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貧困地區教育的思考|「寒門」真的出貴子嗎?

2020-08-21 千島湖觴

「寒門出貴子」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聽說過吧。

可是不少貧困地區和地方。寒門是很難出貴子的。而我又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貧困地區家裡沒有電,甚至學習的學校連一間好教室都沒有。更別說拿錢去交學費了。貧窮阻擋了他們學習的腳步。

甚至有些孩子在很小的年紀開始出外打工。而他們為什麼去打工呢?因為他們家裡有弟弟和妹妹們需要他們賺的錢才能去上學和生活下去。


留守兒童較多的教育問題讓人很擔心

全國婦聯2013年5月發布《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中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 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佔農村兒童37.7%,佔全國兒童 21.88%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以及心理問題頗為顯著。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們這樣的變化呢?

  1. 缺少父母關愛、孩子本身沒有自控能力並貪玩。從而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信心直接導致成績差。
  2. 孩子和老人留守在家中,不是外祖父母在家看護就是孩子自己在家學習照理家裡的事情。這種環境以及做法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3. 留守兒童在家遭遇侵害的風險不斷增加增加了。我們在新聞中經常看到幾個留守兒童遊泳導致溺水從而喪生、孩子被人拐走、被一些動物咬傷等等這些情況發生。
  4. 他們成長的變化和心理問題也急劇增加。一個孩子在成長時期會出現很長時間的叛逆行為,不加以改正會釀成大錯。還會導致孩子們和父母的關係進一步破裂。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和隔閡導致了矛盾的升級。之後,有很多父母很後悔當初沒陪他們的孩子一起成長。


古代教育PK當代教育

  • 古代的功利性學習是為了出仕做官擺脫貧困。從而使自己的才華以及抱負在皇帝或者在官圖中得以展現。

所以很多學者在評價古代的教育時都會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連宋真宗都開始為學習代言。之後他寫了《勵學篇》,「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宋朝整體的風氣,學習以及著書立說極為盛行。例如我們很熟悉的歐陽修、晏殊等等一個極為強大的「背詩天團」。

  • 而現在的教育雖說是因材施教。但是師生的關係以及教育的水平不匹配,導致了學生的水平良秀不齊。有很多地區的孩子不想讀書,覺得讀書沒有用。這個大孩子因為家裡的問題,比如家中貧困、家人有殘疾等等而放棄讀書。

教室的水平以及學生的配合構成了教與學的過程。

但是現在有九年義務教育保障了一些貧困地區孩子們的上學權利。

大部分地區教育水平和條件非常差

每年的「最美鄉村教師評選」講述一個又一個讓人感動故事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些地區的老師屬於「全能」教師。什麼是全能教師?語數外都會併兼職體育教師。

張玉滾老師

為什麼現在講分科教學?一個大學生相當老師進入師範院校,她的課程是細緻的各個科目。例如,語文學科。她們要學古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等等很多科目才能教好一門語文。而她們都在一直努力的學習著為了當好一個教師。

你們發現了什麼?

一人身兼數門課目,不說教育的內容如何?就其專業性根本不可能真的趕得上一個專業老師專門來教專門學科的課。

不管是綜合課程、地方課程還是學校課程。我們都應該找更為專業的老師帶著他們一起進行學習

簡陋的教室和破舊的書桌,以及沒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也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很多鄉村教師在那裡很艱苦。但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睛是讓他們一直堅守的理由。

但是,條件和教師的匱乏並不阻礙了這些孩子追夢的腳步。

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拖起了這些孩子的夢

無反顧、毅然決然、一直堅守、默默在那裡待了二十幾年等等這些詞語,它們經常在鄉村教師頒獎詞中。

這說明他們一直在堅守、不求回報、他們也是近幾年被大眾多關注,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希望有更多大學生去鄉村支教。

一、能為這些農村孩子開拓視野。二、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三觀。

三、也能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

經濟發展以及家庭收入平穩,才能使教育水平提高。

對於貧困地區,國家給予了重點關注。國家定點幫扶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不少地區已經退出「貧困群聊」。但是,教育的發展應該繼續加強並且持續關注。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教育不斷的發展。孩子們上學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誰都不稀奇也意外?而對於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上學就是一件大事。「知識改變命運」他們渴望知識但是沒有錢就很難安心學習。

增強脫貧後勁

文化對文明的進步作用

對於文化一詞,是說人們的行為和學習經驗促使人們開始向文明化演變。

但是,魯迅先生對於文明的誤區的解釋,卻是做出了更詳細分析。

  • 富有是文明

品德的促成,讓富有變成了一種「德可配位」。「富有」並不是代表了一個人的所有。有錢=可以給老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這也是很多外出務工父母的一個誤區,但是這些父母也沒有辦法。對陪伴孩子和出外賺錢養家,二者必選其一。

  • 多數就對

大多數家庭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出現。是因為農村很多青年流出去外地打工。很多人都這麼做。還有一些落後人群認為教育無足輕重。雖然說,很多時候少數服從多數是對的。但是對於文化和知識認識觀點有時就是錯的。

學習要加油哦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該好好學習了呢?無憂無慮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所以要努力學習哦!

