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咬合與說話 細說0-3歲寶寶的口腔發展

2020-12-19 網易親子

寶寶一出生就吸吮奶水,4-6個月就開始攝取輔食,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可都是寶寶吞咽發展的重要階段。


寶寶一出生就吸吮奶水,4-6個月就開始攝取輔食,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行為,可都是寶寶吞咽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部分的嬰幼兒可能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順利度過這段歷程,學會良好的吞咽技巧,對未來發育有重大影響。

一般最優印象的「寶寶喝奶」,是最明顯的吞咽行為。事實上,吞咽不只是把食物送到胃裡的動作,其中不但累積著許多發展歷程的細節,更關係著寶寶口腔能力的養成。

嬰兒的吞咽歷程

縱使每個嬰幼兒的發展速度、程度會略有差異,但就整體而言,寶寶的吞咽發展歷程大都具有順序性、連續性的特徵,且能力的養成勢必會經歷整體à分化、不穩定à穩定、單一à全面的過程,以尋求一步步具備等同於成人的能力。

新生兒開始的口腔發展

提到吞咽,絕對跟口腔發展脫不了關係。最早當胎兒仍在子宮內時,就已經具備了吞咽的能力,如大約懷孕14周之後,胎兒會出現吞咽羊水的動作。因此,從剛出生起,寶寶便展開一連串與吞咽密切相關的行為。

0-6個月:有覓乳、咬合等於口腔相關的反射本能,這段期間會逐漸將這些反射作用整合起來。

7-12個月:由於口腔相關部位(嘴唇、臉頰、舌頭)彼此間運作趨於協調,慢慢出現咬、咀嚼、閉合等動作,逐漸往分化能力的方向邁進。

1歲-1歲半:咀嚼得更好,嘴唇從上下抿到閉合等動作,都比之前更熟練,例如開始會使用杯子喝水。

1歲半-2歲:舌頭、下巴、嘴唇的運用變得更好,甚至還可以直接使用吸管喝東西。

2歲-3歲:咀嚼、控制食物的能力會更成熟。但要注意此時寶寶是否有流口水的情況。如果只有嘴角微溼,基本上沒大問題,可再繼續觀察;如果有大量流口水的情況,或許需要就診檢查,可能有發育緩慢、唇部張力不足、吞咽障礙或其他的問題。


了解問題,從吞咽發展觀察起

吞咽障礙,不只是單單「吞」的動作有狀況而已。吞咽是包含在整體的口腔運動中,從最前面的進食、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整個與吃東西相關的過程,關聯性緊密;只要任何一個細節出問題,就可能會造成吞咽障礙。因此,想觀察寶寶是否有問題,最好先從了解寶寶的吞咽發展階段開始。

口腔準備期

這段時期,寶寶會運用牙齒、舌頭、嘴唇、臉頰等相關部位,執行咀嚼、磨碎的動作,並且將「食物弄成一個食團」。通常最先出現在吃輔食時期。

口腔期

承接著準備期,舌頭會執行「後送」的動作,將食團往後移動到咽喉的部位。唯獨「喝奶」是開始於此階段,小寶寶吸吮奶水後,會直接舌後送到咽部。

咽部期

當食物已經到達咽喉的上方時,會引發吞咽反射。這時舌骨會往上,聲門(聲帶附近)會閉合,如此才不會在吃東西時被嗆到,然後食物就會有往後、往下吞的過程。

食管期

這是一項自主的動作,當食團進入食管後,就會借著食管的蠕動與收縮,慢慢往下送至胃裡,進行消化作用。

常見的吞咽障礙有哪些症狀

針對前面說道的4個階段,如果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困難,都可能引發吞咽障礙。如果寶寶還在喝奶時,就吸吮不得力,吞下時容易嗆到,且常常溢奶,甚至胃食管反流等。等到長大一點接觸輔食,開始練習食用某些泥狀、塊狀食物,像餅乾、米飯、水果、肉品等,倘若咀嚼功能發展得比較差,則不排除吞咽障礙的可能性。

