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離職創業頻現糾紛?看看特斯拉是怎麼處理的

2020-12-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員工離職創業頻現糾紛?看看特斯拉是怎麼處理的)

摘要: 高管離職後在原東家的同一業務領域創業成為友商時,員工保密義務和招攬老東家戰友員工的問題就成了「齒輪」級的瑣碎法律問題。

2017年04月20日,特斯拉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5.3萬輛Model S和Model X電動車,解決手剎出現的問題,原因是2016年2月份到10月份之間生產的這些車輛的電動停車制動器可能因為包含問題齒輪而導致手剎無法釋放。

就在此前一天,特斯拉還撤回了針對公司汽車自動駕駛團隊離職高管的一樁訴訟,訴訟中特斯拉起訴公司自動駕駛團隊前項目經理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違約,指控其竊取公司保密信息以及從公司汽車自動駕駛團隊挖人。

這種訴訟也是很多公司在高管離開原公司、另起爐灶時通常會面臨的問題。如果說高管單飛從事不同業務領域,產生這種糾紛的可能性還比較小的話,那麼,高管離職後在原東家的同一業務領域創業成為友商時,就會經常面臨兩個常見的糾紛:

  • 保密義務:高管從原公司離開時帶走或利用原公司的保密信息,可能涉及違反與原僱主的保密協議;
  • 招攬人才:高管從原公司招攬人才加入自己新的創業公司,可能違反與原僱主約定的禁止招攬條款。

像往常一樣,讓簡法幫從現實的案例開始解析。

無人駕駛的創業和收購戰爭

2017年初,安德森離開特斯拉,與谷歌的前高管克裡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聯合創立從事無人駕駛的Aurora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這成為無人駕駛領域的人才單飛創業系列訴訟的一個縮影,以下為相關故事的梗概。

2016年1月,谷歌無人車項目聯合創始人之一Anthony Levandowski和谷歌地圖原負責人Lior Ron從該巨頭離職,聯合創立了Otto公司,研發卡車的自動駕駛系統。成立不過半年時間,這家40人團隊公司的就被Uber以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兩位創始人也面臨原僱主類似的竊取商業秘密和挖老東家牆角的指控;此外,收購方Uber也受牽連被另行起訴到法院。

2016年3月11日,通用汽車宣布收購A輪融資完成不到半年的Cruise Automation公司,媒體報導的收購價格超過10億美元,通用汽車2016年二季度季報中披露交易價格為5.81億美元(現金加股票)。

2016年8月6日,谷歌無人車項目的技術負責人Chris Urmson在服務了該項目七年多時間後宣布離職,在回顧完自己的無人車項目經歷之後,他說:「如果我可以找到另一個讓我痴迷的項目,並且項目能夠有起色的話,我會認為自己雙倍幸運(twice lucky)。」

Urmson很快找到了讓自己再次幸運的項目,媒體在2016年12月發布了他在無人車領域進行創業的報導,儘管當時沒有人知道他秘密的聯合創始人是即將從Uber離職的自動駕駛團隊項目經理安德森。

不幸的是,二人的秘密項目很快就在特斯拉提起的訴訟中孵出水面。2017年1月4日,安德森從特斯拉正式離職,儘管他在2016年12月早期就跟公司提出離職,但為了保持團隊穩定推遲了幾周,等到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撞車事故之後進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升級完成之後才正式離開。

2017年1月26日,也就是安德森離職當月,特斯拉起訴他違約竊取公司保密信息以及招攬公司員工,他的聯合創始人以及二人的創業公司Aurora也在被告之列。

2017年04月5日,有媒體依據美國證監會披露信息報導了Aurora已經完成了310萬美元融資的消息。

2017年04月19日,特斯拉和安德森宣布達成和解。

離職高管的保密義務和禁止招攬員工義務

在起訴狀中,特斯拉指控安德森竊取公司自動駕駛項目的保密信息,以及違反禁止招攬公司員工的協議約定,要求法院判決禁止各被告不得使用其保密信息、在安德森離職後一年內不得招攬公司的員工,並且要求持續審計Aurora的系統,以防後者不當保存或使用特斯拉的專有保密信息。此外,特斯拉還提出了金額待定的賠償要求,包括賠償律師費等訴訟費用。