相關焦點

  • 說好的「寒門難出貴子」,結果清華五分之一新生來自農貧地區
    「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年代被提得特別多,是因為人們隨著信息化發展,相互交流的機會多了起來,加之時代原因,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環境跟以前相比,教育資源懸殊是空前的。因此人們篤定「寒門再難出貴子」。隨著開學時間的到來,清華大學一則消息引爆網絡了。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
  • 2020高考揭秘:別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今年貧困學子集體爆發
    曾經一出生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北大生從多個角度闡述「寒門再難出貴子」,其中有關教育資源方面分析得非常有信服力,歸根結底就是階層固化,多數高考狀元都來自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而農民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只會越來越難。
  • 寒門難道真的難出「貴子」嗎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恢復的不是高考,恢復的是多少代中國人的公平、尊嚴、夢想,他不僅僅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是學子有路!寒門不僅僅是指老少邊窮地區農村孩子還包括現在城市裡沒有相應的政治背景經商背景的孩子。貴子自古以來金榜題名時,榜上有名即為貴子。
  •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
    清華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兩成,寒門仍能出貴子2017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很多人都在哀嘆階級固化,為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嘆息。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很多人又歡呼雀躍,為寒門仍能出貴子而愉悅。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以676分高居湖南文科第四名,被北大考古專業錄取,屢次登上熱搜榜。一名山村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勇敢地闖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不,他們一直為寒門崛起貢獻力量
    所以在教育資源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多很多捷徑。真如這位狀元所說,寒門學子們上名校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小嗎?近日,兩位寒門學子考入名校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 寒門也能出貴子,清華大學畢業生代表張薇,飲水思源
    在中國仍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居民,其中不乏貧困山區的困難戶。對於這部居民而言,他們的生活條件,所擁有的教育資源都遠遠落後於城市居民,從而導致了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寒門再難出貴子。儘管這句話很刺骨,很諷刺,但是這確實是我們所面臨的現狀。但是筆者認為,寒門也能出貴子,儘管這其中的過程會更加艱辛。
  • 不是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什麼情況?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為何在當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下,出現了這麼多寒門貴子?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對於「寒門出貴子」的討論,儘管許多學者從文化觀、教育觀、歷史社會學、資本論等不同維度進行探討研究,但對於寒門與貴子的界定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儘管以上學者對「寒門」「貴子」各有說法,但不難發現,「寒門貴子」與教育這一主題是密切相關的。同時,我們也能發現,對於寒門學子的研究,探討通道路徑的文章居多,而追根溯源深入探究的文章偏少。
  • 維護教育的公平性,寒門也能出貴子
    雖然劉媛媛也在後面說到:寒門也能出貴子,只是需要更加努力而已。但家庭條件的質量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對於重視教育的中國家庭而言,高考對學子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一些貧困的農村家庭,高考更是堪稱改變一個人人生的最重要機遇之一。然而,就是這樣萬眾矚目又神聖的高考,卻被一些人肆意破壞。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出「貴子」也出「人才」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此前一些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一度引發不小討論,擊中了很多人的痛點。2006年1月,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對國家重點高校進行了調查。
  • 高考結束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貧困村走出了8名清北生 100名一本生
    我們都知道孩子思考問題不會像成人那般全面、深刻,他們需藉助別人評價認識自己,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說此話的人是何居心?明知道這句話孩子會當真,會自我設限,還這麼理直氣壯地說出來,動機真的需要思考。曾經和朋友們聊過這個話題,身邊也不乏清北名校生。接觸來看,清北名校中不乏農村學生,甚至有一部分真的稱得上「寒門」,但他們依舊聰明好學。
  • 寒門仍出貴子,貧窮未必折腰,清華錄取前還在工地打工
    近幾年,「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時常被大家議論。真的是寒門難出貴子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寒門仍能出貴子。雖然寒門仍能出貴子,但大家似乎也發現了,寒門貴子的數量卻是越來越少了。雖然我們國家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寒門學子和富裕家庭在物質條件、教育資源、生活閱歷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大批「寒門學子」需要付出更加卓絕的努力才能夠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寒門出貴子的現實障礙越來越多,「寒門難出貴子」的社會焦慮也是現實存在的。
  • 清華農村生源超2成,讓寒門既出「貴子」更出「人才」
    其中,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6%,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20.2%,這是近年來的新高。作為對比,2018年是17.9%,2019年是19.3%。一時間,「寒門仍能出貴子」,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今年清華大學的農村生源告訴你真相
    又是一年新生開學季,現在不提倡報導高考狀元,所以大家看到關於寒門貴子的報導比原來少很多,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農村泛濫「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讀書真的沒有用嗎?寒門還能出貴子嗎?26.6%,農村和貧困地區生源佔了20.2%.與近幾年相比,今年清華新生中來自農村地區的比例是最高的。
  • 促「寒門出貴子」從條件公平求解
    正值大學開學季,寒門貴子的話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近日,教育部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向外公開通報了相關情況——教育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國家、地方和高校專項計劃招生政策,形成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綜上所述的豪門有這些優勢,鑄就豪門出貴子、出人才的概率會偏高。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微信「朋友圈」中,《在寒門難出貴子的現在,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等文章被廣泛轉發。不少網民表現出擔憂情緒,輿情熱度居高不下。圖: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此外,對於今年高考作文題,也有網民發文稱,高考作文再次體現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趨勢。「在偏遠地區,高鐵、共享單車、行動支付這些城裡孩子司空見慣的事物對農村孩子來說真的是很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