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貧困村走出了8名清北生 100名一本生

2020-08-28 優米MaMa

又一年高考結束了,無數孩子即將開始人生新徵程。高考作為全國範圍內最盛大的一次考試,承載了太多家長的希望,孩子們多年苦讀就是為了在這次考試中金榜題名。

但隨著這些年貧富階層的固化,以及前段時間「陳春秀高考546分被頂替」事件曝光,「寒門再難出貴子」又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有人說:如果陳春秀家庭富裕,即使第一年考不上也定會選擇復讀,誰還敢冒名頂替?

也有人說:哪有公平可言,窮人家的孩子註定就是悲劇!

高考對陳春秀而言確實不公,但簡單粗暴的將她的不幸歸結為「寒門」未免也過於草率。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魔咒一樣,侵蝕著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我們都知道孩子思考問題不會像成人那般全面、深刻,他們需藉助別人評價認識自己,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說此話的人是何居心?明知道這句話孩子會當真,會自我設限,還這麼理直氣壯地說出來,動機真的需要思考。

曾經和朋友們聊過這個話題,身邊也不乏清北名校生。接觸來看,清北名校中不乏農村學生,甚至有一部分真的稱得上「寒門」,但他們依舊聰明好學。所以,有時不得不懷疑,「寒門再難出貴子」有沒有可能是那些「成功」人士,特意給我們這些窮人的心理暗示!

寒門難出貴子?貧困村卻走出8名清北生!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報導了河南周口一個名叫「王樓村」的脫貧故事。

這個村是當地出了名的「高考村」。全村3896口人,據統計,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村裡共有清華、北大生8人,博士後1人,博士2人,碩士7人,一本以上總人數超過了100人。隨著這些孩子們步入社會,「王樓村」也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村幹部展示村裡的大學生名單

仔細看了「王樓村」的介紹,發現小村莊之所以能培養出這麼多國家棟梁,主要還得歸功於: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

比如,僅王樓村陪讀的媽媽就有三四十位,平日裡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就在縣城陪讀。「再窮不能窮教育」是這些陪讀媽媽們的心聲,很多陪讀媽媽其實都不識字,也輔導不了孩子功課,但她們會在孩子寫作業時搬一把椅子靜靜地陪著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媽媽對學習的重視。

王帥奇 王帥康

印象最深的要數「王樓村」的一對親兄弟:哥哥叫王帥奇,弟弟叫王帥康。兄弟二人分別於2015年、2019年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據哥哥回憶:小時候住在一個小窩棚裡,一住就是3年。那時候父母沒日沒夜地幹活,家裡連一張寫作業的桌子都沒有。這種艱苦的環境,絲毫沒有阻礙兄弟倆上進的決心:哥哥常年班級第一,弟弟成績也不差。

雖然家庭貧困,但父親的支持就是他們前進的動力。父親王玉西上學時肄業,高考一直是他內心最深的夢,所以哪怕砸鍋賣鐵他也會送兩個兒子去高考。在一個如此看重學習的家庭,孩子何嘗會不優秀?

哪裡是「寒門再難出貴子」?明明是一些「寒門」對家庭學習氛圍壓根就不重視。

高考不公平?對我們窮人家的孩子高考才是最公平的!

前段時間「仝卓事件」將「高考不公」推上了熱搜,有網友表示:高考本就不公平,師資力量、教育環境哪個公平過?窮人家的孩子就更不用說!

但我想說:相對而言,「高考」應該是我們這些寒門學子衝破固有階層的唯一捷徑。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通過高考能改變人生,還指望誰去改變我們自己呢?

在「王樓村」的報導中,王帥奇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他說:「高考是我們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而與城市孩子相比,我們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不怕吃苦。」樸實無華的言語背後,是老師對孩子最殷切的期盼。

知乎上有個問題,「高考真的能決定你的未來嗎?」其中一條高贊回答讓我很受感動。答主是位山裡的孩子,父親意外早逝,母親含辛茹苦拉扯他和弟弟長大。沒有父親的兄弟兩,經常被村裡的孩子欺負,他一邊保護著年幼的弟弟,一邊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小小年紀就戴上了眼鏡。在農村,一個近視的小男孩,一個寡婦媽媽,這種組合讓他的家庭一直備受排擠。

直到那年他考上清華,一切都不一樣了,村裡人看到他會笑著打招呼,叫他「高材生」,媽媽出門也不用繞著人群走了,大學畢業的他最終也將母親接到大城市裡生活。

他說:高考對我而言就是龍門,我只要加倍努力就可能一躍成龍。

這樣的例子絕不在少數,你能說高考不公平嗎?對於這個走出大山的孩子,他一定對高考心懷感激。

並非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父母拒絕貴子!

