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行走,孩子們用圖文表達他們眼裡的蘇州河

2020-12-15 澎湃新聞

閱讀+行走,孩子們用圖文表達他們眼裡的蘇州河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19-10-27 13:29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為什麼叫 『上海』?」「為什麼有人說上海有兩條 『母親河』?」

今年暑期,在「行走蘇州河 了解上海史」讀書活動中,許多中小學生通過閱讀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學習上海地情知識,了解上海發展進程。

10月26日,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辦,上海通志館、學林出版社、黃浦區教育學院、長寧區教育局圖書館工作委員會、普陀區中小學生讀書活動促進會承辦的「行走蘇州河 了解上海史」上海市中小學生暑期讀書專題活動頒獎會議舉辦。

10月26日,「行走蘇州河 了解上海史」上海市中小學生暑期讀書專題活動頒獎典禮在黃浦區教育學院舉行。活動主辦方供圖

上海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說,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要感知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離不開「一江一河」。江是黃浦江,河就是蘇州河。

「長期以來,我們對蘇州河的關注是不夠的,從吳淞江到蘇州河,從臭水浜到景觀河,蘇州河承載了太多的上海故事,是上海城市品格由來的重要源頭。這次長寧、普陀、黃浦三區的中小學暑期讀書活動因地制宜,以身邊的蘇州河作為學生了解上海的切入點,讓學生親身體驗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發展脈絡,視角非常好。」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讀書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講座、讀書徵文、創作實踐、在線答題等,在上海地情文本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各式活動。據統計,共有102所學校3531人次學生參與了活動,學生徵文、繪畫、攝影等作品達3280篇(件)。線上答題活動共有3170名學生參與。

通過區、市兩輪評選,徵文、繪畫、攝影等作品中,共計有508名學生獲各級獎項。另有292名學生獲線上答題活動「優勝獎」,15名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15所學校(單位)獲得優秀組織獎。

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編的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包括《上海源》《黃浦江》《蘇州河》《老城廂》《古名鎮》五部精品,作者分別為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復旦大學教授傅林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薛理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教授張雪敏、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兆元。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

在王榮華看來,地情普及讀物的一大優勢就在於要求讀者不僅僅局限於閱讀,而是鼓勵他們走出書齋,實地考察,是行走中的閱讀。「我們不能局限於課堂,還要讀好社會實踐這本 『教科書』,在知行合一中尋根、育情、問道、鑄魂。」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學林出版社社長周崢表示,無論是《上海六千年》叢書,還是《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它們都把學術和普及相結合,把市方志辦的權威資源和內容通過編輯出版這一紐帶,做好「大家寫給大家」的出版演繹。

周崢認為,參與這次活動的廣大中小學生能在這次活動中有所表現,必然有這樣幾個步驟:一是通過閱讀書籍,了解蘇州河;二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實地行走;三是思考和創新。