1、保密義務

特斯拉在起訴狀中指控:在特斯拉工作期間,安德森接觸到公司大量機密和專有的文件和數據,其中包括公司最具競爭力的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存儲在公司發給安德森的筆記本電腦上,而安德森則定期備份到外部硬碟上,即使在他決定離開特斯拉準備開展自己的創業項目之後仍操作了這樣的備份行為。

安德森在2017年1月4日正式離職後,並沒有按照與公司籤署的協議向特斯拉返還這些硬碟,硬碟上包含公司成百上千G的最具競爭力的敏感信息。事實上,當被公司要求搜索和說明其佔用的所有特斯拉設備和數據時,他保證「對所有的帳戶和設備進行了全面、合理的搜索,並沒有找到任何其他屬於特斯拉的東西」時,甚至根本沒有提到前面提到的硬碟。而其保證的內容是不真實的,那些設備和數據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從起訴狀的事實陳述中看,安德森從2014年入職後餘公司籤署了一系列協議,包括2014年11月11日籤署的入職Offer、2014年12月2日籤署的《員工專有信息和發明協議》以及安德森在離職前於2016年11月3日以電子方式籤署的簡式保密信協議。協議中規定了他必須將所有的專業時間和精力用於特斯拉的工作,並同意不因任何其他目的使用或披露特斯拉的機密和專有信息。

在專業VC投資的創業公司以及成熟的科技公司中,除了一般性的保密義務之外,公司通常還要求員工籤署《員工專有信息和發明協議》,或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智慧財產權的條款,針對員工入職之前的智慧財產權和工作期間產生的智慧財產權進行明確的權屬約定,通常都不允許員工在離職後繼續使用工作期間創造的屬於公司智慧財產權的職務作品,否則就可能面臨公司的違約或者違反保密義務的指控。

員工離職時,公司通常會要求員工返還公司電腦及存儲設備等財產,並從員工個人郵箱帳戶等設備和系統上刪除公司的保密信息,在不便於核查和證明的情況下(譬如存儲在雲系統上的信息)則要求員工籤署保證書,保證已經盡力檢查和刪除了公司的保密信息。

在很多情況下,離職員工可能會無意識地帶走了公司的保密信息,尤其是在當今網際網路等技術急速發展和變革的時代,但離職員工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明知是原東家的保密信息或智慧財產權卻仍去使用的情形,這可能會面臨官司。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帶出刑事責任,遭遇警察甚至檢察院等國家權力的介入,簡法幫之前曾經分享過類似的案例。

更值得員工注意的是,以當前的技術能力,公司通常可以聘請數據分析專家查清楚員工私下拷貝的保密信息,哪怕被「徹底」刪除的信息或痕跡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進行還原,所以,對於故意的竊取行為,公司只要願意出錢通常都能查出來。重要的不是行為是否夠隱蔽以及有多高水平,重要的是看勞資雙方約定的義務和責任範圍。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查看VC投資的中國創業公司常用的高管員工保密、智慧財產權歸屬和不競爭協議對保密義務和禁止招攬員工義務的約定。

2、禁止招攬員工義務

特斯拉在起訴狀中還指控:安德森曾利用職務之便招攬特斯拉的工程師,最終向至少十幾個人提供了Offer,直接違反了他的禁止招攬合同義務。最後,被招攬的特斯拉工程師中只有兩人離開了安德森的創業公司,另有一人在提出辭職後又改變主意留了下來。安德森甚至使用他的特斯拉公司筆記本電腦在特斯拉的工作場所與Urmson合作從事與公司相競爭的創業事務。2017年1月26日,安德森被指控將他的特斯拉筆記本電腦帶到Urmson的家中,訪問了一份題為「招聘目標」的文件,並繼續拉攏特斯拉員工加盟。

2017年1月3日,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的三位工程師通知公司他們決定加入安德森的創業公司Aurora,其中一個後來改變了主意繼續留在了特斯拉。特斯拉指控安德森這時開始掩蓋他的招攬行為痕跡:

