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首揭面紗!

2020-12-14 蘭州日報

6日下午,根據「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金城大劇院舉行,為到場的專家、學者以及熱情的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感人的演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也欣然應邀到場,含著熱淚觀看了整場演出。

聚焦「小力立」重溫共產黨人鬥爭事跡

兒童劇《大豆謠》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創作,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大劇院協作,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歌劇院、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蘭州廣播電視傳播中心等單位支持,甘肅沐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演出。該劇劇本的創編歷時一年數易其稿,最終在人物原型——「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老人感動的淚水中敲定了全部劇情。

劇中以甘肅「小蘿蔔頭」羅力立為人物原型,講述了1940年6月,甘肅工委副書記羅雲鵬同志因叛徒出賣被捕,關進蘭州沙溝監獄,一同被捕的還有羅雲鵬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僅8個月的女兒羅力立,小力立就此開始了她長達六年多的監獄生涯……

該劇通過「小力立」在監獄中的生活以及她身邊的人和事,講述了共產黨人在監獄中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的事跡。還通過「小力立」在監獄中的艱苦生活,告訴當下的青少年應當珍惜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換來的幸福生活。

「一個故事、兩個時空」講述感人革命故事

兒童劇《大豆謠》由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鐵燕策劃並擔任編劇,特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袁志學為黨史顧問,甘肅著名表演藝術家杜林宏擔綱導演並在劇中飾演大朋友胡潤寶,我市知名兒童劇編劇、導演周芳擔任編劇。飾演老年羅力立以及樊桂英的為我市知名兒童劇演員、導演鄭雲潔。同時,該劇還特邀了國家二級演員、原蘭州戰鬥文工團表演藝術家潘方、常川以及國家一級演員、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李琳3位「老戲骨」以及優秀青年演員劉承宙傾情出場,分別飾演了王洛賓、爺爺、奶奶和羅雲鵬,為演出貢獻了精彩的演技。

整場演出以講好革命故事、重溫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為目的,以舞臺上「一個故事、兩個時空」為呈現手法,著力刻畫了童年羅力立與父親羅雲鵬、母親樊桂英、愛國音樂人士王洛賓、「大朋友」胡潤寶這5個人物,深情講述了童年羅力立在恐怖、黑暗的蘭州大沙溝獄中堅強生活、學習、成長的故事。

演員們真情投入、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到場的所有觀眾都忍不住數次熱淚盈眶,而諸多小觀眾們則更是真切體會到了劇中這些革命先烈身上所具備的堅強、勇敢等珍貴品質,並在感恩如今幸福生活的激動心情中一次次將熱烈掌聲送給了舞臺。最後,整場演出在一曲空靈、深情的童聲清唱《大豆謠》中落下了帷幕,但那震撼人心的故事卻久久迴蕩在所有人的心中。

81歲羅力立撒淚舞臺深情寄語

最令現場觀眾感動的是,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在演出尾聲也出現在現場。剛剛觀看完演出的她,在臺上「小羅力立」的深情邀請下,含著淚水緩步走上了舞臺。這一刻,現場氣氛瞬間被推向了最高潮,臺上臺下的演員觀眾都一邊鼓掌一邊流下了熱淚。

「我就是劇中的羅力立的原型,謝謝大家一起分享我童年的故事。」羅力立老人深情地說:「剛才劇中的情節把我的思緒帶回到70多年前,我仿佛又回到那個苦難備嘗的歲月。但經歷過苦難,才更懂得甘甜。在我記憶的深處,滿是父親慈愛的目光、母親溫暖的懷抱,滿是當年獄中的叔叔阿姨對我的撫育教養和深情關愛,最難忘懷,時時浮現,這些美好的情感一直滋養著我的心。」

「劇中展現的那個大朋友送我『花皮球』的情節,就是這種美好情感的最集中代表。」說到動情之處,哪怕是面對著這麼多觀眾,老人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她哽咽著說:「那個『花皮球』是我童年時最新奇、最珍視的玩具,他是大朋友在遇難前拆了自己的毛線衣專門給我做成的,當時正是蘭州最寒冷的季節啊。許多年後,我才知道了大朋友的名字——胡潤寶,那個能說流利的英語、陽光帥氣的華僑青年,就是身著單薄的衣衫,頂著凜冽的寒風,從容赴義,長眠在隴原大地。」

「大鬍子叔叔王洛賓,曾在獄中教我唱歌、跳舞、學京戲,給我以藝術和美的啟蒙。」羅力立一邊說一邊重溫了那段久遠的記憶:「一次我向他誇大豆美味之後,他就用捲起的牙膏皮在一個紙菸盒上譜寫了《大豆謠》。這首歌飽含著洛賓叔叔對我這個小獄友的無限深情,既是對黑暗勢力的控訴和批判,更充滿著對我的鼓舞和激勵。」

