時,我們全校師生都去杉洋參加李校長的葬禮,一直把他送到山上。接下是李一汀校長。他也是多才多藝,字也很漂亮,能作文,能打球,能遊泳,但他覺得自己最出色的項目是遊泳。他的夫人是位勤勞的家庭主婦,很可敬。有一年暑假,我和幾位老師到寶橋村李校長家,校長夫婦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我們,我們還在他們家過了一晚。那天很熱,下午,李校長邀我們到河裡遊泳,果然領略了他那高超的遊技。

餘忠仁副校長是位忠厚可親的長者,傍晚時常常偕同夫人在校園散步。他的女公子餘瑤是我學生,一派溫文爾雅,真是一位淑女。連天斌主任是福州人,二十多歲就來到三中任教,勤勤懇懇,一直幹到退休,可謂終身在此服務,真令人敬佩。他曾跟我說,他初來時,三中外面都沒有房屋,芝南街也很少人家,頗為荒涼。又說,初中部教室外面種滿桃樹,桃子熟時,學生都不亂摘。到我來時,校園裡幾乎不見桃樹了。有一事曾不經意間觸忤過天斌主任,心裡一直感到歉仄。

老師之中,年長而又常常接觸的,一位是餘興產老師。他教物理,但數理化外語都通,學過的東西幾十年都記得牢固,可見天賦之高了。他為人十分平和,說話總是細聲細語。有段時間,下課後常踱到耐寒室,與我談些文史方面的問題。他曾說,差的學生要差的老師教,好的老師反而教不好,想想也不無道理。

黃家湘老師也是一位天賦很高的人。數學是他的拿手好戲,聽說他念中學的時候就被人稱為「數學王子」。他教書一直都是激情奔放,一上課,整座教學樓都迴蕩著他的聲音。他製作的燈謎很高雅有味,還擅長舊體詩詞創作,其詞作風致宛然,頗有宋詞味道。一次來到見山軒閒聊,他說很喜歡李清照,一口氣背誦了十幾二十首易安居士的詞作,非常流暢,一無差錯,我以為他是近期於李清照的詞作有所複習,但他說都是三十多年前念中學時背誦的,可見記憶力之強了。他還多次說,《水滸傳》裡頭一百零八將的姓名綽號都能背得出來,這我相信,因為從他的燈謎創作就看出他對《水滸》非常稔熟。

教數學的陳孝詩老師,是位忠厚長者。他很喜愛《三國演義》,對三國的故事非常熟悉,也是一奇。孝詩老師東際村老家很漂亮,他曾兩次邀請我們去東際村看他的老房子,欣賞百年山茶花和牡丹芍藥等。這個,我已在一篇文章中說到了。黃開紹老師的毛筆字寫得自然醇厚,我每每見到他書寫的春聯或其他東西,總要駐足欣賞一番,惜乎未得向他求得一兩幅墨寶。而黃建宇老師則是擅長寫美術字,也是一絕,同時還擅長攝影。

那時語文組裡,餘澤元老師算作長輩了。他常常感嘆,讀書做事要趁著年輕。他說,我現在想讀書,眼睛不行;想做事,精力不足。但他最多的是因為子女而感嘆。他有兩男兩女。他的兩個女孩子都很聽話,大女兒餘海琳是我的學生,更是一派溫文爾雅。但兩個男孩子那時卻非常搗蛋,應該是老師們經常告狀,他常常為此煩惱。他多次對我說:福州人有一句話說得好:「我這輩子沒你辦法,下輩子做你的兒子。」子女不聽話,做父母的有什麼辦法呢?沒辦法,一點也沒辦法。我深以為然。後來,他的兩個孩子出去工作,挺會賺錢,現在澤元老師應該是生活得樂滋滋的了。這讓我想到,子女的好壞和出色與否,與父母的教育有關,但更多的恐怕還在於自身的素質、努力和周圍的環境吧。