紀錄片《出路》耗時6年,講述了3個不同階層的家庭對教育的態度,如何影響孩子一生的故事:

貧困區女孩馬百娟,10歲才上學。2009年導演第一次見她,那時的她喜歡讀書,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她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大學。

2012年導演再次見到她時,15歲的馬百娟已經退了學跑去陌生的城市裡打工。導演問她「為什麼不上學了?」,她尷尬的笑笑沒有出聲。但父親卻說:「女娃娃,書多少念點夠用就行。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生了娃之後,工作反而會拖累她帶孩子。」

正是在馬父這種觀念下,馬百娟早早輟學結婚生子,而那個去北京上學的夢想,終其一生也只能出現在夢裡了。

另一個孩子徐佳,就比馬百娟幸運多了。雖然父母都是農民工雖然他已經復讀了3年。但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通過高考才能改變人生,就算跪在地上也要讓他上學。最終徐佳也順利上了大學,找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與相戀四年的女友結了婚,留在了城市。

最後一名主人公是17歲的北京女孩袁晗寒,17歲就從美院附中退學,從小上得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退學後繼續畫畫、寫詩,一時興起還跑去開了咖啡廳,隨便考考就去了德國念書,最後她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做起了老闆。

3個孩子的6年,影射了社會絕大部分人的生活軌跡。3個階層,3種教育態度,最終孕育出3種不同的人生。有人說,這是一個「拼爹」的社會,誰說不是呢?你看這幾位「爹」對教育的態度,幾乎決定了他們孩子的人生。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一些寒門壓根不相信知識的力量。父母的高度、格局是孩子睜眼看世界的起點,不要被所謂的「寒門難出貴子」所蒙蔽,知識才是孩子立足於世的傍身之技。貧窮不是為了讓誰痛苦,而是告訴你,唯有貧窮才會讓人們深知教育和知識的可貴。

今年高考已經結束,真的很期待,今年又會有多少新的「寒門貴子」呢?