「正是他們,給我苦難的童年撐起一片藍天。」說到這裡,羅力立老人已經收起了重溫苦難歲月帶來的悲傷情緒,她面向所有人露出了最溫暖、親切的笑容:「他們的愛,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幸福;他們的堅毅,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勇敢;他們的奮鬥和犧牲,在我幼小的心裡播種了理想。」

「親愛的小朋友們,一個毛線球、一粒大蠶豆在你們的生活中一定算不上什麼稀罕東西了。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這是無數先輩的奮鬥犧牲、無數樸素勞動者的勤勞努力所開創的。最關鍵的,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需要小朋友們快快長大,用你們的智慧和勤奮去開闢和創造。我把《大豆謠》最後一段歌詞改了一下,以此來祝福今天的小朋友們:小朋友,有志氣,建設祖國齊努力,美好的未來屬於你!」

孩子演孩子,讓精彩不失童趣

時至今日,戲劇教育已成為兒童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和繪本、音樂、畫畫等教育手段相比,兒童劇對孩子的滋養是最全方位的。而且,傳統的兒童劇多為大人演給孩子看的故事,但是此次在兒童劇《大豆謠》的演出陣容中,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的小演員們也是集體亮相,用精彩但不失童趣的表演引起了小觀眾們的強烈共鳴,是一部真正「孩子演給孩子看」的兒童劇。據悉,參演小演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飾演童年羅力立並深情演唱了《大豆謠》的小演員孔一涵成為了當晚演出的一大亮點。實際上,如此驚豔的表演並非信手拈來,她也是小小年紀就已經接受了十分嚴格的「修煉」。她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5年級3班學生、蒲公英兒童藝術劇團學員,4歲起學習芭蕾,6歲學習主持人語言表演課,7歲考入甘肅大劇院少兒合唱團。2018年,年僅8歲的孔一涵就隨藝術團參加了2018中國童話節首屆全國藝術團體優秀劇目展演周並在小品《熊寶與DiTa》中主演了DITA一角榮獲金獎。此次,年僅10歲的她就用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表演撐起了整部兒童劇的舞臺呈現,並在該劇主題歌《大豆謠》的演唱中,貢獻了直擊靈魂深處的空靈嗓音。

「能出演童年羅力立,我真得特別榮幸和自豪。」演出結束後,孔一涵激動地告訴記者:「在排演過程中,我知道了羅力立奶奶曾經經歷的苦難,讓我特別難受。但也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有了老一輩革命先烈的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 超 文/圖