特斯拉則指控安德森在任職期間以及離職後都不斷招攬特斯拉的員工,而且為了規避禁止招攬員工義務,採用了交叉分工的間接招攬方式:安德森負責招攬Urmson確定的老東家谷歌的人才;而Urmson則分工負責安德森確定的老東家特斯拉的人才。

與保密義務不同,禁止招攬義務的監督和實施則要容易很多,因為原東家只要知道了離職員工的去向,就很容易發現違反招攬義務的行為。同樣,重要的不是原戰友有沒有加入,重要的是禁止招攬義務的限定範圍,譬如是否限定戰友主動加入,還是無論是主動招攬還是被動接受,原僱主的員工都禁止聘用。

保密和禁止招攬員工爭議的和解

2017年04月19日,特斯拉和安德森宣布和解,媒體報導和解協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 Aurora同意與特斯拉籤訂為期一年的禁止招攬協議;
  • Aurora同意獨立第三方在2018年2月前對其文件系統進行審核(計),以確保公司未使用特斯拉指控竊取的任何數據;
  • 該創業公司同意支付特斯拉10萬美元(安德森將其定性為審計費用)。

這時候,雙方都公開宣告訴訟戰爭的勝利:一方面,與特斯拉的訴訟請求相比較,除賠償金額之外,這家新秀汽車巨頭的要求基本都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安德森則認為訴訟和解還了自己一個清白,他相信自己沒有違反保密義務,所以也不怕特斯拉對新公司進行審核(計),所以都不惜掏錢讓特斯拉派獨立的第三方審核(計)。

特斯拉在訴訟和解的媒體聲明中寫道:

特斯拉針對安德森先生、Urmson先生和Aurora的訴訟已經達成和解。根據和解協議,安德森先生對特斯拉的合同義務將繼續生效,並將延伸至Aurora公司,而且增加了更多具體的保護措施以確保沒有進一步的違約行為。該和解協議還設立了一個流程,讓特斯拉收回被帶走的所有專有信息,並規定Aurora的計算機系統接受持續的審計以監控特斯拉財產被不當保留或使用的任何情形。最後,特斯拉拿到了10萬美元。

安德森則在博客上闡述了自己對特斯拉起訴的看法:

我們創立Aurora是為了推動行業的發展。無端的訴訟只會拖行業的後腿。今天,在提起訴訟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後(而且在我們能夠提出抗辯之前),特斯拉已經撤回了他們的訴訟,沒有拿到任何損害賠償,沒有得到律師費賠償,也沒有得到任何不當行為的法律定性。我們甚至同意補償未來審計的費用,以便證明Aurora智慧財產權的完整誠實。

結語

特斯拉與離職高管的爭議本質上是一場人才和信息技術的戰爭,只不過當今更多地發生在技術公司和離職創業的高管之間,只不過在無人車及人工智慧等高技術領域反映的更為突出而已。

特斯拉在起訴書中的控訴一針見血: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被廣泛認為是自動駕駛領域最先進、最安全和最可靠的技術。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在拼命追趕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追求迅速致富的環境。僅僅幾個人的小型程式設計師團隊拿著樣品軟體就能賣出高達10億美元的價格。

譬如,通用汽車在2016年7月份收購了一個40人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Cruise Automation,收購價格接近10億美元(簡法幫註:通用汽車2016年二季度季報中披露交易價格為5.81億美元)。在2016年8月,Uber收購了成立不過半年時間的另一家無人駕駛創業公司Otto,價格超過6.8億美元。安德森及其業務合作夥伴,包括最近從谷歌無人車項目離職的技術主管Urmson決定嘗試類似的淘金致富之道。然而,與其他的近期創業公司不同的是,安德森和Urmson採用了不當的方式來獲取優勢。

作為離職創業者,安德森先生和Urmson先生相信清者自清,前東家作為技術巨頭起訴只能妨礙但不能阻止他們推動行業發展的創業事業。特斯拉召回自己的律師軍團之後,他們的創業公司Aurora總算是可以全力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而不再有後顧之憂,也能更加輕鬆地通過融資補充彈藥了。