-用餐時,咀嚼及吞咽的動作不協調;

-進食時,嗆到的頻率偏高;

-喝奶時,喉嚨處會有咕嚕咕嚕的痰音;

-已經吃下食物,卻又常常發生反流回來的情況;


吞咽障礙對未來的影響

在整體的發展階段中,一旦口腔能力與協調性沒有養成或過於遲緩,將可能產生兩種影響。

1.進食行為差

無法好好地咀嚼、吞咽食物,自然身體無法吸收到均衡的營養,可能連帶會促使發育不良的情況發生。建議可以通過「寶寶是否有持續長高、變重」來觀察。

2.說話能力弱

口腔各部位的動作無法好好配合,會影響咬字清晰度,勢必會讓寶寶在未來更精細的語言學習、人際溝通等方面面臨困擾。此外,有吞咽能力障礙的寶寶,比一般人更容易嗆到,食物可能會吸入氣管而導致肺部受到刺激,長期下來會罹患「反覆性肺炎」,甚至引發嚴重的肺部感染症。


爸爸媽媽要學會觀察跡象,掌握就醫時機

針對1歲以前的寶寶,可以通過觀察來發現;如果大一點的寶寶,則可以通過一些生活行為了解是否有吞咽能力障礙的問題。

0-1歲:寶寶吸吮的力量、每次用餐的時間、呼吸與吞咽的協調性、嗆咳、嘔吐、口腔的聲音(如喝奶後很喘、呼吸有明顯的聲音)、體重的變化、情緒反應(如哭鬧、肢體)。

2-3歲:流口水狀態(過多、沒辦法收)、不喜歡堅硬或長纖維食物、戒不掉菸嘴、舌頭不靈活(如吃冰淇淋時,只會用唇而不會用舌頭舔)、口腔敏感(拒絕某些特定的食物、不喜歡刷牙、不喜歡他人觸碰口腔等)。