十一

年輕老師之中,讓我佩服的黃聿院老師,他桌球、羽毛球、籃球都打得很出色,音樂方面也很有天賦,書也教得很好。黃彩雲同學曾和我說過幾次,她說聿院老師上課往往只講十五分鐘,要言不煩,讓人很好理解,不像有的老師那樣,整節課喋喋不休卻讓人迷迷糊糊。彩雲同學語文很好,作文富有才氣,記憶力很強,一般短小的古詩文,念三五遍也就背下來了。後來考上寧德師專中文系,要求背誦的古詩文,高中時幾乎都背過了,念得很輕鬆。

桌球、羽毛球、籃球都打得很出色的還有餘景榮老師,他體育方面真有大天賦,而且從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樂趣。他是我第一屆學生,我們一直常有聯繫。他的父母親也都很和藹可親,常常讓我想起。黃肖鋒和妻子餘美前都是老三中。肖鋒老師跟我說,課本的內容他非常熟悉,哪個章節哪個題目在課本的哪一頁,都一清二楚,不必備課,只要課前備十分鐘就足夠了。

三中的體育老師都很出色。過去常常組織籃球賽,從打球中,我看到短小精悍的阮平老師的體育素質非常好,彈跳力非常強。更讓我驚奇的是一次校運會上,他的三級跳遠達六米多,簡直是飛人。之後他人告知,他是寧德地區跳遠冠軍。黃農、餘紅強、彭時騰、黃聿棟、陳宗須、黃聿賢等體育老師,也都各有絕技,各具特色。

十二

說到聿棟老師,就想起他結婚的事情。那天去鶴塘他家吃喜酒,看到新郎新娘都是穿著牛仔褲,年輕漂亮,英氣逼人。過了兩三天,我遇到蓮珍師,對她說,那天見到你們結婚時都穿著牛仔褲,很帥氣,與眾不同,很好很好。她說,唉,別提了,就因為沒有穿上結婚禮服,受到了親友們的指責。現今一些禮儀,不土不洋,實在莫名其妙。比如,結婚幹嘛男的一定西裝革履,女的一定要披上婚紗之類呢?記得有一年,有老師提議,學校統一為每個老師都做一套黑色的西裝,大家都穿著式樣相同的西裝上課。我心想,如果那樣,全校老師都是呆頭呆腦,看去像老鴉一樣,那情形一定十分滑稽可笑吧?

這又讓我想起江希燦老師的結婚。希燦愛春,郎才女貌,一對璧人。他們結婚,喜酒是在愛春家鄉紗帽山背後的井邊村辦的。記得那天下午,我們一幫人走路去井邊,吃過喜酒,晚上大家又整隊走回學校。天天面對紗帽山,常想山背後該是怎樣的情景,這次總算是到了山後的井邊村,後來想再去就一直沒有去成。黃小金老師也是井邊村人,英年早逝,令人傷悼。希燦兒子出生後,我曾寫了一幅字,內容是「茁壯成長」四字,希燦將它貼在房間。光陰荏苒,希燦的兒子今年考上了大學。這兩三年,我老婆常常讚嘆希燦的兒子江淮,以為長得極帥,毫無瑕疵,但我這幾年都沒見過,到底想像不出是如何的帥氣。

十三

遊國遠兄是師大同學,剛到三中,兩人擠在一個房間住了一年。國遠兄教學上有他的理念,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怡然自得。他穿著隨意,整年幾乎都穿拖鞋,上課也常如此。這也可以看出三中的寬容的一面,是特色。他喜歡抽菸喝酒。起初幾年,講課之餘,就在課堂上抽菸,坐在前排的女生就有意見,說遊老師一抽菸,我們肚子就疼起來了。大概有好幾年吧,國遠兄似乎經常胃痛,上午第四節課上到末尾,尤其難受。我離開三中後,數次見到國遠兄,他告訴我現在是經常種菜,身體好了,煙不抽了,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他現在算是三中的元老級人物了,夫妻都紮根在此,女公子遊如春考上廈大,一家挺美滿。如春同學聰明可愛,在一中念書還常和我打桌球。這是我與他父女兩的一段因緣了。