無論從特斯拉離職的安德森和從谷歌離職的Urmson事實上是否真的如特斯拉控訴的那樣利用不當的違約方式推動了他們的創業項目;也無論二位優秀人才的創業到底是為了「淘金」還是為了推動行業發展的夢想;抑或無論最終創業能否成功,技術公司和從技術公司單飛的高管可能都要提防的是:員工保密義務和招攬老東家戰友員工的問題都是「齒輪」級的瑣碎法律問題,提防因為這樣的齒輪卡殼而導致整個公司突然不能再次起步。

本文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王文華_NF5982

相關焦點

  • 員工離職糾紛頻發,HR要怎麼佔據主導
    ……面對離職,不少員工會情緒激動,質問HR,甚至喪失理智地一味要求公司賠償損失,那麼在辦理離職工作時,HR就要被離職員工牽著走,就沒有主導權嗎?墨菲HR告訴你,並不是!HR只要合法、合理、合情並且迅速地處理離職糾紛,往往能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 特斯拉就員工飆英文罵顧客致歉:涉事員工已經離職
    特斯拉維修中心員工飆英文罵顧客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剛剛,@特斯拉致歉,稱當日立即停止了涉事員工的工作,並且該員工已經離職。因所購「特斯拉」轎車有時充不進電,維修未能解決,杭州的趙先生與媒體記者一起到特斯拉位於該市沈半路的一家服務中心交涉,在電視臺記者採訪趙先生時,特斯拉一名中方工作人員對他們飆英文:「You two get out!(你們兩個滾出去!)」
  • 特斯拉道歉 維修中心飆英文員工已離職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特斯拉最新資訊 > 正文 特斯拉道歉 維修中心飆英文員工已離職
  • 員工用英文罵維權車主:特斯拉致歉,稱其事發前已申請離職
    因所購「特斯拉」轎車有時充不進電,維修未能解決,杭州的趙先生與媒體記者一起到特斯拉位於該市沈半路的一家服務中心交涉,在電視臺記者採訪趙先生時,特斯拉一名中方工作人員對他們飆英文:「You two get out!(你們兩個滾出去!)」
  • 特斯拉維修中心員工飆英文後續:已離職
    IT之家4月19日消息 此前,IT之家報導過,據浙樣紅TV消息,特斯拉車主趙先生於2017年購買一輛價值70多萬元的特斯拉MODEL S,從今年年初開始,車子總是充不進電。為此趙先生多次找到這家位於杭州沈半路的特斯拉維修中心,但是維修了四五次,這裡的維修技師也是找不到故障的原因所在。隨後趙先生求助記者,當記者想要進維修車間車間時,一名特斯拉員工用英文回應道:「這是特斯拉的地方(英文),這是特斯拉門店的一部分(英文),OK?你們都滾出去(英文)。」
  • 特斯拉一員工實名舉報領導一言堂,暴力脅迫員工離職!
    12月21日消息,近日有自稱是特斯拉員工的網友在自己公眾號上實名爆料稱自己遭到特斯拉領導的暴力脅迫離職。
  • 怎樣正確離職?公司會怎樣正確處理員工離職的問題?
    6、承擔特殊義務的勞動者對於離職後還承擔特殊義務的員工,如已籤訂限制競爭協議的員工,企業是否要求他們在離職後承擔限制競爭的義務,應明確告知,以避免將來發生糾紛。還需要注意在締結保密協定和培訓服務期間是否存在特殊情況。三、員工「不辭而別」,公司應該怎麼做?
  • 特斯拉維修中心員工飆英文「滾」 回應:該員工已離職
    4月17日,據浙江經視報導,在杭州沈半路特斯拉維修中心,一輛價值70多萬的特斯拉對此,特斯拉企業傳播高級經理張女士回應,已向記者說明情況,並鄭重道歉,該員工目前已離職。
  • 員工離職,聰明的HR在這4個方面肯定會處理得當!
    挽留不成,除了做好工資核算、企業帳戶、工作群等後續處理、年假處理這些基本的操作以外,在春節後離職的特殊背景下還有以下幾點情況需要注意:1、年終獎糾紛逐年攀高員工提前離職在司法實踐中,如果年終獎僅僅與出勤時間掛鈎,則按照出勤時間等比例折算支付,判決支持年終獎的案例更多;如果年終獎必須是建立在全年考評的基礎上,工作不滿全年無法獲得某些考評數據而達不到發放條件的,分兩類情形處理:
  • 後疫情時期,涉疫勞資糾紛怎麼處理?看看這幾個案例
    後疫情時期,涉疫勞資糾紛怎麼處理?> 企業經營困難員工返崗延遲……後疫情時期因疫情引發的勞動爭議糾紛逐漸顯露如何妥善化解糾紛,保障經濟運行?
  • 法官說法:員工自動離職的認定與處理
    對於員工自動離職,法官也面臨著定性模糊、事實認定難的問題。本文結合司法實踐分析了企業員工自動離職的情形和性質,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思路。根據《關於企業處理擅自離職職工問題的復函》規定,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終止勞動關係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