日常護理注意事項

護理方面,提醒爸爸媽媽,掌握「餵食技巧」很重要,這也正是觀察和訓練寶寶吞咽能力的最佳時機。

-餵奶或輔食時,寶寶的精神狀態務必要清醒。

-餵食時,寶寶必須處在穩定的狀態和姿勢,如喝奶時靠在媽媽身上。大一點吃輔食時,必須讓寶寶好好坐著吃,並逐步練習相關咀嚼、舌後送的動作。

-通過餵食,培養日後用餐的好習慣,例如在固定的座位、飯前要洗手等。

-適時讓寶寶自己練習拿食物,例如4-6個月的寶寶可以練習拿雙側把手的杯子,10-12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拿餅乾吃等。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0-3歲兒童口腔保健
    寶寶6個月左右剛出牙時,家長可以使用手指牙刷,材質軟,孩子容易接受。也可以使用紗布蘸點水幫寶寶擦拭牙齒。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歲之前的寶寶都有不可避免夜奶的現象,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吃完奶後喝點清水,幫助口腔清潔。
  • 0-3歲寶寶口腔護理指南來了!
    有的家長覺得0-3歲孩子的牙齒剛長出來還不會壞,有的家長覺得反正孩子現在嘴裡的牙齒都是乳牙,將來都要被換掉,所以就不用管他們。可是由於乳牙的牙齒結構,它並不像恆牙那麼堅硬,再加上寶寶吃的食物,一般來說是軟質的留置的食物比較多,容易粘在牙齒上。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中)1-2歲寶寶飲食建議
    所有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吃飽吃好、健康成長,可是就有一些寶寶不願意好好吃飯,比如:不肯好好吃,每次只吃一點點;喜歡喝奶,卻不愛吃飯;嘴裡含著飯菜邊吃邊玩,哄半天吃一口,把吃飯當遊戲;吃飯不專心,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不看就不肯吃;吃飯時磨磨蹭蹭、挑三揀四,吃不香;0~3歲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寶寶的吃飯問題令很多爸爸媽媽頭疼不已,難道他們真的不愛吃飯嗎?
  • 0-3歲兒童口肌發展八大階段,讓你明白訓練什麼?
    卻有一些孩子正飽受著語言障礙的困擾,他們說話發音不清、咬字不準,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期蜷縮在自己生活的角落裡,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語言治療常常會採用口肌訓練,促使他們發音,改善口齒清晰度。
  • 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來了!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奉上一份「0-6歲寶寶牙齒口腔護理指南」,幫助寶寶長一口健康美觀的好牙~010~6月寶寶1歲-3歲乳牙萌出慢慢會逐漸長齊,寶寶牙齒間的縫隙處和牙齒與牙齦邊緣的連接處非常容易沉積奶垢、食物等殘渣,因此清潔牙齒口腔的難度相應增加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寶寶使用清潔力度更大的牙刷或牙線,幫助寶寶護理牙齒和口腔的健康。
  • 0-3歲口肌發展8階段,看懂了才更明白如何訓練
    0-3月1、顎骨、嘴唇、舌頭成一個單位的活動;2、吸與吞是一個活動,吸一口就吞一口;3、舌頭成條狀、成前後動的運動模式;4、出現不同的條件反射,例如吸允吞咽反射; 覓食反射; 嘔吐反射以及咬合反射6月1、發展口腔內的感覺統合能力;2、喜歡吃手指,通過吸吮獲得樂趣;3、舌頭、嘴唇開始進行分離運動;4、能用力的上下咀嚼(5-6個月 );
  • 出牙期的寶寶說話有問題,注意以下這些細節媽媽們不能不防
    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0-3歲的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準,吐字困難的孩子,他們的牙齒發育都太好,咀嚼能力不足,口腔肌肉力量不足,還愛流口水。這些現象和語言發育有必然聯繫嗎?口腔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決定著寶寶的第一次開口發音的清晰度,這些需要下顎、唇肌、舌肌的配合。如果力量不足,動作不靈活,那麼寶寶想說話就變得有心無力,有口難言了。
  • 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0-3歲的幼兒,雖然他們年齡不大,但也會主動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溼了或想上廁所等自理能力就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當寶貝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父母應及時協助,引導寶貝做好,更快地培養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 咬合不齊:消失的下巴,原來是咬合和口呼吸惹的禍
    咬合不齊危害易發齲齒牙齒亂不僅僅是醜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藏食物殘渣、藏的很隱蔽。食物殘渣堆積在各個牙齒的縫隙間,清潔起來極其不易,一個不注意遺留在口腔內,這個時候口腔的清潔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不僅會易發齲齒,還會引發口臭的問題。
