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瞎眼!蘇州河河景房,24小時遭「強光照射」!居民們,崩潰了……

2020-12-22 新民晚報

白天太晃眼,夜晚好刺眼。靜安區普濟路88號靜安國際中心B幢,24小時燈帶強光,亮!亮!亮!河景房竟成光汙染房,綠化部門管一管,燈關了。沒過幾天,松一松,燈開了。這苦透苦透的日子,熬到哪天是個頭啊!

圖說:靜安國際中心B幢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下同)

白天好刺眼 夜晚亮瞎眼

靜安河濱花園、天鼎花園不少居民向新民晚報記者反映,他們小區與靜安國際中心B幢,隔著蘇州河「面對面」。靜安靜安國際中心大樓燈帶24小時亮著,強光直往居民家裡照射。白天盯著看上幾秒鐘,就會頭暈目眩;到了晚上,大樓燈帶就像汽車的大光燈,簡直要「亮瞎眼」。

圖說:白天大樓燈帶很晃眼

圖說:夜晚燈帶「亮瞎眼

過著這樣的日子,居民們苦不堪言:窗簾、遮光簾沒日沒夜地要拉起來,外頭的風景看都勿能看!真沒想到,好好的河景房竟然成了「光汙染房」……

強光躲不了 河景看不了

新民晚報記者來到了位於西蘇州路淮安路的靜安河濱花園,夜幕下來自河對岸大樓的"7"字型燈帶強光分外刺眼。

小區裡部分沿蘇州河而建的高層住宅安裝的是透明玻璃的景觀電梯,記者坐上電梯,從一樓一直到頂樓,都「逃不過」大樓燈帶的「強力照射」,為避免眩暈,不得背轉身避開玻璃外的強光,毫無「坐電梯看河景」的愜意。 走進居民家中,無論是在廚房間、衛生間,臥室裡,都會被對面的燈帶「亮瞎眼」。

圖說:從臥室看出去令人頭暈目眩

在河對岸眾多樓宇中,記者發現只有靜安國際中心B幢裝上了「強光燈帶」。按照所照射的方位來看,靜安河濱花園、天鼎花園兩個小區住在沿河高層的居民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小區所屬的江寧路街道天河居委會收到不少居民的投訴。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靜安河濱花園有661戶居民,天鼎花園有503戶居民。大樓燈帶白天亮、晚上亮,確實嚴重幹擾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關燈又亮燈 擾民何時休

記者與靜安區綠化市容局聯繫,相關工作人員隨即找到了靜安國際中心的物業方。經現場勘察發現,大樓的景觀燈帶正對居民樓,且光線強烈刺眼。工作人員立刻要求:靜安國際中心物業方開啟或調試景觀燈帶時,不得造成「光汙染」;同時必須在周圍居民認可的情況下,才可開啟景觀燈帶。

之後,靜安國際中心就關閉了大樓燈帶。但沒想到,才過幾天,居民的投訴又來了:靜安國際中心的大樓燈帶又亮了,強光還是刺得人睜不開眼,還是照得人頭暈目眩!

