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根據「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金城大劇院舉行,為到場的專家、學者以及熱情的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感人的演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也欣然應邀到場,含著熱淚觀看了整場演出。
聚焦「小力立」重溫共產黨人鬥爭事跡
兒童劇《大豆謠》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創作,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大劇院協作,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歌劇院、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蘭州廣播電視傳播中心等單位支持,甘肅沐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演出。該劇劇本的創編歷時一年數易其稿,最終在人物原型——「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老人感動的淚水中敲定了全部劇情。
劇中以甘肅「小蘿蔔頭」羅力立為人物原型,講述了1940年6月,甘肅工委副書記羅雲鵬同志因叛徒出賣被捕,關進蘭州沙溝監獄,一同被捕的還有羅雲鵬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僅8個月的女兒羅力立,小力立就此開始了她長達六年多的監獄生涯……
該劇通過「小力立」在監獄中的生活以及她身邊的人和事,講述了共產黨人在監獄中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的事跡。還通過「小力立」在監獄中的艱苦生活,告訴當下的青少年應當珍惜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換來的幸福生活。
「一個故事、兩個時空」講述感人革命故事
兒童劇《大豆謠》由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鐵燕策劃並擔任編劇,特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袁志學為黨史顧問,甘肅著名表演藝術家杜林宏擔綱導演並在劇中飾演大朋友胡潤寶,我市知名兒童劇編劇、導演周芳擔任編劇。飾演老年羅力立以及樊桂英的為我市知名兒童劇演員、導演鄭雲潔。同時,該劇還特邀了國家二級演員、原蘭州戰鬥文工團表演藝術家潘方、常川以及國家一級演員、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李琳3位「老戲骨」以及優秀青年演員劉承宙傾情出場,分別飾演了王洛賓、爺爺、奶奶和羅雲鵬,為演出貢獻了精彩的演技。
整場演出以講好革命故事、重溫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為目的,以舞臺上「一個故事、兩個時空」為呈現手法,著力刻畫了童年羅力立與父親羅雲鵬、母親樊桂英、愛國音樂人士王洛賓、「大朋友」胡潤寶這5個人物,深情講述了童年羅力立在恐怖、黑暗的蘭州大沙溝獄中堅強生活、學習、成長的故事。
演員們真情投入、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到場的所有觀眾都忍不住數次熱淚盈眶,而諸多小觀眾們則更是真切體會到了劇中這些革命先烈身上所具備的堅強、勇敢等珍貴品質,並在感恩如今幸福生活的激動心情中一次次將熱烈掌聲送給了舞臺。最後,整場演出在一曲空靈、深情的童聲清唱《大豆謠》中落下了帷幕,但那震撼人心的故事卻久久迴蕩在所有人的心中。
81歲羅力立撒淚舞臺深情寄語
最令現場觀眾感動的是,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在演出尾聲也出現在現場。剛剛觀看完演出的她,在臺上「小羅力立」的深情邀請下,含著淚水緩步走上了舞臺。這一刻,現場氣氛瞬間被推向了最高潮,臺上臺下的演員觀眾都一邊鼓掌一邊流下了熱淚。
「我就是劇中的羅力立的原型,謝謝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故事。」羅力立老人深情地說:「剛才劇中的情節把我的思緒帶回到70多年前,我仿佛又回到那個苦難備嘗的歲月。但經歷過苦難,才更懂得甘甜。在我記憶的深處,滿是父親慈愛的目光、母親溫暖的懷抱,滿是當年獄中的叔叔阿姨對我的撫育教養和深情關愛,最難忘懷,時時浮現,這些美好的情感一直滋養著我的心。」
「劇中展現的那個大朋友送我『花皮球』的情節,就是這種美好情感的最集中代表。」說到動情之處,哪怕是面對著這麼多觀眾,老人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她哽咽著說:「那個『花皮球』是我童年時最新奇、最珍視的玩具,他是大朋友在遇難前拆了自己的毛線衣專門給我做成的,當時正是蘭州最寒冷的季節啊。許多年後,我才知道了大朋友的名字——胡潤寶,那個能說流利的英語、陽光帥氣的華僑青年,就是身著單薄的衣衫,頂著凜冽的寒風,從容赴義,長眠在隴原大地。」
「大鬍子叔叔王洛賓,曾在獄中教我唱歌、跳舞、學京戲,給我以藝術和美的啟蒙。」羅力立一邊說一邊重溫了那段久遠的記憶:「一次我向他誇大豆美味之後,他就用捲起的牙膏皮在一個紙菸盒上譜寫了《大豆謠》。這首歌飽含著洛賓叔叔對我這個小獄友的無限深情,既是對黑暗勢力的控訴和批判,更充滿著對我的鼓舞和激勵。」
「正是他們,給我苦難的童年撐起一片藍天。」說到這裡,羅力立老人已經收起了重溫苦難歲月帶來的悲傷情緒,她面向所有人露出了最溫暖、親切的笑容:「他們的愛,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幸福;他們的堅毅,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勇敢;他們的奮鬥和犧牲,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理想。」
「親愛的小朋友們,一個毛線球、一粒大蠶豆在你們的生活中一定算不上什麼稀罕東西了。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這是無數先輩的奮鬥犧牲、無數樸素勞動者的勤勞努力所開創的。最關鍵的,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需要小朋友們快快長大,用你們的智慧和勤奮去開闢和創造。我把《大豆謠》最後一段歌詞改了一下,以此來祝福今天的小朋友們:小朋友,有志氣,建設祖國齊努力,美好的未來屬於你!」
孩子演孩子,讓精彩不失童趣
時至今日,戲劇教育已成為兒童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和繪本、音樂、畫畫等教育手段相比,兒童劇對孩子的滋養是最全方位的。而且,傳統的兒童劇多為大人演給孩子看的故事,但是此次在兒童劇《大豆謠》的演出陣容中,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的小演員們也是集體亮相,用精彩但不失童趣的表演引起了小觀眾們的強烈共鳴,是一部真正「孩子演給孩子看」的兒童劇。據悉,參演小演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飾演童年羅力立並深情演唱了《大豆謠》的小演員孔一涵成為了當晚演出的一大亮點。實際上,如此驚豔的表演並非信手拈來,她也是小小年紀就已經接受了十分嚴格的「修煉」。她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5年級3班學生、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學員,4歲起學習芭蕾,6歲學習主持人語言表演課,7歲考入甘肅大劇院少兒合唱團。2018年,年僅8歲的孔一涵就隨藝術團參加了2018中國童話節首屆全國藝術團體優秀劇目展演周並在小品《熊寶與DiTa》中主演了DITA一角榮獲金獎。此次,年僅10歲的她就用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表演撐起了整部兒童劇的舞臺呈現,並在該劇主題歌《大豆謠》的演唱中,貢獻了直擊靈魂深處的空靈嗓音。
「能出演童年羅力立,我真得特別榮幸和自豪。」演出結束後,孔一涵激動地告訴記者:「在排演過程中,我知道了羅力立奶奶曾經經歷的苦難,讓我特別難受。但也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有了老一輩革命先烈的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 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