到了1993年吧,程華、周玉珍等老師畢業分配到三中。程華教初中,我與他少有接觸,只聽過若干學生說,程老師課上得很好。玉珍師與我同帶班級好幾年,教學很出色,很受同學們歡迎。不僅如此,她的工作效率很高。有的同學告訴我,每次考試,兩個班級,第一天考完,第二天試卷就發下評講,也沒見她請同學們幫助改卷。這麼高的效率,我就一直想像不出來。

還有一位奇怪的老師,胡詩設老師,大家都稱他為老胡。按照學生們的看法,他是「三中八怪」之一,鄙人也忝列其中。1989年春夏之交的學生運動,波瀾壯闊。起先,電視臺都有報導,國家領導人都有出來接見學生代表。後來一切封殺,人們紛紛去購買收音機聽英美電臺報導動態。那天在老胡的小房間,大家聽英國電臺的英語報導,老胡邊聽,邊應大家之請,同步流暢地譯為中文。老胡英語水平之高,此時我才算真正領略了。曾在三中任教英語的瞿迎春老師,後來到了一中,後來出國去了,現在是海爾公司副總裁。她也說,老胡英語水平很高,跟老胡沒得比。

老胡授課,咕嚕嘰哩,整節課大致都是用英文授課,而且隨意發揮,曲高和寡,很多學生就不知所云,不滿意。我說,老胡你就不能有所變通嗎?他說,英語就得這麼教。稱讚老胡的只有個別英語水平很好的同學,其中鄭運鍾同學多次和我說,胡老師英語教得非常好。運鍾同學念文科,能看英文原版書,每次考試都是遙遙領先,比第二名高出50分以上,1997年以全縣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大,也算是個奇蹟。一次,運鍾同學又告訴我,胡老師與某某老師談戀愛了,我聽後不相信,後來果然沒有。水平高,但不願意教書,我後來漸漸想出其中的原因了。

老胡很隨和,和他玩得也多。一年暑假,我與老胡想騎自行車去武夷山。剛爬上紅亭隘,下坡放車疾行,不意一輛大卡車從拐彎出直衝上來,心中一嚇,馬上剎車,還好沒有一命嗚呼,但車倒人傷,數處流血,這個計劃也就流產了。

有一次,老胡對我們感慨地說,現在不少學生也叫我老胡,他們是晚輩,應該叫我胡老師才對。我聽後深有同感。這其實也是我們中小學禮儀文明教育缺失導致的,引人深思。

十四

三中傍山而建,層層而上,古老幽靜,花木叢萃,是一個花園式的校園。

三中的花木很多。最多的當是竹子,竹子很美,很高雅。老杜詩有「雨洗娟娟靜,風吹細細香」,又說「平生憩息地,必種數竿竹」。古人以為「何可一日無此君」,良有以也。山上多是松樹。此外,梨樹、杉樹、梅花、苦楝、梧桐、女貞、石楠等等,難以一一枚舉。還有,到處都種有芙蓉,每到深秋季節,芙蓉花開,把校園裝點得一派明媚。我曾和同學們說,芙蓉花很美,要多加欣賞。一位男生活學活用,一天就摘了一朵芙蓉花放在一位女生的桌上,以表愛慕。後來,每見芙蓉花開,就不禁想起三中歲月,想起那些明媚的秋光。

三中有後山,而對面又是南陽河紗帽山等,人就在自然山水之中,是很好的。有許多菜畦,老師們可以種菜蒔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又是很好的。

三中後操場原有三百米跑道,後來要建四百米跑道,又加以挖寬推進,看去很大。到了暑假,學生走了,後操場一種雜草長得很多,有些地方高過膝蓋,芳草萋萋,其實也是很美的。有兩三年吧,晴和的傍晚,就和妻子在後操場散步,彌望綠草,很覺喜人,但有時也有些寂寞的感覺。有時夜晚一同在空曠的大操場走走,然後席地而坐,此時天空中繁星閃爍,四處蟲聲唧唧,微風習習,非常清爽,有如夢境。