相關焦點

  •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
    前段時間無意間刷視頻看到了一個演講節目裡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我翻閱了一下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寒門再難出貴子》,簡單交代下背景,家在蘇北農村,算是很貧窮的農村,初中時還吃不飽飯的那種,父母是老實巴交農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對我的教育也僅限於學習學習再學習。小學初中時自己成績不錯,基本上都是前一兩名吧,高中之前沒去過鎮上之外的別的地方...高中在縣城,也在那裡慢慢變得自卑。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是目前很多網民爭論較大的一個話題。在有些人看來,當下隨著教育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誕生貴子的概率越來越低,即便能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大學畢業以後在社會裡也未必能一路順風。
  • 寒門難出貴子?高考狀元告訴你,現實並非如此!
    就在大家紛紛認同「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時,有媒體報導了一位高分的寒門貴子,在低矮逼仄的家中,說她想當一名法官。肖澳彬,2018年巨鹿縣高考文科第一名,634分。她的家在河北巨鹿夏舊城村。進入低矮的小院,院裡擺滿了各種農具,客廳裡沒有家電,只有兩個破舊的沙發和一張桌子。
  • 837名狀元,近5成父母高知:寒門出貴子本就是農村人的一廂情願?
    文/格格鬥837名高考狀元,近5成父母為高知分子,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曾看過中國校友網的一份調查:2007-2016年間,全國共有約837名高考狀元,其中近五成狀元的父母是高知分子(比如教師、工程師),近兩成狀元的父母是國家公務員。
  • 高考620分的搬磚男孩從國防科大畢業了!憑啥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每年的高考季,總會有一些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2020年的高考季也不例外,比如考了635分的盲人男孩昂子喻,考了623分的腦癱男孩姚俊鵬,這些分數和超強意志力表現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身殘志堅的精神,總是在鼓舞著很多還在磨難中摸索前行的人。而今天我要說的主人翁則是一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貧困男孩,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從貧困的大山走向夢想的大學,寒門真的是再難出貴子了嗎?
  • 寒門難出貴子?偷來的人生,遲早要還的
    距離高考結束已經有段時間了,很快這一屆的高三學子就能迎來自己另一個不同的人生。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的突然就聊到了前陣子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情。許是熱血青年的原因吧,朋友特彆氣憤,說了很多憤青的話。
  • 700多名清華新生來自農貧地區,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據報導,這兩天清華大學正式迎來了新一屆的本科新生,在3500餘名內地新生中,來自農貧地區的生源比例達到了20.2%,有700餘名。這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寒門出貴子的典範。  這些新生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前些年在網絡上引起很大反響的:「寒門再難出貴子」討論的無聲抗議。
  • 寒門難道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不僅僅是指老少邊窮地區農村孩子還包括現在城市裡沒有相應的政治背景經商背景的孩子。貴子自古以來金榜題名時,榜上有名即為貴子。寒門終出貴子,這位正值18歲的女孩在她最絢爛的年紀開出了最甜美的果實。」「貴子」再次引發大家的熱議,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在今年高考中兩人分別以687分、685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 他們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實,我們依然可以淡定的說一句「so what?」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ID:jinrongbaguanv),作者黃明亮。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大概一年以前,有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決賽演講《寒門貴子》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有人說,她用四分多鐘的演講讓整個世界沉默。
  •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寒門難出貴子!河南狀元:看我實力「打臉」
    還記得說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嗎?在接受採訪時,熊軒昂振振有詞:「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當初,很多人在網上聽到熊軒昂的話語時,都被刺痛了。然而,面對熊軒昂的振振有詞,很多人似乎沒有反擊之力。因為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別人出身比你好,還比你努力。「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一記悶棍,讓很多人深深受傷而又無力反駁。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微信「朋友圈」中,《在寒門難出貴子的現在,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等文章被廣泛轉發。不少網民表現出擔憂情緒,輿情熱度居高不下。圖: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此外,對於今年高考作文題,也有網民發文稱,高考作文再次體現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趨勢。「在偏遠地區,高鐵、共享單車、行動支付這些城裡孩子司空見慣的事物對農村孩子來說真的是很抽象。
  • 勝天半子,寒門真再難出貴子嗎?農村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曾幾何時「寒門出貴子,白戶出公卿」激勵著許許多多的農家子弟,這讓他們努力奮發圖強,甩掉了貼在身上的「農二代」的標籤。幾年前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面的主角祁同偉想著勝天半子的經歷讓人們再次熱議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 寒門再難出貴子?歷年高考狀元身份曝光,背景「非同一般」
    2020年高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關於高考的討論卻從未停止。自7月23日高考成績放榜開始,連續兩個月的熱搜話題都被各省市狀元佔領!苦盡甘來,榮耀滿堂。大家紛紛說「你看,又是別人家的孩子!」話語中透露出了滿滿的讚賞與羨慕,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細心的網友們發現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世」非同一般,在了解了之後京譽君也發現,有些結果或許早已命中注定。
  • 寒門再難出貴子?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連續兩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2020年高考成績放榜後,趙桂寧在建築工地上得知了他的高考成績以及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消息,當時他正在一處建築工地上勤雜工,工資是一天150元,而他沒有像其他考生一樣,選擇在高考過後去休假原因是:「我們家在農村,父母歲數也都大了也都挺不容易的,所以高考結束了就出來靠自己行動,給父母減輕點負擔
  • 寒門再難出貴子?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連續兩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相信有很多考生,在高考完去打暑假工。比如,是為了給自己賺一些零花錢,又或者去鍛鍊一下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而有的卻是為了補貼家用。2020年高考成績放榜後,趙桂寧在建築工地上得知了他的高考成績以及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消息,當時他正在一處建築工地上勤雜工,工資是一天150元,而他沒有像其他考生一樣,選擇在高考過後去休假原因是:「我們家在農村,父母歲數也都大了也都挺不容易的,所以高考結束了就出來靠自己行動,給父母減輕點負擔。」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光明日報》曾在《「寒門難出貴子」是個偽命題》一文中指出,中國有句俗話,「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今天,我們自然不會為苦難粉飾、亦無須為逆境歌唱。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2020高考揭秘:別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今年貧困學子集體爆發
    農村地區孩子能考上一所985大學,難度係數陡然上升了幾個級別。曾經一出生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北大生從多個角度闡述「寒門再難出貴子」,其中有關教育資源方面分析得非常有信服力,歸根結底就是階層固化,多數高考狀元都來自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而農民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只會越來越難。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03、寒門是難出貴子,並不是出不了貴子當然了,世上有沒有特例
  • 寒門難出貴子?看鄭強、曹德旺、陳丹青怎麼說
    而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廣大普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憂心。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都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有不同見解。鄭強:過度自主招生阻礙寒門出貴子自主招生是高校為了發現全能型人才,通過自主命題的方式,在高考之外以降分錄取來招攬人才。一次訪談節目中,鄭強教授被問到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時,他說道,寒門難出貴子在於一項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這項制度存在有其合理之處,但不可濫用這項制度。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寒門貴子也似乎漸漸成為一種稀有現象。身處「寒門」的我們看到這些數據和示例,難免心中一涼。可事實便真的如此讓人絕望嗎?寒門真的不能再出貴子了?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寒門依舊能出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