相關焦點

  • 再唱「大豆謠」——蘭州創排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獻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12月6日下午,「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現身」蘭州——根據羅立力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金城大劇院舉行,小力立穿越歷史,回到我們身邊;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也應邀到場
  • 【甘肅日報】再唱大豆謠 ——蘭州創排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
    12月6日下午,根據「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金城大劇院舉行,小力立穿越歷史,回到我們身邊。81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應邀到場,含著熱淚觀看了整場演出。
  • 紅色兒童劇《大豆謠》精彩上演,講述「西北小蘿蔔頭」的故事……
    「我真的很感動,看演出的時候一直在流淚……」被譽為「西北小蘿蔔頭」、《大豆謠》原型羅力立觀看兒童劇《大豆謠》演出後深情地說。12月6日,由蘭州文旅局、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和蘭州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攜手打造的兒童劇《大豆謠》在金城大劇院上演。
  • 蘭州推出兒童劇《大豆謠》 講述「西北小蘿蔔頭」獄中成長故事
    12月6日下午,根據「西北小蘿蔔頭」羅立力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蘭州舉行。 崔琳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7日電 (記者 崔琳)「蠶豆杆,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牢房的麗麗誇大豆,世界上吃的屬第一;小麗麗有志氣,媽媽的哭聲莫忘記。長大衝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於你……」伴隨著「西部歌王」王洛賓這首歌謠,講述「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童年故事的兒童劇《大豆謠》劇情進入高潮,引得臺下觀眾瞬間淚目。
  • 紅色題材兒童劇《小兵張嘎》《紅軍的戰馬》將登臺
    原標題:兩部紅色題材兒童劇將登臺 兩部紅色題材兒童劇將相繼登臺,《小兵張嘎》的故事時隔60年後將以兩個版本回歸舞臺,由中國木偶劇院全新創排的《紅軍的戰馬》,則將用傳統木偶再現長徵精神。
  • 河北首部環保題材雜技兒童劇首演 一起get知識點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錚)11月27日晚上,由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創排的河北省首部環保題材雜技兒童劇《綠色動員令——垃圾分類》在省會石家莊天緣劇場首演。精彩的表演讓環境保護理念悄然滲入觀眾心中。
  • 兒童劇不是「小兒科」
    即便如此,相對於廣大兒童的需求,我們的兒童劇供給仍然不足。因此,現在不少話劇院團、民營文藝團體,紛紛加入到兒童劇創作中來。  越是給孩子的東西越要高質量,奶粉、玩具如此,兒童劇也應如此。一部好的兒童劇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創意民俗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入選全國現實題材優秀劇目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晶)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的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陝西片區)已於日前拉開帷幕,參加展演的優秀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受到專家和觀眾的肯定和好評,並榮獲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陝西片區)優秀劇目獎。
  • 寧夏首個兒童劇團成立 寧夏娃能看本土創排的劇
    原標題:寧夏首個兒童劇團成立 寧夏娃能看本土創排的劇   (記者 張慧)6月1日,銀川藝術劇院中青院線兒童劇團掛牌成立,它是寧夏首個以本土兒童劇創排為主的專業化劇團。  「今年3月初中青院線正式籌建兒童劇團,並面向寧夏招聘演員,旨在培養本土演員團隊,為寧夏的小觀眾打造更高品質的兒童劇。」銀川中青院線經理朱和傑介紹,截至目前,兒童劇團有5名專業本土演員,還有一些外聘、特邀演員,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創作《三隻小豬與lucky》《哪吒鬧海》等劇目。
  • 「京西小故宮」明年煥新,慈禧梳妝樓首揭面紗
    未來,慈禧太后的梳妝樓也有望首次揭面紗,德玲公主筆下的「壽茶坊」「壽膳坊」也將擇期對外開放。同時,落戶萬壽寺的藝術博物館也將亮出更多館藏文物,一批瓷器、玉器和織繡文物將展出。 藝術博物館館長王丹形容,大修更像是一道「減法題」,古建原貌要一點一點找回來,同時院子裡的一些臨時建築都將「減」掉,電線也都將入地。
  • 中國兒藝打造傳統文化題材兒童劇《花神》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創傳統文化題材兒童劇《花神》,將於10月1日登陸中國兒童劇場。  此劇選取「梅花」這一形象,以「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構思點,借花喻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堅韌精神。故事講述了「梅花」在百花仙子的挑選下承擔裝扮寒冬的使命,由拒絕到接受的自我成長過程。
  • 高清:原創兒童劇迎來新一輪風潮
    這個奇妙而富有想像的兒童劇劇情,最近給柳州的孩子們帶來了歡樂。《泡泡龍奇妙漫遊記》近一段時間在柳州文化藝術中心公演,場場爆滿,新一輪兒童劇的風潮正在形成,而更多優秀的原創兒童劇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柳州的文藝舞臺,也讓孩子的課餘生活更豐富多彩。
  • 現實題材兒童劇開啟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首輪觀演熱潮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正在進行中,中國兒藝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現實題材音樂劇《火光中的繁星》啟幕,隨之《小美人魚》《月亮上的媽媽》《音符環遊記》《我們是秦俑》以及羅馬尼亞的《你好,夜精靈》陸續上演,掀起戲劇節首輪觀演熱潮。
  • 上海優秀兒童劇展演啟幕,快打開這份包含21臺演出的「菜單」!
    原標題:上海優秀兒童劇展演今啟幕,快打開這份包含21臺演出的「菜單」!  第12屆上海優秀兒童劇展演活動(以下簡稱「上海兒展」)今日拉開帷幕。在未來近3個月內,來自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安徽、吉林、青海、上海等8個省市的20餘個劇團和機構將為上海的青少年學生送上21臺精彩紛呈、健康向上、質量上乘的兒童劇。
  • 全國首部消防題材音樂兒童劇《大象消防局》即將再次上演
    由武漢市漢陽區消防救援大隊、武漢琴臺大劇院聯合推出,藝星寶文化和漫馬動漫製作的全國首部消防題材音樂兒童劇《大象消防局》,將於12月27日在武漢琴臺大劇院再次上演。據介紹,該劇曾於11月9日在武漢琴臺大劇院演出。《大象消防局》講述了從小頑皮淘氣的陽陽,倍受爸爸媽媽的寵愛,但一次意外的火災讓他失去了摯愛的父親,從此,陽陽變得性格孤僻、意志消沉。
  • 媒體揭蔡英文維持現狀面紗:重蹈陳水扁臺獨路線覆轍
    媒體揭蔡英文維持現狀面紗:重蹈陳水扁臺獨路線覆轍 2016-10-  「蔡英文揭開維持現狀神秘面紗」,香港中評社稱,蔡英文在2016年島內「大選」前,提出「維持現狀」四字,創造最大模糊空間的兩岸政策,成功爭取中間選民,登上「總統大位」。 蔡政府上臺後,始終未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影響所及,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已斷,陸客來臺人數也大減,衝擊臺灣的飯店、旅館、遊覽車等行業生計。綠營曾憂心,蔡英文迫於經濟壓力而向「一中原則」靠攏。
  • 臺北"故宮""毒氣室"揭神秘面紗 原是文物燻蒸室
    臺北"故宮""毒氣室"揭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