現在許多學校都做了塑膠操場,看去高檔乾淨,似乎纖塵不染的樣子。但除了花費不菲而外,應該就是灼熱與空氣汙染,而花草也都死掉了。我卻是偏執地喜歡泥地操場,也許我這個土人兒永遠都是喜歡土氣息泥滋味,而看著上面有綠茸茸的小草,晶瑩的露珠,有無數蓬勃的生命,心中就充滿了喜悅。

十五

剛來三中,住在山邊那座三層宿舍樓的底層靠裡邊的房間,很暗,冬天頗冷,我取名為耐寒室。黃須添同學說,恐怕是「羅衾不耐五更寒」吧?我說不對,應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各人看法,往往不同。幾年後,搬到了下邊的鴛鴦樓。這是座兩層磚木結構瓦頂的樓房,外邊塗上橘黃色,看去有些味道。當中是天井,裡邊一排是小小的廚房,外邊各是兩個相連的小房間,大概一對夫婦都一套,旁邊有兩個公用的小小的洗澡間,沒有廁所。現在看來挺簡陋,但那時也就不錯了。我住在一層最邊角處,隔壁是黃農夫婦,樓上對應的是聿棟夫婦。天井裡種了一些花木,青蔥可愛。

房間外面是一條從校門口蜿蜒而上到高中部和後操場的泥土路,是石砌圍牆,牆外就是路上村和古寧路,對面是青山,視野開闊了許多,就將新居取名為見山軒。黃孝同老師比我早一年來三中,他擅長書法篆刻,只教了一年就調到縣職業中專。一次到孝同兄的職專,請他為我刻了若干個印章,其中一枚為「見山軒主人」,自己書作就頗有蓋此印章的。

那十來年,三中新蓋了教學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公寓樓等。更後我走了,飛機樓拆除了,照著原來式樣又重建了,而新的禮堂等也建成了,可謂面貌一新。而今去三中一看,真有今非昔比的感覺。同時,又有失落,有惆悵,因為過去熟悉的那個三中只能在腦海裡,在舊照片裡去追尋了。

十六

2001年從三中調到一中。剛離開三中的那一段時間裡,心裡非常想念三中,乃至形諸夢寐,而且很想作一長文,較為詳細地記錄這十來年的生活感受。然而未能毅然下筆,人事稠疊,時間一長,也就擱置起來了。

一臥芝山十三年,此中因緣須問天。光陰不居,現在離開三中又整整一十三年矣。鄭國衛校長熱情約我為三中寫篇文章,我就拉拉雜雜地記下這些,其中錯謬之處,尚望老師同學們指正。作此文,也正想對自己一段不算短的生活進行一番追憶,對三中師長、同事、同學們表達感念之情。而作為三中人,當然還要表達自己對我們古田三中深深的眷戀與祝福,祝願三中的老師、校友、同學們快樂美滿,三中的未來更加美麗燦爛。

2014.7.27-29草成,之後陸續添改,8.4晚都草入電腦。8.7夜晚修改一過,8.10晚落雨又改一過,8.11晚再改一過。8.14夜晚又改,10.14晚再改。10.15夜晚又改一過,傳去請海東兄校改之,傳來後於10.16晚復改一過,只能如此了。時在簾青室。


 

