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林:我的三中,我的初中老師

2021-02-28 聚桂文會


我的三中,我的初中老師

◎傅林林

在「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的最高指示指引下,我上完五年半小學後,於1971年春進入三中讀初中,1973年7月初中畢業,三年的學制縮短成兩半年。

01

當時三中的校門在觀前街,朝南。校領導由工宣隊、貧宣隊和學校三方組成,有油米廠工人封德正、郵電局職工老孔、農民阿明伯等,校方是葛朗秋、陸洪福等。管傳達室的叫姚克明。

校區分東西兩塊,西區被河環抱,是教學區,共有三排教室。西面兩排教室南為四教室,北為工字形教室。兩百米南北向的煤渣跑道把西面兩排教室一隔為二,四教室在跑道裡面,工字形教室在跑道外面。兩顆銀杏樹也是一顆在跑道內,一顆在跑道外。跑道西側是司令臺,坐西朝東。司令臺南側從南往北依此是小型養豬場、廁所、兩副雙槓,司令臺北側是兩副單槓。司令臺西側是環校河了。跑道東側從南往北依此是食堂、醫務室、圖書室、禮堂、小操場、教室。食堂有位師傅姓金,是我同學金志豪的父親。負責醫務室的是沈老師。禮堂東側有座小橋,過了橋就是學校的東區。東區從南往北依此是三間平房,學校的農具室;兩層小樓,樓上住著張聞平老師等,底層也放農具;水泥藍球場;中走廊平屋一排,屬教師宿舍,住著葛朗秋、蔡明、徐雪韻、沈肅文、張月娥、朱銘等老師。再往東有一小門,外面是小學操場。

02


我讀初一的教室是工字形教學樓的西間,一連一排(「文革」全民皆兵,小學生是紅小兵、中學生以上是紅衛兵、工人農民各行各業是民兵,學校採用部隊編制,年級為連、班級為排、小組為班)。

03

辦完報到手續後走進教室,看到的課桌是用長長的門板搭建而成,門板下面竟沒有凳子,老師告知凳要自己帶。初一班主任是徐雪韻老師。徐老師胖墩墩的體形,架著一副眼鏡,說話慢悠悠,印象深刻的是徐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端壯、大氣,與若干年後見到的鋼筆行書字帖(老三篇內容)的字一個樣子。初一的任課老師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三中老師,二是師訓班學員(當時適逢由知青組成的全縣師訓班集中三中培訓)。教語文的是師訓班柏文娟老師。柏老師,濮院人,家住歸家灣。講解課文喜歡拉長語調,「鄧家哪——」在講解一篇先進事跡報導(課文)時,柏老師高亢悠揚的女中音煞是悅耳,至今還動聽。數學老師姓朱,同是師訓班老師,也是濮院人,家住王屋街,其父朱培正,他上課比較沉悶。機電(物理)老師朱銘,個子不高,膚色不白,近視度數高,眼鏡圈數多,第一堂課開講跟我們說些與課本無關的話:朱老師有個怪脾氣,喜歡講笑話,飯麼吃三桶……抑揚頓挫的嘉興調別有味道,「譁——」教室裡一片笑聲。

04

體育老師沈肅文風華正茂,他有個習慣,一年四季戴著紗手套,哪怕六月夏天也照戴不誤。抓早鍛鍊是他的拳頭產品,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操場上就傳來沈老師的哨子聲或口令聲,把學校體育搞得風生水起,成為三中的一張名片,在一定意義上彌補了「文革」學校教學的一些缺憾。除了戴手套,沈肅文老師的跨欄水平堪稱一絕,過欄技術與專業選手不相上下,仿佛如今看劉翔,在校田徑運動會上出足環頭。整個初一是在背毛主席語錄,到西農場學農,到校辦廠學工,拉練學軍中度過的,沒啥作業,考試也是抄抄,輕輕鬆鬆,無憂無慮。


初二、初三,班主任換成了金堯英老師,教室也換到南面四教室東間,學校教育開始步入正規(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後,周恩來總理抓住時機,清理各條戰線的「左」傾思潮,教育界的調整走在前列)。考試是閉卷,課程也增加不少。散養變成圈養,同學們一下子都適應不了,記得老師宣布考試採用閉卷時,教室裡發出一片「哇——」聲,仿佛感到世界的末日來臨了。

05

金老師與徐老師一樣,也是教英語(原先是教俄語的),也戴著一副眼鏡,就是長得比徐老師瘦一圈。語文老師蔡明,身軀魁梧,精力充沛,聽他上課是我的最愛,特別是他的作文講評,更是入迷。洪亮的嗓音、淵博的知識、瀟灑的板書,講到盡興時頭顱高仰,神態微笑,不時還噴出星星點點的唾沫,我坐在前排,經常受到他的唾沫洗禮。數學老師李曼君,小巧玲瓏,精緻可人,杭州人氏,批評學生時時不時蹦出幾句杭州話語「看你腳隔討」。有次期中考試,絕對值我少寫個符號,李老師竟沒發覺,給了我一百分,害得九十五分的同學不服氣了好幾天。化學老師林克雄白白瘦瘦,態度和藹,粉筆字寫得蠻好。地理老師張月娥,我同學張曜的母親,是個熱心腸人,有了這層關係,我常去她家玩。張老師的地理課我蠻喜歡,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不錯的,我地理方面的知識就是在張老師教導下打下的基礎。政治老師朱其坤,是個轉復軍人,花腔男中音的嗓子充滿磁性,直爽的性格愛憎分明,同學張菊英,學習成績好,他比較器重。