  • 為何員工離職需要原單位出具離職證明書?
    為什麼新入職公司都需要離職證明?離職證明該怎麼開?公司不給開怎麼辦.快跟著法律人-老楊 來看看吧,一文給你講清楚!1、求職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求職者提供上一份工作的離職證明,從而來求證你的上一份工作是否真實,同時也是為了確定求職者和自己的上一家公司不存在勞務關係或者是勞務糾紛的證明,如果這時候你拿不出來離職證明的話,難免會讓自己處於求職的被動一面。
  • 員工無法提供離職證明,HR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離職證明可以檢驗新員工之前工作經驗的真假;此外離職證明還可以表示該員工已經與上一家公司解除勞動關係,從而給公司免去一些不必要的用工風險。但新員工入職拿不出離職證明怎麼辦?難道要重新招聘?沒有離職證明就安排人員上崗引起的用工風險如何解決?
  • 特斯拉首席人事官Gaby Toledano宣布離職
    )】8月31日報導 (編譯:檸萌)特斯拉首席人事官Gaby Toledano是這家汽車製造商為數不多的幾名女性高管之一。在擔任高級管理職位15個月後,她宣布離職。該公司證實她正在休假中,但沒有說明她返回工作崗位的具體時間,也沒有解釋清楚Gaby是否是永久離職。「Gaby之前曾申請休假與家人共度時光,我們對此表示支持。人力資源團隊一直在分擔她的責任。」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在電子遊戲發行商Electronic Arts執行團隊工作長達10年之後,Gaby於2017年5月加入特斯拉。
  • 特斯拉「二號人物」離職 曾負責打造特斯拉電池系統
    特斯拉首席技術長J.B.Straubel確認將離職,他在特斯拉任職超過16年,是多款電動汽車產品研發的核心人物,主導開發Model S電動汽車和充電站體系,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表示JB Straubel在創辦和發展特斯拉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員工主動提離職,要不要挽回?
    對於主動提離職的員工,該怎麼處理?
  • 員工自動離職如何處理才好? 人力資源法律
    勞動者自動離職的認定與處理職工跳槽離職成為一個突出現象,造成企業人事管理的困境。在用人糾紛成訴後,法官也面臨著定性模糊、事實認定難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司法實踐分析了企業員工自動離職的情形和性質,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思路。一、自動離職與解除合同的區分根據《關於企業處理擅自離職職工問題的復函》規定,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終止勞動關係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
  • 李長安:國外企業如何處理離職薪資糾紛
    從歷年數據中也可發現,受理案件呈現出遞增趨勢,勞動報酬和因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而引發的糾紛佔到六成。其實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有勞動就有糾紛,但西方國家由於工業發展歷史更早,在勞資糾紛處理上的經驗也更成熟一些,因而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離職員工抽到年會大獎,HR如何處理?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小編仔細爬樓看完了所有聊天記錄,了解到了前因後果。老闆表示覺得獎品還是個大獎,發給離職員工的話顯得特別浪費,希望HR能夠妥善處理這次「事故」。小編覺得,雖然這名員工是即將離職的員工,一系列離職手續還在辦理和交接當中,但是起碼這一刻人還在公司,就屬於公司的合法員工,應當享受合法的正當權益。
  • 為什麼員工離職一定要開具離職證明?
    因為離職證明是證明你已經和原單位解除勞動關係的一種有效證明,如果你在離職的時候不開離職證明,新單位就會因為擔心勞動者會與原單位發生勞動糾紛。所以,新單位為了避免可能會引發的糾紛,新單位便會拒絕勞動者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