相關焦點

  • #漳州三中# 漳州三中西藏生赴龍巖古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020年8月13日,漳州三中西藏部組織留校藏生前往龍巖古田會議舊址開展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跟著導遊的講解,同學們在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時值寒冬,但是物資短缺,戰士們缺衣少食,於是在會議現場燃起了一簇簇火堆取暖,地面黑色的印記就是這樣留下的」。
  • 臨武三中朱毅同學感懷母校作品:回望三中,回憶過往
    想起我第一次踏入初中,也還是夏天,那是個充滿著未知,充滿著驚喜的夏天……回望過去的三年,感慨萬分,對老師們的留念,對同學們的不舍,對班級的回憶,對母校三中的難以忘懷。很高興與同學們相見,相見在我的初中生活。我們班是個很活躍的班級,課堂上的積極發言,課後的探討學習,以及綠茵場上奔跑的風採,都印證了這一點。
  • 鄂爾多斯市三中,我的母校,20歲生日快樂!
    此時此刻,回憶一張張熟悉而又親切的面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這裡,我想說的,都凝結在這三句話裡。第一句,我最想說,有一種青春叫奮鬥。奮鬥是人生的底色,是一個人最美麗、最有力量的姿態。蘇格拉底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 劉大昕|哈爾濱三中歷史尋蹤
    哈三中是哈爾濱的名片,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是哈爾濱的驕傲。我的學生有好多來自哈三中。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李燕傑曾是哈三中數學老師,可惜前幾年不幸去世,我的哈三中美篇也有我懷念他的情思。楚圖南楚圖南曾經在哈爾濱三中任教。
  • 母校,攸縣三中
    這就是我的母校-攸縣三中。輝煌的攸縣三中談起攸縣三中,幾乎是無人不曉。聽課不明處,眼神迷離的看著老師,遠坐於後座。然後不停的打哈欠睡覺。偶地不經意,口水浸溼課本,淌了一桌。對於即將而至的高考,我們總有一種莫名的期待和彷徨。
  •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拼搏待此生——莊頭三中2020中考誓師大會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拼搏待此生——莊頭三中2020中考誓師大會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尤其趙秋玲老師那慷慨激昂的宣誓詞,引得臺下師生發出陣陣喝彩聲。丁瑞豪同學在發言中表達了堅定的信念,奮戰中考的決心;同時,鼓勵同學們在最後的40多天中,珍惜時間,樹立必勝的信心,永不放棄。
  • 呼蘭三中那年那個文科班(紀實散文)
    當郎亞玲和我們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看得出她很感慨,她說:「我很珍惜高中時的那份同學的感情,儘管那時男女同學都不說話,但是那種感情是後天新結識的哥們姐們的感情根本無法替代的」。歲月悠悠,情懷依舊,高考之後學民和李成參軍了,學民通過努力考上了軍校,上進工作一直晉升為團級,退役後在地方工作,勤政廉潔,但仍就是豁達仗義的性格,而李成退役後在雙井從事醫療工作,造福桑梓。
  • 展翅翱翔,三中騰飛———永康三中舉行慶祝2018年元旦文藝匯演
    呂校長祝福老師們新年快樂,合家幸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也鼓勵全體同學新年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永康三中2018年元旦文藝匯演取得了圓滿成功。整場演出精彩紛呈、激情洋溢。元旦匯演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現了全體三中師生健康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面貌,也表達了大家喜迎新年的美好心願。
  • 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聯合體:鮮花送給最可愛的老師們
    在這收穫成果又播種希望的美好季節,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聯合體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 10日清晨,伴著晨曦邁進三中校門的老師們,收到了由校長、書記送上的一束鮮花祝福。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學校以溫馨的祝福形式,送上對每一位老師的節日問候。
  • 2020全景看高中 | 大連三中:向人生更高處起航
    面對全新的同學和全新的環境,我這樣一個開朗的人也會變得很內向,但是相處久了,我發現老師們和藹而耐心,同學們也熱心善良,漸漸的我把三中當做成了我的另一個家。很快我和老師與同學們就變得熟絡,成為了朋友。我們的聯歡會上,大家一起表演節目,運動會前,大家都賣力奔跑刻苦練習。三中記錄下了我許多的歡聲笑語,記錄了很多美好的回憶,當然也銘刻了我的奮勇拼搏。
