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中,我的初中老師
◎傅林林
在「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的最高指示指引下,我上完五年半小學後,於1971年春進入三中讀初中,1973年7月初中畢業,三年的學制縮短成兩半年。
01
當時三中的校門在觀前街,朝南。校領導由工宣隊、貧宣隊和學校三方組成,有油米廠工人封德正、郵電局職工老孔、農民阿明伯等,校方是葛朗秋、陸洪福等。管傳達室的叫姚克明。
校區分東西兩塊,西區被河環抱,是教學區,共有三排教室。西面兩排教室南為四教室,北為工字形教室。兩百米南北向的煤渣跑道把西面兩排教室一隔為二,四教室在跑道裡面,工字形教室在跑道外面。兩顆銀杏樹也是一顆在跑道內,一顆在跑道外。跑道西側是司令臺,坐西朝東。司令臺南側從南往北依此是小型養豬場、廁所、兩副雙槓,司令臺北側是兩副單槓。司令臺西側是環校河了。跑道東側從南往北依此是食堂、醫務室、圖書室、禮堂、小操場、教室。食堂有位師傅姓金,是我同學金志豪的父親。負責醫務室的是沈老師。禮堂東側有座小橋,過了橋就是學校的東區。東區從南往北依此是三間平房,學校的農具室;兩層小樓,樓上住著張聞平老師等,底層也放農具;水泥藍球場;中走廊平屋一排,屬教師宿舍,住著葛朗秋、蔡明、徐雪韻、沈肅文、張月娥、朱銘等老師。再往東有一小門,外面是小學操場。
02
我讀初一的教室是工字形教學樓的西間,一連一排(「文革」全民皆兵,小學生是紅小兵、中學生以上是紅衛兵、工人農民各行各業是民兵,學校採用部隊編制,年級為連、班級為排、小組為班)。
03
辦完報到手續後走進教室,看到的課桌是用長長的門板搭建而成,門板下面竟沒有凳子,老師告知凳要自己帶。初一班主任是徐雪韻老師。徐老師胖墩墩的體形,架著一副眼鏡,說話慢悠悠,印象深刻的是徐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端壯、大氣,與若干年後見到的鋼筆行書字帖(老三篇內容)的字一個樣子。初一的任課老師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三中老師,二是師訓班學員(當時適逢由知青組成的全縣師訓班集中三中培訓)。教語文的是師訓班柏文娟老師。柏老師,濮院人,家住歸家灣。講解課文喜歡拉長語調,「鄧家哪——」在講解一篇先進事跡報導(課文)時,柏老師高亢悠揚的女中音煞是悅耳,至今還動聽。數學老師姓朱,同是師訓班老師,也是濮院人,家住王屋街,其父朱培正,他上課比較沉悶。機電(物理)老師朱銘,個子不高,膚色不白,近視度數高,眼鏡圈數多,第一堂課開講跟我們說些與課本無關的話:朱老師有個怪脾氣,喜歡講笑話,飯麼吃三桶……抑揚頓挫的嘉興調別有味道,「譁——」教室裡一片笑聲。
04
體育老師沈肅文風華正茂,他有個習慣,一年四季戴著紗手套,哪怕六月夏天也照戴不誤。抓早鍛鍊是他的拳頭產品,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操場上就傳來沈老師的哨子聲或口令聲,把學校體育搞得風生水起,成為三中的一張名片,在一定意義上彌補了「文革」學校教學的一些缺憾。除了戴手套,沈肅文老師的跨欄水平堪稱一絕,過欄技術與專業選手不相上下,仿佛如今看劉翔,在校田徑運動會上出足環頭。整個初一是在背毛主席語錄,到西農場學農,到校辦廠學工,拉練學軍中度過的,沒啥作業,考試也是抄抄,輕輕鬆鬆,無憂無慮。
初二、初三,班主任換成了金堯英老師,教室也換到南面四教室東間,學校教育開始步入正規(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後,周恩來總理抓住時機,清理各條戰線的「左」傾思潮,教育界的調整走在前列)。考試是閉卷,課程也增加不少。散養變成圈養,同學們一下子都適應不了,記得老師宣布考試採用閉卷時,教室裡發出一片「哇——」聲,仿佛感到世界的末日來臨了。
05
金老師與徐老師一樣,也是教英語(原先是教俄語的),也戴著一副眼鏡,就是長得比徐老師瘦一圈。語文老師蔡明,身軀魁梧,精力充沛,聽他上課是我的最愛,特別是他的作文講評,更是入迷。洪亮的嗓音、淵博的知識、瀟灑的板書,講到盡興時頭顱高仰,神態微笑,不時還噴出星星點點的唾沫,我坐在前排,經常受到他的唾沫洗禮。數學老師李曼君,小巧玲瓏,精緻可人,杭州人氏,批評學生時時不時蹦出幾句杭州話語「看你腳隔討」。有次期中考試,絕對值我少寫個符號,李老師竟沒發覺,給了我一百分,害得九十五分的同學不服氣了好幾天。化學老師林克雄白白瘦瘦,態度和藹,粉筆字寫得蠻好。地理老師張月娥,我同學張曜的母親,是個熱心腸人,有了這層關係,我常去她家玩。張老師的地理課我蠻喜歡,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不錯的,我地理方面的知識就是在張老師教導下打下的基礎。政治老師朱其坤,是個轉復軍人,花腔男中音的嗓子充滿磁性,直爽的性格愛憎分明,同學張菊英,學習成績好,他比較器重。
06
農業老師張繼焦,長袖衣裳的袖口短,始終露出手腕,哪怕棉祆也是如此,冬天看到他的雙手總是凍得紅紅的。他是個一門心思搞發明的人,那時好像在研究插秧機。他喜歡洗手,常常獨自一人在河邊,一洗就是很長時間,有時影響到上課。上課時他講他的水稻合理密植,任由學生吵鬧。上機電課的是位代課老師,叫董良駒,厚道克實,不知是初登講臺怯於課堂,還是性格之故訥於言語,「那麼,那麼」上課顯得拘謹,放不開膽子。
金允武老師、毛兆生老師、包振華老師、卜健聰老師儘管沒有做過我的任課老師,因為他們是管學校教務、後勤、學農的,所以還是熟悉的。
【作者簡介】傅林林,桐鄉濮院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南社書畫院執行副院長、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桐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著有《閒趣集》《香廬隨筆》《傅林林行書幽湖百詠》等。
作者文章推薦
▽
我曾是三中校辦廠的車床學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