新民晚報記者現場核實後,再次聯繫了靜安區綠化市容局。今天上午,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靜安國際中心方面已承諾,大樓景觀燈帶將調低亮度,在晚上6時關閉;如仍有擾民投訴,將進一步調整亮燈時間。靜安區綠化市容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繼續跟蹤此事,確保整改到位。居民們到底何時能過上安生日子?新民晚報記者將一盯到底。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在綠地裡,有許多鍛鍊健身的市民,其中就有77歲的張國恩老伯,他是長徵鎮本地人,從小在蘇州河邊長大,小時候常來這裡摸魚。「漲水的時候下網,等退潮了總能捉到一些魚。」張老伯說,後來水質變差,附近的居民都繞著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大規模治理蘇州河水環境。令張老伯感到高興的是,20多年努力如今終於收穫成果,蘇州河又變清了,魚兒也回來了,他又能像小時候一樣來河邊散步休憩了。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城市人的自然觀
    ,「沿蘇州河而行」的參與者們針對蘇州河的水質治理、代表物種、蘇州河邊的自然教育以及現代人的自然觀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探討。 城市荒野工作室創始人郭陶然參與編纂的《尋夢清源——上海蘇州河夢清園自然導覽》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出版的自然導賞系列讀本之一。在編寫過程中,他和工作室成員做了大量調查,以圖鑑的形式展示了夢清園中的生物物種,書中也梳理了蘇州河治理的全過程。此次漫步夢清園,嘉賓們的討論首先從蘇州河的水質治理和夢清園的誕生開始。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對蘇州河的考現與文旅開發的想像
    在12月18日的「澎湃下午茶」中,作家btr以一位普通上海市民的身份,分享了他如何用「路上觀察」的方法在蘇州河「考現」。一位普通市民,即使不了解蘇州河的歷史,也能在「路上觀察」中獲得樂趣。在講座的後半部分,btr展開了他對蘇州河的未來及文旅開發的想像。蘇州河馬拉松、蘇州河香(臭)水,以及更多。
  • 這個樓盤,南向一線河景,竟還有建面約130㎡四朝南河景神戶型?
    鹿城萬象府實景融入類效果示意圖於是圈哥拉了鹿城區在售房源一線河景項目,今天要盤的就是擁有珍稀南向一線河景的鹿城萬象府。溫州江景房大多北面看江,河景房以東西面看河居多,而鹿城萬象府南向直觀會昌河可以說是項目最大的景觀優勢。此外,東向置信大廈距離鹿城萬象府直線距離不足2公裡,外立面LED屏亮燈時,自然景觀與現代建築共同帶來了不錯的視覺體驗。
  • 雷射筆致眼睛永久傷害 溫州十幾個孩子「亮瞎眼」
    昨天,在市區山下河附近,一放學回家的小學生協助記者進行雷射筆亮度測試。魏一曉/攝  溫州網訊 說起雷射筆,相信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不陌生,或許都曾玩過「雷射玩具」,且這樣的「玩具」在市場上廉價就能買到。不過,一些家長可能不知道,這種看似小手電一樣的玩具,卻對孩子的視力構成了嚴重威脅,甚至會亮瞎眼。
  • 「蘇河之眼」閃亮兩岸,上海蘇州河又通一座新橋
    「蘇河之眼」閃亮兩岸,上海蘇州河又通一座新橋 12月6日10時,上海蘇州河昌平路橋正式通車。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沿河建起大型居住區
    張廷鈺 攝在樹蔭下對弈的居民。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攝在綠道長椅上休息的老人。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攝「三灣一弄」的歷史回溯這次「沿蘇州河而行」漫步主要的途徑地點都是大型居住區。在行程前,我從王唯銘所著的《蘇州河,黎明來敲門》一書中讀到了一些有關「三灣一弄」的歷史背景。
  • 河清景美人富,「九河下梢」天津上千名河長治河
    受訪者提供寧月花園社區位於河東區二號橋街道,臨近月牙河。這個有將近20年歷史的社區,居住著1500多戶居民。積水的問題,困擾了居民10多年。可受制於財力等多種因素,問題遲遲無法解決。積水太過嚴重時,只能靠臨時抽排來緩解,根治無門。問題的徹底解決,得從「河湖長制」在二號橋街道落地生根說起。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1990  金宇澄 繪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翻拍自《洗牌年代》金宇澄先生提示的這條線路十分吸引人,他還繪製了一幅彩色插圖,以無人機的視角展現《滬西蘇州河緊鄰滬杭鐵路線與中山北路以一河一鐵道一路並列向西延伸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本文圖片均為 唐繼榮 攝百多年前,來自西方的冒險家們沿著吳淞江溯流而上,到達了盛產絲綢的蘇州城,於是將途經的河流稱作「Soochow Creek」,意為「通向蘇州的小河」。「蘇州河」之名自此流傳開來。隨河流之名一同興起的,是河兩岸的建築與產業。外白渡橋、禮查飯店、百老匯大廈、上海郵政總局……十裡洋場的繁華在水汽中氤氳遠去。