  • 考生給老師送感謝信鞠躬行禮 九江三中考點暖意融融(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鍾良報導:「親愛的三中老師們,感謝你們在高考期間給我(考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6月8日下午,英語考試剛結束,九江三中督導室副主任黃柏泉便收到了一封來自考生的感謝信。
  • 漳州三中,我回來了!
    - 又一次走進這所充滿回憶的校園,真好 -▼【漳州三中】
  • 晉城資訊|實驗中學高中部和晉城三中合併
    2019年,按照晉城市人民政府優化市區高中教育結構的決策部署,實驗中學高中部將與晉城三中整合併搬遷新址辦學。當年新學期,學校高一年級停止招生,派出20名高中教師到三中任教,邁出了兩校融合發展的新步伐。教師隊伍是辦學之本,平穩過渡是發展之要。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實驗中學發展與不同教師群體的訴求,學校領導積極向市教育局反映情況,同時統籌考慮進行綜合研判。
  • 祝學城:古田一中往事·遠去的中學時代的回憶
    歷經六年的中學生活,經過五十多年的世事滄桑,雖然往事朦朧如煙,但仍有許多鮮活美好的記憶沉澱下來,令人沉迷、陶醉、懷念。尤其是中學時代的許多老師,他們對教育的執著忠誠,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學生的慈愛關懷,讓我們終生難忘。1958年,國家建設古田溪水電站,古田舊城被淹沒於翠屏湖底。古田一中也從舊城的龍首山搬遷到新城松臺山。
  • 後來居上的新縣三中
    後來居上的新縣三中精彩回放221 愚真編轉2014年8月26日下午,應邀參加「新縣三中2014師德師風集中教育動員大會」,並做了主題報告,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熱烈歡迎2011年中招,全縣前10名三中7人,前50名,三中37人,前100名三中71人,前373名三中228人,前1000名三中518人,前2000名,三中805人;2012年中招,全縣前10名三中10人,前50名,三中41人,前100名三中78人,前373名三中253人,前1000名三中516人,前2000名,三中801人;2013年中招,全縣前10名三中9人,前50名,三中41人,前100名三中71人
  • 百年三中歡迎您
    (一)優異成績漳州三中獲2018年漳州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功勳學校各類獎牌漳州三中歷年高考上線率統計表2020年漳州三中高考喜報2020年漳州三中中考喜報(二)優秀師資心理學——楊濱妮老師化學——吳曉穎老師
  • 傅林林:我的三中,我的初中老師
    我的三中,我的初中老師◎傅林林在「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的最高指示指引下,我上完五年半小學後,於1971年春進入三中讀初中,197301當時三中的校門在觀前街,朝南。校領導由工宣隊、貧宣隊和學校三方組成,有油米廠工人封德正、郵電局職工老孔、農民阿明伯等,校方是葛朗秋、陸洪福等。管傳達室的叫姚克明。校區分東西兩塊,西區被河環抱,是教學區,共有三排教室。西面兩排教室南為四教室,北為工字形教室。
  • 風景這邊獨好,求學三中更佳------茌平三中歡迎你
    今天的茌平三中已成為一所師資雄厚、教風嚴謹、學風踏實的縣域名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校園如詩如畫茌平三中領導班子既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家,更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從寄宿制學校實際出發,實行24小時無縫隙管理,學習、就餐、休息均有老師全程陪護,把複雜的事情做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確保各項政策落地開花、生根結果。嚴格的常規管理,是茌平三中強勢崛起的根基。
  • 光學女博士選擇到武鋼三中當老師
    點擊播放 GIF 0.5M這不武鋼三中的物理老師黃文武鋼三中31歲的物理老師黃文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光學女博士。四年前,她拒絕了一份40萬年薪的工作邀請,選擇到高中執教。黃文至今還清楚記得,她第一次走上講臺時,還沒拿到課表的新生們「以貌取人」,拿出英語課本。聽說這位長相清秀、說話輕聲細語的美女老師是教物理的,而且是一名女博士,教室裡一片譁然。
  • 三中老師對學生關愛滿滿 家長贊「最美教師」
    濟南三中李穎新老師送學生參加高考  「2017齊魯最美教師」評選開始了,濟南三中收到了2014這封信把一位心懷大愛的老師推到眾人面前,也讓大家再次感受到濟南三中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的工作風範。  「李老師在孩子們身上傾注了幾乎全部的心血和愛!」家長吳軍在信中說,「為了孩子們的學習,李老師每天很早就從市區趕到幾十公裡外的學校,六點鐘,孩子們還未到教室,李老師已經早早地在教室等著他們,天天如此堅持,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孩子們的愛是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