06

農業老師張繼焦,長袖衣裳的袖口短,始終露出手腕,哪怕棉祆也是如此,冬天看到他的雙手總是凍得紅紅的。他是個一門心思搞發明的人,那時好像在研究插秧機。他喜歡洗手,常常獨自一人在河邊,一洗就是很長時間,有時影響到上課。上課時他講他的水稻合理密植,任由學生吵鬧。上機電課的是位代課老師,叫董良駒,厚道克實,不知是初登講臺怯於課堂,還是性格之故訥於言語,「那麼,那麼」上課顯得拘謹,放不開膽子。

金允武老師、毛兆生老師、包振華老師、卜健聰老師儘管沒有做過我的任課老師,因為他們是管學校教務、後勤、學農的,所以還是熟悉的。

【作者簡介】傅林林,桐鄉濮院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南社書畫院執行副院長、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桐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著有《閒趣集》《香廬隨筆》《傅林林行書幽湖百詠》等。

作者文章推薦

我曾是三中校辦廠的車床學徒工

相關焦點

  • 臨武三中朱毅同學感懷母校作品:回望三中,回憶過往
    炎炎夏日,我度過了三年的初中時光。想起我第一次踏入初中,也還是夏天,那是個充滿著未知,充滿著驚喜的夏天……回望過去的三年,感慨萬分,對老師們的留念,對同學們的不舍,對班級的回憶,對母校三中的難以忘懷。很高興與同學們相見,相見在我的初中生活。我們班是個很活躍的班級,課堂上的積極發言,課後的探討學習,以及綠茵場上奔跑的風採,都印證了這一點。
  • 《三中歲月》----程建新老師回憶古田三中任教往事
    老師淡泊名利,潛心教學。偶然讀到他寫的《三中歲月》,讓我想起了那悠悠的久遠中學時代,那些已經塵封的前塵往事。字裡行間,一幕幕純真年代記憶湧上心頭。師恩教誨永難忘,同窗之誼恆久遠,母校今朝更美好。特編發此文,與古三中老師同學們共享。
  • 九江三中初中數學組公開課簡訊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通訊員 薛維)2020年9月17日星期四下午第一節課,在科技樓4樓初一(18)班,九江三中全體初中數學教師共同欣賞了本組史舜靖老師的公開課。體現了積極進取、不畏困難的三中精神。本節課的內容是《絕對值》,史老師經過將近一周的準備,最終給各位老師呈現了一節完整精彩的公開課。課堂上,史老師的設計環環相扣,嚴謹細緻,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氣氛活躍,受到了與會老師的一致好評。
  • 張峻豪 | 三中,開啟我新的人生
    三中,這所歷史與教學質量齊頭並進的老校,這所贛州市數一數二的名校,這所人才濟濟、群英薈萃的學校,現在正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我的班主任,鄒榮昌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天便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守序。「人,做事都要有準則,特別是身為學生的你們。我認為,能夠站在這裡的人都不會差。所以,我希望在我陪伴你們的這些日子裡,你們都能夠做到守序。」
  • [優秀教師風採]三中英語老師孫秀卿:我奉獻我快樂
    水母網9月9日訊  煙臺三中英語老師孫秀卿,在教師的崗位上走過了25個春秋,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收穫著成功的喜悅。她所帶的班級,高考成績多次名列全市前茅,她的學生有許多考取了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全省理科高考狀元王振江也出自她的班級。今年,她帶的實驗班共56名學生,全部通過本科分數線,其中42人過一本重點線,全區前十名中,孫老師班就佔了3名。
  • 鄂爾多斯市三中,我的母校,20歲生日快樂!
    三中是我一生所愛,為了心中所愛,我願意奉獻一切,讓沸騰的熱血在三中的土地上澆灌出最美的花朵。所以,我又回來了。2007年,學成歸來,我以另一種身份回到三中,有幸和昔日的老師成為同事,毅然投身於母校的教育事業。三中建校20載,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老師們敬業奉獻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子。
  • 難忘母校——臨武三中
    我的母校——臨武三中便是我們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更是人生的第一步,是我達到初中學府進步的階梯。這裡書香滿園,綠樹成蔭;這裡是學生們嚮往的就讀聖地,更是雛鷹展翅的高地,這裡是傳承文明的樂園……當你漫步在校園中,映入眼帘的是兩邊的大樹、花草,有著桂樹的芳香,香樟樹的挺拔,孔子像的嚴肅。
  • 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聯合體:鮮花送給最可愛的老師們
    在這收穫成果又播種希望的美好季節,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聯合體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 10日清晨,伴著晨曦邁進三中校門的老師們,收到了由校長、書記送上的一束鮮花祝福。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學校以溫馨的祝福形式,送上對每一位老師的節日問候。