  • 遠離「一口爛牙」,從刷牙開始,0-3歲寶寶口腔護理指南請收好
    同事小張最近因為孩子牙齒的事情特別頭疼,因為她家寶寶才剛滿3歲就有了嚴重的齲齒,不過小張的婆婆卻說,孩子乳牙早晚得掉,所以也不用管它們。但寶寶卻總是吵著牙疼,小張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寶寶牙齒齲壞的速度很快,牙冠部位甚至折斷變成了爛牙根,因此孩子才喊著牙疼。
  • 寶寶3歲以上仍流口水 或是智力發育落後的表現
    廣州日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田乃偉)嬰兒口腔淺,不會調節口腔內過多的液體,就會發生流口水現象。兒科醫師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嬰幼兒逐漸學會用吞咽來調節過多的液體,這種流口水現象在兩三歲後逐漸消失。
  • 0-6歲寶寶牙齒護理全攻略,關心孩子牙齒健康的媽媽都收藏了
    今天呢,我們特地整理了一篇系統的0-6歲口腔護理知識,希望媽媽們可以收藏和分享,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0~6歲寶寶口腔知識目錄牙齒萌出過程兒童剛剛萌出的年輕恆牙,牙釉質礦化程度低,溶解度高,對齲齒的抵抗力較低,咬合面窩溝較深,容易滯留食物殘渣及細菌,因此6歲以後的兒童恆牙齲,以恆磨牙咬合面的窩溝齲最為常見。此外,下頜第一磨牙的頰側點隙,下頜第二磨牙的頰側點隙,以及磨牙的鄰面都是6歲以後兒童齲齒的好發部位。
  • 0-6歲寶寶牙齒護理全攻略,關心孩子牙齒健康的媽媽都收藏了
    現在的孩子牙齒問題多,很多媽媽雖然想給孩子的牙齒來個720°立體環繞式保護,奈何口腔健康知識有限。今天呢,我們特地整理了一篇系統的0-6歲口腔護理知識,希望媽媽們可以收藏和分享,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
  • 讓寶寶喝奶順暢、情緒安定的好夥伴~NUK奶瓶奶嘴與安撫奶嘴
    兒童內分泌科陳奕成醫師指出,「新生兒靠著原始反射,通常都有不錯的吸吮能力,但是3、4個月大之後,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吞咽、咀嚼,所以平常需要多練習,才能在喝奶或吃副食品時,吃得順暢」。在嘗試副食品初期,寶寶可能因為吐舌反應,容易用舌頭將盛著食物的湯匙頂出,這是為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窒息的自保能力,「請父母用耐心多試幾次,等吞咽能力成熟後,這種反應就會消失」。如果寶寶滿1歲,吞咽能力仍不佳,無法順利透過奶類、副食品獲取足夠營養,有必要接受評估了。
  • 0~3歲是寶寶開口說話的關鍵期,這3個技巧,能讓寶寶說話更伶俐
    0~3歲是培養孩子開口說話的重要階段,在條件反射的訓練下和有著良好語言的環境下,是開啟孩子早教的關鍵期,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了解孩子0~3歲這個階段的發育特點,才能因材施教。,他下意識就要逃跑,根本沒法交流,慢慢孩子到了6歲基本的會說了一點,還是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流,他媽媽又生了第3個孩子,已經3歲了,比第二個孩子小三歲,在第二個孩子的案例下,這位媽媽就一直陪著第三個孩子,認為自己的方法不對,就從網上買了關於寶寶說話的繪本,根據上面的方法來教孩子,生怕第三個孩子說話也費勁,結果3歲孩子比6歲孩子話講的都多
  • 寶寶進食技能發展規律你了解嗎?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運動方面的發育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能很了解,而對孩子進食技能的發展卻知之甚少,下面將從寶寶年齡發展的五個階段詳細說明。這對於關心孩子健康發展的家長,從事寶寶攝食及吞咽技能相關領域的言語治療師,是必不可少的知識。小兒攝食、吞咽是之前大家很少關注但卻很重要的點。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導讀: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讓牙齒拉低寶寶未來顏值,0-5歲寶寶口腔護理好物分享
    清潔過程中使用淡鹽水,決不要給寶寶使用成人含氟牙膏。1-dacco誕福 嬰兒口腔牙齒護理清潔紗布618好價範圍:30元-45元月齡小的寶寶用牙刷不是很方便,適合剛開始長乳牙的寶寶清潔牙齦以及口腔,保護寶寶的口腔衛生。
  • 羅慕咬合誘導發明人沃瑞拉教授到訪青苗口腔
    ——青苗兒童口腔持續踐行「國際兒牙矯正技術引進」使命,助推中國兒牙口腔行業縱深發展。---11月10日,羅慕咬合誘導發明人、國際著名兒童早期咬合誘導專家——Prof J Varrela 沃瑞拉教授受邀到訪青苗兒童口腔, ——青苗兒童口腔持續踐行「國際兒牙矯正技術引進」使命,助推中國兒牙口腔行業縱深發展。
  • 口腔健康:不滿三歲的寶寶應該如何刷牙?
    擁有一個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乳牙齲齒和各類口腔疾病的發生。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刷牙呢?事實上,在孩子出現乳牙以後,就可以給他刷牙啦!0-6月多讓寶寶「漱口」通常情況下,0-6歲的寶寶都在吃母乳或奶粉,還沒有接觸到輔食。因此在寶寶喝完奶以後給他喝一些溫水,漱個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