  • ...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以下文章來源於新民眼 ,作者潘高峰 周馨 具體做法是:藉助市中心稀缺的公園腹地,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不夜城段凌空棧道、長安路綠地、蝴蝶灣公園、福新麵粉廠段、四行倉庫段、上海總商會舊址段。百姓是「蘇河舞臺」主角蘇州河的變化,住在河邊的居民最有發言權。70歲的高雪蘭,家住康定東路33弄世德裡,河水從家門前流過。
  • 閱讀+行走,孩子們用圖文表達他們眼裡的蘇州河
    閱讀+行走,孩子們用圖文表達他們眼裡的蘇州河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19-10-27 13:29 來源:澎湃新聞
  •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五十年代生人與河交織的生活
    「20世紀50年代,橋少,蘇州河上有過擺渡,售價一次2分。在當時,2分錢並不便宜,渡過黃浦江要6分。後來,隨著跨河橋梁的增多,擺渡基本關停了。」「現在河面上有魚和垂釣的人。當蘇州河漲潮時,河面上呈現出還算乾淨的黃中帶灰。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蘇州河最髒的時期,當時工廠大規模興建,汙水往蘇州河裡直排。退潮時河水最髒,整一條河都是黑的。」
  • 打造一個共享的親水城市空間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實現基本...
    如今,昔日的「工業鏽帶」成為今天的「生活秀帶」,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目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經實現基本貫通。2018年1月,上海啟動實施第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實現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貫通工程啟動之初,中心城區(外白渡橋—外環線)蘇州河兩岸未貫通岸線約15.3公裡,63處斷點分布在沿線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
  •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今年將基本貫通,記者探訪:市民遊客會...
    一度成為市民欣賞江景的絕佳經典,也令8萬噸筒倉成為「網紅」打卡地。蘇州河貫通開放,不僅實現濱水公共空間連通,同時也在提升景觀品質。「受到蘇州河防汛牆5.2米標高限制,中心城區很多區段臨河不見河,濱水景觀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有效利用。」市一江一河辦負責人表示,涉及到的6個轄區正在結合實際地塊改造,提高親水性。靜安區和普陀區光復路段、黃浦區南蘇州路段、虹口區北蘇州路段都在嘗試「隱藏」防汛牆。看得見蘇州河,也要能走近蘇州河。
  • 通告:河景馨園小區實施管控
    通 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進一步加強我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杜絕人群聚集,最大程度減少交叉感染,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自即日起,對河景馨園小區的社會活動進行管控
  • 流淌在影像中的河
    1972年,安東尼奧尼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河南進行了為期22天的拍攝,用35小時的素材剪輯成了一部3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向西方觀眾傳達「真實的中國」。局部狹窄的蘇州河兩岸的居民街道,在影片結束的時候被逐漸拉開至大全景的現代的、廣闊的上海街道代替,是個體心理空間變化的明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州河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亂差。蘇州河流域,很大一片是當時的棚戶區。這就是為什麼老上海時期,蘇州河影像在諸如《十字街頭》等作品中有所出現,往往和底層工人的工作生活場景及工人運動場景有關。即使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棚戶區依然存在。
  •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記者 邢千裡攝 製圖:李潔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濱水空間轉型重生,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指引下,蘇州河不僅蜿蜒出「山水人城相融」的綠色新畫卷,更牽引、承託起濱水空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
  • 泰興市黃橋鎮:繪製「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圖
    (記者 胡新芳)3月24日上午,在黃橋鎮合心村的中心大道一側,村民們正在為沿路綠化帶內的樹木進行補栽補種,針對該路段樹苗枯死嚴重,綠化標準低的現狀,該村組織勞力對該路段先後清障、去雜、培土,力爭打造綠化精品路道。