  • 我的初中老師
    這是一所農村學校,學生來自農村,老師大多也來自農村。農村的鄉土氣息瀰漫在校園中。只要老師講的,學生就聽著;只要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就做。印象中,似乎很少有同學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無論作業做得完或是做不完,同學們都在做,都在努力做;不管做得對不對,都要把作業交給老師,讓老師看看,那是對老師的尊重。一心教書的老師們,似乎也沒有什麼私心雜念。
  • 我是一名初中數學老師
    我是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很想我所教的學生他們都熱愛數學這門功課,能輕鬆愉快地學習數學。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且很輕鬆地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但我知道,事實上不是這樣。現在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這些孩子從小學升到初中給我們的感覺很糟糕,很多老師都說現在的學生是一屆不如一屆,一年不如一年。
  • 我的初中英語老師,我的噩夢
    我的家在南方的一個小山村裡。那裡山清水秀,夏長冬短,夏不炎熱,冬不寒冷,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大概2004年秋,我剛上初中。我把很多的「第一次」獻給了我的中學,第一次玩電腦,第一次學英語,第一次離家在外寄宿……可是我的英語老師真的是我的噩夢
  • 我的老師——陳慶華
    △在此發表一篇學生寫我的文章 我的老師——陳慶華 盛前山 我的母校石泉三中有這樣一位退休的老師:戴一副黑邊眼鏡,個頭不高,臉上有很明顯的燙傷的痕跡,頭上經常戴一頂帽子來遮擋他滿頭的白髮,看起來極其樸素。這就是我今天所要描寫的人,我的老師——陳慶華。 由於上完了初中就在家待業,我記得最清楚的也差不多就是我讀初中所在學校的老師了。
  •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作者:王公平1964年秋至1968年春,我在偏關中學初廿二班讀書。初中是我難以忘懷的一段時期,因為在此期間,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真正愛好文學的老師,他用他那淵博的文學知識震撼吸引了我們,使我們懂得了漢語言文字中竟然還有這麼奇妙幽深的境地。我所崇拜的老師,也是偏關中學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世紀末,四十年中人見人敬的老師——張堉。
  • 我的初中數學老師,當年風華正茂
    我的初中數學老師姓石,教了我三年的數學,並且當了我兩年的班主任。他從師範出來就教我們這一屆,血氣方剛,風華正茂。冬天愛穿長筒皮靴,藍色卡其布上衣,走路愛背著手,腳還往上踮一下,特有個性,高高的鼻梁,眼睛不大,長得有點像民族。
  • 龍巖三中,我回來了!
    一份烤肉麵,餡多料足,肉眼可見的分量感,拿到手裡也是沉甸甸的,我先衝為敬▧ 雞蛋漢堡 ▧雞蛋漢堡隨處可見,雖不起眼,但那熟悉的飄香卻是街頭巷尾不可或缺的一種小吃▧ 簸箕粄 ▧三中門口居然還有武平特色小吃簸箕粄,就在校門右邊。一對武平夫妻經營著這個小攤,都是現點現做
  • 關於老師,我那不可磨滅的記憶
    二排左二是我,左三是黃華利老師,左四是黃小明老師。上世紀七十年代某年8月底某天,母親帶著我去村裡的五四小學(後撤消了)報名。歐老師(具體名字不記得了)一看見我,立即撕了一張信箋紙給我母親,要母親幫我把鼻涕擦乾淨再帶進小學辦公室報名。從小直到上初中,我長年流濃涕。
  • 邊紀敏:我的初中數學老師
    初中時段的我,不只是喜歡語文,更偏愛數學!究其原因,這與我的數學老師有關!         小學時,經常聽上初中的四姐說起她們的數學老師——羅子臣老師。聽的最多的議論是——微笑不足,嚴肅有餘!哪位學生如果能讓羅老師眉開眼笑,那是最值得炫耀的事 兒 。因此,對還不認識的羅子臣老師增添了諸多畏懼。
  • 膽小,容易犯怵的我,初中的我,感恩遇上英語老師
    那時我膽子小,容易犯怵,害怕自己犯錯,但她有時就叫我回答問題,即使回答錯了,也不會說難聽的話,或者擺出難看的臉色,要知道做學生,大多對老師的變化是比較敏感,尤其是在課堂上。她就是我初中英語老師MS. Li特別溫柔,特別有耐心。在我們鄉村,那時候還沒有人手一臺錄音機,所以我們英語學起來特別費力,而且語法詞組,特別難記住。
  • 光學女博士選擇到武鋼三中當老師
    點擊播放 GIF 0.5M這不武鋼三中的物理老師黃文武鋼三中31歲的物理老師黃文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光學女博士。四年前,她拒絕了一份40萬年薪的工作邀請,選擇到高中執教。黃文至今還清楚記得,她第一次走上講臺時,還沒拿到課表的新生們「以貌取人」,拿出英語課本。聽說這位長相清秀、說話輕聲細語的美女老師是教物理的,而且是一名女博士,教室裡一片譁然。
  • 懷念我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
    懷念我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 劉獻洛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無數個老師,可是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