「通過閱讀和行走,有了感性的體驗和理性的認知,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有所沉澱,在思考中探究出新知,這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今天的獲獎者,以及更多的參與者,都經歷了這麼一個有收穫、有創新的活動過程,在徵文、繪畫、攝影、答題等一系列作品中展現了自己的成果,這是非常可喜的。可喜不但在於成果本身,更在於上海的歷史文化、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在新一代的青少年中得以繼承、發揚和光大。」周崢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蘇州河, 上海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城市人的自然觀
    ,「沿蘇州河而行」的參與者們針對蘇州河的水質治理、代表物種、蘇州河邊的自然教育以及現代人的自然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探討。 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參與編纂的《尋夢清源——上海蘇州河夢清園自然導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出版的自然導賞系列讀本之一。在編寫過程中,他和工作室成員做了大量調查,以圖鑑的形式展示了夢清園中的生物物種,書中也梳理了蘇州河治理的全過程。此次漫步夢清園,嘉賓們的討論首先從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夢清園的誕生開始。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對蘇州河的考現與文旅開發的想像
    在12月18日的「澎湃下午茶」中,作家btr以一位普通上海市民的身份,分享了他如何用「路上觀察」的方法在蘇州河「考現」。一位普通市民,即使不了解蘇州河的歷史,也能在「路上觀察」中獲得樂趣。在講座的後半部分,btr展開了他對蘇州河的未來及文旅開發的想像。蘇州河馬拉松、蘇州河香(臭)水,以及更多。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探訪夢清園:人與河的對話直到有一天,當我成為一名自然教育工作者,「蘇州河」三個字重新躍入腦海。在上海這樣一座以「洋氣」著稱的城市裡,要如何讓孩子找到與自然的聯結,如何讓整個家庭感受到腳下城市的風土人情?我努力「搜刮」城市中有限的自然資源,蘇州河作為上海曾經的「母親河」當仁不讓地成為優先選項。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坐在河邊   看日升日落   我老了   蘇州河的歌   依然那樣年輕   ——王雪芳《閱讀蘇州河》   再沒有哪一條河流像蘇州河這樣,與上海如此親近,密不可分。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靜安區蘇州河兩岸長6.3公裡,今年年底在確保完成全線貫通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總商會、蝴蝶灣公園、四行倉庫和福新麵粉廠等節點。其中總商會節點位於北岸最東段,與虹口、黃浦接壤,是靜安區蘇州河濱河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重要節點之一。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在不夜城綠地尋找童謠及其他
    2020年6月23日,不夜城綠地公園,尋謠小分隊一上來就遇到了幾位穿綠馬甲的阿姨。小河還說,尋謠不是為了找到一首童謠,而是用音樂建立一個連結的通道。聽他這麼說,我就放下了「採訪」任務,索性當自己是一個觀察者,反正我喜歡看公園裡做各種活動的人。
  • 蘇州河河景房,24小時遭「強光照射」!居民們,崩潰了……
    圖說:靜安國際中心B幢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下同)白天好刺眼 夜晚亮瞎眼靜安河濱花園、天鼎花園不少居民向新民晚報記者反映,他們小區與靜安國際中心B幢,隔著蘇州河「面對面」。靜安靜安國際中心大樓燈帶24小時亮著,強光直往居民家裡照射。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沿河建起大型居住區
    沿蘇州河綠道漫步 張左之 攝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從一片田園風光轉變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同時也承載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它的情感與回憶。10月25日的「沿蘇州河而行」漫步從昌化路橋到江寧路橋、鎮坪路橋、寶成橋再到武寧路橋,途經中遠兩灣城、新湖明珠城及半島花園等大型住宅區。武寧路橋下隨薩克斯起舞的人。
  •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五十年代生人與河交織的生活
    「20世紀50年代,橋少,蘇州河上有過擺渡,售價一次2分。在當時,2分錢並不便宜,渡過黃浦江要6分。後來,隨著跨河橋梁的增多,擺渡基本關停了。」「現在河面上有魚和垂釣的人。當蘇州河漲潮時,河面上呈現出還算乾淨的黃中帶灰。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蘇州河最髒的時期,當時工廠大規模興建,汙水往蘇州河裡直排。退潮時河水最髒,整一條河都是黑的。」
  • 影響力(33)陳偉華:用行走點燃內心的火種,讓自己有光
    他試著用拙笨的語言記錄生活,重建教育的新生態,他的嘗試換來專業上的自信,同行的尊重,更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歡。多年的寫作和記錄助推著他進行語文教學研究,他開始有意識地將工作中的問題,用課題的方式進行研究。中學生的作業太多,以至於淹沒了他們學習的快樂。而他所布置的創意作業,就是研究讓孩子們寫得少,成績卻很好。
  • 「記憶」今朝來聊聊蘇州河上的3座閘橋,你都熟悉嗎?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後來又用100年時間搭建大上海的水域框架。蘇州河下遊近海處被稱為「滬瀆」,是上海市簡稱的命名來源。歷史上的蘇州河(上海境域河段的吳淞江)有很多座橫跨兩岸的橋梁,其中有三座閘橋,對於彼時的防汛抗洪和南北交通功不可沒,也見證了一座城市的光榮和變遷。
  • 上海普陀:蘇州河沿岸12個斷點貫通 打造魅力水岸空間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進蘇州河岸線貫通工程。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普陀區召開的關於蘇州河貫通工程(普陀段部分斷點)竣工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蘇州河(普陀段)貫通及景觀提升工程進展順利,目前蘇州河(西康路橋—武寧路橋)南岸段初具形象。蘇州河普陀段沿岸涉及的19個斷點,目前已完成貫通12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部貫通。
  • --《蘇州河》
    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在這裡,他們靠這條河流生活,許多人在這裡度過他們的一生。 在河上,你可以看到這些人……看的時間長了,這條河會讓你看到一切。看到勞動的人們,看到友誼,看到父親和孩子,看到孤獨,我還曾經在一條駁船上看到過一個嬰兒的降生,看見過一個女孩子從橋上跳下蘇州河,看見一對年輕戀人的屍體被警察從水裡拖起來…… 我是一個攝影師,以替人攝影為生
  • 4天3夜,首次獨自離家的這群徐州孩子在行走中閱讀!
    8月6日,由彭城晚報聯合中少總社組織的「行走閱讀團」的小朋友來到北京,開始了4天3夜的夏令營。他們中最小的7歲,最大的13歲,孩子們在行走中閱讀,在閱讀中回味行走的樂趣,收穫滿滿。其實,在首都博物館裡,挑著各色小旗、來自全國各地的夏令營有很多,但用這種方式遊博物館的只有咱徐州娃娃們,以至於後來很多外地夏令營的孩子不自覺地圍上來想看看徐州孩子的任務卡,並感慨「原來博物館還能這樣看。」
  • 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漫步蘇州河,遊覽新街景
    顆顆綠植,組成了百年蘇州河的新街景,過往市民群眾,忙碌之餘,又有了一處新的駐足點,感受歷史滄桑,感受城市活力,感受魅力上海一刻閒暇時光。07南蘇州河路1295號 08南蘇州河路185號 原標題:《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漫步蘇州河,遊覽新街景》閱讀原文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1990  金宇澄 繪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翻拍自《洗牌年代》金宇澄先生提示的這條線路十分吸引人,他還繪製了一幅彩色插圖,以無人機的視角展現《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
  • 蘇州最美古街 與青島八大關齊名 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
    說到蘇州,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但是說到平江路,怕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素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聞名天下的古城蘇州,其棋盤式布局2500年未曾改變,堪稱中國古代城垣活的標本之一。而位於古城東北的平江路,是蘇州古城內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
  • ...你的菜|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大渡河路
    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演繹了上海紡織六千多年的產業歷史和文化。
  • 「影評」《蘇州河》:也許是映照著現實愛情的悽美童話
    上海、蘇州河,前者帶給人十足的現代感,後者以有「人間天堂」、「魚米之鄉」等稱呼的蘇州命名,然而,在婁燁導演《蘇州河》的開場,我們跟著敘述者在蘇州河上看到的河岸樣貌,在帶有墨綠色的深灰中的工業景象,那是既陰暗,又汙穢的。《蘇州河》上,相同的兩張面容,相違的兩段故事在這條河上,敘述者向觀眾述說兩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